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傳統文化 經營幸福人生
轉自文山日報 http://www.wsdaily.com/newinfo.asp?ContentID=17331&tpage=0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每個人來到世間上都不是為了受苦的,人人都渴望溫暖的親情,希望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然而,真正能夠如願的卻很少,不少人窮盡一生,苦苦探尋通往幸福的人生之途,最終都未能如願。該作何努力才能獲得幸福美滿人生?世上有無通往幸福人生之途呢?答案是肯定的。 細心的人一定會發現,韓國人、日本人最突出的表現就是孝養父母,禮敬他人。我們在看韓國電視連續劇時,就能看到中國古代所倡導的尊老愛幼、誠信有禮、謙恭禮讓、長幼有序、重視家庭的倫理道德觀念,並且在劇中貫穿始終,他們所倡導的價值觀念、道德標准,讓國人看起來,感到很對胃口,能喚起我們喪失在物欲橫流社會中的最本質的東西,這就是韓劇為何在中國有市場的重要原因之一。難怪有人說,關於儒家思想,韓劇在反哺著中國!這些論調聽起來的確有些刺耳,但更多的卻是令人悲哀,祖先留給我們的傳統文化被其他國家奉為至寶,而我們為何卻要將其束之高閣,甚至不再傳揚呢? 作為炎黃子孫,傳承中華傳統文化,復興中華道統,培育民族精神,構建和諧社會已是我們義不容辭的使命! 今年8月下旬,記者有幸到南京參加了“幸福人生”講座,學習的主要內容就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國中醫科學院博士彭鑫、南京中醫大學郭立中教授、台灣知名教授蔡禮旭、周泳杉等教授為學員授課。老師們聲情並茂、深入淺出、感人至深的講授讓大家心靈受到深深震撼的同時也感動得淚流滿面。課余,大家都在不斷地忏悔和反躬自問:過去的時光,自己做錯了什麼?行孝、行善、謙讓了嗎?有沒有時時抱有一顆感恩之心? 短短4天的學習生活,每天早上在古樂聲中誦讀《弟子規》,讓人感到古風習習,韻味無窮;每次就餐之前誦讀的感恩詞:“感謝祖國培養護佑,感謝父母養育之恩,感謝農人辛勤勞作,感謝同仁支持配合”讓人懷著感恩之心就餐,不忍拋灑一顆飯粒;學員之間相處時那種相敬如賓、相互體貼、真誠關愛,讓人深刻體會到什麼叫和諧與溫馨;大學生志願者遇人時那恭恭敬敬的鞠躬禮,不計報酬,不辭辛勞、無私忘我的奉獻精神讓大家感動;衣服晾曬在戶外晚上從不用收取,外出上課宿捨不必鎖門,使我們知道什麼叫夜不閉戶、道不拾遺……學習期間,大家一起思考人生、領略人生的真谛,品味中華傳統文化的甘醇和博大精深,分享學習所得,傳統文化被淋漓盡致地推向前台。 通過學習,感覺遠離了自己的傳統文化過久,如今要重拾民族文化的情感,尚有漫長的路要走,但不少人已在我們之前邁出了堅實的第一步。學習中,幾乎所有學員都明白了這樣的道理:人生幸福的根源在於正確的思想觀念,你有正確的思想觀念才會有正確的行為,有正確的行為才會有正確的習慣,有正確的習慣就會有正確的性格,有了正確的性格就會有好的命運,你有好的命運,人生就一定會幸福! 為什麼這樣說呢?你有正確的性格,才能家和、子孝、夫妻和睦,在這樣的家庭中成長的子女才能成才,子女成才,家庭和睦、興旺,就意味著你的人生已扎下了幸福的根基。怎樣才能做到家和、子孝、夫妻和睦呢? 