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祥法師:念佛攝心


 2016/8/17    熱度:2706    下載DOC文檔    

  一尼眾:馬上就要打佛七了,怎樣念佛才能夠攝心?

  答:這個問題看似很簡單,實際上是很重要一關。怎樣打佛七?剛才我講了什麼是佛。是不是我們打七就能打出佛?不是這樣。打七不能打出佛來。為什麼?因為你本來就是佛。我們打七是去掉毛病和習氣,去掉我們的妄想,這叫打七。所以我們想打七,怎樣打好?首先要明白這個道理。

  有的人打七是拼命地追求見佛,他以為這個佛是從外來的,是我們通過念佛而念來的佛,這是個錯誤的理解,是念生滅佛。你求來的“佛”,那也是生滅佛,也是幻境,是不真實的。

  我們打佛七,是通過念佛而知道我們本身就是佛,本來就沒有生、沒有滅。我們通過念佛,知道了我們的毛病和習氣,我們不隨著毛病習氣走,這就是念佛。如果我們知道這個道理,才能夠有資格去念佛,否則,你這個念佛就成了念生滅。我們這個念佛是念不生不滅的佛,念這個不從外得的佛,念的是去毛病、去習氣,這才叫念佛。如果我們知道這個道理,就會很好地攝心——就是你心散亂了,也沒有離開佛。

  在念佛的時候,要有這個基礎,知道是習氣毛病使我們不能認識自己,不知道什麼是佛。怎麼辦?什麼是我們的毛病和習氣呢?那就是我們的眼耳鼻舌身意,就是我們毛病習氣的根子。為什麼要生出眼耳鼻舌身意?因為我們有了貪嗔癡。為什麼有了貪嗔癡?是因為我們有了心動。心動就會產生貪嗔癡,貪嗔癡過重就產生了眼耳鼻舌身意。眼耳鼻舌身意就是六賊,我們念佛就是要把六賊收回來。收回六賊,也就是徹底地去掉這個幻相,我們就是現成的佛。

  那麼,我們從哪兒開始念佛呢?就從貪嗔癡下手,首先要不貪。為什麼要不貪?因為這個世界上,所有的山河大地、日月星辰,包括我們身體,都是由貪的毛病所貪來的。首先你應該放下這種貪,你放下這種貪,就是念佛。我們知道,我們貪色、貪欲、貪吃、貪睡、貪財等等,這些東西必須得放下。為什麼放下?因為就是它不能讓我們成佛,它就是我們最大的毛病和習氣。不是說,我們的思惟就是毛病習氣,那只是其中一種。關鍵我們有一個最大的毛病習氣,就是財色名食睡。一切物質、一切色相,皆是貪心所化。你跟誰斗?首先就應該跟財色名食睡斗。

  為什麼要跟它斗?因為我們知道,我們的自性不能顯現是因為有了無明、有了煩惱,有了毛病和習氣,擋住了我們的智慧,不能成佛。這個毛病、習氣是怎麼生成的,我們應該清楚。如果你不清楚這個毛病習氣的生成,你就不知道下手處。

  我們知道,我們的妄想有堅固妄想,有粗妄想,有細妄想,有微細妄想,有幽隱妄想,這妄想也是由粗到細。但這個妄想是由哪兒形成的?由幽隱妄想到微細妄想,微細妄想到細妄想,細妄想到粗妄想,粗妄想到堅固妄想,這麼形成,由內往外形成。我們現在看到的房屋、大地,桌椅板凳,吃的、用的,人和人的形象,這些都是堅固妄想。(編者注:《楞嚴經》雲五種妄想,依次為:第一堅固妄想、第二虛明妄想、第三融通妄想、第四幽隱妄想、第五微細精想。)

  我們知道了這個妄想的形成,應該從哪兒開始破呢?就好像一頭牛,我們想抓住這頭牛,抓住它的牛尾巴不行,抓住牛蹄子也不行,抓住牛毛也不行,這牛都不聽你的。唯獨抓住牛鼻子,你才能牽住牛。什麼是牛鼻子?就是這個堅固的妄想。什麼是堅固的妄想?就是我們眼前所見的一切,都是堅固妄想。要去掉煩惱,就得從堅固妄想開始,往裡破。先破堅固妄想,才能次第地進行,破粗妄想,粗妄想完了再破細妄想、微細妄想到幽隱妄想。我們知道這個程序,才知道了妄想的形成。

  我們的下手處,就從眼前所有的一切物質來下手,包括我們這個思惟。如果你不從物質下手,說我光從想法下手,是抓不住這頭牛的。因為你認為是思想活動導致了今天的生死輪回,其實這只是一個方面。你不知道,眼前所看的物質正是你的妄想。你光以為思想是妄想,物質你沒有看破,就等於沒有抓住這頭牛。比如說坐了十分鐘的禅定,一個小時或一天,等到出定了以後又貪吃、貪睡,貪所有的物質,就又白坐了。

