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祥法師:妄想無根自生滅(2)
問:我平時一打妄想,就用“阿彌陀佛”來壓。 答:對不對呢?對,但是別壓。這個問題應該看到六祖,也就是《金剛經》講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如果你念佛的時候,用一句“阿彌陀佛”去壓妄想,本身就有所住,是不是?有所住了。但是你要不去壓,妄想起來,那不又緊著隨妄想走了?那也不行,那不也有所住嗎?所以怎麼辦呢?就是妄想來了,我念我的佛,但我念佛不去對峙,不去壓你。不能妄想來了,“要吃大米飯”,那邊“阿彌陀佛!阿彌陀佛!”(語調急促有力)非得把那妄想“大米飯”給壓下去,這不好。你把“大米飯”那個妄想,越壓越顯出來,而且等你真把它壓下去了,你那個“壓”又成了新的妄想。 你不如這麼做,比如說“大米飯”來了。啊,好。我不能讓妄想起來,對不對?我就:“阿彌陀佛、阿彌陀佛……”(語調平和舒緩)我輕輕念我的“阿彌陀佛”,我去聽“阿彌陀佛”的聲音。至於你腦子裡同時存在的還有一個念,就是那個妄想“大米飯、大米飯……”我不管,我不理你。我也不聽你,你想你的,我也不管,我就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輕松自在。 我念完“阿彌陀佛”——因為妄想是個生滅法,它不是常住的,你想讓它住,它也住不了。你想讓它住,說“這一念能保持住”,它也保持不了。你只管“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放下就完事。你自己的心裡放下,那個影像一下就掃除了。你放,它(指妄想)也放下;你不放,它也走了。 有時候為什麼覺得念頭維持得時間很長呢?不是那個念頭維持得時間長,而是又出現了一個新的和它類似的東西,你以為還是它存在,實際它早就已經生滅掉了。所以你何必跟它拼呢?你不拼的話,既不住在它上,又不追求它,你回手就翻個個兒。功夫做熟了,自然那個心一下就露出來了。在這上用功夫才是真功夫呢。 所以說祖師大德不講嘛,“信手拈來”。什麼叫信手拈來?那個心哪,我們的清淨心,你只要是把功夫做好了,不追不求的,來了我也不歡迎你,走了我也不送你,既不追求你又不歡迎你。這樣做的話,“信手拈來”,自然它就來了,就在你眼前呢。馬上心裡,一下就翻個個兒,那就太自在了。 主要是我們不是偏這頭,就是偏那頭,老是在一個“追求”上下功夫,就是有所住。你不能住在“它來”的情況下,也不能住在“它無”的情況下。它走了,你不能,“哎呀,它怎麼沒了?”你別再去追,那個念兒別生,控制一點,別生那個念兒,你就:“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語調平和舒緩)最後把“阿彌陀佛”也要放下。你也別:“阿彌陀佛!阿彌陀佛!”(語調急促有力)像個錘子似的往上砸,砸得腦袋都脹得非常難受,別那麼砸。這樣輕輕地念、輕輕地放下,心裡輕松愉快,自然就得力。所以說妄想呢,我看這麼處理比較好一些。 問:就是有念兒了,我還念我的佛號,我不去想它? 答:對。念佛號是不是除妄想呢?是除妄想,但妄想不是這麼個除法。你得有這個概念,不是用阿彌陀佛除妄想。雖然咱們從理解上,是用“阿彌陀佛”除妄想,但不是我們想象的是用“阿彌陀佛”去壓它,叫除妄想。你要用“阿彌陀佛”去除它,本身“阿彌陀佛”佛號就是個妄想,是不是?你從那個妄想換成了這個妄想,兩個都是妄想。阿彌陀佛是無相的,是叫你放下,才叫阿彌陀佛,我們求這個阿彌陀佛,這才對。 所以說功夫要會用的話,用好了就自在了,慢慢地——你別著急,一點一點用功夫,把它轉過來,走熟路了自然它就得力,心裡就自在了。而且身體也不生病了,腦子也不緊張了,心裡也不緊張了。這樣自然和佛就相應了。但得經過一段功夫,因為我們習氣順著妄想走慣了,得慢慢地來。
:佛教问答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