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大惠:空中樓閣式學佛害人害己


 2016/5/27    熱度:5910    下載DOC文檔    

  陳大惠老師答疑:有觀眾問學習《弟子規》是不是毀壞佛法?

  【《教孩子的學問(第6集)送子受聖賢教育比登天還難》摘錄】

  傳統文化老師:老師,我們學習《弟子規》,《弟子規》它有很多部分講的就是倫常。有觀眾就來信,他就講,他說,問學習《弟子規》是不是毀壞佛法?他說這個《弟子規》相當於學習世間的一個行為規范,他說好的行為規范可以做一個好人,但要按照佛法的《十善業道經》來說,要求的會簡單的很多。

  陳老師:他說的意思就《十善業道經》更高?

  傳統文化老師:對,更高。

  陳老師:《弟子規》太低了,對不對?

  傳統文化老師:對,是這個意思。

  陳老師:他說的有沒有道理?很有道理。《十善業道經》師父老人家排列的順序在第三位,比十善業再低一點的是《太上感應篇》,這道家的,你更好做,佛家那高一點,就像大學一樣,《感應篇》是中學,《弟子規》是小學,這是最初級的,所以他說的對,那個確實是高,那他的問題是什麼?

  傳統文化老師:他就問,他說學習《弟子規》是不是毀壞佛法?

  陳老師:學習《弟子規》是建立佛法,那佛法在第三層,《弟子規》在第一層,你說咱們這個樓不從第一層蓋,也不從第二層蓋,直接蓋第三層,你問他這樓怎麼蓋法?那第三層是好,看得遠,風景好,那樓怎麼蓋?沒有第一層。它不是破壞,它是幫助,甚至說它是必須的。《弟子規》說白了,師父常常講,就是淨業三福的頭一福「孝養父母」,對吧,孝養父母就是《弟子規》啊,你把它做到了不就是淨業三福頭一福嘛,「孝養父母 奉事師長」。「三世諸佛 淨業正因」,它都是靠這個當種子,《弟子規》作種子、作基礎,你說它是破壞佛法,那就是誤會了,它破壞何在?哪裡破壞?

  傳統文化老師:做一個善男子善女人之前,他得先是一個好人。

  陳老師:他得先是個好兒子、好孫子,是不是?他在家裡邊是個好寶寶。你說他連好寶寶都不是,你說他長大了成個好學生,那怎麼可能呢?好孩子都不是怎麼能成好學生呢,好學生都不是怎麼能成一個、到社會上變成一個好人?學校他都不好嘛,沒基礎嘛,這是常識。善男子善女人那就更了不得了,那要求就更高了。

  傳統文化老師:這位觀眾他就講,他說讀《弟子規》一百遍不如讀《心經》一遍的功德大,他說行《心經》可以成佛,行《弟子規》不能成佛。

  陳老師:讀《弟子規》一百遍是成佛的基礎,這剛才已經講過了。你能不能教給三歲的孩子上來讓他讀《心經》?你告訴他這一遍《心經》比那個《弟子規》一百遍還管用,真的管用嗎?他連人道的基礎都沒有。

  學佛我們知道,整個的六道裡邊最低的是三惡道,地獄道、餓鬼道、畜生道,一道比一道苦,畜生道還算好;上面是三善道,最低的是人道,人道、修羅道,上面是天道。它有一個次第,你說那個孩子他剛三歲、五歲,讀《心經》啊,好!他人道的基礎都沒有,你讓他直接做佛菩薩,這是不講道理嘛。

  話又說回來,你這麼執著於佛經,你看不起《弟子規》,那好,我看他那個信上也寫道,他說“我把《弟子規》力行了三年,我都做到了,我覺得還是佛經好。”我告訴你,你誤會了,《弟子規》三年,你得出了這麼一個結果,說《弟子規》不如佛經,說明你那三年學錯了,你沒做到啊。

  那何以見得呢?《弟子規》頭一句話「父母呼 應勿緩」,什麼意思?我們在講席中多次跟大家講,對於一般的小孩子你叫他他答應,「父母呼,應勿緩」,水平再高一點的,咳嗽一聲,孩子就過來了,為什麼呢?父母是不是身體不大好,著涼了要感冒。你看,你沒跟他用語言說呀,高了,比前面的高多了,這還是僅僅是耳根,那人有六根,你學佛你都知道。眼根,能看得到父母,有什麼問題看得出來;耳根,聽父母的聲音;鼻根,能聞到父母的氣味;舌根,能夠嘗,飯菜吃喝這些都能嘗得到;觸根,一摸能摸得到父母;意根,心裡想父母怎麼樣:六根。那麼我就請問你,你這六根都能做到「應勿緩」嗎?父母稍微有一點問題,你六根都管用。聽一下、聞一下就知道父母身體怎麼樣,他有哪些需求。

