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禮旭:傳統文化與建構和諧社會2
幸福人生講座—傳統文化與建構和諧社會 蔡禮旭老師主講 (第二集) 2005/4 中國地質大學 檔名:52-143-02 諸位老師,諸位同學,大家晚上好!很高興今天又跟諸位同學見面,我們是要知緣、惜緣再造緣。其實人生假如我們善學,很可能一句好的道理都將影響你的一生,你的家庭,甚至於影響整個社會。一個人的一言一行,「君子之所以動天地也,可不慎乎」,一個人的一言一行都可能影響著整個天地之間,我們怎麼可以不謹慎去對待? 為什麼剛好想到這句話?因為剛剛我去上廁所的時候,廁所貼了一句話,「大小便後請沖廁」。這句話讓我想起在網路上曾經看過三則報導。在泰國的皇宮,它的廁所裡面居然出現了一行中國字,寫著「便後請沖廁」,諸位同學,寫給誰看的?我們剛好跟小朋友在講課,請問這句話為什麼要用中文寫?小朋友說中國人很偉大。第二個報導在巴黎聖母殿,在進門的時候也寫了一行中國字,「請勿大聲喧嘩」,那代表我們中國人到這些國際的公共場所會怎麼樣?會大聲喧嘩。我記得我在一個六星級的飯店講課的時候,那個總經理在會後他就告訴我,對對對,我們中國人到外面去,比方說去參觀博物館,都會擠到前面去看,把外國人都擠到後面去了,然後外國人就會這樣搖搖頭就走了。我們的一言一行都在讓中國人光榮或者讓中國人蒙羞,這個羞恥不是一個人的羞恥,而是整個國家、民族的恥辱。第三個報導是在美國的珍珠港它的垃圾桶上面都寫了一行字,「請把垃圾丟在此」。 從這裡我們也可以看到,我們的一言一行確確實實影響國家、社會。我們應該謹言慎行才對,這樣才能真正用我們的行為去利益家庭、社會,甚至於是民族。我們剛剛這邊看到了弘揚民族文化,諸位同學,怎麼弘揚?我們是不是口號每天喊十遍就弘揚了?那是不可能的。一定是用我們的行為真正做到了聖賢的教誨,讓人家能夠起而效法,這才是真正的弘揚民族文化。 在深圳有很多的孩子,他讀聖賢經典也讀了好幾年,剛好一些孩子走在走廊上面,一邊走就一邊把紙屑撿起來,把垃圾撿起來,而且他們是爭先恐後的撿,叫做從善如流,行善不落人後。就在這個撿的過程當中,迎面而來一群初中生,他們是左手一枝雪糕,右手一個炸雞腿,就在那裡邊吃邊扔。結果六、七歲的孩子一路撿過來,突然有一個大哥哥看到,本來要丟下去的東西就在空中停住了,然後就跟旁邊的幾位同學說:這麼小的孩子都在撿,我們就別丟了!他用廣東話講。結果這個孩子走回教室以後,因為幾個孩子當中只有一個是廣東人,這個孩子就抬頭挺胸開始跟其他的同學翻譯,說剛剛這些大哥哥因為看到我們在撿垃圾,所以他們在那裡說到:連那麼小的孩子都在撿,我們就別扔了! 諸位同學,當這個小朋友在講這些話的時候,他的內心有什麼感受?他覺得他的一言一行是可以利益這個社會的,而他從小就有這個使命感,我們應該讓這個社會、讓這個國家更好。諸位同學,您的心中有沒有時時想著要讓這個社會、國家更好?因為我們也常常聽到一句話,「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整個國家、社會的風氣,絕對不是說是他人責任,而是誰的責任?我們每一個人的責任。 諸位同學,你覺得現在的社會冷不冷漠?你看看我剛才這麼真誠的把名片遞過去,反應一不一樣?有些人遠遠看著我,好像還不知道發生什麼事。我在大學的時候聽過一句話,叫「愛的反面不是恨」,你真正要恨也恨不了幾個人,愛的反面不是恨,而是什麼?冷漠。諸位同學,冷戰比較厲害還是熱戰比較厲害?熱戰會得心髒病,冷戰會得癌症。因為冷戰的時候情緒就會愈來愈差,到時候就細胞病變。所以冷漠的家庭、冷漠的社會才會讓癌症快速上升。 有個科學家叫江本勝,他做了一個水的實驗,他所做出來的實驗出了一本書叫《生命的答案水知道》,生命的真相從水就可以了解。為什麼這麼說?因為當他對水說感謝、說感恩、說很愛護它,這樣溫柔的語言對水,把這樣的水拿到高倍顯微鏡下去呈現的時候,它的結晶非常的漂亮,都是六角型,像鑽石一樣,而結晶最漂亮的兩種表達方式:一個是愛,一個是感謝。 諸位同學,您記不記得上一節課我有提到人生真正的價值就在愛人跟被愛?愛人懂得處處替人著想,當你處處替人著想,這個好的念頭一起來、好的言語一起來,還沒有利益他人,先利益誰?利益自己。你送人家玫瑰花,自己已經先有香氣了。你口吐蓮花,事實上這個好的言語已經讓你所有的細胞都得到好的利益,所以他研究出來愛跟感恩的結晶最漂亮。假如他對這個水責備它、罵它,告訴它我很恨你,這個水照出來很丑陋,根本沒有辦法結晶,而且那個照出來就好像一個傀儡被罵到角落一樣,這個書書局裡面買得到。所以水會看,水會聽,水可以感覺到人的意思。 水能有這樣的變化,也代表所有的萬物都有這樣的變化。整個宇宙環境它是一個有機體,它是動態的。其實學理科的都知道,近代物理學,所有的電子、質子事實上它都是隨時在動。諸位同學,誰在讓這個質子、電子動?我們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所有物質的變化都跟人的思惟有直接的關系,中國有一句俗話叫「福地福人居」。有好的念頭的人,他這個念頭就可以讓身旁周遭的萬物開始轉變。所以已經有很多在種植物、在種花果的這些商人,他都放好的音樂給這些植物、給這些花果聽。結果實驗也證明,這些水果特別的甜,這個花開得特別的美麗。 除了水證實了人的意念、人的言語可以影響它之外,科學家又拿了米飯來做實驗,三碗米飯。諸位同學,很多真相、真理它都必須透過四個階段,信、解,你了解這個道理,回去要怎麼樣?行,之後你就證實了,真是如此。所以今天回去第一件事是什麼?准備三碗米飯,自己做做看。三碗米飯,第一碗,好感謝你,就是因為吃了你才讓我身體強壯,時時感恩;第二碗,你怎麼這麼難吃,你是不是要害死我?這是第二碗;第三碗,理都不理它,都不關心它。一個禮拜以後實驗出來了,第一碗飯發酵了,還有一點香味,第二碗飯發臭了,第三碗發臭、發黑了,比第二碗還臭。你看這個米飯有沒有把人生的道理講出來?冷戰比熱戰還要厲害。所以有時候有一些不愉快罵出來了,氣就怎麼樣?出來了,比較不會得病。假如一直壓在心中,身體就會愈來愈差。 剛好有一次我在講這個例子,底下有一個孩子坐在中間,爸爸坐在右邊,媽媽坐在左邊。這個例子一講完,這個爸爸往後一退,繞過他的兒子就拍拍他的太太,然後用眼睛告訴他的太太,老師在說你。我在前面整個都目睹經過,我在上面真是替他捏一把冷汗。結果這個太太一被先生這麼一看就是在說你,她馬上狠狠的瞪了她先生一眼。 諸位同學,你看到這一幕有什麼領會?在聽很多的道理的時候,很奇怪,每個人都先想到誰沒做到,誰沒做到,就是沒想到哪個重點?真的,常常很多家長聽完課就跑過來:蔡老師,你這個課我哪個朋友要聽,我哪個親戚要聽。就沒有說他自己需要聽。所以「大學」裡面最重要的一句話,人生要過得圓滿一定要抓住核心,「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您的學業、您的家業、你的事業,甚至於你有機會為人民服務,你的國業都要從自我的修身、自我的修養為基礎,才能夠有很好的發展跟成就。 為什麼生命的答案水會知道?因為我們的意念會影響水的結晶。諸位同學,人體水占多少?所以當你一個惡念起來的時候,你的身體百分之七十都怎麼樣?都愈來愈差了。所以俗話說「損人利己」,這句話對不對?錯的!損人絕對不利己,你看過哪個奸臣活到一百歲的?都是樂善好施的人,常常在那裡抓著他的胡須含饴弄孫。人壞的意念事實上已經在傷害他自己,所以損人絕對不利己,利人絕對利己。當我們把這些道理都搞明白了,你就知道話應該怎麼說,事應該怎麼做,你的心裡非常安心、非常踏實。因為你知道你的方向、你的做法都是正確的。 我在一個學校擔任一年的老師,剛好那個學校它是客家語,講客家話,我是講閩南話,所以在言語上有一點距離。其實人與人的距離要靠什麼來拉進?要靠我們的真誠、真心、關懷來拉進,所謂「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相信這句話的舉手?請放下,這叫輿論的力量,旁邊都舉手了,不得不舉手。學問有境界之分,我們對於這個道理是在信還是在解,還是已經在行,還是你已經體證到?當我們對於這個道理解行統統融成一體,那這個道理就跟你的生活是一不是二。