台灣年輕教授蔡禮旭雖然沒有結婚,但他對夫妻如何相處,如何教育好孩子很有研究,他主講的講座《家和萬事興》,從一開始就緊緊抓住人心,引人入勝。他開講之前先用了幾個反問句作為開場白:“大家幸福嗎?”“你們的父母還好嗎?夫妻相處融洽嗎?工作順利嗎?孩子還好教嗎?”不言而喻,蔡禮旭問的這幾個問題就是決定你是否幸福的要素。他說:“幸福在於安於職守,敦倫盡分;幸福在於父慈子孝,夫義婦德;幸福在於家庭和睦、父母康健、孩子乖巧聰明聽話。有人說幸福在山的那一邊,有的人說幸福就在當下。我想,如果你擁有了上面幾項,幸福就應該在你心中!” 佛說,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能夠成為一家人,該是幾千年修來的福分?因此一定要知緣、惜緣、造良善緣。看看我們的生活,多少人為了生存,為獲取更多的財富,一輩子摸爬滾打、追求、患得患失……蓦然回首,人生已在忙、盲、茫的路途中走了一大半,忙到顧不上看親人的笑臉,看不到親人的愁顏;忙到夫妻離散,孩子學壞;忙到心無主宰,自己不安、親人不安、身邊的人都不安……遇上這些情況,不免讓人困惑,我們原本是想為自己、為親人營造幸福人生的,到頭來為何會出現這樣的結果?原因在哪裡? 蔡禮旭教授說,近年來,大家都在大談和諧。和諧從哪裡來?和諧就是要放下自私自利,首先關懷別人,尊重別人;和諧就是要多一些付出和關愛,多一些理解、包容,對事物多些忍耐、成全,對社會多一些責任和承擔。和諧是每一個生命個體的需要,只有內心和諧才會有真正的幸福;只要人人心中有愛,幸福就在手邊,大同世界、和諧社會就在眼前。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只有家庭和諧穩定了,才能換來社會的大和諧;社會和諧了,人們的幸福生活才有保障。而家庭和諧的要件是什麼?首先就是要行孝。孝敬父母的人才是有德行的人,不僅自己行孝,還要教育子女如何行孝。其次就是要夫妻和睦,夫妻和睦,就要講夫義婦德,互敬互愛。三是要懲忿。一個連脾氣都掌控不了,他對人會恭敬嗎?他的言語家人會舒服嗎?“怒是猛虎”,老虎給人什麼感覺?凶猛!旁邊的動物看到它都非常害怕,都敬而遠之。所以家庭生活中,常常是怒火止不住就好像一只猛虎一樣,就會讓所有的家人如同生活在地獄之中。因此一定要以“恕己之心恕人”,以責人之心責備自己的缺點,報恩長,報怨短,這樣家庭才能和諧。四是要教育好孩子。德行是家之本,國之本,人生最重要的事就是要教會孩子行孝,做一個有道德的人。都說30年前看自己,30年後看兒女,一個人的福分再大,掙下的錢再多,如果他們的孩子奢侈、驕傲、懶惰,這個家就敗了。所以,要想孩子成才,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做父母的從小就要在孩子心中種下禮敬長輩、禮敬他人的種子,讓孩子知書達禮。這樣,他們的人生才會得到助力,做到學有所成。 平時我們常聽到不少家長和老師在感歎現在的獨生子女自私、脾氣大,難教育。現在的孩子身上存在的問題歸結起來有以下幾個方面:驕傲、自大、自我、沒禮貌、不孝、懶惰……家長有沒有想過,孩子驕傲、自私、脾氣大、沒禮貌、不孝、懶惰等毛病不是天生就有的,是我們嬌慣出來的!古聖賢說得好,修身才能齊家,齊家才能治國,治國才能平天下。人生最重要的事就是教育好自己的子女,人到晚年,如果孩子不成器,人生還有什麼幸福可言?