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群法師:是什麼造成生命痛苦,如何解脫?


 2016/9/10    熱度:1670    下載DOC文檔    

  人生,最重要的是生命,最希求的是幸福。如何才能使我們的人生獲得幸福?

  古往今來,人類為探索幸福而不懈地努力著。遺憾的是,大多數人對這個問題都缺乏正確的認識,只知道一味地追求財富、地位、名利、愛情……以為擁有這一切就是抵達幸福的手段。然而,在物質文明如此發達的今天,人們在充分享有物質生活的同時,依然煩惱重重,痛苦不堪,原因是什麼?

  今天,我想從佛教的觀點來談談:生命的痛苦及其解脫。

  一、造成生命痛苦的原因

  造成生命痛苦的原因是什麼?這是大家非常關心的話題。如果我們就這個問題展開詢問,答案往往因人而異:有人會因身體病弱,長年纏綿病榻而痛苦;有人會因衣食無著,終日操勞不休而痛苦;有人會因為年齡漸長,依舊孓然一身而痛苦;有人會因感情受挫,無法排譴孤獨而痛苦;有人會因為希望當官,但是升職無望而痛苦;有人會因為生意清淡,不能賺錢發財而痛苦……各人處境不同,追求不同,對於痛苦的認識也不盡相同。

  但所有這些,只是痛苦所帶來的現象,並不是痛苦產生的根源。若是一個人因為衣食無著而痛苦,一旦吃飽穿暖就能獲得永遠的幸福嗎?若是一個人因為身體欠佳而痛苦,一旦恢復健康就能獲得永遠的幸福嗎?若是一個人因為單身而痛苦,一旦結婚成家就能獲得永遠的幸福嗎?若是一個人因為地位低下而痛苦,一旦官運亨通就能獲得永遠的幸福嗎?

  如果我們的痛苦可以通過這些現實的問題得到解決,那麼,世界上大約不會有那麼多的人沉溺在痛苦之中。對於任何人來說,只要生命裡還存在著煩惱,無論物質條件如何,無論地位高低,無論人生遭遇怎樣,總是會有這方面或那方面的痛苦。

  我們要想生活得快樂幸福,就必須找出痛苦的根源,然後在根本上斷除它。就像醫生治病,必須清楚病根所在,否則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所謂的治療只是治標而不能治本。雖然能暫時緩解病情,但病灶不除,總是有發作的一天。

  那麼,造成生命痛苦的根源是什麼?佛法告訴我們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無知

  "無知"二字,一般人都理解為沒有知識。在今天這個信息時代,相應的文化知識顯得尤其重要,正如通常所說的那樣:知識就是力量,知識就是財富。

  在座的都是知識分子,對於世間的知識想必不會陌生:學歷史的有歷史知識;學中文的有文學知識;學哲學的有哲學知識;學生物的有生物知識……這些知識的掌握和運用固然能賦予我們生存的技能,為我們帶來生活的方便,但它們對於人類了解真實的自我並沒有提供多少切實可行的幫助。換句話說,擁有知識並不等於擁有快樂,擁有知識也並不等於就能遠離痛苦。

  那麼,給我們的生命帶來痛苦的無知究竟是什麼呢?

  以佛法的觀點來看,無知就是缺乏透視宇宙人生真相的智慧。對於我們自身息息相關的生命,人類幾乎一無所知:我們不知道生從何來,死往何去?不知道生命的前因後果。對於我們自身的心靈世界,人類同樣感到陌生:我們沒有能力把握自己的心念,時而煩惱,時而歡樂,時而痛苦,時而狂喜……這一切情緒的變化,我們作為當事者,常常是茫然不知所措。對於我們所生存的世界,人類至今也還缺乏足夠的了解:宇宙究竟如何形成?地球究竟何時毀滅?在我們認識的事物中,何為虛妄?何為真實?

