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弘法師:淨宗根本戒 第21集
尊敬的諸位大德同修,大家請坐。我們繼續來學習「淨宗根本戒」,請看《無量壽經》第三十五品: 【其四者。世間人民。不念修善。兩舌。惡口。妄言。绮語。】 我們讀到這裡,這第四段的經文是講妄語之惡,是講口業所造的罪惡。我們這段經文已經講解過了,但是因為它很重要,所以我們抽取出《十善業道經》的經文來給大家做補充說明。我們把妄語、兩舌、惡口、绮語這四段的經文拿出來做講解,讓大家能夠更深入的體會因果,真正明白因果,自然能夠斷惡修善。 我們來看《十善業道經》的經文,「復次龍王,若離妄語,即得八種天所贊法。何等為八?一、口常清淨,優缽華香;二、為諸世間之所信伏;三、發言成證,人天敬愛;四、常以愛語安慰眾生;五、得勝意樂,三業清淨;六、言無誤失,心常歡喜;七、發言尊重,人天奉行;八、智慧殊勝,無能制伏。是為八。若能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後成佛時,即得如來真實語」。《十善業道經》,我們過去用國語講過一遍,用粵語也講過一遍,當時我還沒有出家。我們師父早年也詳細的講過一遍,老人家非常強調這部經,把這部經做為我們學佛扎根教育的一部經典。所謂儒釋道三個根,儒家之根是《弟子規》,道家的根是《太上感應篇》,佛家的根就是這部《佛說十善業道經》。所以我們要常常的來溫習,聽的遍數愈多愈好,這樣才能夠印象深刻。因為這部經是行經,就是教我們修行的,不是談玄說妙。解門可以講得很玄妙,但是行門就得非常踏實,用這部經來對照自己的身口意,必須要做到。十善做到了,你才叫真佛弟子。 我們來看十善裡頭口業的四種善,我們先看第一段,就是不妄語。前面我們已經跟大家講過,妄語就是存心欺騙人。如果欺騙眾生很多,對於社會影響力很大,這個罪業就很重;如果是只是欺騙一個人,那只是對一個人結罪。當然妄語有大妄語,我們師父正好講到《無量壽經》的這一段,就是未證言證、未得謂得。就是你還沒有證果,就對大家講自己已經證果了,證須陀洹果,這是初果,或者二果、或者三果、或者四果,甚至證得菩薩果位,甚至證得佛果位。現在真的有這些人,都是在佛門裡面招搖撞騙,說自己是什麼菩薩再來的;菩薩都覺得小,說自己是什麼佛再來的,其目的就是為了騙取信眾的恭敬供養。名聞利養的心造作大妄語,其果報都是在阿鼻地獄,佛講這種人是斷了善根的一闡提,所以命終之後一定是墮阿鼻地獄的。 還有未得謂得,包括我沒有得到神通,說自己得到神通,說看到什麼天人來了,鬼神來了,神仙、佛菩薩來了,實際上他沒看到,他在那裡欺騙眾生,讓眾生對他恭敬。還有譬如說,他看到某人往生了,實際上他沒看到,他故意這麼說,這種人也有不少,都是為了騙取信眾的名聞利養,果報全是阿鼻地獄,這屬於大妄語。因為它的影響太嚴重了,信眾被他欺騙,就會聽信他的話,跟他學習,最後結果都不好。所以佛菩薩絕對不以神通做佛事,即使有神通都不露,在人間示現一定是做一個凡人,自己什麼都不會,也沒證果、也沒開悟。像印光大師稱自己「粥飯僧」,就是只會吃粥、吃飯的一個僧人,自己自稱「常慚愧僧」。實際上我們後來才知道,他是西方極樂世界大勢至菩薩再來,在人間示現一個普通人,也造過罪業。年輕的時候毀謗佛法,也受到果報,他身體不好,眼睛很不好,這是他自己說毀謗佛法的一個報應。真正佛菩薩絕對是跟我們示現同樣的身分,才能讓我們學習效法,絕對不以神通做佛事。因為魔也有神通,如果佛菩薩也用神通來教化眾生,那魔也會,魔就可以用這個來誤導眾生,所以佛菩薩他只是講經說法,不搞神通感應。這個魔做不到,魔不能講經說法。 所以這是我們自己要斷妄語,要斷自己虛妄之心,要做一個老實人。世出世間法想要有成就都必須要老實,老實人成就的才真實,「因地不真,果招迂曲」,如果我們修行不是用真誠心、真實心,用虛妄、欺偽的心,最後果報都不好。所以永離妄語來幫助我們永離虛妄心,你能夠永離妄語,從今以後不再打妄語,你就能夠得到八種天所贊法,這是天人贊歎你。為什麼?天人過去也修五戒十善,他們也不打妄語,看到你不打妄語,他也會贊歎,當然也就會護持你、保佑你,你自然就能得到一切吉祥。如果人好打妄語,天人是不恭敬,捨他而去,連鬼神都會厭惡這種人,他所招來的都是妖魔鬼怪。 八種天所贊法,何等為八?第一,口常清淨,優缽華香。優缽華是指青蓮花,香味非常幽香,很好聞。不打妄語的人口裡自然有香味,不是噴香水,他自然就有,這是戒德之香;反過來,常常打妄語造口業的人,口就會有臭味,我們也見過有口臭這種人,這是造口業比較重的。如果造口業更重的,不僅口臭,口都會歪,說話口是歪的,不正,為什麼不正?你心不正,所以就歪。