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感應篇淺釋:例舉居家之惡(五)


 2016/7/4    熱度:1642    下載DOC文檔    

  五、無行於妻子,失禮於舅姑。

  這裡的“妻子”是妻子與子女的合稱,“無行於妻子”是指對妻子與子女沒有什麼有益之行。例如,對妻子要麼漠不關心,要麼呵斥打罵,要麼嬉皮笑臉,內心沒有真正做到愛護與尊敬,只是把妻子作為“洗衣做飯、生兒育女”的工具,沒有讓妻子體驗到家庭生活的尊嚴與安樂,沒有對妻子進行教化,這是對妻子的“無行”。此外,對子女也是不聞不問,根本不去教育子女如何待人接物以及培養良好的秉性,只是忙著處理自己的事情,或者自己去享樂;一旦發現子女有了什麼壞習慣,要麼姑息不管,要麼打罵痛斥,這是對子女的“無行”。

  如果一個單位的領導不為單位的發展操心,不為單位的員工謀福利,而只是占著領導的位置謀個人的利益,這樣的領導就對單位所有員工犯下了罪行。同樣的道理,作為一家之主的男人,不為妻子兒女的幸福去籌劃,這也是對妻子兒女犯下了罪行。作為一家之主的男人該如何籌劃妻子兒女的幸福呢?一方面要關心他們的物質生活,一方面要關心他們的心靈健康。關心物質生活,就是要提供他們足夠的衣服、飲食、住處、用具等等;關心他們的心靈健康,主要是要讓他們的心靈得到聖人教言的馴化,內心變得仁慈、智慧而有力量。成了家的男人,應該承擔起這樣的任務,如果不去承擔這個任務,就是失職,沒有盡到本份。

  當男人不去關心妻子的物質生活與心靈成長時,那些內心脆弱的妻子就會產生怨恨,這種怨恨不僅不會讓男人體會到家庭的幸福,還會嚴重影響子女情商與智商的正常發育。毋庸置疑,一個家庭中的女人如果是幸福的,那麼整個家庭就是幸福的;如果女人內心不幸福,那麼這個家庭根本不會有什麼幸福可言。

  此外,如果男人經常不花時間與子女交流,陪子女學習與生活,那麼子女就得不到父愛。心理學家通過研究發現,缺乏父愛的那些孩子在自信心的培養方面出現障礙的概率比有父愛的孩子要大,成績也不容易出類拔萃,將來的事業發展也會有障礙。古人也說“至要莫若教子”,子女教好了,家庭的未來才有希望。

  所以,男人具有責任心,對妻子兒女的身心進行全面呵護,對一個家庭的幸福來說,真的很重要。步入婚姻殿堂的男人,不能心裡只想著女人應該為自己洗衣做飯,而應想著怎樣“有行於妻子”。

  後漢的張湛,矜嚴好禮,即便是在個人臥室中,也畢恭畢敬,言語行為從不放逸。每次遇到妻子兒女,除了關心他們的飲食起居之外,還要給他們講說禮儀以及聖人的教言,並且經常用古人的善言懿行教導妻子兒女。在他的教化下,妻子兒子都通情達理,子女也很有出息,在當地很有名聲。像張湛這樣,首先自己嚴格要求自己,然後對妻子兒女關心備至,始終不忘用禮儀以及聖人的教言去教育他們,是現今很多人學習的榜樣。

  史堂,沒有功名的時候就已娶妻。登第做官之後,心裡怨恨沒有能娶富家女為妻,對自己的婚姻很後悔,整日不給妻子好臉色看,而且不再與妻子睡一個房間。他的妻子內心傷心難過,郁郁寡歡,漸漸染上了疾病,史堂竟然還是對妻子看都不看一眼,妻子內心非常怨恨。臨終的時候,妻子在隔壁呼叫史堂說:“我馬上就要離開人世了,你就忍心不來看我最後一眼嗎?”史堂聽到後,還是沒有去看一眼臨終的妻子。妻子離開人世後一年,陰間對他的薄情無義降罪,削去了他的壽祿,史堂暴疾而亡。

  涿州的王瑤,有兩個兒子,他沒有好好教育,反而溺愛他們,致使二子養成惡習,觸犯國家法律被處死,王瑤也因不能再生育而絕後。王瑤死後,第二年的二月十五夜晚,本處城隍廟的司祝劉進,看到一個自稱王瑤的人拿著狀紙要提交給城隍,求清明有人祭祀自己。城隍發怒說:“你有兒子的時候不好好教育,自己絕了自己的後嗣,現在有誰願意來給你祭祀呢?”說完命令鬼卒把這個人趕走,這個人大哭而去。城隍廟的廟主第二天打聽,才知道王瑤已經死了近一年了。王瑤的這個故事非常發人深省,如果我們今天不好好教育子女,對子女身上的惡習不聞不問,恐怕根本不要到死後,今世就會有很多麻煩等著自己。

