元音老人《楞嚴要解》要點摘抄(四)


 2016/5/27    熱度:4440    下載DOC文檔    

  今天把《楞嚴要解》第三卷七大本真的要點摘抄下來,在這裡與大家分享,讓我們謹記佛陀和祖師的法語,明白佛的根本義,體悟妙理,嚴格按照佛陀和祖師的教導去行持。願佛陀和祖師的法雨甘露時時在我們心田,願師兄們都能法喜充滿,早證菩提,荷擔如來家業,讓佛法久住於世。

  《楞嚴經》卷第三 七大本真

  1、了義就是要能夠明了究竟義理,假如有所執著,就不是了義。具體說就是要知道我們這個佛性,這個經上說的大佛頂如來密因,這個密因是不生不滅、不來不去、不垢不淨的,一切都不可得,了解這個成佛的秘密之因,就是了義。

  2、實際上阿難不曉得,排除兩邊為的是顯出中道之義,對你講本非因緣、亦非自然,就是教你不要執著因緣所生之體,因為只有這樣才能見到非因緣、非自然的佛性。

  3、要了生死必須要見性,見性是法財,得了菩提道以後,你與虛空同為一體,十方世界一切東西都是你所有的。既無一物可取,亦無一物可捨,因為你這個萬能體能生夠出一切,到此時雖不求了生死,而生死自然得了。

  4、學佛首先要學會做人,每個佛子都應該做榜樣給人家看,你只有做人做得好,人們才會相信佛法,才會承認佛法真有道理。

  5、這七個種性為什麼稱為大呢?因為它的體周遍一切法界,它的量包容所有虛空,既無邊際,也無始終,能夠包含一切東西,能夠生起一切東西。一切東西都是它,所以叫大種性。

  6、因為一切色都是我們自性的作用,離開自性根本就沒有色,所以說色的本性是真空的,是離相的,因此叫性色真空。你不要去執著世界上的色相,你所著的相都是妄相,因為本來沒有這些形相,所以是妄計。

  7、所謂性空者,這個空不是空無一物、空無所有,而是說諸法的性體本來就是空的,這個空性是真如法性的本性。

  8、我們的真如佛性是無相的,正是由於無相之故,它才能生出種種形相,假如是有相的,就生不出形相了。

  9、真如佛性沒有形相,無來無去,不生不滅,不動不搖,所以叫如來藏。因為迷而不覺之故,生起妄動,就變成阿賴耶識了。阿賴耶識實際上就是如來藏,如來藏也就是阿賴耶識。

  10、由於無明之故,就使我們一真法界如來藏心變成阿賴耶識。因為如來藏變成阿賴耶識,所以靈明真空就變成頑空,阿賴耶識就有生滅之形夾在裡面。

  11、這個靈知本來盡虛空、遍法界,無所不知,無處不在,現在只認這個身體裡有的一點知覺,把廣大無邊的靈知變成小東西,鎖在這個身體裡面。本來它能大能小,化大了盡虛空、遍法界,化小了,退藏於密,乃至比一毛端還小。

  12、性色是沒有形相的,它是真空的,不是頑空。頑空是個虛空,冥頑而無知;真空雖空,空中有不空,有靈知在,叫靈明真空。

  13、我們的自性是靈明真空,不是頑空,也不是妄色,你能做到這一步,就時時刻刻見性了,那就無處不有你的自性。

  14、凡夫因執著之故,業力不可思議,佛也不能將它帶走,所以叫不思議境界。十法界由於心量不同之故,所見也不同,這些都是幻相,都是假的。

  15、世間人無知啊,對這些幻相產生了疑惑,有的認為是因緣所生,有的認為是自然本有。這都是意識分別妄計的結果,是測度出來的道理。其實是“性色真空,性空真色”。妄相不實,既非因緣、也非自然。

  16、“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因緣所生的東西就是無生,就是沒有,假如說有,為啥還要借助因緣呢?這就說明本來沒有。

  17、性火是如來藏中本有的能量,如來藏就是清淨法界,也就是一真法界。我們的如來藏中本來就有地、水、火、風四大,它們是無處不在的。

  18、如果看到有形相的火才是火,那都是由妄執而起的,世間的人習慣於假相,叫他不著相不行,一定要有相他才相信。由於著相之故,這個假相就掩沒真性之光。

  19、所謂破相並不是要把這個相去掉,不要這個相了。前面講過,妄相不可怕,妄相正是真心所顯現,相就是性,性就是相。眾生因為執相之故,迷失了真性,如果能明白相就是性,那麼當下就是佛,並不是有個別的什麼東西是佛,這就是教我們別執著。

  20、有形相的火是妄火,無形相的火才是真火,叫做性火真空。有形象的空是頑空,沒有形相的空才是真空,頑空是冥頑不靈,真空是迥脫根塵。

  21、只有見到真性之後,才有真正的神通妙用。沒見到真性,這些東西還是生滅法,生滅就等於幻術。

  22、因為如來藏本來沒有形相,無明就象樓梯一樣,一層一層積成妄色。我們平時看到的是妄色,無明之故。所以要用功打破這個無明,才能破相見性。

  23、性水是無形無相的,是真空,你看到有形相的水,那是幻相,不是真水。

  24、由於彼此業力不同,各人所見也不同,我們看到是水,而地獄惡鬼看到的是火。

  25、“清淨本然,周遍法界”。如來藏盡管顯一切相、生一切法,但生而無生,顯而未顯,所以它是清淨的。不自生、不他生、不共生、不無因生,所以說本來無生,周遍法界,無處不在,無處不有。

  26、“隨眾生心,應所知量”。因十法界眾生心量各各不同,因而所見也各各不同。江河大海,我們看到的是水,天人看到的是琉璃,魚龍蝦蟹看到的卻是房屋。由於眾生的心量不同,所見也不同啊!