所以我們要從自己的相貌、身體狀況來檢驗自己的修行,如果真有這種情況,自己要覺悟,要改過自新。這是業障,要消這個業障,消業障就是斷惡修善,把口業斷掉,不再造口業,不再打妄語,業障就消了。 第二種天所贊法是,為諸世間之所信伏。為是被的意思,被諸世間眾生所信服。這個世間不光是指人,包括六道十法界的眾生都屬於諸世間。人能夠不妄語就有信用,大家對他就能夠信服。孔子在《論語》當中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一個人如果沒有信用,他就不可能在社會上立足,為什麼?大家不相信他,他就寸步難行。現在這個社會是信用時代,你做什麼事都要靠信用,出去買東西用信用卡,你做生意更要講究信用,你買個房子貸款你也要信用,沒有信用的,那可能生活都有問題。常常打妄語欺騙人,即使是他講真話,人家都不相信他,所以說話一定要誠實,信用逐漸就能建立起來。 第三,發言成證,人天敬愛。這是講話一出口就成為大家奉行的信條,可以做為原則,大家就不會有疑問。不光是當代的人沒有疑問,後世的人也沒有疑問,所謂「言為世則」,則就是准則,他的言語一講出來就成為了經典。孔子當年講話,弟子們把他的話記錄下來就成為《論語》,那就是中國人的《聖經》。釋迦牟尼佛講話,他沒有著書,是阿難尊者跟五百羅漢結集經典,你看三千年後的今天,我們讀到經典都生恭敬心,生敬愛的心,人天都敬愛。不光是人,天人都敬愛,釋迦牟尼佛講經說法,來參與法會的天人都很多。為什麼能夠得到人天敬愛?因為他講的話沒有虛妄,從真實心中講出來,跟自性性德相應。所以他講的話,眾生都能得到利益,眾生就喜歡聽,所以尊重他、愛戴他。我們希望得到這樣的果報,也要不妄語。你看我們師父上人他也實現了這條,他講出來的話,我們周圍的人那就是奉若經典,就絕對不敢再質疑,大家都敬愛他。你看每個禮拜六、禮拜天,他來協會講經,從全球各地來拜望他老人家的很多,以看到他老人家一眼為榮幸,這我們都有目共睹。這不就是人天敬愛嗎?這是他老人家一輩子講經說法,利益眾生,這個口業清淨,講的全都是經典,都是利益眾生的話,絕對沒有虛妄的語言。我們看了很羨慕,我們要學習,你能夠修這種因,你就會有這種果。 第四,常以愛語安慰眾生。這就是他講的話從愛心講出來,從慈悲心中流露出來的。慈悲是自性的性德,因為眾生皆是自性所變現的,所以眾生是一體的。真正明了自性的人,一定是看眾生為一體,跟自己是一體的,所以那種愛是沒有條件的大愛,佛法不叫愛,叫慈悲,「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從愛心中講出來的話就叫愛語,菩薩四攝,布施、愛語、同事、利行。愛語是菩薩攝受眾生的一個方法,愛語不是講好聽話、恭維你的話,不是那個,是真正利益你的話,甚至是忠言逆耳,但是對你真正有利益。眾生有憂惱、有苦難,菩薩就會安慰他、啟發他、覺悟他,給他指引破迷開悟、離苦得樂的道路,讓他從這個煩惱當中解脫出來。真正的愛語莫過於講經說法,用慈悲心感得三寶加持,講出來的佛法真正讓眾生得到受用。自己必須要平常持戒修行,不打妄語;平常都喜歡打妄語,真正上台講經說法眾生也不愛聽,它就是這樣的一個因果。所以講經說法能不能講得好,不是看你那個技巧,是看你真正有沒有修持。你看我們師父上人為什麼法緣殊勝,講的這些佛法這麼多人喜歡聽,百聽不厭,很多同修聽了幾十年都聽不厭,我就是其中一個,愈聽愈愛聽。為什麼?因為老人家是真正通過修行講出來的心得,所以能感動人,能攝受眾生。他那些話換作你嘴裡講出來,你未必能夠有這樣的效果,修行不同。修行的基礎就是十善業。 第五個天所贊法是得勝意樂,三業清淨。勝意樂就是法喜充滿,這個喜悅不是從外面來的那種剌激。世間人追求五欲六塵的享受,覺得那個很快樂,實際上那個只是一種刺激、一種麻醉,真正的快樂世間人沒有體會到。孔子講「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說就是喜悅,就是勝意樂。學習聖賢的經典而能夠常常去實踐、落實,這叫學而時習,習就是實踐,他就能夠不亦悅乎。你讀佛經,聽經聞法,把經教的道理、原則落實到你的生活、你的待人處事接物,你就有法喜,你就能夠精進。為什麼有的同修學佛,學了一段時間之後覺得枯燥無味,就退轉、懈怠了,提不起精進,原因在哪裡?得不到法喜。得不到法喜,他就覺得沒有味道,所以他就不願意學了,甚至覺得學佛好苦。 真正修行人嘗到法喜,他能夠以苦為師、以戒為師,他不覺得苦。有人看了「百年虛雲」的電視連續劇,那是講虛雲老和尚的生平,看完之後很感歎,虛雲老和尚太苦了,學不來。實際上虛雲老和尚苦不苦?不苦,人家得勝意樂,法喜充滿。就好像孔子的弟子顏回,「一箪食,一瓢飲,居陋巷」,這是過很貧賤的生活,苦得一般人受不了,孔子說「人不堪其憂」,但是「回也不改其樂」。