因此身為父母,要想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好,就應從修身開始。我們修身之後,孩子、家人就會佩服,自然而然就能齊家。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這是《弟子規》“入則孝”中的內容之一,意為父母呼喚的時候要及時回答,不要慢吞吞;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動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辭偷懶。父母教導我們做人的道理,應恭敬地聆聽。我們做錯了事,父母責備教戒時,應當虛心接受,不可強詞奪理,使父母生氣、傷心。 做父母的想要用《弟子規》去引導孩子,自己首先就應該做到孝敬父母。在這個世界上,最不能等的事就是行孝,有多少人父母在世時沒有好好盡孝,待父母過世後才悔恨萬千,真可謂“子欲養而親不在”。孝敬父母有四個層次:一要養父母之身,就是不能讓父母缺衣少食;二是養父母之心,兒女都是父母的心頭肉,如果你對兄弟姐妹不好,就會傷父母的心;三是養父母之志,父母希望我們長大後成為社會的有用之材,就要按父母的意願去做;四是養父母之慧,要告知父母該吃什麼,該做什麼,讓他們有智慧。如果你在家是個孝子,與父母說話時和和氣氣,有空就幫父母做做家事,分憂解勞;父母訓斥的時候,也恭恭敬敬地聽,孩子看了,也會學著去做。孩子在家是個孝順的孩子,那他(她)在學校就會好好讀書做個好學生,因為他們知道既然行孝,就要“養父母之志”。 蔡禮旭教授說,教孩子行孝,當父母的一定要做出榜樣給他們看。你教育孩子對長輩說話要有禮貌,可你對爺爺奶奶說話卻沒禮貌,孩子內心服不服?當然不服!這種不服會慢慢積累,當他身高與你一樣高,拳頭與你一樣大時,他就不聽你的。所以孩子叛逆的根源在於孩子從小對父母沒有生起孝心、恭敬心,再加上外面大環境的很多污染,叛逆就產生了。要想讓叛逆現象消失,不但要延續聖賢教誨,家長也要懂得以身作則,當孩子的好榜樣。 教孩子行孝,還要教會孩子克服自私心。自私是怎樣產生的呢?一家人在一起吃飯,爺爺奶奶也在,我們夾起的第一箸菜給誰吃?很多人肯定會說,當然是給孩子。這的確是一個標准答案!但是這一口菜吃下去會產生什麼結果呢?“孩子,這菜很好吃,多吃一點。”爺爺奶奶也不甘示弱,給孫子夾菜,“孫子,快吃,真的很好吃!”這個家庭誰的碗裡菜最多,孫子。那麼這個家庭誰最大,孫子最大。這樣就顛倒了,小皇帝、小公主產生了!小皇帝小公主的特點是什麼?自私!所以教孩子從哪開始,從夾菜開始。小地方大學問,每個動作做出來都是給孩子學習的榜樣。你今天吃飯的第一箸菜是夾給你父親:“爸爸,多吃一點。”你的孩子看了他決不會說,爸爸,你怎麼沒有想到我?他看到爸爸在行孝道,他內心會很感動,因為每個人都有本善的心。 還有吃水果的時候,你是不是先拿好的給爺爺奶奶吃?有的媽媽會買一些比較貴的水果回來,然後把水果藏著,等爺爺奶奶睡覺了才拿出來,悄聲說:“兒子快過來,這是媽媽特別買給你吃的。”兒子吃得很高興,也學得很徹底,人算不如天算,將來他長大了,有錢了,買水果給誰吃?當然是他的兒子! 所以作為父母,我們在孩子面前要以身作則,演出孝道,講情義、恩義,處處替他人著想,啟發孩子的本善之心。 不要小看《弟子規》,一個“入則孝”,就可以解決你小孩的問題,因為孝心開了,百善自然就開。一個有孝心的人會不會自私?不會!