  古語說:“孔子家兒不識罵,曾子家兒不識斗。”在一個講仁義道德的家庭中,孩子根本不會養成斗罵惡習的。又說:“養子弟如養芝蘭,既積學以培之,又積善以潤之。”意思是說,培養子女就像培養芝蘭,不僅要用學問去培養子女的智力,還要用仁義去滋潤子女的善心。父親對孩子不可溺愛,從小要嚴格要求,不能容許有違背道德法律的言行,這樣長大了就不會去闖禍。又說:“人有數子,飲食衣服之愛,不可不均;長幼尊卑之分,不可不嚴;賢否是非之別,不可不辨。”小時候對每個孩子要平等,他們長大了之後,兄弟之間就不會去爭財產;幼小時長幼有序,長大了就不會傲慢背叛師長;幼小時就教他們辨別善惡好壞,長大了就不會與壞人為伍。參照上面古人的教言,我們就知道如何去教育子女了。

  丈夫的父母稱為“舅姑”,“失禮於舅姑”的意思是,女人對公婆失去了應有的禮節。女人對丈夫的父母,應該像對待自己的父母一樣,說話聲音要低而柔和,臉上要面帶微笑;公婆在炎熱、寒冷、生病的時候,要格外關心,出入攙扶;公婆即便有不合理的地方,也要像原諒自己的父母一樣原諒他們。能做到上面這幾點,就沒有失禮。為人兒媳,如果對公婆失禮,說話粗言惡語,嫌棄他們粗陋,甚至阻擾丈夫孝順他們,這就是大不孝,罪惡也很沉重,會招來可怕的惡報。看一個女人有沒有福,就看這個女人對公婆是不是孝順。如果像對待自己父母一樣善待公婆,這個女人將來肯定會幸福;如果對公婆失禮,那麼將來一定會有自己飽受痛苦的時候。

  古語說“兒不嫌母丑”,兒子與父母之間的關系是骨肉關系,如果女人孝敬公婆,那麼男人一定會大受感動,從而會更加關心愛護女人;相反,如果女人對公婆不敬,男人就會大受傷害,要麼會捨棄女人,要麼夾在中間痛苦萬分。所以,大凡對公婆不敬的女人,都是極其愚蠢,也缺乏仁慈之心,這樣的女人一生都不會體驗到真正的幸福與安樂,因為她不懂得人生幸福的關鍵是什麼,不僅傷害了丈夫的心,也傷害了丈夫父母的心。當丈夫的心受到傷害時,就會失去對自己的信心,信心失去時,就會造成家庭離異,或者丈夫開始躲避自己。據說聰明的以色列母親在女兒嫁人時,為了讓女兒一生幸福,夫妻關系和諧,就送給女兒一條錦囊妙計:要想讓丈夫對自己好,最妙的竅訣就是對丈夫的父母好。其實,所有的女人都應當牢記這條夫妻關系和諧的竅訣,並仔細思維觀察其中的道理。

  《萬善之元》中有一則公案是這樣說的:清嘉慶二十三年,江蘇無錫北鄉曹溪裡,有王姓兒媳,潑辣凶悍,懶於家務,一切煮飯、洗衣、打掃等雜務,都交給婆婆。婆婆打掃得不夠整潔、菜肴烹調的不好時,就會惡言辱罵。婆婆為了孫兒,竟甘受凌辱,逆來順受,日子一久,逆媳越發肆無忌憚。一天,婆婆帶著孫兒玩,孫兒跌了一跤,跌破了頭。逆媳認為是婆婆太不小心,以致跌傷了兒子,竟對婆婆破口大罵。正咒罵得凶狠,婆婆傷心萬分時,忽然烏雲四布,大雨傾盆。不一會兒,房屋內外,都積滿了水。逆媳兩腳踏在泥地上,因泥地被洪水沖得很松,逆媳竟陷入泥土中,越陷越深。她驚慌地大呼:“婆婆救我!婆婆救我!”婆婆看到媳婦陷入泥土中,雖已忘了平日怨恨,很想救她,但在狂風暴雨中,竟束手無策。不久,逆媳的身體大部分都陷入了深泥,她嚇得放聲痛哭,可是哭也無用,不到一小時,全身便陷入泥中。狂風暴雨過後,鄰居把逆媳從泥地中挖出來,已經窒息斃命。這樣的慘死,就如同被活埋一樣。遠近的人看到逆媳死得如此離奇,都說這是她忤逆婆婆的惡報。當時有人作了一首詩:“大地難容忤逆人,一朝地滅盡傳聞,婆婆叫盡終無用,何不平日讓幾分!”

  摘自《太上感應篇淺釋》(明如居士 著)

台灣學佛網首頁居士文章转载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