  從我們的個體生命,到生命所依存的宇宙,我們的認識都極其有限。我們所能看到,所能了解的只是滄海一粟而已。

  錯誤的觀念也是無知。由於我們缺乏透視人生的智慧,就無法對世界形成正確的認識,因而顛倒黑白,產生許多錯誤觀念。而觀念是指導生活的准則,有什麼樣的觀念,就會有什麼樣的人生。

  對於不信因果的無神論者來說,往往會帶著僥幸心理從事不法之事,一旦果報成熟,痛苦自然難以避免。而對於享樂主義者來說,以為人生應該及時行樂,只知奢侈浪費,乃至盡情揮霍,不明白人的福報是有定限的,就像銀行存款一樣,支出多少就會減去多少。同樣的道理,我們這一生的福報來自前生的積累,享受一分就損失一分,如果只知揮霍,福報享盡,未來的生命就只有在窮困潦倒中度過。因而祖師教導我們:"福不可以享受到盡頭,假如福報盡了,幸福和快樂的源泉也就枯竭了。"

  迷信也是由於無知造成的。在浩瀚的宇宙面前,在神奇的大自然面前,人類顯得如此渺小和無能,正如愛因斯坦所說:"最大的秘密是宇宙的存在和它的被理解。"

  在人類的早期生活中,由於對宇宙人生缺乏真實的了解,萬物有靈論幾乎通行於世界各民族:山有山神,樹有樹神,打雷有雷神,刮風有風神,下雨有雨神,掌管學業有文昌神,管轄農作有神農大帝,主持陰間有閻羅王……世間的一切都在神靈的控制之下,包括我們一生的吉凶禍福,也都來自冥冥之中的安排。

  盡管現代科技的發展已在一定程度上對此作出了解釋,使人類對世界的認識不再停留在簡單的猜測和臆想之上。但萬物有靈的影響至今不衰,依舊有很多人將全部幸福寄托於對神靈的祈求和祭拜。

  人類對於命運的關注,使古老的算命術至今還有著廣闊的市場。那麼,命運到底有沒有呢?從因果的角度來看,命運的確存在。但算命看相的准確性卻很值得懷疑,它關系到操作者的心智修養及所依算命典籍的可靠性。因此,對運程和流年的推算在很多時候只是蠱惑人心的游戲而已,倘若對其過分依賴,顯然是不明智的。還有的人迷信風水之說,無論是買地還是蓋房都要請風水先生勘查指點,其實,環境的影響固然不容忽視,但能夠對人生產生最直接作用的還是我們自己的行為。

  況且,命運的存在並不意味著命運就可以主宰一切。我們的命運不是固定的,它取決於我們造作的善惡業力,而業力又隨著我們每天的起心動念,隨著我們每天的所作所為在變化。

  也有人說,以上這些我都不信、都不迷。可我們仔細觀察一下就會發現,通常情況下,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特別在乎和關注的所在,從而使自己的心念不停地轉向那個地方。其實,這正是我們心之所迷:貪財的是財迷,貪色的是色迷,貪權的是權迷,其它如球迷、歌迷、影迷……更是形形色色,不一而足。總之,沒有覺悟的眾生,難免情有所鐘,難免向外界攀援。因為有所迷,就會有所執著,而執著正是痛苦產生的根源之一。當我們的心沉浸在某件事物時,就會被它的種種變化所操縱,就無法超然物外。

  財迷會為了斂財而絞盡腦汁;權迷會為了地位而費盡心機;歌迷會為了偶像而朝思暮想;而這些年來,中國足球隊的屢屢挫敗,又給廣大球迷帶來了多少失落和沮喪呵!

  我們的不良習慣也來自於無知。習慣是影響到我們生命形態的一個重要因素,甚至可以這麼說,習慣影響著我們的生活,控制著我們的人生,左右著我們的命運。

  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良好習慣的培養非常關鍵,可是眾生由於無知的緣故,總會在不知不覺中沾染許多不良習氣:有人喜歡鋪張浪費,以一擲千金來炫耀自己的財富,結果不但折福,還引來他人的觊觎;有人喜歡表現自己,以誇誇其談來顯示自己的能力,結果事與願違,導致他人的反感;有人喜歡獨斷專行,以強制手段來排除異己、壓制他人,結果樹敵眾多;有人喜歡沽名釣譽,以種種不正當的手段賺取虛名,結果為世人所不齒;還有人喜歡賭博,將此視為一本萬利的生意,結果不能自拔,乃至到傾家蕩產……

  而一切社會問題及犯罪現象的產生,也來自不良習慣的唆使。爭斗往往是從自我中心開始;盜竊往往是從貪圖小利開始;貪污往往是從以權謀私開始;暴力往往是從欺負弱小開始;詐騙往往是從好逸惡勞開始……當不良習慣處於萌芽狀態時,很少會引起我們的重視,但如果不能及時察覺,任其發展,後果簡直不堪設想。毒品的過患雖已人盡皆知,但吸毒現象卻屢禁不止。究其原因,很多吸毒者在開始時,並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行為已觸犯法律,只是在不良習慣的縱容下,出於好奇心而以身試法。還有的,是因為空虛無聊而尋求刺激,或是因為生活受挫而逃避現實,卻不曾想到這種暫時的滿足會帶來無窮的後患,從而使自己的身心受到極大摧殘。