顏回他不想改變這種生活方式,繼續過著他的所謂的苦日子,實際上他很樂,樂在哪裡?樂在他天天過聖賢人的生活。虛雲老和尚過佛菩薩的生活,天天都在開悟,煩惱少、智慧增,所以他樂此不疲。能夠持戒就能夠得勝意樂,這個持戒是真正相應,三業清淨是標准,身口意這叫三業,三業都清淨而沒有污染。什麼叫污染?造惡業就是污染。在《無量壽經》裡面講,阿彌陀佛在因地上修行,善護三業,「善護口業,不譏他過;善護身業,不失律儀;善護意業,清淨無染」。善護,就是他能夠護持得很好,護持自己的身口意不造惡業。首先是講善護口業,不再打妄語,不再兩舌、惡口、绮語,口業就清淨;身不造殺盜YIN,身業清淨;意業不起貪瞋癡,意業清淨。所以能夠落實十善業道就三業清淨,就得勝意樂。 第六是,言無誤失,心常歡喜。一個不打妄語的人,他說話很真實,不會有錯誤和過失,為什麼?因為他講話很謹慎。孔子講君子敏於行而慎於言,做事很敏捷,言語很謹慎,這是一個君子。小人恰恰相反,做事情拖拖拉拉,人家交待給他的事情,他可能拖很久都沒完成,而且丟三落四,沒有把事情都辦好;而且言語不謹慎,隨便說話,這是小人。隨便說話肯定會很多錯誤和過失,說得多自然錯得多,慎言自然就沒有錯誤。沒有錯誤,講話就沒有失禮的地方,沒有得罪人的地方,自己心也沒有什麼覺得後悔、難過,當然心常歡喜。尤其是誠實的人不自欺、不欺人,像君子仰不愧於天,俯不愧於地,行為、言語不愧於人,問心無愧,所以心常歡喜。 第七,發言尊重,人天奉行。誠實的人說話,人聽了都覺得可靠,自然就會尊重他。所以他講出來的話,大家就願意去依教奉行,不僅是人,連天人也都如此。所以這個人他能夠斷惡修善,他是人天的師表,你看不妄語多麼重要!有的人抱怨「別人都不尊重我」,為什麼他不尊重你?你從自己身上也得找毛病,反求諸己,肯定是自己在行為上、言語上有過失,所以才得不到人的尊重。真正君子絕不會埋怨別人不尊重自己,而應該反過來努力提升自己的德行,德行厚了,就能感得人家的尊重。人家還沒有能夠尊重我,那是我德還沒有修夠,要繼續努力。 第八,智慧殊勝,無能制伏。這是講一個不妄語的人,他就有智慧、就有辯才,因為他心真誠、清淨,於人無爭,於事無求,所以他沒有必要打妄語。打妄語那都是因為心有所圖。他心無所圖,光明磊落,所以智慧就能夠生起來。如果一個人心地谄曲、虛偽,他就不可能有智慧,盡管他用盡心機,到後來都弄巧成拙,還不如老老實實、誠誠懇懇的人。一個人用機心對人,耍小聰明,可能暫時能夠把人欺騙了,時間久了,人家就能認出來了,當自己的這個用心給人揭穿了,就一文不值了,所以這個不是智慧。真正的智慧就是用真誠心,不怕吃虧、不怕上當,心無所圖,你講話自然就帶有智慧,而這個殊勝的智慧就能夠令人心悅誠服,所以講出來的話大家都心服口服,這個辯才自然就有。像釋迦牟尼佛當年真是辯才無礙,九十六個外道,這些人,這些都是當時印度的大學者、宗教家,全都歸服釋迦牟尼佛,沒有人能辯得過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有沒有處心積慮去跟人家爭辯?沒有。他心地清淨,不起心、不動念,人家講話,來問問題,他就自然應對,完全是從自己的真實心中流露出來的,大家就覺得無懈可擊,所以都能夠歸服。 講經說法的人這種辯才很重要,沒有辯才講出來的,人家可能會提出很多問難,他不能夠心服口服。怎麼才能夠做到辯才?沒別的,從不妄語來做,不造口業,心地清淨,你自然就有辯才。因為辯才是你自性中本有的能力,不是外面學來的,你雜念少了,煩惱少了,智慧就增長,辯才就顯現。所以有些同修覺得自己口舌很笨,不會講話,不敢學講經說法。我就會鼓勵他,不要緊,其實我也是一個笨嘴笨舌的人,但是大家看不出來,我上了台好像也挺有辯才,講出來大家也挺喜歡聽。不是說我學來的辯才,師父上人教我們,你就誠心誠意的來學習,求三寶加持,用你的真誠心、恭敬心感得佛菩薩來加被,上了台,你自然就能夠辯才無礙,真的是這樣。 這八種殊勝的戒行功德,當然會給我們帶來福報,我們不要只求眼前的福報,也不要只為得未來人天福報,應該怎麼做?要回向菩提,希望將來能成佛。成佛不僅永離六道,而且脫離十法界。我們現在走成佛的道路,最容易、最穩妥的方法就是念佛求生淨土,所以我們回向是回向自己往生成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你就必定成佛。佛在這裡也勸我們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就是成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梵文,翻譯成中文的意思是無上正等正覺,這是成佛的境界,就是圓滿的覺悟。