一個有孝心的人會不會頂嘴?不會!因為他知道“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他會不會沒有責任心?不會!他明白“德有傷,贻親羞”,“親所好,力為具”。孩子的孝心一開,除了對父母孝敬,對其他人的父母他也會有恭敬之心,他也不會欺負別人的孩子。因為他知道別人的孩子受到傷害,他的父母最痛苦,他的同理心就會自然而然延伸開來。 因此說治國先齊家,要想齊家,先修其身,欲修其身,先正其心。孩子正心了,他才能修身齊家,這樣的孩子才能成為對社會對國家有貢獻的人才。 按常規,老師都是用語言授課,可在這次講座上,記者卻大開了眼界,經歷了一堂生動的以歌授課。靳雅佳老師用她甜美、圓潤、溫柔的歌聲給我們上了一堂感人肺腑的人生課。她說,治世之音,能啟發人的善心善行,抒發安與樂,是善樂;亂世之音,發洩怨與怒,是惡樂,它使人產生欲望,使人頹廢、躁動、不思進取。亂世之音,也是亡國之音,生活中一定要遠離亂世之音,親近治世之音。 說來也怪,《我愛我的祖國》、《母親》、《父親》、《兒行千裡》等歌曲,我們聽過無數次、甚至可以說是耳熟能詳,可經她邊講述邊演唱,竟讓我們或熱血沸騰,或淚流滿面,或深刻反思,心靈受到深深的震撼! 靳雅佳說,日本江上博士寫的《水知道》一書中,就敘述了水也能感知人的情緒。他做了一個實驗,對著水說,我愛你、我非常喜歡你、我很感恩你之類的話,結果水中就出現很美麗的結晶;同樣的水,對它說一些惡言惡語,水就出現非常猙獰的形狀;對著它發怒,水的顏色便會出現淺紫色,把這種水抽出來注射到小白鼠身上,它便狂躁不安甚至死亡。人就是水做的,如果我們常對一個人說,我愛你,我真的很感恩你……那麼對方心情愉悅的同時,你自己也會感覺很美好。《小草》這支歌的歌詞就寫得很好:“沒有花香,沒有樹高,我是一棵無人知道的小草,從不寂寞,從不煩惱,我的伙伴遍及天涯海角……”小草很不起眼,它沒有花香,也沒有樹高,可它卻從不嫉妒,從不煩惱,胸懷的是一顆感恩的心,這樣的心態多好啊,以這種心態對待生活,將會是多麼開心。 隨後她又講到作為一個國家的公民,一定要想到,國家是我們的根,有國才有家,國家安定富強,我們的小家庭才會幸福安康,所以我們一定要愛我們的國家,對國家時時報有感恩之心、報效之心,感恩國家培養護佑,感恩國家給我們一個和平安寧的生活環境。國家有難的時候,我們一定要挺身而出,幫助國家渡過難關;為了國家、為了人民,要不惜拋頭顱、灑熱血。接著她飽含深情地唱起了《我和我的祖國》:“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無論我走到哪裡,都流出一首贊歌;我歌唱每一座高山,我歌唱每一條河……你用你那母親的溫情,和我訴說……”優美深情而又滿含著對祖國無盡依戀的歌聲,讓我們一個淚流滿面,一腔愛國熱血在胸中沸騰。 當天,靳雅佳老師還教會我們唱一首很有意境的歌曲——《生命之河》,唱的時候還配合著啞語動作。唱的時候,講台背景上出現了一條碧波蕩漾的清清河流,河水從翠綠的樹叢中緩緩流過,看著這綠色、安靜、祥和的畫面,我們的心如同河水一樣變得平緩寧靜起來。大家很快就喜愛上了這首旋律十分優美而又讓人柔情滿懷的歌,並牢牢記住了歌詞:“生命的河,喜樂的河,緩緩流過我的心窩。我要唱那一首歌,一首天上的歌,天上的烏雲,心中的憂傷全都灑落……” 歌中把干擾我們幸福生活的憂傷煩惱比做“烏雲”,而我們的煩惱和憂傷是從哪裡來的呢?當然是我們自己自己!