當這個道理跟你融成一體,那你的生活就可以感受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這個「時習」不是拿起來學而時習,是什麼?習是練習,習是實踐,把它做出來,所有的喜悅、法喜統統是在立身行道當中自然而然會出來。 我到客家的村莊去教學,我也希望跟他們的家長早一點拉近距離,為什麼要早一點拉近距離?因為當你要幫助一個人必須有一個前提,什麼前提?要了解,要有信任。沒有信任可不可以幫助?沒有信任,能不能幫助一個人?你去做實驗,今天剛好走出去看到一個女同學,你不認識她:小姐,我幫你拿皮包。會有什麼下場?搶劫!要建立在信任的基礎。所以幫一個人容不容易?真不容易!當你真正體會到你身旁有一個人是真心要幫你,你要好好珍惜。 建立信任,當他的父母對我很信任,自然就很放心的把他的孩子給我教,所以我們要先建立信任。很多的同事他們因為都有家庭,還要照顧小孩,早上假如輪到他們在校門口當導護,他們就會很趕,要趕過來站導護就很辛苦。因為那一年我統統住在學校,我看他們這麼辛苦,我說:陳老師,你早上就別趕了,我幫你看。他高不高興?其實人生有一個點你只要找到了,就是這個點能讓每個人都歡喜,皆大歡喜。這個點不難找,但是當你找到了,你每天都覺得過得很充實。我們幫他,他很感謝,同事的感情非常好,大家互相幫忙;我又有機會多跟家長、多跟孩子互動。 後來我在站導護的時候,車子緩緩開過來,摩托車緩緩接近,家長的表情怎麼樣?沒什麼笑容,就這樣騎過來,我們還是:早!看小孩子一走下來,開始在那裡背書包,我們馬上幫他拉著,來來來,趕快進去。結果你就開始去實驗,第一天家長不笑;第二天不等他說,早上好;第三天,他還沒有到校門口前,遠遠就先主動跟你說老師好。所以確確實實「人之初,性本善」。而這個「本善」如何被帶動起來?必然要我們先做出來、演出來,讓人家也覺得這樣去待人處世很歡喜,他的善念、他的善根就被喚醒。所以要讓社會和諧,要讓社會相處融洽,一定要有人先出來表演才行。誰都歡喜在和諧的氣氛之下生活、工作。結果我就在這個站的過程,也體會到人與人確實要先主動付出,你伸出這一只手就能夠贏來他人也真誠的伸出那一只手。有個學生就跑來跟我講,他說:老師,我跟你講一件事,你不可以生氣。我說:沒事,你講。他說:老師,我媽媽說你好像在選議員一樣,在選舉,好像在拉票,投我一票。他媽媽說我的笑容好像要去選舉了。 後來我去當正式老師,剛到那個學校的時候,學校的職員來跟我要資料,她是會計人員,要完資料才能夠幫我做一些處理。結果我是教六年級在四樓,她問完我這些資料以後,她就要走了,結果突然走了幾步,她又回過頭來看看我。她這麼一看我,因為我的個性比較剛毅木讷,比較內向,你們看得出來嗎?你們的笑容對我是一種傷害。真的,我的本質是很木讷的。我就有點不好意思,她就跟我說:我從來沒有看人笑得這麼開心的,好像那個笑是從內而外笑出來的。所謂「相由心生」,人如何能夠笑得開朗,笑得痛快,最重要的要「理得心安」。當我們對很多待人處世的道理都已經明了了,都已經知道人生應該怎麼樣去經營自己的命運,都不會患得患失,也不會去常常杞人憂天的時候,那你的心情就會愈來愈好。 諸位同學,你相不相信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上,相不相信?這個聲音就小多了,所以你看,當你不相信你的命運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上,那你就時時會患得患失,你的煩惱就把你人生的能量耗損大半,真的。而所有的煩惱大半都來自哪裡?諸位同學,你思考看看,大半都來自於人與人的相處不和諧。假如我們懂得人與人如何相處,如何走向圓滿的互動關系,那你的煩惱大半就去除了,我們燦爛的笑容就會生起來。這個道理一定要明白才行。 我們上一節課有提到,思想決定一個人的行為,行為決定一個人的習慣,習慣決定一個人的性格,性格決定一個人的命運。諸位同學,我們說人貴自知,人要有自知之明,請問您現在的思想會走出什麼樣的命運,你知道嗎?人生就好像一盤棋一樣,這一盤棋你是下一步看一步,當你是這樣的心態,保證你時時會舉棋不定,這樣好嗎?那樣好嗎?但是假如我們的思想境界能夠高瞻遠矚,深謀遠慮,你可以看到五十步以後的局面、一百步以後的局面,那你下起棋來才能夠從容不迫,游刃有余。 很多同學大一、大二進來就在煩惱一件事情,以後找不到工作,有沒有?那諸位同學,上完上一次的課程,這個煩惱還有沒有?我們回想到現在的社會乃至於以後的社會,真正需要的是什麼人才?真正會做人做事,真正有誠信、有擔當,有這種好的人格特質的人必然會得到重用。因為現在的企業家都找不到人才。諸位同學,依你們對我的了解,假如我不繼續弘揚中國文化,我去應徵工作,你們要不要用我?當然這是一個假設,這種事絕對不會發生。因為我們已經把弘揚中國文化當作一生絕對不會改變的志向。因為我最崇拜的兩個讀書人,一個是孔明,孔明最重要的那一句話,「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上一節課也跟諸位同學講到,我在初中跟高中的語文能力都很差,你們都記得?你們怎麼該記的都沒記! 我的老師,初中老師,他們在教書的時候就說「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有點氣概好不好?「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對!老師念完這兩句話之後就告訴我,什麼叫丹心?就是真心。什麼叫汗青?就是史冊。來,諸位同學背下來,期中考要考,不然會差兩分;好,我們看下一句。文天祥的氣概,你感受到了嗎?其實我應該可以效法范仲淹,可是因為都在應試教育之下,升學主義之下,所以范仲淹變成什麼?變成看人家多兩分就很不高興,小鼻子、小眼睛都出來了,真的,見不得人好,這樣的身心能不能健康?能不能愉快?不可能。所以十多年的讀書生涯確實對於心性的提升相當有限。 但是人之初怎麼樣?性本善。我還記得老師在上那一篇「出師表」的時候,本來快要打瞌睡了,突然聽到「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有種如雷貫耳之感,我的眼前突然間一片光明,維持了三十秒鐘,繼續睡,這是第一次。還有第二次,讀到《岳陽樓記》,突然聽到哪一句?你們真是我的知己,「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又閃了三十秒。之後,剛好有個機會,我看到唐國強演的《三國演義》,看到他演孔明,在他的帷幕之中已經都吐血了,飯都吃不下,士兵拿過來:丞相,您就吃一點。他說:不吃。繼續振筆疾書要把他的智慧傳下來。我看到這一幕的時候,真是哭得不成人形,很感動。後來我終於了解到為什麼我哭得那麼傷心,因為假如有前世的話,我一定是那個端飯的士兵,親自目睹到丞相的憂國憂民之心。所以孔明這個態度精神影響我很深。 當我們知道文化的傳承相當重要,我們就要「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當然我們要對社會國家有幫助,首先要先從自己提升最重要。當我們的思想改變了,你人生的命運就改變了。而當你的思想去影響到家庭,那你家庭的思惟也會改變,你的家運也會變;而當你的行為能夠影響社會、國家,那相同的,社會、國家的命運也會轉變。所謂家有家運,國有國運,相當重要。所以人生踏出的腳步大小不是最重要,先要踏對方向。 我們第一節課也講到「人生最難的不是奮斗,而是抉擇」。而抉擇當中首要的是什麼?首要的不是選擇你的配偶,首要的選擇你的思想,抉擇觀念;而抉擇觀念先決條件一定要先有正確的判斷力。判斷力來自哪裡?諸位同學,你今天有沒有判斷?什麼時候判斷的?要不要來上課是不?那一定是非常大的掙扎。判斷力,取捨就要靠判斷,而判斷有好有壞、有是有非、有對有錯,所以如何讓你所有的判斷是利益自己的一生,而不是障礙自己的前程,你就必須具備智慧、必須具備理智。 諸位同學,人生生涯的規劃第一要事,第一件最重要的事是什麼?智慧。能知所先後,你能把人生的輕重緩急擺對了,你的人生才能愈走愈輕松;你人生的輕重緩急擺錯了會怎麼樣?愈走愈沈重。因為你下錯判斷以後,你都必須要自己收拾,而且不只你要收拾,甚至於連家人都會被拖累進來。