因為你在因地上修不妄語,你成佛的時候就能得到如來真實語,《金剛經》上講,「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诳語者、不異語者」。如來講話完全是真實,完全符合事實真相,而且絕對不會有虛诳、有前後矛盾,不會,因為如來講的全都是自性性德流露出來的語言。我們成佛得到真實語這種果報,都是在因地修行不妄語而得到的,因圓果滿才到成佛的果位。這是講不妄語的功德利益。 下面經文就講不兩舌的功德利益,我們來看經文,「復次龍王,若離兩舌,即得五種不可壞法。何等為五?一、得不壞身,無能害故;二、得不壞眷屬,無能破故;三、得不壞信,順本業故;四、得不壞法行,所修堅固故;五、得不壞善知識,不诳惑故。是為五。若能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後成佛時,得正眷屬,諸魔外道不能沮壞」。佛在這裡叫龍王,這是娑竭羅龍王,是《十善業道經》裡面的當機者,也就是代表我們來接受佛的教誨。兩舌是指搬弄是非、挑撥離間、造謠生事,在背後批評人、毀謗人,目的是破壞別人對他的信心,破壞團體的和睦。小者可能是個家庭,令父子不和、兄弟不和、夫妻不和;大者可能是社團,乃至種族與種族之間產生矛盾,宗教與宗教之間產生矛盾,甚至國與國會產生沖突,這種挑撥離間,罪業就大了。如果是導致兩國有戰爭,造兩舌的人必定是墮地獄。 現在社會上造兩舌的人很多,在新聞媒體裡頭,我們常常看到有一些富有挑逗性的、挑撥離間的這種性質的新聞報道。我在幾年前參加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印尼舉辦的一個國際和平會議,那時候我是代表師父老人家去發表一個演講,這個會議的主題就是探討如何通過媒體來促進世界和平。因為大家都感覺到,現代媒體不是在促進和平,而是在促進沖突,一點小小的沖突,它可以渲染成很大的沖突,挑起雙方的這種矛盾、這種仇恨。那個時候美國正在攻打和占領伊拉克,來參加這個聯合國會議的有伊拉克的代表,他在會上慷慨陳詞,他說實際上在我們伊拉克裡頭沒有那麼多種族的沖突,而是那些媒體過分的渲染把仇恨之火點燃。我覺得他講的應該是有道理,他從那裡來的。所以我們的媒體不太願意報導和平事件,喜歡報導沖突事件,發現好像有什麼沖突了,如獲至寶,大肆渲染,這會造成一個很不好的輿論,這種就屬於兩舌。所以新聞報導要講究因果責任,要懂得因果,你才知道應該如何去報導。如果你的報導能夠幫助化解怨恨、化解沖突,這是功德無量;如果是促進怨恨、促進沖突,那個業報就重。 還有更嚴重的兩舌,是破壞僧團的和合。這是修行人的團體,四個人以上在一起修六和敬,這樣的團體就叫僧團。一個僧團在一個地方,必然感得諸佛菩薩護持、龍天善神保佑,那個地方就不會有災難,因為僧團可以住持佛法,所謂法賴僧傳。但是,如果我們把這個僧團的和睦破壞了,在戒經上講這是五逆罪,破和合僧,果報都是在阿鼻地獄。因為這個團體可以做世間最好的榜樣,這個團體裡的人是社會最好的老師,你破壞它,令大眾對這個團體失去信心,這個罪業就很重,障礙佛法、斷人法身慧命這樣的罪。所以我們見到修行團體應該鼓勵他們和合,不說過失,不造口業。 這裡講,若離兩舌,即能得五種不可壞法。第一種,得不壞身,無能害故。這是身體健康,沒有能夠損害我們身體的這些事情。因為身體是我們最近的依報,依報隨著正報轉,正報是我們的心,心好、心善良、心清淨,身體就健康。我們不造兩舌,不批評人、不毀謗人、不挑撥離間、不講是非,心地清淨,身體當然會健康。身體也是一個和合體,它是各種器官這麼多細胞組合而成的和合體,各個器官要是和平共處、互相合作,那身體當然就健康;如果有不通,互相之間不協調,那就有病了。我們希望自己這個身體能夠和合,我們就不能破壞別人和合,我們如果造兩舌,破壞人家團體和合,首先反應到自己身上,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如是因得如是果。所以我們要學會不譏他過,不批評人家的過失,知道人家犯過錯了,也不說;不僅不說,也不要放在心上。六祖惠能大師講,「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真正修道的人,他不會去看世間人的過錯,他全副的心思都放在自己改過上面,自己過錯沒改完,還有什麼閒工夫去看別人的過錯? 自己有沒有過錯?肯定有過錯,你沒成佛之前肯定有,連等覺菩薩他還有一分生相無明煩惱沒破盡,那也是過錯,我們博地凡夫怎麼可能說沒過錯?如果說自己沒過錯的人,在佛法裡稱這屬於一闡提,斷了善根的人。實際上,滿身的過錯他自己看不到,為什麼看不到?