  這《弟子規》你小看它,你先做到你再講這個話,你做得到做不到,實話講。

  所以中醫講「望聞問切」,頭一門「望」,那是最高級的醫生啊,拿眼一看就知道這個人病到什麼程度、病因何在;「聞」又降一等,他不但看,還得加一個,加一根;「問」那就得詳細了解了;「切」就是得搭脈了,一級比一級要多,只用一「望」,那高啊,那境界太高了。

  所以《弟子規》頭一句話「父母呼 應勿緩」,你的眼根耳根,六根能不能伶俐到我剛才說這程度?你說我還做不到,那你好好學,你沒有資格說它低,你都沒做到嘛,你怎麼能貶低它呢?

  話又說回來,「父母呼」那「父母」是什麼意思?你說是爸爸媽媽,那你還在小學一年級。更高的是什麼呢,更高的父母還有什麼?生我養我,對,還有什麼生你養你?大自然,那是你父母啊,大自然呼喚你,你知不知道,更高的父母啊。不知道,六根看了大自然沒感覺,也不知道問題何在,所以你還要好好學《弟子規》,要練哪,這是一層水平。

  再高一層,什麼是你的父母?佛法常講「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就說明你現在父母生你之前你還有一個出處,有你啊,那個你是從哪兒來的?那個生你的才是真正的你的父母,那父母是什麼?是師父常常講,自性,是你的自性啊,它變現出來的。佛法常講「唯心所現唯識所變」,你從哪兒來?從心來的,心是你的父母啊。那好了,「父母呼」,那個父母是心,心在呼喚你,你能做到「應勿緩」嗎?怎麼個應法你知道嗎?不知道,好好學《弟子規》。

  這頭一句話,六個字,學一輩子。說實在話,它的境界是華嚴境界呀。

  你這就知道了,你怎麼敢說《弟子規》讀一百遍不如《心經》一遍,它是平等的嘛,哪裡來個一和一百?都是我們執著,看這個高看那個低,造業,說出來這些話,說這些話要承擔因果責任。為什麼呢?很多家長一聽,算了,不要學了,背《心經》吧,你就誤人子弟了。

  你不知道師父老人家常常講,《弟子規》放在這裡,《四庫全書》一千五百卷放在這裡,那得半個書架子才能裝得下,半屋子呀,這邊是一千零八十個字,師父說放在天平上一稱,平等的,沒有高低貴賤,師父甚至說,《弟子規》做到了,它重,為什麼呢?《四庫全書》看了是知識,沒做到,它還不如《弟子規》,不如一千零八十個字重。

  今天我再補充一句,頭六個字你做圓滿了,那是什麼人?那是菩薩,眾生有求,他怎麼樣呢?「隨眾生心 應所知量」,一點不多一點不少來回應你,那是菩薩,等覺菩薩的境界,觀音菩薩的境界,「千處祈求千處應」啊,「父母呼 應勿緩」,父母還有大眾、眾生呢,都是自然的一部分,他們在呼喚你,你看得到嗎?那不是菩薩境界是什麼境界?所以這六個字就是華嚴境界。

  你心裡邊還有這個好那個不好,那個高這個低,說實在話,你那個《心經》你讀一百遍也不管用,因為心是妄心嘛。你心是佛菩薩的心,六個字你做到就管用,《弟子規》不會背沒關系。

  所以說大家一定要明白,要多聽老法師講經,這些道理你自然就懂,隨便說很容易就會誤導大眾,讓很多家長把自己的孩子就毀掉了。

  我們見過有的孩子會背《無量壽經》,管用嗎?不管用,照樣忤逆父母。人道基礎都沒有,你背《無量壽經》有什麼用?

