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淨法師:救度是佛
信佛救度之人,外亦不現賢善精進相, 以知自己是罪惡凡夫, 既無至誠真實心,亦無清淨不染心, 毫無自力,一切皆任佛力。 所詢問「在」或許是「有」之誤,而「花」應是「華」之訛,淨亦以為然;只因原本(續藏)是此字,故雖覺有誤,亦不敢更改,除非有最初原本的依據。經典自古代代抄寫相傳,難免脫句訛字,所謂「字經三寫,烏焉為馬」,遇此情形,宜上下文反復推敲,取其義,不依其文,以免「依文解義,三世佛冤」。孔子說過:「書不盡言,言不盡意。」(易經、系辭)孟子亦言:「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以意逆志,是為得之。」(孟子、萬章上) 「造罪是人,救度是佛。」既信佛力,自知其罪甚深,除地獄外,無棲身處;除淨土外,無得救法。在信受間,自知應忏悔而無忏悔心,應慚愧而無慚愧心,其罪惡實不可形容,如是之人,佛德薰心,心多柔軟,常仰念佛恩,欲以現生行「還相回向」之普賢行,而深感心余力绌;如是之人,欲善而不能,何況故意為惡,以惡為莊嚴?斷無此理。若其藉口彌陀慈悲救度而放浪形骸,則可知其未深深體會機法兩種深信,非真實信者,未蒙佛恩,故其言行無佛德之薰習。 信佛救度之人,外亦不現賢善精進相,以知自己是罪惡凡夫,既無至誠真實心,亦無清淨不染心,毫無自力,一切皆任佛力(不斷煩惱得涅槃)。外若現賢善精進相,則是內外不相應。 雖然如此,其行事為人,對己有良心,對人有愛心;念念常思己過,言談不論人非。能寬諒他人不計較,因知自己亦蒙彌陀之大寬諒故;能布施他人不悭吝,因知自己亦蒙彌陀之大布施故。(實則深知自己罪深惡極,無寬諒他人之資格,故亦無所謂行忍辱之感。)而於父母周遭之人,有感恩心,以有此身此境,方獲信心,得脫三界故。 又第十八願「唯除逆謗」之文,顯明不漏群機之外,亦是誡人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和睦親鄰等綱常倫理、去惡行善之意。《大經》下卷五惡段之文,即是具體說明此意。故第十八願及整部《大經》圓說真谛與俗谛,無遺無缺也。
:法师开示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