因為他的眼睛都盯著別人的過錯,沒有反觀自省,看不到自己過錯,這種人是愚癡人。弘一大師在《晚晴集》裡面舉了這麼一個譬喻很形象,說有人照鏡子,看到鏡中的人鼻子上有一個墨點,黑黑的很難看,於是他就指著鏡中人,你怎麼都沒有擦干淨,鼻子上有個墨點?批評他。結果發現鏡中人也指著自己,他心裡就很不痛快了,這矛盾就會激烈了。實際上這種人很愚癡,他不知道那鏡中人就是自己。所以你要令鏡中的人臉上干淨,你拿毛巾是擦那個鏡子還是擦自己?當然得擦自己,把自己鼻子上的墨點擦完了,擦干淨了,你再看那鏡中的人也干淨了,這就是智慧的人。我們看到說,哪有這麼傻的人?那個傻的人也可能就是你自己,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喜歡看人家的過失,跟這種人是一樣。為什麼會看到別人有過失?因為自己有過失。自己心裡有過失,才會反映出外面的境界有這種過失,境隨心轉,境由心造,你心上如果沒有這個過失,你看不到外面境界有這種過失。所以你是改那個境界還是改自己的心?就好像你的毛巾,是擦自己的鼻子還是擦那鏡中的人?所以聖賢之學教我們改自己的過,不看人家的過,更不能說人家的過,說了就是兩舌。通過改自己的毛病來感化別人跟著改過,這是聖賢人。 我們要求往生,這點很重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所謂是心淨則佛土淨,你怎麼才能往生?你心清淨了就能往生。那我們是用念阿彌陀佛的方法得到心清淨,當你心清淨了,你只要一念想往生,就可以往生。甚至你不念佛,你念經、你念咒、你坐禅都可以,只要是心清淨,一念回心希望要往生極樂世界,你就能往生。當然這麼多法門裡面,念佛是最容易、最穩妥,因為佛號功德不可思議,你念阿彌陀佛就有佛力加持你。我們也要注意斷惡修善,假如說我們一邊念佛,心裡還老記掛著人家的過失,嘴上還要講人家的過失,還犯兩舌,還講是非,張家長李家短,談起是非,佛號也不念了,口若懸河,你說能往生嗎?所以這裡講,得不壞身,無能害故。在西方極樂世界的菩薩,個個都得不壞身,金剛不壞身,也說明他們每個菩薩都是不兩舌的,沒有一個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菩薩是愛講是非的。你要愛講是非,你到不了那裡,那裡是不要你的。這點很重要。 第二條功德利益是得不壞眷屬,無能破故。眷屬,世間人是講家裡人,夫妻、父子、兄弟這是最近的親人,再遠一點的,叔伯、堂兄弟等等,學佛的有同修道友,這些都屬於眷屬。你要希望自己的眷屬能夠和睦,沒有人能夠破壞,那你自己必須要修好因,不兩舌就最重要,不兩舌是不破壞人家的和睦,自己就不會遭到破壞。那現在社會這個家庭不和的現象就很嚴重,夫妻離婚率很高,譬如說在美國超過百分之五十,一半以上的夫妻都要離婚,我看各國都是一樣,而且離婚率是有增無減。離婚很大一部分的原因都是夫妻一方,甚至雙方有外遇,就被破壞了家庭。第三者能夠破壞這個家庭,什麼原因?那是個緣,因還是自己有惡業,最主要的惡業就是這裡講的兩舌,或者是前生,或者是今生,喜歡造兩舌,喜歡講是非,喜歡挑撥離間,破壞別人的和睦,自己就遭這樣的報應。所以,認識到這一點,我們從今以後絕不造兩舌,不講是非,那就能得不壞眷屬。自己能斷惡修善,甚至是原來眷屬對我不忠的,他也能夠回頭。我們也遇過這樣的人,沒學佛之前,夫妻常常吵架鬧離婚;學佛之後,自己知道自己錯了,改過自新,斷惡修善,夫妻就和好了。所以想離開苦果,先要斷苦因。 第三,得不壞信,順本業故。信是信賴、信任,你想得到別人的信任,別人對你的這種信心不會遭受到破壞,那你必須得修不兩舌。別人如果對你有信心,自然就願意來協助你,所以你的事業自然就會順利。順本業,這就是你工作順利、學業順利,人緣很好。這人緣好很重要,古人有句話說,「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人是個社會動物,不可能自己獨居,能夠不靠別人就能生活,不可能,什麼都得要靠別人,所以人和很重要。這個人和,首先自己要有信用、要有德行,得到人家的尊重、人家的信任,你才會得到人緣。 自己的德行,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就是不講是非,人家跟你講是非,你不要去聽,更不要去傳。劉素雲老師教我們,人家給你講是非的時候,你可以觀想,你跟他中間放一個垃圾筒,他跟你講,你就觀想他的話全都丟到了垃圾筒裡頭,你這邊念阿彌陀佛,什麼都沒聽進去。他講完了,你就觀想那垃圾筒就倒掉了,自己不要染污自己。如果心裡裝著人家的是非,那是把自己的良心變成了人家的垃圾筒,心裡只裝阿彌陀佛多好!