俗話說得好:“德比高而知距,欲比於下而知足”,我們只有把自私心和欲求心除掉,才會感到生活的甜味。什麼河流進我們的心窩我們的痛苦就全都灑落了呢?一個學習了“弟子規”的小朋友回答得很精辟,他說:“生命的河就是‘弟子規’!” 靳雅佳講的母愛故事《小河》,至今也是猶言在耳:一天,一個小男孩來到河邊對著河水哭泣。小河問,你有什麼需要幫助的嗎?他說,別的小朋友有很多玩具,可我沒有,我很難過。小河說,你就撈河裡的魚去買吧。男孩子撈了魚,買了錢,買了玩具和衣服,他很高興。幾年後,男孩長成了青年,有一天他又來到河邊訴說了他的煩惱,他要結婚了,可是沒有錢,他很苦惱。小河說,我可以幫助你,你把河邊的樹砍了拿去賣吧。男青年把河邊的樹砍光了,買成了錢,歡歡喜喜娶了妻。到了中年,他又來到小河邊,說他想到大海遨游,可是沒有錢。小河說我可以幫你。小河竭盡全力,將他乘坐的小船推向了大海。男人老了,他來到河邊,因為樹被砍光,河水也干涸了,河床滿是沙子。可小河還是對他說,你老了,就躺在我的柔軟的河床上吧,我替你按摩…… 這條小河就是我們的母親啊!天底下,人世間,只有爹娘的愛最無私!許多人都以為親情可以天長地久,殊不知生命如此脆弱,自己的父母說走就走,留給自己的是永遠無法彌補的痛。所以作為兒女,一定要懂得感恩父母,孝敬父母,人間孝道感動天!正當我們被感動得熱淚盈滿眼眶時,靳雅佳唱起了《母親》這首歌:“你入學的新書包有人給你拿,你雨中的花折傘有人給你打,你愛吃的三鮮餡,有人給你包,你委屈的淚花有人給你擦,這個人就是娘啊,這個人就是媽,這個人給了我生命,給我一個家,不管你走多遠,無論你在干啥,到什麼時候也離不開,咱的媽……”淚水如決堤的洪水奔湧而下——現場的人再沒有一個人能夠控制住自己的淚水。 因此,要活得好,活得健康,心理平衡十分重要,可以說,誰掌握了心理平衡,誰就掌握了健康的鑰匙。心理平衡重要,但又最難做到。古話說得好,下士養身,中士養氣,上士養心。養身在於修心,修心就是要有平常心,不嫉妒、不攀比、不貪心、不谄媚。爭強好勝傷身,不服輸的心態會導致五髒六腑受到影響,經絡受阻。所以人要謙虛,要孝順,謙虛就會感到自己的不足,不浮躁,心就能靜下來;對父母恭敬、孝順,氣就會下沉,補充腎氣,腎氣匯聚腎就受益。 古人雲,學問深時意氣平,心定則氣平,心定則氣和,氣和則血順,血順則精定,精定則神旺。知足之人,雖臥地上猶為安樂,不知足者,雖處天堂,亦不稱意。正所謂“世間事情不足奇,別人騎馬我騎驢,回頭再看拉車漢,比上不足下有余。” 彭鑫教授說,心態不好的人,老想著別人對自己的不好,這樣無異於把自己吊到房梁上毒打一頓,是在做造病運動。心平之人五髒之邪火不炎,四肢之氣血流通,諸疾不生,永除後患,老而不衰。心平之人注重三寡:寡欲、寡言、寡思。寡欲以養精,寡言以養氣,寡思以養神。革除私心雜念,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自靜其心延壽命,無求於物長精神,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 郭立中教授說,人一生氣手腳發涼,熱氣都跑到頭上去了,頭腦就會發熱,因此脾氣倔的人容易得中風。此外,人生氣就會產生酸性物質,酸性物質沉澱下來就會導致痛風。 人一笑,就扯動太陽穴經,拉動這條經,氣就下沉。心態不好的人,凡事就老想別人的錯,耿耿於懷,甚至一定要向對方發洩出來才解恨。因此動不動就生氣的女人肝髒容易淤塞,月經不調。