很多年輕人說:我自己做的事,我自己負責。這句話有沒有道理?二十郎當歲能負什麼責。我還聽了一個讓我很驚訝的事情,深圳有個醫師說,十一歲的男孩帶了一個九歲的女孩去墮胎,中國文化要復興,不然人都會活成畜生。醫生跟他說:把你父母叫來。這個十一歲的男孩說:我可以負責任。逞一時之氣,意氣用事。所以人沒有理智所做的事會害死自己,會害死身旁的很多的人。所以讀大學最重要的不是交男朋友,也不是交女朋友,要先有理智,你才會選對對象,下對判斷。 我們要復習一下上一節課一個最重要的觀念,諸位男士,哪一個觀念?不如歸去,「歸去來辭」,田園將蕪。娶一個好的太太可以旺三代,娶一個不好的太太?不是可以敗三代,是會敗三代。所以理智重要。這是真正的刻不容緩!而你真正看到整個社會現象,你深入家庭社會所發生的事,你會感覺人的思想道德觀念不趕快建立,真的來不及了。等到來不及的時候,所有處於這個社會的人都會感覺愛莫能助,這時候你就會體會到一句話「哀莫大於心死」。真正的末日是道德倫理統統淪喪,人類跟禽獸沒有兩樣的時候,那真是痛苦。所以智慧重要!諸位同學,智慧要怎麼形成?要透過什麼?諸位同學,我們現在摸著心髒平心而論,你有理智嗎?你們為什麼笑得這麼腼腆?好像很無辜的樣子,我不是故意的。真是不是故意的,人不學不知道,人不學不知義。 我曾經也接觸過很多的女士,已經結婚的,他們出現外遇問題有時候會打電話來跟我討論。你們笑什麼?你們懷疑嗎?這樣不好,要先有信心才行。人生很多的路,不是你要跌倒以後才知道怎麼走,前面的人就告訴你,這裡有個洞跨過去,那裡有個洞跨過去,你何必再去跌?我們上一次也講了一句很重要的話,「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得更遠」。 剛好有一次我要去上課,坐在車上,那時候時間有點趕不及了,坐上計程車,我就往演講的地方趕過去,剛好接到電話:蔡老師,我有個同事她先生有外遇,怎麼辦?我說:你外遇問題問一個沒結婚的。我接著就跟他說:第一個重點你要告訴她,不管你人生發生什麼樣的挫折,出現以後一定要先想自己錯在哪?假如你不回到這個點上,這個問題無解,絕對解不開。為什麼?當出現狀況、出現挫折的時候,假如我們念念想著先生錯了、爸爸錯了、朋友錯了、同學錯了,我們處在什麼狀態?情緒怎麼樣?非常的波濤洶湧,有沒有理智?絕對會講出一些絕情的話,絕對會做出一些讓雙方都受傷的行為。 我們要了解一個真相,叫一個巴掌怎麼樣?所以一定要什麼?都有責任。儒家有一句心法叫「行有不得,反求諸己」。假如先生錯八分,你錯兩分,你也必須把這兩分好好檢討。等你真正是自我去反省、去內省,把這兩分不好改掉了,你的先生會怎麼樣?他會非常的慚愧,他會覺得很對不起你。但是假如這個時候,你開始說他的八分不好,他會怎麼樣?他就說你兩分不好,然後就愈演愈烈。本來還有一個轉寰的空間,到最後全盤皆輸,不只兩個人都輸,連誰都輸了?小孩也遭殃。 人生不可能一帆風順,而是你真正遇到問題的時候,你有沒有智慧化解。而當你真正用智慧化解以後,你朋友的感情會更好,你所有父子關系、夫婦關系,君臣(領導與被領導)的關系都會愈來愈好。因為牙齒跟舌頭都有可能會咬到,怎麼可能人與人相處沒有摩擦。所以第一點一定要先想到自己有哪些地方做不好,回到這個點上才有可能去把這件事解決,也唯有先接受這一點,我們第二點才好建立。 接著我就跟這位朋友說到,俗話說「家火不燒,野火不起」。你們都沒聽過?家火不燒,野火不起。諸位同學,看一個人的理智不是在事事如意的時候看,事事如意,每個人脾氣都很好;真正遇到境界挫折來的時候,你才能夠洞徹到這個人有沒有理智。而真正的理智來自哪裡?都在經典之中。經典超越時空,亘古不變。而唯有這些真正人類的理性,就能夠在遇到事情當中讓你能夠釋懷,讓你能夠知道如何去應對,才能走向圓滿。所以一個人的家庭,家裡的紛爭不先起來,外面的野花、野草,野火能不能燒進來?不能。所以根源在哪?在自己。 所以夫妻不和是因,外面的男人、女人是什麼?緣而已!沒有因,縱使一大堆的緣,「百花叢中過,片葉不沾身」。你們不要這麼不情願!「大道不器」,大的道理絕對放諸四海皆准,這才是真正的大道。所以人類的理智,你時時觀照,所有的物質、物理、化學,人與人的關系都不離因緣所生法,「萬法因緣生」,你時時能了解因在哪、緣在哪,你就能用理智去應對,而不會常常責怪他人。責怪他人絕對對事沒有什麼大幫助。 為什麼我能體會到「家火不燒,野火不起」,為什麼我可以體會?你們沒有看出我已經歷盡滄桑了嗎?這是由於我看到了《孟子》的一句教誨深有所感,這句話叫「夫(這是發語詞)人必自侮,然後人侮之;家必自毀,而後人毀之;國必自伐,而後人伐之」。因在哪?在自己。緣在哪?在外面的惡人、惡緣。所以根源還在自己。滿清末年列國來侵略我們,根源在哪?沒有國家紛亂,人家敢打你嗎?他又不是吃飽撐著,他一定看到有機可乘。滿清末年因為整個貪官污吏愈來愈多,才會造成那樣的亂世。當人把責任都推給外面,推給別人,他只會愈來愈墮落,他絕對不會再站起來,絕對不會再經營出更好的人生,更好的家庭。所以你要用理智去應對事情才行。這是第二點,家火不燒,野火不起。 第三點,剛剛兩點是心態,第三點是實際做法,就是男人對的時候你要把他當父親看。男人對的時候要把他當什麼?父親看。你說:你真有智慧,你怎麼都能做得這麼好!你就一直在那邊給他拍手、鼓掌,他就會怎麼樣?好話一句,他做牛做馬都願意。所以他對的時候,你說:這樣教孩子真對,這樣做是對,真棒!他常常看到你就抬頭挺胸,好,我就干!平常相處的時候,不要常常你侬我侬,侬到最後會怎麼樣?會很累,疲乏掉了,平常當朋友看,要細水長流,淡中有真味;一下子太強烈,下一次就覺得沒感覺。有沒有?有。什麼叫愛情?真正的愛情就好像我看到電視裡面有一幕,突然有個八十歲的老婆婆牽著她老公公的手,走在海灘上面,一邊走,老婆婆就跟老先生說:老的,明天是初一,明天該吃素了,我已經幫你准備了一些蔭瓜仔。准備這些早餐吃的東西。這一幕才叫什麼?才叫真情真愛。為什麼?真,不變!真的東西不會變。假如強度很高的,往往都是虛幻的,一下子就不見了。這你們要細細去觀察,因為現在西風東進,你們會被騙了。 結果三個月以後發生了什麼事,他們要離婚了,那個愛得你侬我侬的,怎麼樣?離婚了。所以情感是一種媒介,夫妻要真正能夠一生相親相愛,靠的絕對不是情感,而是什麼?而是情義、道義。你說情不會變嗎?諸位朋友,你可以去做實驗,假如你跟你太太關系很好;人類的心靈世界可以到未來,可以回到過去,不會受到干擾。假如以後你可以去做這個實驗,你說我太太對我真好,她對我的愛都不會變,等你兒子出生的時候,保證你會被打入冷宮。你一定會從第一位變成第二位或第三位,兒子一定是什麼?對!你們都看到真相,人生要活得明白。所以平常當朋友看,尤其當朋友的時候,反而心裡話都比較容易講。假如男女控制欲望太強,慢慢的你就有你的秘密,他就有他的秘密,慢慢這個鴻溝就開了。開了就互相說他都不了解我。這鴻溝愈深,慢慢的沖突就出現。所以要細水長流。 最好的兩性關系一定要互相成長,因為所有的行為都取決於思想。我們常常看到很多的男女同學,像我今天到了人民大學去就看到很多熱戀中的男女,在那裡你侬怎麼樣?我看到他們侬成那個狀態,我們都可以看到未來會怎麼樣?有時候人活得太明白也會有點痛苦!因為這種交往方式絕對很難互相成長,很難!因為「欲令智迷」,一下子掉到情欲這麼深,智慧就被蒙蓋掉了。聽說有一句話這麼講到,「戀愛中的男女智商最低」。所以要會經營,這個朋友就像同學善友一樣互相成長。 第三個對方犯錯的時候,你要把他當什麼看?小孩,不夠,要當兒子看。你兒子犯錯的時候,你會不會跟他講:我這一生跟你沒完沒了。會不會?不會!你對你兒子都這麼通融,為什麼對你先生這麼狠?沒有平等心,這個寬容的心不是真的。很多女士就講,他都已經三、四十歲了應該知道做人的道理。問題出在哪?出在這兩個字「應該」。這個假設對不對?不對!諸位同學,你曾經在十多年的讀書生涯當中,讀過一篇夫婦怎麼相處的舉手?那這個應該成不成立?做人的道理教得太少、太貧乏!現在四、五十歲的人都會做出比十歲的孩子還要誇張的行為,你相不相信?有的把婚姻當兒戲看,是吧?上網跟網友聊天,聊到最後要跟太太離婚。離了婚,那個網友說我跟你開玩笑,這種事有沒有?請問這個成年人幾歲?諸位朋友,我們要看到一個客觀的現象,現在的人,像我是有三十歲的身體,幾歲的思想?八歲!做人要憨厚,講話不可以這麼刻薄,雖然你們講得很可能是事實。 