古德有句話說,「來說是非者,必是是非人」,為什麼他愛講是非?他心裡有是非,他才會講是非;心裡沒有是非,他怎麼會講是非?這個人就是是非人,不要跟他打交道,最好遠離。古諺語講「謠言止於智者」,那些是非、風涼話、謠言,到智者這裡就止住了,不會再往下傳。當你能夠這樣來修持自己,久而久之,你就得到人家的信賴,人家發現你,你沒有是非,你是一個很誠懇的人,人家就願意用真誠心跟你交往,你的朋友就多了,你的事業就順利。要弘法利生也是要靠法緣,法緣也是要靠德行,人家對你信任,你弘法的事業也就順利。 第四,得不壞法行,所修堅固故。法行就是你所修行的法門,這是講學佛的人要修行,要選擇法門,這個法門必須適合自己,選定之後要一門深入,長時薰修,才能夠成功。你選擇的法門是否正確,選擇正確了之後是否能夠堅持到底,不動搖、不退心,這也是個不容易的事情。像我聽師父講經二十年,選定淨土法門,這個法門也是通過二十年的學習,才真正把心定在這裡,不再打其他妄想,有這種堅固的心。過去還曾經打過很多妄想,希望也像師父上人那樣講很多很多經,師父上人見到我也挺好學,就鼓勵我,我六年前剛辭職的那時候,師父就鼓勵我學講《華嚴經》。《華嚴經》是大部頭,師父知道知識分子就愛搞這大經大論,就讓你學。正好那時候他講,我就跟著學,學了之後我也學著講。學歸學,但是往生淨土覺得心裡不踏實,不能好高骛遠。師父常常強調要一門深入,那我學《華嚴》能學成就嗎?自己心裡都沒底,這大部頭。而且《華嚴經》所接引是法身大士,我自己又不是法身大士;當然還有一類是大心凡夫,發大菩提心的人就可以學《華嚴》,那麼要學成功,得華嚴三昧,這是相當不容易。 所以我後來想想,還是走一個易行道,淨土法門。這年歲也慢慢大了,我今年四十了。年輕的時候精力也比較充沛,有好勝的心理,想著我要是能講《華嚴》,這在佛門裡也是了不起的人,好勝心強。年紀慢慢到中年了,這些少年氣盛的習氣也就慢慢淡下來了,就想老老實實的修行。思前想後,覺得真的淨土法門是最適合自己,它易行道。我跟淨土緣分也很深,聽師父講經聽了二十年,都是在學淨土,《無量壽經》也讀了好多遍,這是我唯一能背誦的佛經,《華嚴經》我一品都背不出來。《無量壽經》還算是背得挺熟,聽的也是遍數最多,也最喜歡,干脆我就選定《無量壽經》。 結果我發了願之後,沒想到師父老人家也做出一個驚人的舉動,讓我覺得不可思議,我感覺到對我來講,這是師父來成全我,他把《華嚴經》也停下來不講了。是前年,二0一0年,他改講《無量壽經》,而且還說以後他也就只講《無量壽經》,《華嚴經》、其他經都不講了。於是我就向師父發願說,師父,我就希望一門深入《無量壽經》,這一輩子就專講《無量壽經》,專修專弘,希望一年平均講一遍。我現在已經講了兩遍,我是二0一0年開始講,講了兩遍,現在在圓明寺用粵語每個禮拜六講,這是第三遍。我們此地「淨宗根本戒」,也是講《無量壽經》的第三十五品,講完之後,要從頭開始講《無量壽經》。所以一年要講一遍,我要是再能活四十歲,我要活到八十,那我能夠講四十遍。師父聽了之後就跟我講,如果你能講四十遍,那你就作無量壽佛了。師父鼓勵我,堅定不移,所修堅固故,一門深入,長時薰修,是古今大德成就的秘訣。雖然我業障深重,雖然我根性陋劣,但是我抓住這個原則,我相信我也一定能成就。最低的成就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如果能夠開悟那更好,不開悟也無妨,古德講「但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到西方極樂世界見到阿彌陀佛就肯定開悟了。所以《無量壽經》這是給我打包票,能開悟固然好,不開悟也行,也肯定到西方,到西方就肯定會開悟了。 這是選擇法門不容易,你看我聽經聞法二十年才算選定法門了。你要得不壞法行,你選這個法門堅持到底,不退轉、不退心、不動搖。不是說聽到人家講另外一個法門比你這個法門更殊勝,你就動心了,改修其他法門,那就不能成就,那你的法行就被破壞了。所以你要想得不壞法行,你自己要斷兩舌的惡業習氣,我們不能破壞人家的修行。佛講了八萬四千法門,門門都能夠幫你成佛,你要修其他法門,我們也不會障礙你,絕對不能夠贊歎自己法門,毀謗別人的法門,這就錯了。所有法門都是佛講的,禅宗、密宗、教下、淨土都是佛講的,人家要修其他法門,我們也就贊歎,但是我們不跟他學這個法門,自己選自己適合的法門。 我自己就選定了,因為我的根性選其他法門肯定不成就,這我很清楚。為什麼?如果能成就早就應該成就了,我學佛二十年了。你看祖師大德成就的都是很年輕的,二十多歲就成就,學佛幾年,那個法門他真修的,他都能成就。我學了沒有成就,證明我的根性很差、業障很深。