  除了上述種種,我們不願意讓自己的心有片刻空閒,也是屬於一種不良習慣。通常,世人總是習慣於忙忙碌碌,不肯將心念稍做停留。除了工作、家務之外,我們還用各種娛樂將所剩無幾的業余時間打發殆盡。電視的普及雖然在很大程度上拓寬了我們的眼界,增長了我們的知識,豐富了我們的文化生活,但也在無形中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依賴,在無形中消耗了我們大量的時間。不僅是電視,當今席卷全球的網絡也同樣如此,它們在現代科技的美麗包裝下,不斷地助長我們向外攀援的心,使我們只有在外境的刺激中才感到充實,一旦稍有閒暇,就覺得空虛無聊。其實,這種所謂的充實是短暫而虛假的。

  真正的充實是來自內心的寧靜,如果我們能夠致力於內心世界的認識和開發,在任何情況下都會找到平衡,根本不需要借助外境的幫助。

  (二)、執著

  由於無知,我們還會進一步產生執著。

  眾生的執著幾乎遍布生活的時時處處,經論中將此稱為遍計所執:"遍"是普遍,"計"是計度分別,就是對一切事物進行普遍分別。當然這種分別是不正確的,因為它來自於我們對世界的無知,來自於錯誤觀念指導下所產生的分別。而"所執"就是我們的執著,在虛妄分別的基礎上加以執著。對於這種執著,佛教將其歸納為兩類:

  1、法執:

  即對法的執著。說到"法",我們通常會理解為法律或法則,而佛教中所說的"法"是廣義上的"法"。它包括了世上的一切:不論是精神的、物質的;還是有為的、無為的;也不論是善良、清淨的,還是丑惡、染污的……都屬於"法"所涉及的領域之內。

  所以,"法"在佛教中的定義為:軌生物解,任持自性。軌生物解,是說能使人了解它是什麼;任持自性,是說法具有自身的體性,或者說擁有自身的特征。如水以濕為自性,因為它擁有濕的特征;火以暖為自性,因為它擁有暖的特征……總之,一切事物都可以從法的角度去分析。

  明白了法,再說法執。眾生的法執非常普遍,比如我們對名言概念的執著。其實,語言不過是後人約定俗成的符號,與事實並非一體,就像我們說到"火"這個詞不會燒嘴一樣。但眾生愚癡,總是將名言概念執為真實的存在,其中尤以對名字的執著為甚。幾乎所有人都會在下意識中將名字認作是自己本身,無論是恭維贊歎還是誹謗辱罵,一旦和自己的名字聯系在一起,我們的心就會失去寧靜,而隨之歡喜,隨之憤怒。

  除了名言的執著,我們對於自己的身體也是呵護備至。俗話說,身體是革命的本錢。但我們的一生,與其說使用身體來為我們的學習工作服務,不如說,我們在很多時候都做了身體最忠實的奴僕:忙於它的吃,忙於它的穿,忙於它的住,忙於它的享樂,忙於滿足它的種種欲望……甚至忙了幾十年還嫌不夠,希望能永遠地忙下去。在古代忙於煉制丹藥,到現代又忙於病體的冷凍,為了長生不老的幻想,忙出種種匪夷所思的花樣,結果自然是徒勞。因為世上的一切都是無常的,地球尚有毀滅的一日,何況我們脆弱的色身?

  佛經告訴我們:"有生無不死"。若是我們把色身執為永恆不變的實體,就難以面對它的衰老,面對終將來臨的死亡。

  我們還對身體的色相執著不已。尤其是女孩子,對容貌的珍視更甚。不惜將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用於身體的裝修,塗脂抹粉、變換發型,搞得全身細胞不得安寧。

  其實,我們的身體遠不如我們以為的那麼干淨,不必說腐爛的死屍,就是青春妙齡的少女,體內又有些什麼呢?皮肉下不過是骷髅般的骨架,骨架裡不過是無法美化的五髒六腑,至於髒腑間的內容,就更是污穢不堪。每天,我們正是帶著這些自己所不喜歡的內容四處走動,不但不嫌棄,還要將它們套上華麗的包裝,百般珍愛。雖然我們的體內"九孔常流不淨",但眾生卻認識不到這一點,反而執身為淨、為常,才引起了許多無謂的煩惱。因而佛陀在經典中告訴我們,要"觀身不淨"、"觀心無常"。