  27、修行是在內心,不在外表,我們悟道以後的修行才是真修,真修是除自己的習氣。悟後知道什麼是性、什麼是相,知道萬法都是自己的作用,才能如實如理而修,你如果不悟,不管修什麼法都是盲修瞎練。

  28、空與色是相對而有的,不是絕對有。絕對有的是真心,相對有的東西都是虛妄不實的,從而證明這個虛空是虛妄不實的,只在色塵相對中才有的。

  29、這些東西本來都是真空無相,無形無相的東西才是真實的,有形有相的東西都是虛假的。這個虛假和真實是對眾生來說的,在佛菩薩的份上來講,是非真非假,真也不可得,假也不可得,假就是真,真就是假。

  30、見性並不是要廢掉相,這個相還是有的,不是離開相另有一個性,我們錯就錯在這一點,誤以為修法就是要把一切相都去掉。不是這樣的,離開這個相,真如也就沒有啦。

  31、這個虛空是頑空,沒有東西,因而冥頑不靈;而性空是寂淨的,是靈明真空,靈明真空是有知的,就象鏡子一樣,可以照出物體的影子。兩者就差在這一點上。虛空是有相的,有個空相,而靈明真空是無相的。

  32、這個靈明覺性,不是有什麼形相,有什麼事物,它是真空性。頑空是冥頑不靈,真空有個靈明覺性在,它的性體是空靈的,容不得有個形有個相。因為真空沒有形相,它是靈明無住的,所以才能生起萬法,因此說性覺真空。

  33、我們修行就是要修自己的心,不是修那些外在的、表面的東西。不管是念佛、參禅、修密,都是為了轉這個心。

  34、佛在《楞嚴經》上慈悲地直接指示我們:你們每個人都有靈明真心,不要去執著外相,外面的一切相都是妄相,你執著相就不能見性。但是要見性也不能離開這些妄相。離開妄,真也就沒有了。我們要離開的是妄心。離開了分別心,你的心自然就清淨,這個相就轉了。

  35、我們學佛是要得真正解脫,得真實受用,不要只是糊裡糊塗地求神拜佛,燒燒香,求佛賜給我點什麼好處,達到個什麼目的,而是要真正了脫生死。

  36、我們要成佛,就必須破除五蘊。把這個識心打破就好了,就見到我們的靈明覺性了。真如就是真空佛性。真如不守自性,就是滲漏。由滲漏之故,以覺明空,於是生起這個世界和我們的身體。

  37、我們的覺心是個真如妙體,它無處不有、無時不在,整個法界都在這一心當中,所以叫周遍。十法界離不開如來藏,如來藏中具足一切山河大地、蠢動含靈,上從佛界,下至三途統統包含在內,假如有一物不具,那就不叫周遍。

  38、我們要感到慚愧,要真正發心修行,從我入手,先革自己的命,革貪、嗔、癡、凡夫之命,進而再革小乘法見之命,進而再革菩薩之命,把無明統統打破,讓它徹底消亡,最後還要革佛的命,真成佛了連個佛也不可得。假如你還有一個佛念、佛見可得,就不能成佛,所以要認真做功夫。

  39、我們眾生的識心都有界限,眼只能看而不能聽說,耳只能聽而不能嗅嘗,受各自功能的限制,不能六根互用。

  40、我們既不能執著這個相,也不要執著這個用,懂得在在處處都是如來藏隨緣的妙用,盡管起用而毫無住著,如此即可順逆無拘,縱橫自在。但是反過來說,你假如稍微有點粘滯,執著在相上面,那就壞了,那就是生死。所以差之毫厘,謬以千裡,哪怕是毫厘大小的過失,也會有天地懸隔的差別。

  41、識得這個如來藏心,就是“不可得中只麼得”,在無可得處才是真得。你識得這個本來面目,就不要再去管它了。一切都是我的妙用,不要再去著相,不要再去著知見。

  42、“趙州八十猶行腳,只為心中未悄然”,因為心裡雖然是悟了,還未太平無事,還有些微細的東西在。

  43、因為如來藏是個妙覺本體,一切東西都出自我們的如來藏心,所以叫“無不從此法界流,無不歸還此法界”。從如來藏中流出的萬千諸法,最後還要統統歸到這個如來藏中去。

  44、“覺明真識”,我們這個如來藏是個妙覺體,覺體的明知才是我們真正的識,而不是根塵所生的妄識,妄識是相對而有的。

  45、真知實際上是無所知,所以叫般若無知。有能有所不是真知,而是妄知。所以這個覺明之體是真識,它無能知、無所知,本身就是一個知。

  46、“妙覺湛然,周遍法界”。妙覺是覺無所覺,無所不覺,雖然無所不能,但卻不立能所。一切法從它生起,它又不住著生起的三相,所以是妙覺。湛然即是不動、不起波瀾,不象水要起波浪,因為是不動的,是無所不知、無處不在、無處不有之故,所以它周遍法界。