  《無量壽經》的基礎是淨業三福,頭一福「孝養父母 奉事師長 慈心不殺 修十善業」,你看這次第說的多明顯,「孝養父母 奉事師長」這是《弟子規》,這師父告訴給我們,「慈心不殺」是《感應篇》,講因果報應,「修十善業」那是佛家的,一級比一級高。你如果站在三樓,你說第一層是太低了,你看不起它,那你是怎麼上到第三層的,你是飛上去的?你讓所有的孩子天下孩子都飛上去啊?這不講道理呀。

  好的東西要一步一步才能得到。有的孩子根性不一樣,尤其是有很多人確實根性好,根性好也得從人道開始,為什麼呢?你要做一個好榜樣,因為什麼呢?因為你不學周圍的人就都不學,影響周圍的人,是不是?所以再好的根性,佛菩薩示現在人間,他也跟大眾一樣,一起學,你不懂他也不懂。他什麼都做得圓圓滿滿,你不敢靠近,為什麼?這是聖人,跟我不是一類,非我同類。他跟你就不親切。所以說,對於那些聰明伶俐根性好的孩子就更要讓他從最基礎開始。

  傳統文化老師:老師,我們確實見過一個孩子,十歲的女孩子,學習傳統文化有五年多了,這個孩子她的父親就是讓她先背《無量壽經》,《無量壽經》背了有兩年半的時間,背下來了,然後把它放下,又開始去背《楞嚴經》,《楞嚴經》又背了兩年多的時間,又把它放下了。這個孩子呢,我們就發現十歲的孩子不會笑,這是第一;第二呢, 因為這個孩子的父母從小又是誇贊她,都是在這種誇贊中長大的,這個孩子是極其的傲慢虛榮,而且就是表現的欲望特別強。

  陳老師:我常常在這個答問當中跟各位匯報師父老人家講的這個話,「因地不真,果招迂曲」,你讓孩子那麼小就背《無量壽經》,居心何在?你父母安的什麼心?名聞利養的心,貪圖你看我這高,求好的心。其實父母都是為了孩子好,但是心裡邊摻雜了名聞利養、五欲六塵,摻雜貪嗔癡慢這些東西在裡邊。他自己不知不覺,就把這孩子毀掉了。

  這些東西你說她會背,《無量壽經》也好,《楞嚴經》也好,她會背,她會拿毛筆寫,然後呢?沒有人道的基礎,這不行啊。這是個小怪物啊,何以見得呢?你說咱們家現在要吃午飯了,這一桌子飯菜是咱們活命的基礎,對不對?那飯菜從哪兒來?你去問她,她給你背一段《無量壽經》,飯菜就來了?沒有人道的基礎嘛,你還是得伺候她嘛。

  所以傳統文化一定要知道,空中樓閣害人害己,全家人害掉了,她會表演她會背,管什麼用啊?所以一定要記得《朱子治家格言》開頭就講,灑掃應對,這些怎麼樣,讓孩子「必親自檢點」,她得做呀,是吧。「父母呼 應勿緩」,「親所好 力為具」,她都能做到,父母想要這個,馬上給你做到,父母要下班了,房子收拾得干干淨淨,「親所好 力為具」,父母要吃飯了,做了一桌子飯菜,她會呀。父母回來了,我給你背一段《楞嚴經》,她長大了當老師,誰會跟她學?你會把你的孩子找這樣的老師去嗎,送這樣的學校去嗎?她又會把你的孩子教傻了,又教成這麼一個,這不是報廢的人嘛,佛經上可沒這麼教人哪。

  佛經上剛才我們講了,「孝養父母 奉事師長」,你怎麼盡孝?背段《無量壽經》這叫盡孝?那你看看《弟子規》那些事情,一百一十三件事她會做嗎?這個都不會做,你背那干嘛呀?先要把人當好了,同時再背,那行,那可以,但是它還是有點高。

  先要「明倫」哪,都是什麼關系?爺爺奶奶、爸爸媽媽怎麼應對呀?不要看他小,一兩歲他就知道應對啦,給爺爺吃好不好?他就沖你瞪眼,他就藏起來,這就不行,這就是個小混蛋,這應對這就錯了,這就得教他,你這麼自私的一個人,一歲他就這樣,你長大了他能好嗎?那個自私只能是與日俱增,你想要的根本得不到。

  所以不能貪圖形式,穿上你們這樣的衣服,干干淨淨,往那兒一站,彈段古琴,跳段漢朝的舞,琴棋書畫,那些東西叫才藝。「不力行 但學文」,文學文藝,「長浮華 成何人」,你小看《弟子規》,這一句話就告訴你將來孩子的災禍報廢是從哪兒來的。

  教孩子的學問(第6集)送子受聖賢教育比登天還難

台灣學佛網首頁居士文章大德居士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