淨土法門是三根普被,下根人也有分,我是下根人,那我選淨土法門還能行,選其他法門那肯定不行,所以我就堅固,堅定不移學這個法門了。現在年歲也都四十了,按照師父講,也不是師父講的,他的老師李炳南老居士講,人生假如能活八十歲,可以分四季:二十歲之前是春季,所謂花樣年華,春季;二十到四十是夏季,正是精力旺盛;四十到六十是秋季;六十到八十是冬季。那我現在已經入秋了,入秋了還不趕快選定一個法門,你到冬天那就完了。說老實話,淨土法門,你無論在哪一季都能夠成就,即使在冬季也能成就。所以我現在剛入秋就選這個法門,那我想到冬天的時候,肯定已經相當有成就了。我的算盤打得挺好,所以堅固我的信心。但是我絕不會去批評人家的法門,不去拉攏別人,古德講「寧動千江水,不擾道人心」,人家修他的道,我們就隨喜他,自己選自己應該修的法門。 第五,得不壞善知識,不诳惑故。善知識是好老師,學佛必須要有好的老師帶領,我們很幸運遇到淨空老和尚,這真是當今大善知識。你要跟從他學習,能夠不被人诳惑,不動搖對老師的信心,這很重要,這是學習成功的關鍵。你對老師能不能有真誠、恭敬這樣的態度,決定了你能不能成就。你要能夠跟著這老師自始至終沒有動搖,特別是當聽到別人的風言風語、造謠生事,你也不為所動,信心不退,這也是你的福報。這個福報是你前生今世修來的,不兩舌。大概我前生沒怎麼太多兩舌,所以我跟淨空老和尚二十年,自始至終沒有動搖過信心。 我曾經也遇過有人勸我不要跟老和尚,說老和尚一些不好聽的話,我不為所動,不聽他的。得不壞善知識,我不受诳惑,诳是欺诳,惑是迷惑,我不聽別人騙。當然他可能不是騙,他是誤會,以為我們師父上人不好,有不如法的地方,他是誤會,他不了解師父,是人雲亦雲。他對師父的了解遠不如我,我聽經聞法二十年,自始至終跟這一個老師學,在師父身邊十年了,我也不是一個傻人,世間讀書也拿到博士學位了,大學裡當過教授,那也不是白癡,智商也不會太低,我不會看錯人。我仔細觀察他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我觀察十年了,還能有錯嗎?所以什麼人來說師父的壞話,我都不會動搖。我只是說,你跟師父的時間沒有我久,所以你對他不了解,你誤會了;你對他的經教也沒認真聽,你真認真聽,你就不會有這些偏見。所以跟師父時間愈久,對師父上人愈尊敬,我現在的心態就是這樣。 在我的心目中,我曾經講過多次,師父上人就是佛,在我心目中是這樣。不知道在你心目中是不是這樣?如果你認為他只是個凡夫,沒什麼了不起,那你得不到什麼利益。你聽他的經教,那是個凡夫在講,所以你就得不到他的利益;我聽他的經教,那是佛對我講,因為我心目中他是佛,所以我聽佛講經,我得到的是佛對我的教誨,這個受用多大、利益多大!所以印光大師講,「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你對老師有十足的誠敬,把他當佛一樣看待,那你的利益就太大太大了,你的成就也一定會很大。這個也是有經典依據,《阿難問事佛吉凶經》裡頭,佛就是這樣教我們,弟子視師如同視佛,弟子看待老師就是看待佛一樣,像敬佛一樣的敬師,那你就得到真正的益處,這是講得不壞善知識。現在這個時代真的是法弱魔強,邪師說法如恆河沙,得到一個真正善知識非常不容易。我知道有跟師父很久的也退心了,對師父的信心也會動搖,那是什麼?他過去生中造兩舌業,所以他會受诳惑,他跟著善知識跟不上。所以兩舌千萬不能造,對自己的害處太大。 若能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這是佛勸我們要回向往生成佛),後成佛時,得正眷屬,諸魔外道不能沮壞。你得到的是真正的有正知正見的眷屬。你成佛,你下到人間來講法,一佛出世,千佛擁護,釋迦牟尼佛當年的這些弟子們,很多都是古佛再來的,這個僧團魔不能破壞。這是什麼?佛在因地不造兩舌。這段是講到不造兩舌的這個功德利益。 下面一段經文是講永離惡口,「復次龍王,若離惡口,即得成就八種淨業。何等為八?一、言不乖度;二、言皆利益;三、言必契理;四、言詞美妙;五、言可承領;六、言則信用;七、言無可譏;八、言盡愛樂。是為八。若能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後成佛時,具足如來梵音聲相」。惡口就是說話很粗魯,言詞很難聽,讓人聽了之後會煩惱。所謂出語傷人,這屬於惡口,永離惡口就得到八種淨業的果報,淨是清淨,清淨之業。 何等為八?第一,言不乖度。度就是分寸,言不乖度就是不會失掉分寸,就是講話既不會太過分,也不會不及,非常適中,所以講的話大家都能夠信服。常常造惡口的人,言語他分寸一定拿捏不好,即不會中聽,或者是顯得太過分。