  47、我們的真如佛性如果一點不動,光是一天到晚守著本體,個個都似死人一樣,那就生不起妙用,就象守著萬貫家財的守財奴,錢再多也沒有用。我們要學會生龍活虎,能夠隨緣應大機、起大用,只有學會掌握了大機大用,這樣的佛法才是積極的,才有價值。

  48、所謂心空者,乃心不住相也,工作盡管干,事情盡管做,這個相不要粘著在心裡面。噢!我心空了,就可以把什麼事情都推給別人做,你這個事情做得不對我不管,你要去犯罪我也不管,這樣不對!

  49、實際上業根本就不可得。你因為有心之故,那麼心生業就生,你如果心空了業也就沒有了。因為業從心生,還從心滅,你如果心不空,就是再誦什麼經,再念什麼咒,也消不掉,因為你有這個心在。

  50、當你悟道了,證得了般若智慧,知道這一切東西都是假的,都不可得,心徹底空掉了,往昔的業障一下就消光了,還有什麼定業不定業呢?

  51、沒有什麼一定的業,這個業能不能轉,全在你自己,只要你時時心空,一切都不可得,那麼以前的業就象熱湯銷冰一樣,當下就化解了。

  52、因為一切法、一切物,都是如來藏性的映現,當體就是我們的真如佛性。只要不粘著色相,心空無住,當下就可全幻即真;如果粘著塵境,迷相逐物,那麼就是全真即幻。迷與悟其實就差這麼一點,所以修行修行,就修這麼一點東西,不是另外再修一個別的什麼東西。在心地上用功夫,保養這個真性,這就是佛法。

  53、由於我們時時處處都不能離相,所以修行不一定在深山裡,躲在山林裡修。沒有各種環境的磨練,你就不能離開相。表面看起來很自在灑脫,其實遇事還是過不去。在鬧市裡修行成就,才是真成道。

  54、我們修行要修真實法,要開般若智慧,不能去執那個死法。我們空的是你那個妄相執著,不是叫你把慈悲心也不要了。

  55、不著相不是去守那個死空,死空沒有東西,不能起妙用。我們講的空是真空,真空不住相,盡管去做各種事情,這樣才叫“得無掛礙”。所以修行要懂得決竅,不能由著死理瞎來,真正的“得無掛礙” 就是心不住相,並不是一點事情都不管叫得無掛礙。 我們成佛是要成活佛,不是要成個死佛,死在那裡不動,就象一潭死水一樣沒有用。

  56、本來小就是大,大就是小,小可攝大,大可入小,因為你著相的緣故,這個小就不能再攝大,大也不能再入小。

  57、我們這個真如佛性、如來藏性,是本來不生不滅的,本來常住不動的,不象前面的客塵煩惱,在那裡有來有去。凡有生滅來去的,都是妄想,都是凡心,不是真心。

  58、我們的絕待真心離言絕慮,非可思量,非可言說,要“言語道斷,心行路絕”才能略識門徑。就是不要你去搞那個多聞,學什麼虛頭語,裝一肚子的概念和知見,要見真性。

  59、念佛的時候心不懇切,馬馬虎虎,平時都在這裡顛三倒四,到臨命終時想不顛倒就更是難上難了。還有的人說大話,他講現在馬馬虎虎不要緊,等到要死的時候,給我一個禮拜,我拼命地念“阿彌陀佛”,往生一定能成功的。這真是癡人說夢!

  60、我們現在廣結善緣,做一切好事,度一切眾生,積累功德,一方面了微細的惑業,這是證智。另一方面培植福德,就是積福,要福德和智慧二者具足,才能最後成佛。成佛必須度眾生,不度眾生即不能成佛。

  61、我們發救度一切眾生的誓願,也發象地藏王菩薩“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地獄不空,誓不成佛”那樣的大願,這就是對佛恩最好的報答。

  62、因為業隨心變,我們眾生有十分的執著,在你的心上就會感應十分的業果。你的心空業就空,業不能拘,天上人間隨意自在,如果心不空,業即不空,不管到哪裡都會如影相隨般跟著你。

  63、真如佛性非同木石,它是個離一切諸相的了了靈知。見到這個本來,把得定,承當得起,這就是開悟,隨便你怎麼做功夫,所證的道理都是這樣子。但是光承當不算數,要做功夫,要綿密保任,要在事境上時時刻刻同自己的妄念,同自己的習氣做斗爭。你要時時刻刻見性,不要去著相。

台灣學佛網首頁居士文章大德居士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