凡事只想自己不對的地方,遇到矛盾,要先想自己的錯,在心裡念叨:“我錯了”。心態好,身體就好,仁慈可以養身,養肝。俗話說得好:“德全而不危”,道德全了,就不會危及自己的性命;有義的人,就有氣魄。 所以要想身體健康,一定要制怒,笑口常開,成年人一天平均笑7次對健康很有益。 俗話說,欲得長生,腸中常清;若要不死,腸中無屎。預防疾病的途徑就在餐桌上。粗纖維食物到肚裡,一天就能排出,如果是動物性食物就需要5天!所以預防大腸癌就要多吃粗纖維食物。目前,死亡率非常高的肺癌、肝癌排在我國的一二位,可以預防嗎?當然可以,那就是要常吃蔬菜、水果,少吃肉。日本女性因為常吃素食,患乳腺癌的患者很少,移居美國後,其第二代就上升5倍。 科學家研究發現,人吃肉之後,鈣就流失。因為人體是弱鹼性的,動物性膳食是酸鹼性,肉進入人體後,身體就要抽取骨頭中的鹼性來平衡身體,這樣就會導致骨頭鈣質流失;吃鹽太鹹也會使鈣流失。 酸性體質是百病之源。因為身體偏酸就滋養癌細胞,你是不是酸性體質從以下幾個方面就可以測定:疲勞、睡不飽;胖,反應遲鈍;過敏,口臭,感冒難愈;容易產生皺紋、皮膚不好,情緒不好等。酸性體質就應該注意調節飲食,少吃動物性膳食。因為動物性膳食代謝物是酸性,植物性膳食的代謝物是鹼性,所以常吃新鮮蔬菜、水果對人體健康很有好處。但味道酸的食物並不是酸性,比如醋、檸檬吃下去就是鹼性的。 周泳杉教授說,人們都認為肉類食品才含有蛋白質、有營養,錯!蔬菜裡也有蛋白質和鈣,菠菜、黃豆等就富含蛋白質;芥菜、甘藍所含的鐵質是牛奶的兩倍;洋芋、番茄、菠菜等富含人體所需的多種維生素。常食蔬菜可以解決骨質疏松問題,一般農村老太婆的骨質都比較強,六七十歲還能下地干活。丹麥人因戰爭沒肉食吃了一年素,死亡率下降了34%……由此可見,素食可以健康長壽。 如果做到了家和、子孝、夫妻和睦、身體健康,幸福離你還遠嗎?家庭和樂幸福了,就能實現社會安定和諧的理想目標。 截至發稿時,記者獲悉,文山州明德國學促進會將在11月中旬舉辦第一期中華文化與現代人才教育和企業文化交流會,學習的主要內容就是中國傳統文化,到時還請有關教授赴文授課。詳細情況本刊將作報道。
引言:
中國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中國的傳統文化底蘊深厚,博大精深。早在幾千年前,古人們就把“仁”、“義”、“忠”、“孝”、“禮”發揮到了極致——這些我們從古代的《孝經》、《三字經》、《弟子規》、《增廣賢文》等古代經典及“孔融讓梨”、“岳母刺字”、“孟母三遷”等小故事中就能看到。從古至今,不少家庭都十分重視孩子的啟蒙教育,從小就教育孩子要誠信愛國、尊老愛幼、知恩圖報、謙恭禮讓、樸實節儉、重視家庭等等。然而,由於種種原因,中國幾千年流傳下來的傳統文化已有不少喪失在物欲橫流的當今。然而,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卻一直被別的國家運用並發揚光大,比如日本,比如韓國、新加坡等。
“家和”才能“萬事興”
家,對於人們來說十分重要,沒有家的人如同飄萍,有了家,心才有皈依感,生活才有方向;有了家日子才能有滋有味,才會美滿幸福。然而有了家,不一定就擁有了幸福。如果家庭不睦,夫妻不忠,子女不孝,一家人整天因為區區生活小事互相指責、吵得雞飛狗跳,甚至大動干戈,摔砸物品、實施家庭暴力……這種家庭生活就如同地獄!在這種環境中長大的孩子也很難成才。
教子行孝,從小就在他們的心裡種下禮敬長輩,禮敬他人的種子
