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淨法師:這一句名號本身能使我們往生


 2016/9/6    熱度:2188    下載DOC文檔    

  問:沒有親鸾上人那一種信心開發那一時刻的體驗,我只信知「稱名定往生」,不論時節久近,不論行住坐臥;請問師父這兩種的感受是否符合第十八願?

  答:這都符合第十八願。因為,你既然是一向專念彌陀名號,不問時節久近,不問行住坐臥,念念不捨,這樣無形中就在第十八願裡面了。因為往生並不是在我們眾生這裡以為,要這個樣子要那個樣子;不是的,往生本來就是彌陀名號的功德力在運作。所以,我們稱念這句名號的人,不管他知與不知,求與不求,自自然然有那一種往生的功能潛在其中。如同念佛的人身上便有佛光,頭上便有毫光,這是自然的。盡管他不知道,沒有看到,可是自然會有這種功能,因為名號的功能,名號的自性就是這個樣子。好像火的功能就是燃燒,一旦點火就必燃燒,不管你知道或不知道,或者是在口中或者心中認為它不會燃燒;要它不燃燒,除非你不點火,一點火就必定燃燒,因為燃燒就是火的功能。

  這一句名號本身能使我們往生,所以我們稱念這句名號就能往生。我們知道這一點去稱念,信就在裡面了,盡管對這個道理不是很充分的了解,可是能夠一直稱念下去,也必定往生,因為有彌陀在運作。

  至於說親鸾上人他的信心怎麼樣,親鸾上人並沒有在著作裡面說他獲得信心的過程是什麼樣的,而且他在生的時候也沒有自己寫傳記,傳記是後人所寫的。現代有人編寫傳記,或制作動畫錄像帶,但大多不合乎事實;為什麼?這個有的是後人的揣測,有的是捏造事實,加以神格化,好吸引信徒,讓人崇拜。

  有記載信心過程的就是法然上人。法然上人說他一直到四十三歲才得到本願法門──念佛的信心。法然上人說,他為尋找出離生死輪回的法門,翻閱經藏五次,到底哪一部經在解釋哪一個法門,而哪一個法門才是適合我自己,也適合任何人,能夠解脫生死輪回呢?

  法然上人在當時被稱為智慧第一,可是智慧第一的法然上人為了尋求解脫之道,還是一部經典一部論典一直地翻,一直地看,總共五次,最後在第五次的時候才發現,善導大師所寫的《觀經四帖疏》裡面有記載,稱念名號能夠往生極樂世界,這個法門是每個人都能做得到的,簡單快速。於是其它經典都不看了,就專門針對這本《觀經四帖疏》再度地看三遍。第一遍看完,雖然大意重點還沒有抓到,可是已經覺得很歡喜了。再看第二次的時候,更加地得到安慰。再看第三次,第三次正當看到「一心專念彌陀名號,行住坐臥,不問時節久近,念念不捨者,是名正定之業,順彼佛願故」這段文的時候,法然上人眼睛一亮,心上的石頭當下自然落下來了。

  他所體悟到的是什麼?體悟到的是:原來阿彌陀佛預備我們往生的這件事情,已經在十劫以前已經為我們預備好了,他所准備好的就是這一句名號,往生這件事情就在這句名號裡面,只要稱名,就一定往生。因為他這裡所講的「念念不捨」是「行住坐臥,不問時節久近」,意思就是說:你只稱念這句名號就好。行也好、住也好、坐也好、臥也好、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任何情形下,都沒有關系、都沒有限制,只要稱念這一句名號。那麼稱多稱少也沒有限制,所以說:不問時節。那這樣的話,豈非救度是沒有條件的,白白地送給你的?而且是擺在這裡,你隨時發現隨時來拿,隨時就擁有。既然是這樣地念佛的話,誰不會啊!都會。他並沒有限制你一天念十萬聲,要念好幾千萬,沒有。也沒有限定是出家、在家,男眾、女眾,要深入經藏、不深入經藏,都沒有限制,他只說要你稱念這一句名號。你是什麼樣的身份就以你這樣的身份來念這句名號,這樣,豈不是背後有彌陀本願力的救度?不在於我們如何稱,不在於我們要這樣地念、要那樣地念!不在我們這一邊,而是在南無阿彌陀佛那一邊。

  所以,法然上人一看到這一段文的時候,當下感動了,眼淚流下來了,當下就高聲的念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那個時候已經晚上了,沒有人,他就大聲地念佛。原來阿彌陀佛救度我,在十劫以前已經決定下了救度的方法了。這是法然上人獲信的過程。

  至於善導大師呢,善導大師是去見到道綽禅師,道綽禅師給他講《無量壽經》阿彌陀佛的本願的時候,善導大師心中的疑心就斷除了,其它的法門也就放棄了,就專稱念這一句名號。

  親鸾上人他是怎麼樣獲信的我們不知道,不過現有的數據所知道的是,他遇到法然上人後,法然上人就給他講阿彌陀佛的本願的生起本末,講這個本願的來源。那個時候,親鸾上人一百天當中,每一天都去聽法然上人講,即使刮風下雨有什麼事情,他都一定去。至於在什麼時候、什麼情況下獲信的不知道。不過我們所知道的是:即使是親鸾上人在他四、五十歲的時候,自力心的習性還很重。所以,四、五十歲的時候,連做夢還夢到他在誦淨土三部經,要以這個誦念的功德來幫助、來超度那個時代的災難。在一次大病的時候,他才覺悟到:啊!原來只要像善導大師所講的,信受彌陀救度的「眾生稱念,必得往生」以自信教人信,便可以了。那個時候,親鸾上人的自力心才完全掉落下來,那時候已經是五十八歲了。所以,我們最好依照我們的祖師善導大師所講的,這樣是比較穩當。

台灣學佛網首頁佛教问答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