我們看到這個現象,事實上人很可憐,為什麼可憐?明明思想就不到那個成熟度,還得打腫臉充胖子。不會的事又不肯問人,都撐在那裡,然後遇到做錯事了又不肯承認錯誤,他也很可憐,那種人過得一點味道都沒有,不痛快。每天都是在那邊看誰又看我不對,誰又看我不順眼,他那日子也不好過。這個時候我們能夠包容,能夠透過自己的德行去感化他,因為這個緣分難得,我們也有義務能夠成就對方的思想,成就對方的人生。畢竟一定是有好的緣才會相聚,我們珍惜這個緣,要記住「受人點滴,湧泉相報」。 當我們的人生的核心價值觀是「受人點滴,湧泉相報」,你往後的日子會很充實、快樂。所以今天為什麼沒有結婚的人可以跟人家談婚姻關系,你們有沒有找到原因?因為經典都把人類的理智教給我們。你就要記住,下一次有人打電話給你,你的朋友有外遇了,你接下來要怎麼說?馬上考試,你能夠挽回一段婚姻,也是無量功德。第一個要說到什麼?不管對方錯多少,先什麼?想自己錯在哪。所謂「家火不燒,野火不起」,孟子有曰「夫人必自侮,然後人侮之」,這些你就要搬出來;最後還有一件事一定要交代,先生錯的時候,要把他當兒子看。 我當初看到一篇故事很感動,在漢朝的時候有個大臣,那時候是漢光武帝。這個大臣叫宋弘,他的學問非常淵博,在朝廷裡面擔任司空的工作。胡陽公主是漢光武帝的姐姐,胡陽公主先生去世了,那就有意思想要嫁給宋弘,就托漢光武帝去說媒。這光武帝就對大臣宋弘說到:聽說人一有錢就喜歡買好看的衣服,人一有錢就會把老婆換掉。這意味著什麼?透露我姐姐想嫁給你,而且嫁過去以後,宋弘馬上變成什麼?皇親,他是皇帝的什麼?姐夫,地位很高!結果宋弘就對皇帝講了兩句話,第一句話說到「貧賤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諸位同學,這兩句話很有味道,我們在看很多聖哲人留下來的行持,你不要只聽故事,因為這所有的故事當中都有很高的人生智慧,事中有理,你要把它看明白,這叫善學,善於學習。你看他先跟皇帝講,我們人在貧賤時候互相扶持,一同走過患難的朋友,絕對一輩子不可以忘掉,都要把這個情義記在心裡。這一句話一講出來,皇帝的正義被他喚醒。接下來再告訴皇帝說糟糠之妻不下堂。這個「糟糠」也是跟著先生胼手胝足的元配,絕對不能把她休掉,這是道義。 所以這講話的順序很重要。假如皇帝說:你要不要娶我姐姐?宋弘馬上說:糟糠之妻不下堂。會怎麼樣?皇帝說:我的好意,你怎麼這種態度。你看這個講話的順序很有味道,「貧賤之交不可忘」,接下來「糟糠之妻不下堂」,皇帝就很能接受。所以講話的順序很重要。今天你要去規勸一個同學,你不要一開始,我告訴你你有什麼缺點,他馬上整個臉都揪住了。你應該說:你這裡做得不錯,你那裡做得不錯,這裡假如再做好,更好!要批評別人要先講兩個優點,這叫講話的順序。所以很多人說:我很正直,我都是為他好。結果都怎麼樣?別人一看到他就跑了。所以講話的藝術,人情不可忽,要能順人情,很多事才能夠辦得圓融,才不容易起沖突。很多的男人都沒有聽過這個故事,假如他有聽過這個故事,他就知道做人應該怎麼樣。所以諸位同學,諸位男同學,你們都聽完這個故事,你們就要有這種氣節,能不能做到?難怪孔子說「道之不行,我知之矣」。 所以重點在人類的理智在經典,而經典必須透過學習,而學習必須學對東西。諸位同學,你可以去觀察一下,當你周圍有同學或者有些親友,他有憂郁症,你可以去他們家看看,他的書櫃是不是有很多書?很可能所有心理學派的書他都擺上去了,看到最後,好像這裡講得對,那裡又講得也不錯,然後整個腦子怎麼樣?搞亂了。所以學習不是學多好,而先要學對、學正確。我們也看到教育方面常常在換教學的方法,教學的目標,有時候跟蘇聯學,蘇聯學完,跟義大利學;義大利學完,跟誰學?很多的學派,我們在那裡舉棋不定。 諸位同學,這些學派的思想有沒有印證他的想法、觀念對了?有沒有經過時間的印證?沒有。甚至於他二十年前寫的,他二十年後還覺得我講錯了。有沒有經過空間的實驗?人要禁得起考驗,那個門在那邊發出聲音的時候,我們還要專注聽課,不可以受影響。所以你一定要學真理,不然你的人生會走一大段的彎路。而坦白講,走彎路不一定走得回來,很可能一輩子思想觀念會錯到底。所以學習首重學經典、學真理,建立起人的智慧、理智,開始下對人生的每一個抉擇,人生就會愈走愈圓滿。 諸位同學,如何把學習學好?應該具備哪一些態度?首先一定要有信心,沒有信心,什麼事都做不好。諸位同學,你對中國文化很有信心的舉手?你們不會是安慰我?那剛剛那句話要收回來,大道可行也。這個信心不只在中國人的嘴裡講出來,七0年代全世界公認的歷史哲學家湯恩比教授在一次全世界的大會當中講出了一段話提到,「解決二十一世紀的社會問題,只有兩種學說」,他是英國人,他說二十一世紀的社會問題只有兩種學說可以解決,「孔孟學說,大乘佛法」。 諸位同學,孔孟學說在哪裡?中國。你們這麼肯定嗎?你們在看電視劇的時候,孔孟學說在哪個電視劇看得特別明顯?人貴自知,韓國做得最徹底,有沒有看過「商道」?你看他們見面的時候恭恭敬敬。在「商道」裡面有一幕讓我最感動,哪一幕?每一次林尚沃從很遠的地方回來,一見到他的母親馬上跪下去跟母親頂一個禮。雖然林尚沃沒有告訴我他心裡想什麼,可是我完全明白,他那一跪下去,深刻感受到這段時間母親您替我擔了很多心,孩子沒做好,跟您回個禮。那個孩子對父母的那種尊敬、那種親愛,就在這個動作當中表露無遺。 而林尚沃在做生意的時候有沒有跟人家處處競爭?有沒有要把對方置之於死地?有沒有?沒有,他反而是希望每個人、每個商團都能興旺,這正確!處處用競爭、用斗爭要擊敗對方,就把商業弄成惡性競爭,惡性循環。所以有一個仁厚的心才能夠讓家庭社會愈來愈圓滿祥和。這一些都是力行「大學」的教誨,「財散人聚」、「以和為貴」、「家和萬事興」,相同的,你的企業只要和氣也是萬事興。 所以我非常擔憂,擔憂什麼?五十年後國際法庭會有一個訴訟案,那個訴訟案叫孔子是誰的祖宗?是韓國人跟中國人去訴訟。五十年之後,這個法官坐在那裡講了一句話:要重實質不重形式,我們來看看誰做出了孔老夫子的教誨,孔夫子就是他的祖宗。諸位同學,誰會贏?怎麼那麼小聲?孔夫子說的「知恥近乎勇」,我們不能用口頭上在那裡意氣之爭,我們要用行為演出來我們是老祖宗孔老夫子的好弟子、好子孫,自然而然就會實至名歸。 請問這「大乘佛法」在哪裡?在印度產生,後來整個移到中國來了。所以真正能救世界的人是誰?看到諸位好像坐起來都變抬頭挺胸,突然覺得與有榮焉。所以中國人的使命在這個時代不只要做一個好兒子、好學生、好父親、好領導者,還要做一個好的地球人,善盡人類、善盡地球人的本分。今天假如我們不知道這個方法還情有可原,假如我們有這個方法而不去幫忙,這叫見死不救。諸位同學,孔孟的核心在哪?仁。對!那大乘佛法的核心在哪?慈悲。一不一樣?同一個東西,文字不一樣而已。所以改變世界的危難只在一念之間,並不是很復雜的事情。我們要先有這個信心,我們學習中國文化才會很有動力。 一九八八年,七十幾位諾貝爾得獎主在巴黎召開會議,發表了一個聯合宣言,說到二十一世紀的人類想要生存,講得很嚴重,「二十一世紀的人類想要生存,必須回到二千五百年前汲取孔老夫子的智慧」。請問七十幾位諾貝爾得獎主都是什麼來歷?各行各業的佼佼者。當人達到某種領域的高峰,他都會往哲學、往人生道理來探尋。所以他們共同的認知,解決二十一世紀的問題要跟孔老夫子學習。 但是現在出現一個很微妙的現象,西方人因為他們已經懸崖勒馬,他偷偷的跑到東方來找方法,那中國人去學誰?有沒有顛倒?假如西方的好,諸位同學,我們來看一看,西方現在最嚴重的一個問題是什麼?青少年問題,青少年的犯罪率節節攀升。假如他們的思想教育好,為什麼下一代會教成這個樣子?我們現在的下一代好不好?因為我們的下一代也不是用中國文化教的,也都大半被西方的功利主義整個湮沒掉了。所以現在我們要明白雙腳要先站得住、穩得住,才能在這個洪流當中能夠力挽狂瀾。 我們要有信心,學這個真正對家庭、對社會有非常大的利益。而唯有你有學問、有道德才能夠去以德化人。因為確確實實整個中國文化的傳播已經斷了二、三代,我們後面也提到要傳承,其實這兩個字可以倒過來看,叫什麼?為什麼叫承傳?沒有承不能傳。所以我們要承先才能啟後,而這個「承先啟後」是身為一個民族每個人的職責所在,一個家道興隆的家族,興隆的家庭必然有它賴以維持的家風,它才可以綿延幾百年不衰。 諸位同學,你們家有沒有家風?有沒有家訓?有的舉手?