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捨、能忍、能行


 2010/7/15    熱度:2362    下載DOC文檔    

能捨、能忍、能行
      論修學何種法門,除了成就佛道這一目標外,要有普遍性的立足點與著眼點,也就是修學佛法者首要解決的問題。那麼修學佛法的立足與著眼點是什麼呢?有“三能”即:能捨、能忍、能行。

     能捨:修學佛法不是為得到什麼,而是面對佛法我們要捨出什麼?除了身外之物的捨以外,更需要我們去捨的東西實在是不太多了,首先要捨妄心,捨貪嗔癡三毒,要捨污染心,這些東西我們捨得越多,得到佛法的惠及也就越多,如果有一天我們可以徹底捨棄了,那麼,我們就成就了。有同修也許認為:我沒有“三毒”啊,也沒有被污染啊?其實,在現實中我們的行為造作恰恰就說明我們不但不願意捨,而且還要死死抱著,不肯放手,面對利益可以做到先人後己嗎?在我們眼裡有多少事物、物質是如夢幻泡影的?

     能忍:說忍容易,行忍難,看別人行事都簡單,事臨自己,遠不是那麼回事了,違緣現前總要給自己找出“暴跳如雷”的借口,找出“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的理所應當。其次,要耐住寂寞,修學佛法是改變心性的過程,或許需要相當長的時間,這期間也許不會有什麼“消息”,也許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修學當中我們要遠離塵世的喧囂,要與過去的生活方式訣別,這些都需要我們要承受下了,忍耐下來,不放棄、不回頭。再次,要常常忍受妄想的襲擾。為什麼?多年來(或許是多劫來)我們對妄想早已習以為常了,已經成為我們的主題思想,修學佛法後,就如同陽光下的輕塵,纖毫俱顯,妄想會長時間困擾我們,這就要求我們制心一處,妄想就會越來越少,直至完全消除。

      能行:含蓋的方面就很多了,佛法是重實踐的,弘法是行、布施是行、修行是行、持戒是行、助人是行、慈悲是行、荷擔是行、捨是行、忍也是行,總之,佛法離開了行,就不會遠源流長,更不會深入人心了,修學佛法者就要“行人所不能行”。行,不是一意孤行,是在佛法所規范的前提下去行。行,就需要持之以恆、需要精進不懈、需要義無返顧、需要踏踏實實。春行耕種,秋就有收獲,即便收獲很小,也一樣要去耕種,如果春不耕種,秋來一定顆粒無收;行也是雁過寒潭,飛過就好,不必停留下來欣賞潭映倒影,只顧欣賞自己,就會停下(放慢)腳步,是得不償失的。

       我亦凡夫,佛法浩如煙海,修學當中“三能”一定是不盡然的,我們全當“三能”為修學佛法的春播,總會有所豐收的。

台灣學佛網首頁居士文章原创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