譬如說當我們贊歎人,如果言語贊歎得太過分,聽起來就很肉麻;如果贊歎不及,那人家聽了也覺得好像不以為然,所以這個分寸掌握就非常重要。言語是一門學問,孔子四科,德行之後就是言語,說話要真的會說話。第二,言皆利益。講話都能夠利益眾生,因為能不惡口,心地柔軟慈悲,所以講出來的話讓眾生都能夠受益。第三,言必契理。這是符合真理,不會講錯誤的話,跟事實真相不符合的話。如果經常惡口,講話很粗魯、很難聽,他的言詞習慣了之後,就很難講出符合事實真相的話。第四,言詞美妙。這個美妙就是動聽,讓人聽了覺得很歡喜,所以我們能夠修不惡口,說話讓人能夠接受,讓人能夠歡喜,老存這樣的心,講話言詞就會美妙,很恰當。 第五是言可承領。承是承受,領是領納,講出來的話別人聽了能夠接受,甚至聽了你的教誨願意依教奉行,這是屬於契機。前面言必契理是契理,這裡是契機,在講經說法裡,要既講契理,又講契機。如果契理不契機,人家聽了很難接受,這等於白說了,廢話;如果契機不契理也不行,這等於魔說,大家聽了覺得很好聽,實際上都跟真理相違背,這也不行。所以我們,特別是發心弘法的人,這個口業一定要好好修持,盡量不去講批評人、罵人的話,不造口業。第六,言則信用。說話自然就有信用,人家能夠信服。第七,言無可譏。譏是譏嫌、批評,你不造惡口,自然不會得罪人,人家也不會找你麻煩。常常惡口傷人,樹敵很多,結怨很多,所以人家也會常常找你麻煩,從你講的話當中,他就雞蛋裡頭挑骨頭來批評你、毀謗你。八、言盡愛樂。愛樂就是別人喜愛、歡喜聽你的話,不僅是能接受,前面言可承領只是能接受,這個愛樂他是很喜愛、很歡喜,所以聽了之後肯定會依教奉行。這是因為你有愛心、有慈悲、不惡口,講出來的話都能利益眾生,所以大家聽你的話之後都會覺得很受益,於是就很愛聽你的話。 若能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是我們回向將來成佛,後成佛時,具足如來梵音聲相。梵音是如來三十二相之一,說話音聲深沉美妙,很攝受人。我們現在講很有磁性,你聽他的聲音就能很專注,不會走神。專注就容易開悟,所以佛講經很多人都能開悟,這是跟他的音聲有這種魅力有關系。你在因地上修行不造惡口,將來你就有這種梵音聲相。 最後一小段,我們看永離绮語,「復次龍王,若離绮語,即得成就三種決定。何等為三?一、定為智人所愛;二、定能以智,如實答問;三、定於人天,威德最勝,無有虛妄。是為三。若能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後成佛時,即得如來諸所授記,皆不唐捐」。前面我們有提到绮語,就是指很美妙、華麗的言辭,绮是比喻,就像那些绫羅綢緞看起來很好看,這個绮語是很好聽的話,實際上沒有真實的利益,也稱為無義語。花言巧語,可是內容不善,誤導眾生,尤其是令人產生邪思邪念,這些都屬於绮語。我們要永離绮語,平時講的話都要講有益於人的話,無益的話,就是無聊的話、開玩笑的話,這些都不講。尤其是講那些像黃色的段子,那些帶有YIN意的話語,統統都要戒除。 能夠離绮語之惡,就得到三種決定。哪三種?一、定為智人所愛。真正有智慧的人都不講绮語,講出來的話語都是真實語,利益眾生的語言,不講無聊的話。像我們師父一開口都是講佛法,都是能啟發人、覺悟人,從來沒有聽到他講那些無聊的話、開玩笑,他都不會。即使是開玩笑都是啟發人,那個就不是绮語。世人看到你能夠不绮語,當然他會很愛護你,能夠幫助你。第二,定能以智,如實答問。你能夠不绮語,心地自然會清淨,你就有智慧,人家問你問題,你能對答如流,而且回答得很圓滿,沒有錯誤。第三,定於人天,威德最勝,無有虛妄。不绮語的人,他自然有威德,人和天人都會尊重他,他沒有任何虛妄的言行,因為他心地正直,沒有這些绮語邪行。 這三種決定,若能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後成佛時,即得如來諸所授記,皆不唐捐。將來成佛的時候,能夠在一切如來所得到授記,絕對沒有虛假的,皆不唐捐,就是真的,不會假的。這使我們想到,你要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了,你能夠每天化身到十方諸佛國土,上供諸佛,下化眾生,諸佛就會給你授記,授記是預言你將來何時成佛。那你現在就好好的修不绮語的善因,將來必得這個善果。 這裡我們將《十善業道經》裡面的離四種口業跟大家補充出來,希望大家認真、真正去落實,斷惡修善。今天就講到這裡,有講得不妥之處,請大家多多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法师开示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