  身體以外,我們還執著財富為實在。隨著社會的商業化進程,金錢萬能的口號已經響亮到肆無忌憚的地步,似乎有錢就有一切,所以一切都在向錢看。當然,從生存需要出發,適當的物質財富是必要的。但是,在溫飽問題已基本解決的今天,人們對財富的執著不但沒有減輕,反而愈演愈烈。金錢被奉若神明,而掙錢則被當作生活的唯一目標。對很多人來說,財富的擁有已不僅是為了生活的保障,更是使貪欲得到滿足的手段。可我們想過沒有:積聚的財富終將消散:竊賊會千方百計來瓜分它,兒女會心安理得來揮霍它,即便是牢牢地鎖在保險櫃中,通貨膨脹也會使它在一夜之間成為精美的廢紙,更不必說天災人禍的降臨。如果我們將財富視為永恆,無疑是在生命中埋下了又一粒痛苦的種子。

  對異性的執著也是導致痛苦的原因之一。我們所向往的兩情相悅一旦落入現實,總會帶來這樣或是那樣的不如意:或是由於單相思而帶來求不得苦;或是由於天各一方而帶來愛別離苦;或是由於生活中的摩擦而帶來怨憎會苦。若是雙方彼此愛慕,又會進一步希望相愛到永遠,可世間是無常的,心念是無常的,無論什麼樣的愛情誓言,都難以經受無常的考驗。所以,世人總以結婚成家為幸福,不知這正是麻煩和牽掛的開始。

  除此以外,眾生的執著還有很多:對地位的執著、對事業的執著、對名譽的執著、對親人的執著……殊不知,世上的一切都是無常而虛妄不實的,如果我們將其妄執為有,妄執為常,就好比是作繭自縛。我們只有充分認識到緣起的假象,認識到性空的原理,才能從根本上破除我們的執著。

  2、我執:

  我,是主宰義、常一義、不變義。

  眾生總覺得在自己生命中,有一個恆常不變的自我作為主宰。因此,時時為我著想,處處以自我為中心,一言一行都反映出強烈的自我:我喜歡,我討厭;我愛,我恨……如果作個統計,我們一天不知要說多少"我"字?

  因為有了"我"的觀念,進而產生我執。

  通常,我們會執名字為"我"。但凡聽到自己的名字,總會引起特別的關注,覺得這個名字就是我,贊歎它就是贊歎我,毀謗它也是毀謗我。其實,我們的名字只是父母取的一個代號而已,並不能代表真正的"我"。否則,我們只需換個名字,就能將自己變成另一個人,而那些有別名、筆名等不同名字的人,又以什麼作為" 我"的象征?所以說,執名字"我",為之憂喜,實在是毫無意義。

  我們也會執身體為"我"。色身乃是四大的假合,其中何嘗有"我"的存在?所以禅宗的祖師會問:"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是什麼?"在我們的身體中,究竟什麼代表了真正的"我"?在醫學發達的今天,組成我們色身的每一個部件都可以進行移植和再造,如果其中的任何一部分是"我"的話,"我"的概念早已被醫學所挑戰:經歷了整容手術的"我"是誰?經歷了心髒移植的"我"是誰?可凡夫卻由於無知,將當下這個虛假的色身妄執為我,所以,就會為了容貌的美麗或丑陋,為了身材的魁梧或矮小,為了身體的健康或衰弱而斤斤計較,徒尋煩惱。老子說"吾有大患,為吾有身;吾若無身,復有何患"。這也在一個側面反映出佛法所說的"身為苦本"的原理。

  我們還執服裝為"我",格外注重外表的包裝,以為一身名牌就高人一等;我們還執工作為"我",職業不僅是謀生的手段,更是處世的面子所在;我們還執地位為"我",一旦身居要職就不可一世、趾高氣揚……其實,服裝、工作、地位與真正的"我"又有什麼關系?當這一切發生變化時,"我"是否也會隨之而起起落落?

  眾生的執著形形色色,遍一切時,遍一切處,歸納起來不外乎我法二執:無我執我、無常執常;執垢為淨,執苦為樂……正是由於執著,帶來了無盡的牽掛和眾多的煩惱,帶來了種種事與願違的痛苦。我們只有用智慧的觀照破除無明和執著,才能體會到放下的自在,體會到沖出樊籠的解脫。

台灣學佛網首頁法师开示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