還不少。太好了。我常常問很多家長,他們從來沒想過什麼叫家風、什麼叫家訓。我接著問他,那你每天種的什麼苗子?有家訓才能掌握做人做事的根本所在。當我們都搞不清楚的時候,傳了什麼?所以一個可以綿延幾千年的優秀文化的民族,必然有它賴以維持的堅固的文化底蘊才行,才有可能可以辦到。 因為已經斷兩、三代,所以我們對中國文化的信心都很有可能在這一、二十年當中聽到一些錯誤的說法。比方說,中國文化假如好,為什麼後來滿清到民國這麼衰弱?那就是中國文化不好,這樣對不對?這叫斷章取義!所以人看事不能看一個點,看點一定會偏頗,一定要看線,看什麼?面,要看來龍去脈。我們來看清朝盛在哪?衰在哪?清朝是重視中國文化達到頂點的一個民族,在康熙的時候還做了一部最大的中國文化文獻,《四庫全書》。他非常重視中國文化。所以在康熙、雍正、干隆的時候達到了相當高峰的盛世。為什麼能創盛世?重視中國文化。康熙那時候開始,宮廷裡面每天都講聖賢經典。所有的皇子、皇孫包含臣民,這些大臣都有正確的做人做事態度。眾志成城,國家興旺。但是中葉以後,出現了一個人物叫慈禧太後,這個慈禧太後坐在那裡聽經,覺得他怎麼都在罵我,聽了以後不舒服,她就取消了宮廷講聖賢經典的規定。 諸位同學,《論語》裡面有一句話真的是事實,不是《論語》,是一個賢人講出來的,他提到「三日不讀書,面目可憎」,依照考據應該是黃庭堅講的。三日不讀書,氣質怎麼樣?馬上可憎,所謂「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諸位同學,你不相信嗎?你們現在對中國文化的信心達到了一個高峰,有沒有?聽課都是這種狀態,叫悟了。然後走路回家、騎車回家的時候,開始出現第二種狀態,就會在雲裡霧裡,蔡老師講得好像有點道理,又好像沒有那麼有道理。一進家裡面,蔡老師說要先對人伸出友誼的雙手,回去以後跟你姐姐說:我回來了。她看看你,不甩你,繼續看她的報紙,你開始信心降到谷底,開始產生誤會。這叫悟、霧、誤,你相不相信?假如你一個禮拜之後都不讀聖賢書,你很有可能那個信心就完全蕩然無存。所以我們學習真實學問一定要了解,絕對不能懈怠。因為人在這一、二十年所形成的壞思想跟壞習慣相當有力量,你必須要持續把它突破,所以一開始比較辛苦,等什麼時候才不辛苦?等你真正能夠時時提起這種正確的人生態度,已經把這些習氣放下、斷掉了,你就會愈來愈歡喜,時時都法喜充滿,都「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所以一開始你要突破你行為的慣性,一定要加把勁。 我們來看看萬事萬物都有它相容的道理,這個東西有沒有它的慣性?有。聽說這邊理工科的比較多?我們都知道萬物都有慣性,當你要把它推動的時候,諸位同學,我現在有沒有在推它,有沒有?有!可是它沒動。沒動,是不是我推了沒用?不是,而是什麼原因?沒有達到它的靜摩擦力。你一、二十年的習慣就好像這個靜摩擦力一樣都推不動了。所以推自己也好,推你身旁的親友也好,你都要了解有一段突破慣性的過程。當你真正突破就輕松了。我們在物理原理裡面提到,當你的力量出到突破了靜摩擦力,接下來就會怎麼樣?輕松多了,到哪裡?動摩擦力。好,所以要咬緊牙關,我好像講得太嚴重了。其實很好,人真的突破自己以後,真的有所成長,這個喜悅你一輩子都會記在心裡。 所以我們要了解愈深,才不會產生誤會。因為清朝重視中國文化,所以它興盛。中晚期不重視中國文化,甚至於很多國家決策是來自於扶鸾。諸位同學,知不知道扶鸾?扶鸾就是問鬼神,所以才引來八國聯軍;重用義和團,這些情況才會發生,做出很多不理智的決定。《左傳》裡面有一句相當重要的話,「國之將興」,一個國家要興盛,聽誰的話?「聽於民」。人民的需要,時時能感受到人民的需要,這個國家要興。將亡?「聽於神」,聽鬼神的,這個國家就快完蛋。所以後來中葉以後不重視中國文化就敗下來。諸位同學,中國人要再創另外一個盛世,唯有再一次復興中國文化。為什麼我們叫漢人?為什麼叫唐人?因為這些朝代都大大發揮了中國文化,不只利益了自己的國家,還把這麼好的文化往四方的邦鄰傳播開來。所以首先要有信心。 再來,學習還有另外一個重點,叫「學貴立志」。志向就好像一個目標一樣,你有一個目標,你才知道往哪個方向去努力。假如你人生目標都沒有確定,每天很可能是悠悠放任。諸位同學,你人生的目標在哪裡?有沒有哪個同學說說看,你已經有人生目標的舉手?你們每天在干什麼?你們每天走向何處?就好像在大海當中航程,走了三十年,人家問你要去哪裡?不知道!突然了解到,那個才是目標,結果是背道而馳,這時候人生就很郁悶。 來,這位男同學,您的目標是什麼?兩百年後還有人記得我的名字。來,掌聲鼓勵!這位同學真正了解了一句教誨,「人生自古誰無死」,這個目標太好了,完全正確。人生的目標就是,假如你現在突然死了,我說假如,死了以後有很多人開始鼓掌,還有人放鞭炮,那你的方向對不對?嚴重錯誤。但是你這一生走完以後,很多人感念你的恩惠,很多人對你的思想觀念非常的佩服,進而效法,最起碼你的子孫都懂得效法你,那你的人生可以發光發熱。當你有這樣的態度跟精神,你縱使生命結束了,你的價值有沒有結束?沒有。對!人生自古誰無死,我們要讓短暫的生命能夠有永恆的光芒,你要立這樣的志向。 諸位同學,孔夫子死了嗎?你們會配合一點!范仲淹死了嗎?我是不是該休息一下?孔明死了嗎?沒有!所以「中庸」裡面有一句話,「誠者物之終始」,一個人的事業能夠成就,「至誠如神」,事業成就的關鍵根源在真誠,真誠心可以超越時空,所以至誠如神。范仲淹的風范行持歷經一千年,他的家風不衰,我已經遇過他兩個後代都在教書;其中一個後代的女兒現在在北京大學讀中文系,家風很好,一千年不衰。所以范仲淹在天之靈也覺得我一千年前沒有做錯。范仲淹是不是影響一家而已?他還影響到一千年後的我,超越時空。 我到一個地方去就喜歡去參觀當地的人文,因為精神長存。當地假如有曾經為這個土地真心真意付出的人都會留名青史,甚至於人民還會幫他蓋廟。所以我到了海口就去參訪了一個聖哲叫海瑞,「海瑞罷官」。海瑞墓我一走進去肅然起敬,兩行海瑞的字,「粉身碎骨全不顧,只留清白在人間」,海瑞的廉潔跟忠義至今還留在我們的心中。當初要去破壞海瑞墓的時候,當地的人民都起來保護。我再進一步看海瑞一生的經歷,突然看到一張畫很驚訝,這張畫是畫著海瑞家的大門,這個大門口題了兩行字,叫「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誰的話?范仲淹。所以真誠可以超越時空。人生既然可以用這一份真誠來寫下歷史,我們志就要高遠。所以王陽明先生說「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所以要立志。 剛剛這位朋友提到,希望兩百年後還有人記得我,這位同學,你希望誰記得你?很多人!假如我們的定位是全世界的人都記得我,還是我們定位是全中國人記得我,還是我們定位我們家裡的人記得我,還是我定位我女朋友記得我?那不一樣,那會差很多。所以志不同,人生走出來的格局就絕然不同。立志,我們就回到剛剛那一句非常振奮人心的話,「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丹心就是真誠的心,真誠超越時空;照汗青,汗青叫史冊,我不會跟你們說加兩分,史冊。 諸位同學,寫誰的歷史?你要在誰的歷史上留下可歌可泣的足跡?在誰的歷史上?後人。地質大學學生的心量這麼寬廣,來,掌聲鼓勵。一想就想到後人,江山代有賢人出。寫誰的歷史?我們說人生最可悲的自欺欺人,所以首先要對自己真誠,首先要對自己人生的這部歷史負責任,不能得過且過。你自己寫自己的歷史要寫得痛快、要寫得踏實,自己的歷史都寫不踏實,怎麼去寫別人的?自己的修身都修不好了,怎麼樣去利益他人?不可能。所以「大學」說「大學之道,在明明德」。明德是你本性的智慧跟善良,你有本性智慧善良的開顯才能夠去親民,才能夠去利益他人。 諸位同學,您這二十年左右的歷史滿意嗎?沒關系,「朝聞道,夕死可以」,這句話你要聽懂。我們聞了道理以後,人生沒有遺憾,聞了道理以後,趕快要好好去做,好好自利利人。除了要把自己的歷史寫好,還要寫誰的歷史?寫誰的?我已經聽到諸位父母的眼淚,我的孩子二十年白養了,都沒把我放在心上。在父母的人生當中寫下什麼?好,我們現在來思考一下,你要在誰的心目當中寫下歷史,待會休息完以後,我們來討論一下。謝謝! 