俗話說,凡事不順皆不孝,人間孝道感動天。“孝”是象形字,上為“老人”,下為“孩子”,即孩子用頭承載老人的手行走。用扶持老人行走之形,以表示“孝”。《禮記·禮運》中有:“何為人義?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因此可見,“孝”是一種社會道德原則,是一切德行的根本,教化的源泉,也是處理家庭中長輩和兒女間關系的准則。
親近善樂,啟發善心
平時很喜歡聽歌、聽音樂,還不知音樂也有善惡之分。這次聽講座,才知音樂分兩種,“善樂”與“惡樂”。
這個孩子告訴靳雅佳,過去,他媽媽經常因生活中的瑣事和奶奶吵架,家被吵得天翻地覆,處處充滿著火藥味,他的爸爸左右為難,感到很痛苦;作為孩子,每次看到媽媽和奶奶吵架,他都感到很害怕、很痛苦。後來有人給他媽媽推薦了“弟子規”,媽媽學了後,對照自己的所作所為,感到非常慚愧,婆婆也是媽,自己對婆婆的行為真是不孝啊!從此痛改前非,不再與奶奶爭吵,家庭氣氛變得和睦溫馨,孩子也感覺到了幸福。講到這裡,靳雅佳老師唱了《我們是一家人》:“我的快樂來自你的笑聲,而你如果流淚我會比你更心疼,你給我的愛,讓我勇氣倍增,因為我們是一家人,讓我們彼此感恩,分享彼此的人生……”接下來她又唱了《婆婆也是媽》:“婆婆也是媽,您一輩子辛苦啦。您把兒子撫養大,如今兒媳來報答。輕輕地叫聲媽,婆婆也是媽,您節衣縮食汗滿頰把兒子拉扯大,真誠地叫聲媽,您一輩子辛苦啦……”唱得全場身為媳婦的人心中五味雜陳,平時孝敬婆婆的人為自己做得對而感到滿心歡喜,而經常與婆婆發生摩擦的人,卻是心存愧疚。
幸福還需擁有健康身心
幸福可以用心經營,健康同樣也是可以經營的。
人可不可以長命百歲,可以!人能否做到不生病,可以!要達到這兩個願望,就必須調養好自己的身心。如何調養自己的身心?中國中醫科學院博士彭鑫、南京中醫大學郭立中教授、周泳杉等都作了詳細的講授,總的歸結起來就是要做到:心平,身動,制怒,素食。
心平
人生在世,每個人的追求各不相同,不少人挖空心思追逐名利地位,認為有了地位,就可以擁有一切;而有的卻希望能有擁有更多財富,總以為只要有了錢,就能擁有幸福安康,於是殚精竭慮、窮盡一生追逐財富。但卻忽略了自己的身體,生命都不存在了,名利、金錢有何用?辛苦一場到頭來卻是人在天堂,錢在銀行!這是一種人生的悲哀和無奈。
身動
身動,即每天要保持運動。華佗說,人體欲得勞動,動搖則各氣得消,血脈暢通,病不得生。生命在於運動的道理如今已是人人明白,這裡就不再多談。
制怒
凡是人,都有喜怒哀樂的情緒,但若要健康,一定要制怒!前面已講過,發怒不僅傷人,也傷己。從古至今就有:大怒傷肝,大喜傷心,大思傷脾,大悲傷肺,大恐傷腎的說法。怒甚偏傷氣,思多太損神,神疲心易疫,氣弱病相侵。
素食
來自台灣的周泳杉教授說,科技的發展和醫療設備的增加並沒有使人類的癌症減少,全球每年有750萬人死於癌症。專家經過缜密的研究後發現,醫療的進步趕不上飲食對人體的危害!這絕不是危言聳聽!50%的男性癌症患者和60%的女性癌症患者都與營養過剩有關!所以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多吃低脂肪食物。哪些是低脂肪食物呢?青菜、白菜、菠菜、豌豆、綠豆芽、洋芋等等,盡量不要吃動物性膳食。
:居士文章 :转载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