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淨法師:善與惡


 2016/6/19    熱度:1516    下載DOC文檔    

  凡夫所行的善,那個其實還是輪回的因,除非達到三輪體空,如果不能達到三輪體空的話,都是污穢的,都是不清淨的、不真實的。

  所以,南北朝時代昙鸾大師(梁武帝常常向他的方向禮拜,稱他為「鸾菩薩」,又被北魏的皇帝恭敬為「神鸾」,不可測),他寫了一部書叫《往生論注》,《 往生論注》裡邊說︰善事功德有兩種,一種是真實功德,一種是不真實功德。什麼是真實功德呢?唯有佛的境界才是真實功德。什麼是不真實功德呢?我們人間或天上所做的善事,不管是它的因,或者它的果,這一些都不是真實的,都是顛倒的,都是污穢的,為什麼呢?因為人間也好,天人也好,內心都有 貪瞋癡。天界有欲界天、色界天、無色界天。欲界天的話,還有煩惱,還有妄想雜念;色界天的話,他雖然沒有妄想雜念,在寂靜當中,可是他的貪瞋癡還沒有斷;無色界天的話,雖然他禅定很深,可是照樣貪瞋癡沒有斷。

  不管欲界天、色界天、無色界天,壽命很長,福報很大,可是,只要還有壽命、還有時間的話,都屬於非常非常短的短命,即使非想非非想天八萬大劫,還是短命,因為,只要有時間,都是短命的,時間一到的話,他們就墮落到人間或三惡道了。天界是六道中最高的境界,不是在修行,而是在享受那種福報,所以,壽命一到,就墮落下來了。只有達到佛的境界──佛的境界是超越時間性的,永恆存在的,這種壽命才是真正的壽命,這種壽命就無所謂壽不壽命了。

  所以,真正修行的話,是不可以執著善惡的,《六祖壇經》惠能大師開示明心見性的方法,說︰「不思善,不思惡。」在這個情形之下,哪個是你本來面目。所以,善惡是就凡夫來講的,我們再不會修行也是一毛錢,再會修行也不過是九毛錢,跟阿彌陀佛所送給我們的百千萬億是毫不能比較的,是不是?所以,在阿彌陀佛的面前,我們都很慚愧,很難談得上是善是惡,只不過說︰我們既然學佛,那當然需要行善,體會到佛慈悲的救度,在佛的面前,我們就更加無地自容,不可能再故意去為非作歹,所以,學了這個法門還故意為非作歹的,是沒有真正體會到自己的卑賤,也沒有真正體會到佛心。

  孝子如果體會到父母心的話,他就會做一個奉公守法的良民,這是起碼的,然後勇猛精進地對社會、對群眾做一番無私的奉獻,讓父母歡心,這個就是孝子的心態。我們如果體會到佛心的話,就知道應該怎麼樣做了。

  淨土法門講彌陀慈悲的救度,我們願生極樂、專稱名號,現在就已經給彌陀救到了,往生決定了。還沒有離開六道輪回,已經不是六道輪回的凡夫;還沒有到極樂世界,已經是極樂世界的聖眾之一了。體會到這一點的話,我們就曉得應該怎麼做,就會盡量去恭敬三寶、孝順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會盡量往這方面去做。但即使這樣努力了,還是會覺得自己是一個三福無份的人(三福就是《觀經》所講的「孝順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這是世福;「受持三歸,具足眾戒,不犯威儀」,這是戒福;「深信因果,發菩提心,讀誦大乘,勸進行者」,這是行福),我們越努力的話,就會越慚愧,「我三福沒有份」,不管是行福、戒福,即使是世福──世間的善事都做不好,第一點,孝順父母,如果沒有嚴格要求自己的話,會覺得自己是孝順父母的;嚴格要求自己的話,就會覺得︰自己不是孝子,自己對父母沒有盡到應盡的責任。我們在座各位,都是學佛人(學佛人勝過世間修心養性的人),如果嚴格反問自己,我們談得上是孝子嗎?談不上。

  所以,學淨土法門、蒙受彌陀救度、專稱彌陀名號的人,他不會故意為非作歹,他也不會貢高我慢,同時,他也不會自卑自賤地去做壞事情。有的話,就是所謂的煩惱強盛、業障深重,在某種因緣之下,業障驅使作了不應該做的事情,但是不至於做大壞事,《論語》有句話說︰「苟至於仁矣,無惡也。」我們向往最高的境界,即使做不到高的境界、做不到中等的境界,但是不至於去做很卑賤的事情。我們既然是向往著佛,學佛,想要將來成佛,難道現在還會去故意做那一種大惡的事情嗎?不會的。小小的過失,這個是一種習氣,偶爾難免會犯,但是內心有慚愧、有告解,而不是毫不在意地認為「這個也不算什麼,這個可以去做,甚至縱情去做」──這是不可能的,這個完全不合乎邏輯。

台灣學佛網首頁法师开示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