諸位同學,想清楚了嗎?要在誰的生命當中寫下歷史?你們怎麼都不敢講,豪情都沒有出來,誰?(我就希望能夠在我母親眼裡,我做一個最棒的兒子、最優秀的兒子)。好,掌聲鼓勵,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我已經看到你的未來。來,還有沒有,在誰的?(我覺得要在太多人心中留下一點東西,你不僅要在你的父母心中留下東西,你還要在你的朋友中,即使是你不認識的人,一個陌生的人,你也可以留下你的東西),掌聲鼓勵!還有沒有?你要有目標你就會去實踐,心到哪裡,事業就可以做到哪。還有誰?(要踏實的去做,不在乎什麼歷史),您是說只問耕耘,不問收獲?掌聲鼓勵!這位同學是說以真誠的心、以無求的心去做,這樣會坦坦蕩蕩,他走路都會突然感受到《孟子》的一句話,「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這是人生的快樂,俯仰無愧! 諸位同學,你現在在立的志向,它將讓你的生命有真正的充實跟快樂。現在人所追求的快樂,那都是虛假的,大半是虛假的,空虛的,不會讓你人生真正打從內心的充實快樂。所以人現在最大的偏頗在價值觀偏頗了,我們必須要立定正確的人生方向。這位同學,(人最重要的是干好自己要干的事,若你干好要干的事,將來人們會記得你)。好,掌聲鼓勵!我必須要再闡述你的話一下,什麼叫該干的事?我們看到這個「本分」兩個字,就突然間想到第一節課有位同學提到孝順是沒有條件的。人與人的道義跟情義不是交易,不是談條件,而是時時能夠記住對方對我們的付出跟恩德,「受人點滴,湧泉相報」,這樣的人生才會暢快、才會痛快。 所以「該干什麼」這句話要把目標都出來了。還有沒有?你們責無旁貸,好學生,演什麼要像什麼。再來,你看我們都同時處在這個社會當中,好公民;再來,好朋友。「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要有好父親的准備,要重實質不要重形式,你要重視的是你有沒有智慧當好父親,你不要說我現在就有能力當父親,你要看遠一點。這個父親是指你有那樣的智慧能夠把一個孩子教好,而不是生出來而已,要厘清清楚,不然你說蔡老師說的。好父親、好母親、好的領導者,你以後可以把一個團隊帶得很好,企業文化非常和諧。你要完成這些目標,首先你現在就要不斷儲備這些能力。而你在達到這個目標的過程,你會不斷成長,你會很有學習的樂趣,學習的一種喜悅。 還有一個很重要,要當一個好的炎黃子孫。幾千年,四、五千年的文化突然傳到我們的手上,結果斷了,對不起四千多年的祖宗。再來,對不起世世代代的子孫。所以我們要承先啟後,這是做人的本分,因為這個影響面很大。真正讀古書的人,真正體會聖賢智慧的寶貴,這樣的長者,他時時刻刻都想著怎麼把這麼好的東西給這些晚輩受益。我們因為有這樣的定位,有這一份存心,所以遇到非常多的好老師來指導。 諸位同學,能遇貴人,在於你有使命感;能遇貴人,在於你有受教禮貌的態度。因為我到澳洲去學習的時候,剛好裡面有一句話叫「事諸父,如事父;事諸兄,如事兄」。對待別人的父母要像對待自己的父母一樣尊敬,對待別人的兄長也要像自己的兄長一樣恭敬。學了以後就應該怎麼樣?要做!要知行合一,言行一致,這是提升學問相當關鍵的一個態度。所以學了以後,我回到寢室住的地方,就問這些長者,我說:請問您是幾年生的?結果他說出來,比我爸爸大,我馬上跟他鞠躬,譚伯伯你好。我常常都做化學變化,這一個躬鞠下去,抬起頭來怎麼樣?這個譚伯伯笑得合不攏嘴,然後嘴裡還說:飛機飛了幾萬裡,還認了一個侄子。他住在美國。那旁邊一位長者,我接著就問他,結果比我父親小,我說:陳叔叔你好!他也很高興。 突然有一位長者跑過來,他說:我也要。人生你真誠對待,你會有場場的好戲出場,你真正回想這幾年走過來,連睡到半夜都會偷笑。真的,這幾年因為聖賢的薰習,來到我們身旁的所有的朋友、所有的親人都覺得結了一段相當好的良緣。這個長者為什麼跑過來說我也要?其實這個長者是要制造機會給我,因為我們年輕人眼睛都長在頭上,有點傲慢。年輕人為什麼傲慢?因為裡面沒東西!所以要裝得很了不起,這叫卑慢。 一個人不自卑就不會自大,一個人自大鐵定自卑,卑慢!而這個傲慢對自己是相當大的障礙,所謂「滿招損,謙受益」,你有謙卑的態度,這些真正有智慧的長者,他對於這個社會、對於這個民族,他都有使命感。他能得到這麼好的教誨,他希望讓更多的人,尤其更多的晚輩能得利益,能夠承傳下去。所以他主動跑過來,因為在上課的時候他都坐我旁邊,結果我都不知道他是何方神聖,因為他長得很和藹可親,就好像隔壁家的叔叔一樣,我也不知道他有三頭六臂。後來他過來以後,我也很歡喜,跟他說:盧叔叔你好!這個躬鞠下去以後,我的人生起了相當大的變化。因為隔天他就把我叫到客廳來,其他的人都不在,他足足跟我聊了兩個多小時,把他人生非常多的智慧跟經驗都跟我娓娓道來。我一邊聽,一則以喜,一則以憂,喜的是能夠得到這麼多經驗智慧,憂得是為什麼坐在旁邊的長者,我不識廬山真面目。可是我也體會到一個重點,一個真正有德行學問的人,絕對非常謙卑,所謂稻穗愈豐滿愈垂得下去。 所以講完以後,我才知道這位長者曾經當過雅馬哈的總裁,底下員工八萬人。他二十九歲就當總經理了。他那種總經理不是自己寫上去的,是兩排的股東質詢,所有企業的人事問題、財務問題、市場問題統統問他,他這樣應對自如,完了以後股東說:好,這個人可以把我們企業的衰象再拉起來。聘他當總經理,當總裁,這種行業叫企業的醫生。他在外面上課很貴,他曾經待一個公司,每個月給他們差不多十五個小時左右,十五個小時,每個禮拜差不多三、四個小時,這個公司要給他多少錢?差不多三到四萬的人民幣,他一個月只要跟他聊十多個小時,這些錢就是他的。結果我沒有花半毛錢。兩個小時聊完以後,這位長者每一天上完課,他都把我叫過來,來,我們去散步,今天你聽完課有什麼收獲?我就把我的體會跟他講,他說:你看得太淺了,你看得不夠廣。他就開始分析給我聽。這樣手把手教我,教了兩個多月。後來離開澳洲以後,只要我人生有什麼樣的問題,有什麼樣的瓶頸,只要我打電話給這一位長者,他都會非常用心的給我諄諄教誨。 我從這幾年接觸這些長者,這些有德行的人,深刻體會他們不怕自己沒有孩子,只怕聖賢的智慧斷在他們手上。我到澳洲去求學的時候。剛好楊老師講了一堂課,我的國學老師楊淑芬老師講一堂課叫《德育故事》,這個《德育故事》是講從堯舜至今七百多個聖哲人的故事。而這七百多個依據八個綱領,「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編出來的書。楊老師在上面講課,我是希望有個國學老師來指導我,結果「人有善願,天必從之」。我沒有花什麼樣的金錢跟力氣,楊老師剛好就坐在講桌上跟我娓娓道來。我在聽楊老師的課常常都是淚流滿面,有時候聽到太感動了,鼻涕都流出來了。我旁邊有位香港的朋友,他看我哭成這樣,他本來是很酷的人,他都會把衛生紙推來給我,不敢看我,怕我不好意思。我在那個掉眼淚的過程,內心有個很深的吶喊,做人應該要這樣才有味道,這是人的真味! 從這裡只要我們有受教的心,相信很多你生命當中的善人、貴人一定會出現來教誨我們。所以人要勇於把心量擴寬,把志向定得高遠一點,所以《老子》說「天道無親,常與善人」,上天沒有說它跟誰比較好,而它最庇佑的人就是念念善心,念念能夠孝心對父母,念念對社會國家有責任的人,就能夠得到很多的保佑跟庇廕。 我們今天要完成這些人生的目標,首先一定要有個基礎,就是德行。我們連自己都幫不了,怎麼幫別人?這叫「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所以志向要定高遠一點,但是步伐要一步一步扎扎實實的走過去,絕對不能好高骛遠。諸位同學,你不要聽完這些觀念以後,這些觀念真好,所以回去以後就跟你爸爸說:從今以後,你要聽我的,因為我接受聖賢教誨,我還聽過蔡老師的課。你假如這樣回去,那假如有一天我走在地質大學的校園,突然看到一個五十歲左右的人走過來說:你是不是蔡老師?我一定說我不是,「好漢不吃眼前虧」。他會說:我兒子就是聽了蔡老師的課才對我這麼不恭敬。所以任何事一定是先從自己開始改變,才能夠用這個德風去影響他人。 而德行的根本在哪?德之本在哪?在孝!所以五倫之首,孝道,「父子有親」。很多人說這五倫是誰定的?這個五倫是道,是自然的軌跡。