  所以說釋迦牟尼佛是大智慧者,就制定了戒律,就給我們指明了修行的方向——怎樣抓住牛鼻子。我們想念佛,首先要明白這個道理。不要貪吃、貪睡,從這入手。不要怕困難,不要貪條件,這才能夠真正地去念佛,才是攝心。因為這些物質,都是你心變化來的。有人說呀,我從心地下手,我無相,該吃就吃,該玩兒就玩兒,該用就用。說是從心下手,其實你並不知道心,而是隨著妄想走了,還滿嘴說是要攝心,自己騙自己,這就是我們修行上一大障礙。所以說,我們修行應該知道什麼是堅固妄想,我們從外往裡修。就像《楞嚴經》講,劫波羅巾打了六個結,是由裡往外打。解結呢?從外往裡解。正是此種道理。

  我們光明白這些道理還不夠,要認真去做,你不做妄想就破不了。你不和它倆斗,就破不了妄想。比如說吃飯,這口飯不應該吃,你吃下去的並不是物質,吃下的是無明、是煩惱、是習氣。所以說,貪吃一口,便會墮落地獄。攝心首先應該從這個入手。我們知道眼前的一切都是妄想所化,就應該同它斗。除了佛規定允許我們用的,我們用;不允許我們用的,不能用。不能有半點兒貪著之心,你這才能修道,才能真正地去念佛和攝心。攝心不光是你這個念頭的問題,包括一切都要克服的,都要遠離的,這才能攝心。

  打七,有了戒律的基礎以後,我們才能夠攝心。攝心念佛,念佛有幾種,有持名念佛、觀想念佛等等,還有實相念佛。佛在《楞嚴經》講觀世音反聞聞自性,最適合末法眾生的根性。在《楞嚴經》二十五圓通中,有大勢至念佛圓通章,就是讓我們通過念佛,來真正地理解觀世音菩薩反聞聞自性的這種修行。我們就應該順著這條路走,這是最理想的。

  怎樣反聞?就是我們念佛的時候,嘴念、耳聞,這就是反聞最好的一個辦法。為什麼要反聞?為什麼要用耳聞?因為我們的耳根特別長,到處放逸,哪兒有聲音它都能聽得到。說句好話,他就生起歡喜;說句壞話,馬上就生氣。離十步遠它也能聽到,離一百步它也能聽到,耳根到處放逸,我們就有了輪回。如果我們把耳根收回來,一根回收,六根就可以收回來。我們就從耳根做起。

  怎樣從耳根做起?就念佛耳聞,不斷地聞,把這個念頭一點點拉回來,把耳根放逸的這種行為一點點收回來。收來收去不再聞了,那就是反聞,不往外聞就是反聞。

  打七的時候我們這樣做,能夠一心一意地好好念、耳朵聞,不要管別人怎麼念的,我們自己認真去念。不要聽別人念,就聽你自己嘴念、耳聞。當然了,稍加一點隨眾。(編者注:大眾一起念佛時,念佛的聲調、節拍與其他人一致)在念佛的時候要是用偷懶心,這不行,說大家都一起念,我就小點兒聲,或我輕輕念,這些想法都是不真實的。我們念佛就要真心實意去念,不在於你聲音大或小,在於你是否真心實意。這關系到我們能不能把這句佛號念到種子識裡的問題。你要沒有實心實意去念,種子識就不會種上這句佛號。佛號得靠我們真心實意努力去種,才能種進去。這佛號種到種子識,當我們因緣成熟的時候,這句“阿彌陀佛”就會突然地生出來,能斷掉一切妄想煩惱,就會打破無明,就會讓我們見到自性。所以這句佛號一定要種到種子識裡去,那就靠我們實心實意去念,這才能攝心。

  “在打佛七期間怎樣攝心?”我們要有一個吃苦在前,享受在後的心,好事讓給別人,壞事留給自己,謙虛,不驕傲,這才能攝心。對任何事情,都能夠無我,這才能攝心。在打七期間要嚴持戒律,不能因為打七就可以放松戒律、放松自己,必須嚴格持戒。特別是在病苦面前,更應該知道它是堅固妄想的變化,應該克服困難。什麼繞佛腳疼了、口干了、難受了,知道這些都是堅固妄想的變化。更應該知道我們所處的環境也是堅固妄想,不能被它所轉,不能產生任何的貪戀和嗔恨,這樣才能念佛攝心。

台灣學佛網首頁佛教问答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