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法門法師:往生淨土必須的條件


 2010/7/12    熱度:6939    下載DOC文檔    

【本經以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為宗,以圓生四土,迳登不退為趣。】

  前面將宗趣的定義介紹過了,從這以下要正說本經的宗旨、歸趣。這一條是總說,下面再分別細講。先說宗旨,底下「明宗」。

  【經雲,三輩往生之人,莫不以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為因。】

  這是在本經很明顯的可以看得出來,這部經大家都念得很熟了。所以三輩往生,無論是上輩、中輩、下輩,由此可知,往生淨土必須的條件是要發菩提心,要一向專念。

  【第十九願是發菩提心,第十八願是一向專念。故知發菩提心,一向專念是彌陀本願之心髓,全部大經之宗要,往生必修之正因,方便度生之慈航。本經所崇,全在於此。修行要徑,唯斯捷要,故為本經之宗也。】

  這再舉出經文來做證明,證明所說的宗旨是有依據的,不是隨便說的。在本經的第六章,就是阿彌陀佛所發的大願,大願的會集是根據兩種不同的本子,夏老居士以二十四為綱,以四十八願為目,這在經文上可以看得很清楚。講十八願、十九願都是從下面文字四十八願裡頭所說的。十九願主要是講發菩提心,十八願是講十念必生,這就是講的一向專念。

  古德曾經有個比較,他這個比較就是說,世尊當年在世說法四十九年,這四十九年是以哪部經最為殊勝?一切經中,《華嚴》最為第一。由此可知,《華嚴經》確實為各宗各派所敬仰、所尊重的,的確是如來圓滿的法輪。如果《華嚴經》跟《無量壽經》兩個相比,《無量壽經》第一。因為《華嚴》為什麼會圓滿?《華嚴》之所以究竟圓滿,就是最後十大願王導歸極樂,它才圓滿。如果不求生西方淨土,《華嚴》也不是最圓滿的。本經自始至終,可以說字字句句都是給我們說西方世界依正莊嚴,純而不雜,所以就把《華嚴》比下去了,比《華嚴》還要殊勝。

  再就本經的經文,我們這個經文總共有四十八章,四十八章裡面哪一章第一殊勝?第一殊勝就是第六章,阿彌陀佛四十八願。這種較量的方法啟示我們,佛一代時教,也就是講他四十九年所說的,哪個法門、哪部經、哪一句話最重要?佛說了四十九年,哪一句話最重要,要把這個找出來。四十八願在本經裡面最為重要,最為第一了。再就四十八願來比,四十八願哪一願最為第一?這就比到頂尖上去了,最為第一的,跟諸位說,我們古來大德所公認的是第十八願。因為第十八願裡面告訴我們「十念必生」,這才把如來度眾生的心願,一句話道破了。

  如來真有本事,能夠叫業障深重的眾生即生成佛,就在這一生就圓成佛道。用什麼方法?十念必生。這是講臨命終時,遇到了善友勸你念阿彌陀佛,你就能夠相信,就能夠接受,能夠依教奉行。這個十念不是平常的十念法,就是指念十聲阿彌陀佛他就往生了,真正是暢佛度生的本懷。所以,本經是以「一向專念」為宗旨,這是『彌陀本願之心髓』,合起來講就是十八願、十九願。如果更精粹的講,那就是第十八願,十八願是阿彌陀佛本願的心髓,普度眾生圓成佛道,這是不可思議的大願。『全部大經之宗要』就是在這兩願,十八願跟十九願,『往生必修之正因,方便度生之慈航』。

  由此可知,菩提心一定要發,不發是不行的,要想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一定要發菩提心。菩提是梵語,翻成中國的意思是覺的意思;換句話說,菩提心就是覺心,覺則不迷,迷就不覺。什麼叫做迷?什麼叫做覺?我們簡單的講,凡是貪戀這個世間,就是迷。捨不得離開這個世間,不知道這個世間是虛妄的,不是真實的,這個世間只有苦,沒有樂。這樁事情諸位要很冷靜的去想想,你們如果說生活很快樂,你快樂在哪裡?你的快樂付出了多少的代價,值不值得?何況這個樂是非常的短暫,樂後面有無量劫的痛苦,你知不知道?如果真的搞明了了,你會感覺到這個世間非常可怕,這是覺悟。

  迷戀世樂,這是愚癡,這是迷惑顛倒;心心向往西方極樂世界,這是覺。所以叫你每天念這部經,把這部經念得滾瓜爛熟,熟透了,心心向往,這就是大覺,這個心就是真正的菩提心。用這個心來念佛,念念相應,所謂「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所以念佛的心,普通的心念,感應的力量很薄弱;如果是用菩提心來念,感應的力量就不可思議了。所以這是往生必須要修學的正因。這個心不難發,佛容易念,無論什麼人如果遇到這個機緣都可以修學,都一樣的成就,這才是如來方便度生之極則,達到了極點。

  『本經所崇』,崇是崇尚、推崇,『全在於此』,本經修行的依據,修行的方法,就是這個兩願。這個兩願是阿彌陀佛直接教導我們的,是世尊為我們轉述,世尊的轉說等於阿彌陀佛親自跟我們講,沒有兩樣。『修行要徑』,要是重要,徑是門路,修行成佛最重要的門路,最重要的方法。『唯斯捷要』,斯就是指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這是我們了生死出三界,一生成佛最近的一條道路,沒有比這個更近,沒有比這個更快了,所以這是本經的宗旨。

無量壽經玄義   (第五集)  1989/11  新加坡  檔名:02-04-05

台灣學佛網首頁法师开示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