人與人很自然會形成這五個關系,而父子有親也不是誰規定的,是很自然的天性。我們看到那個孩子一、二歲對父母非常依戀,父母處罰他、打他,他會怎麼做?你愈打他,他愈往你的懷裡鑽。一來他知道他錯了,二來很自然對父母產生這種親愛之情。那現在的孩子打他會怎麼樣?他會用白眼睛看你。我就說這個孩子現在八、九歲就會頂嘴了,很多朋友馬上說:還要八、九歲嗎?為什麼天性變成這樣?「苟不教,性乃遷」,都沒教育了。所以天性都被這些壞的習慣掩蓋住了。那父母對孩子的關懷也是一種天性,有沒有哪個爸爸、媽媽,孩子一生出來,馬上對著孩子說:你以後要給我大房子住,給我大車子開。有沒有這樣的父母?看到一個嗷嗷待哺的生命,這種慈愛油然而生,只想著他健康的成長。所以這是一種天性。 父慈子孝,為人子為什麼要孝?因為「知恩報恩」是人很自然的一種態度跟回饋。我們知父母恩德之浩瀚,自然就會生起這種孝心。諸位同學,你現在腦子裡面有沒有想到父母的恩德?有沒有?還是想到期中考、期末考要考什麼?人都很健忘,一健忘很多恩德就會忘掉。當人把很多恩德都忘掉以後,他的內心會愈來愈空虛,愈來愈麻木。我們回到從前,我們來了解一下父母有哪些恩德。 印度的聖哲佛陀有天剛好走在路上,看到了地上有一堆白骨,佛陀對這堆白骨很恭敬,然後學生就問:佛陀,你為什麼對這堆白骨這麼恭敬?佛陀跟他說:這些骨頭都很有可能是我們的祖先,所以我們對已死的人也要不失恭敬。佛陀接著就把這堆白骨分成兩個部分,一個部分骨頭比較白,一個部分骨頭有一點發黑了。接著就問學生,這兩堆骨頭有什麼不同?諸位同學,知不知道有什麼不同?白色的骨頭是男人的骨頭,這有一點發黑的骨頭是女人的骨頭。為什麼?因為母親她要懷胎,在這個懷胎過程,孩子要吸收的營養都是從母體裡面要提供給嬰孩。假如母親的營養不夠,那孩子又需要這些營養,就必須從母親的骨頭裡面滲出這些鈣質出來。現在女人得骨質疏松症的多不多?很多!所以懷胎的過程非常的辛苦。 像很多婦女她懷胎的時候都會害喜,會嘔吐,你們有沒有經驗?沒有經驗,你們就了解不到那個辛苦所在,很不舒服。諸位同學,不要笑,我有感同身受的能力。但是母親在害喜的時候,她還是勉強把食物吃下去,為什麼?因為假如不吃,自己體內就沒有營養,孩子就沒有辦法吸收到營養。為了孩子好,她寧願忍受這些辛苦。我跟學生講,不可以偏食,是不是?母親為了你,再辛苦她都把食物吃下去,你現在又沒有母親的辛苦,而且你吃下去營養均衡,身體好了,才是真正回報母親。不然你「身有傷,贻親憂」,你身體有損傷,營養不良了,母親又很傷心。母親為了你可以忍受這一些,你現在也應該盡你人子之分好好把自己身體養好。 除了害喜之外,這懷胎十月很辛勞,我們看到六、七個月,七、八個月的肚子,走起路來怎麼樣?很累。我們曾經跟學生讓他們包著一個籃球走路走看看,你沒有體會感覺不到辛苦。而且這個肚子要背多久?不是背一天、二天,是懷胎十月。到後面睡覺都怎麼樣?很難睡。我們就發給孩子每個人一個雞蛋,叫他保護好這個雞蛋一天,結果一開始他們都小心翼翼,背在身上小心翼翼,差不多過了兩節課以後就忘記了。然後那一天就會聽到很多聲音,啊!啊!到下午要回家的時候,幾乎是全軍覆沒。我們跟小孩講,假如你的媽媽保護你都像這樣,你一生出來這邊會青一塊,這邊會紫一塊。所以母親為什麼可以把你健康的生下來,時時不只背在身上,還呵護在心裡。所以這懷胎的恩德相當的大,我們要牢記在心。 生育,古代說生一次孩子過一次什麼?鬼門關。因為生孩子的痛大過於癌症的痛。我曾經聽過一個比喻,生孩子的痛,那種陣痛就好像十五分鐘拿一把刀在你的手上劃一痕,再過十五分鐘再怎麼樣?再劃一痕。在產房上,床上有兩根鋼柱這麼粗,結果那個鋼柱都已經彎了,什麼力量?生產痛的力量拉彎了。諸位同學,一個母親生完孩子以後,護士一走進來,第一句話講什麼?孩子健不健康?有沒有哪個同學,你母親從小就告訴你,我生你的時候痛死我了,有沒有?你看看母親的存心,這這麼樣的痛,全世界最痛的痛,她當場就放下了,當場就是提起對孩子這種天性的愛、關懷。所以這一念心就值得我們這輩子好好孝順母親。 有個媽媽就提到,她說還沒生孩子以前,很想趕快把他生出來;但是生了以後,很想把他裝回去。養比懷孕更累,因為一生出來,你要照顧他,他假如日夜顛倒就麻煩了。我也很有經驗,因為我的外甥就在我們家坐月子,常常假如晚上不睡覺,我們家都要排號碼,一棒接二棒,二棒接三棒,抱!我抱了二十分鐘都快不行了,酸得在那快受不了。所以沒有那一份母愛真的做不出那種行為出來。養育除了擔心身體健康,不知道我們童年生了多少場病。而且母親、父親對我們的關懷真是無時無刻。 諸位同學,你假如想想看,在小的時候,你會在半夜半夢半醒之間看到父母的身影走過來幫你怎麼樣?蓋被子。所以父母是連在睡當中都還在關懷我們,而我們拿什麼回饋?一歲的時候,母親喂我們吃奶,我們回報了什麼?可能是咬她一口。兩歲的時候,好不容易把我們弄得入眠,突然放下去又放聲大哭,可能父母隔天都變成熊貓了。日夜沒有辦法睡好,那是相當的辛苦。我們的回饋又是嚎啕大哭。三歲的時候,可能母親拿了一個食譜,試驗了很多次,終於把這個食物煮好了,端到我們面前來,我們可能一下就把它弄倒。六歲的時候,讀小學的時候,可能我們一時興起:媽,我想買個電子琴。結果媽媽拿了一個月的薪水幫你買了一個電子琴,你可能上去玩了三、四天就怎麼樣?就把它放在一旁。 我們念初中的時候,跟母親跟同學去看電影,跟同學坐在前排,然後跟媽媽說:你不要跟我們坐一起,你到後面去。可能念高中的時候,母親正在等著一通很重要的電話,而我們卻視若無睹在那裡跟同學聊到半夜。高中聯考,父母可能在家裡煮了一個豐盛的晚餐等我們回來一起慶祝,我們可能在外面跟同學玩到通宵,都沒回來。要去上大學,父母為我們籌了很多的學費,盡心盡力,也一起陪我們到了校門,我們跟父母講:你不要進去了,你回去!大學畢業出來,父母用了很多的關系幫我們找了一個還不錯的工作,我們可能去做了以後,才沒幾天,脾氣來了,跟上司大罵一場,然後就辭職。所以人生要回首看看父母為我們做了這麼多事,我們到底回饋了什麼?「絲絲白發兒女債,道道深紋歲月痕」。我們的人生因為有父母的提攜,我們日漸在身心當中成長;父母因為辛勞的照顧我們,所以日漸憔悴。 諸位同學,以我們這種年齡,你回去看父母,你會有一種感覺,每次看都覺得有老下來的感覺。古代有一個孝子叫韓伯俞,他小時候成長過程有錯誤,他母親會處罰他、會打他,他都欣然接受,趕快改過。後來他長大了,當然很少犯錯,結果有一次也犯了一點小錯,他母親也有教訓他。結果當他母親打他的時候,他突然放聲大哭,他母親非常的驚訝,她說:從小處罰你,你吭都不吭一聲,今天為什麼放聲大哭?韓伯俞就說:我成長過程,母親你打我,我都覺得很痛;但是今天母親你打我,我已經感受不到痛了。為什麼感受不到痛?因為母親你的身體愈來愈虛弱。所以我想到這裡,想到不知道還有多少時間能夠好好奉養你,一想到這裡,不禁悲從中來。所以「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人生會有一種痛,就是你很想做的事,而你卻沒有機會做的時候,那人生會覺得相當的遺憾跟無奈。當我們能真正去體會父母的辛勞,你那一份孝心自然就出來了。 我記得我姐姐出嫁那一天,我的姐夫來迎娶,整個禮儀的過程,最後是要拜別父母,我在旁邊觀禮。當我的姐姐跟我姐夫跪下去的那一刻,我的父親眼淚馬上含在眼角。而在那個當下,我的眼淚也蹦出來,我父親的整個感受好像就印在我的腦海裡面。我體會到一個當父母,當父親的辛勞。在這個過程當中,對他的身體、對他的教育成長不知道擔了多少的心,多少的夜裡驚醒起來送孩子到醫院去看病;在這個讀書的過程,又有多少的陷阱,父母都替我們擔憂。今天好不容易這個女兒長大了,有好的工作,也找到了一個好的歸宿,心裡才有這麼一點安慰。 那父母對孩子的關懷照顧,會不會因為嫁出去了就結束?很有可能是一輩子,甚至於是孫子,我們的下一代,父母都會盡心盡力付出、照顧。所以當下我有這種體會,體會到一個為人父的辛勞。我在內心告訴自己,人生孝順父母都來不及,絕對不能再講出一句忤逆父母的話。確實從那一份明白以後,我也再也沒有跟父親講過一句沖的話。諸位同學,我以前也不常講,只是那種體會真的太深刻了。 那知恩要什麼?報恩。知恩報恩不是感動而已,一定要化成行動才行。那如何善盡孝道?要從落實《弟子規》開始做。所以《弟子規》開篇就是「入則孝」,所以孝順要化成你的一言一行。《弟子規》第一句話說到「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諸位同學,學習有兩個重點,第一個要預習,第二個要復習。你們現在都不知道什麼是《弟子規》,所以諸位假如手上有這本書,這幾天這個禮拜每天把它早晚念一遍,那我們下一次的課程,您會體會得更深。因為每一句你假如都了解,再經過解釋,你就很能夠體會、很能夠契入。有聽過《弟子規》的舉手?不多。學習重在次序,那讀書不可以貪多,讀書要抓住綱領,你不要今天回去很激動,把所有書櫃上面只要是經史子集統統搬下來放在桌上,你立大志,要趕快把它看完,保證你一個禮拜之後就沒力氣了。因為學雜了以後,你反而不得其門而入。 所以學習必須要抓住「一門深入,長時薰修」。這個一門是掌握聖賢教誨的綱領所在,這叫一門。如何深入?你要解行相應,了解以後馬上去做,知行合一。假如學了以後不做,不只沒有好處,還會有壞處。所以《弟子規》最後一篇是談學習,第一句話就提到「不力行,但學文」,不去做只是學習,學多了以後「長浮華,成何人」,你會愈來愈傲慢,因為你都沒有做,還以為自己會了。所以諸位同學,我們思考一下,在整個幾千年的歷史當中,大奸大惡的人有沒有讀過書?而且還怎麼樣?讀很多。那個關鍵都在他是傲慢,他沒有力行。真正把孝做到的人,他不只會孝敬他的父母,他對一切人的父母都恭敬。所以這個學問沒有契入就會有壞處出來,「長浮華,成何人」。這個深入靠我們解行相應,學一句要怎麼樣?學一句一定要做一句。這個態度你能建立,你的學問鐵定在三、五年之內就有相當的提升,這我敢給你打包票。 要長時薰修,所謂「厚積薄發」,學問絕對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成就,我們必須有恆心的去學習。所以長時。這個長時不能間斷,三日不讀書會怎麼樣?對!所以不能間斷。你假如讀兩天休三天,絕對沒有效果。所以這個長時,建議諸位朋友,我開一帖藥可以治標又治本,這一帖藥是中藥,早晚把《弟子規》念一遍,諸位同學,三個月見效。三個月以後,你會突然覺得自己「德日進,過日少」,覺得德行有相當大的提升。諸位同學,我問你們一句話,你要真實回答我,你有曾經覺得自己德行有在上升的舉手?你們都比我優秀,我都覺得我好像一直在墮落。所以要有薰習之功,你只要早晚念一遍,持續三個月,沒有效果的話,你來找我,我會負完全的責任。這一帖藥用到目前已經一年半了,沒有沒效的,要對我有信心。 修,在哪裡修?在我們的想法、看法、說法、做法當中修。這是從你的思想觀念,從你的一言一行,錯誤的加以修正。比方說,《弟子規》有一句話,「人有短,切莫揭」,不要常常把人家的短處、缺點到處宣揚,這有礙這種和諧的氣氛。我們應該有個使命,為什麼他們會做錯?因為沒有人教他們,我們比較幸運已經接受聖賢教誨,應該當榜樣,而不是去披露別人的缺點。那這一句話,我們就要去修正,這是把我們的說法,甚至於是想法,把那一份要去毀謗別人、批評別人的念頭收回來,那你的心就時時保持一個祥和之氣。內心能祥和者,才能帶動家庭社會的祥和,這是根本所在。 什麼時候提升自己的學問,什麼時候?時時刻刻在自己的想法、看法、說法、做法當中去修正。那你要修正總要有個標准,做人做事正確的標准,這個標准就是掌握綱領的這一門學問,叫一門深入,而這一門就是《弟子規》。《弟子規》掌握了整個做人做事的綱領所在,因為它是依據孔老夫子一句重要的教誨編成的書,這一句話在《論語.學而篇》「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從做人處事的七個綱領把它編成書。所以我們很幸運,有夫子的這一段話,又有清朝的李毓秀李夫子依據這七個綱領編成了《弟子規》。 而學問的次第很重要,怎麼讀書?《三字經》有講出來。所以諸位同學,現在我們學習不能聽哪個人講,因為人你還不了解他的道德學問到哪裡,你必須要依照幾千年不變的經典來學習,那絕對不會錯。《三字經》有一句話叫「為學者,必有初」,一開始要從哪裡下手?「小學終,至四書」。諸位同學,什麼是《小學》?是不是念完小學畢業就叫小學終?不是,《小學》是朱熹朱夫子編的一本書,專門教灑掃應對進退,如何對待父母兄長的這種做人做事的態度。這個根基扎牢了,再讀四書才有德行的根本。假如對父母都不恭敬,讓他讀更多的四書五經會造成什麼結果?拿著這個來賣弄權術的多得很。所以有個孩子,他的母親指責他的缺點,他對他母親說:媽媽,你有孔老夫子的溫良恭儉讓嗎?假如你沒有孔老夫子的溫良恭儉讓,你就沒有資格說我。你看他的經典讀得很多,拿來干嗎?炫耀,拿來對付別人。這個存心跟經典不相應,學不到真本事,學不到真學問。所以我們也一定要先從做人做事的綱領去力行,我們的行為就跟經典相應,你的悟門就會打開了。 而這一本是宋朝朱熹朱夫子編的書,離現在已經將近一千年。因為距離久遠,很多的用詞,遣詞用句跟我們當時候的社會,現在的社會已經有一段差距。所以在清朝李毓秀李夫子重新編了這本《弟子規》,完全掌握《小學》裡面的重要綱領,以便於我們現在來學習。所以學習聖賢教誨第一本,《弟子規》。而第一件事要盡孝。所以「入則孝」提到「父母呼,應勿緩」,諸位同學,你爸爸媽媽叫你的時候,你都怎麼回應?來說說看,有沒有哪個同學你媽媽叫你:兒子。你會走過來:媽,有什麼事嗎?有做到的舉手?這麼多!中國文化有希望了。我們問這些孩子,最常見的一個答案是什麼?干嘛!那我們就跟孩子講:你對老師敢不敢這樣?說:我不敢。諸位同學,孩子學到什麼?察言觀色,學到虛偽,學到欺善怕惡,老師不好欺負,父母好欺負。這樣的存心絕對跟道背道而馳。 所以一個人學問能不能提升,要從根本去修,根本在哪?根本在你的存心。你能時時觀照自己的心有沒有在孝當中?有沒有在恭敬當中?你時時這樣觀照,你的行為絕對不會有太大的偏差。我們為什麼要讓孩子從小「父母呼,應勿緩」,就是要長他對人的恭敬之心。假如一個人對父母都不恭敬了,請問他去恭敬別人,真的還假的?那他為什麼要恭敬那個人?有意圖。你怎麼活得這麼清楚?他一定是看中你荷包裡面的錢,所以才會對你相當恭敬。他不是對你恭敬,是對什麼?因為連父母都不恭敬,他只有利害的態度而已。 所以我們既然學了就要先做到,你自己時時能夠到做到《弟子規》,往後你要帶公司,你會很輕松。因為你已經是他人的榜樣,所謂「其身正,不令而行」,你自己都做得正,你不去要求部屬,他們都會起而效法。但是「其身不正,雖令不從」,你自己都做不到了,自己都常遲到了,還要求他們不遲到,他們很難做到。 「父母命,行勿懶」,我們最容易跟誰失信?爸媽。對於最有恩德的人最容易失信。對誰最不容易失信?對女朋友最不容易失信,還有對生意上的客戶最不容易失信。這一份存心是為什麼?還是利害。所以我們時時要觀自己的心,「父母命,行勿懶」,善盡為人子的職責。這一段話,有一次我講完之後,有個老師就說,他前陣子剛好回家裡去,看到他父親在刮胡子,結果那個刮胡刀很舊了,他走過去隨手就把刮胡刀丟掉說:爸,我買一個電動刮胡刀送給你。他爸爸很高興,結果他這麼一丟就忘記了,過了三、四天剛好來聽課,他忽然想到刮胡刀,那一天下課趕快打電話回家:爸,那個刮胡刀我明天去給你買,馬上寄過去。他爸爸已經生了三、四天的氣了。結果他講出來以後,另外有個朋友馬上也說,我也還沒買刮胡刀。諸位同學,我們答應父母的事拖了多久? 「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冬則溫,夏則凊;晨則省,昏則定」,晨昏定省,早上起來問候父母,晚上回家也是跟父母講說我回來了,今天在學校裡面有發生哪些事情。你這樣講得時候,家庭氣氛融洽,父母也很了解你的生活狀況,就不容易因為不了解而多擔了很多心。我剛好到一個幼兒園去講課,講完以後,有個小女孩隔天站在父母房前,結果父母一走出來,這個小女孩就鞠了一個躬說:爸爸媽媽,昨天睡得好嗎?她爸爸嚇了一跳,馬上打電話到幼兒園,昨天發生什麼事了?這個家長有觀念,他知道一定是老師有教。他了解以後可以跟老師配合,「親師合作」就可以把孩子教好。這是很正確的態度。 諸位同學,你假如是跟父母住在一起,明天學了以後要怎麼樣?遇到你爸爸媽媽,早上說:爸爸,你昨天睡得好嗎?你爸爸會說:你今天有沒有發燒?那你要怎麼樣?堅持做下去,你的家庭風氣就會有孝道彌漫。好,今天的課我們就上到這邊,謝謝大家!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