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禮旭:文言文,開啟智慧寶藏的鑰匙(第45集)
尊敬的諸位長輩,諸位學長,還有進修班的學長們,大家下午好!我們上個禮拜進入「信」的這個德目,今天我們也會談「信」的文章。而上一次我們一起學習緒余「信」的第一個部分,第一篇裡面有講到信的德行很重要。我們的德行要穩固,一定要誠信,一定要守信。而文章裡面也提到,《說文》講到是誠。守信的人內心一定是真誠,所以講出來的話值得人家信任、相信。包含造字,信字是人言,只要是人講的話就要守信,不守信就侮辱自己的人格,不像人講的話。而且守信能夠讓團體彼此信任,甚至於是沒有開化的地區民族,都能對我們信任。這個在歷代,包含周朝泰伯、仲雍,他們為了把國家讓給弟弟、讓給侄子,自己到了蠻荒的地方。但是沒有多久,那裡的族人又立他為王。所以確實是「言忠信,行笃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言語誠信,行為又非常恭敬,非常笃厚、實在,走到哪,哪怕言語上不是很能溝通,都能從他的言行當中,得到他人的信任。 接著文中還提到,「君子信而後勞其民」。這個部分牽扯到的是,我們給予人民高度的信任,這樣子我們安排百姓去做一些大眾的工作,造橋鋪路,他們才會歡喜願意。因為他知道這個國家的領導人是很無私的,都是為國家謀福的,做出來的事都讓他們相信。假如沒有這個信任的基礎,就叫老百姓做這個、做那個。為什麼沒有信任基礎?可能這個君王、領導者很重視自己的享樂,都叫老百姓幫他蓋房子,耗費人力、物力、財力。假如是這樣子做,他就沒辦法贏得人民的信任,最後讓人民流離失所,可能就要推翻他。而這一段話,在《論語》裡面還有講到,「君子信而後谏」,朋友之間、親人之間有了信任的基礎,才好勸谏他。「未信,則以為謗己也」,我們還沒有信任就去勸谏對方,他會覺得你在毀謗他,或者對他有看法,縱使好的谏言,他也很難接受。從這裡我們就感覺到,信任的基礎,在人情上是非常重要的。 比方我們年輕人到一家公司去上班,我學過《弟子規》的,為人要正直。今天上班一天,看到老板跟同事有很多問題,下班以前拿出十大罪狀,然後拿給老板說,「我這個人特質就是正直,有什麼說什麼,這個就是你跟同仁的問題,你自己好好看」。老板一拿起來看,「你寫得不錯,明天不用來了」。這個在人情上就不敏感。孔子這些教誨通達人情,要建立在信任的基礎。我們換個角度,我們今天要去勸谏別人,要贏得別人信任才能勸。而我們自己的行為值得人家信任嗎?這個應該是第一步。信任不是要來的,是自然而然人家發自內心提起的一分信任。《弟子規》有一段入孝、出悌、謹而信。可見得信,在我們人生當中是相當重要的一個做人的基礎。比方孩子不信任我們,我們怎麼教育他?夫妻不互相信任,怎麼同甘共苦?君臣不互相信任,怎麼上下一心?兄弟不互相信任,怎麼可以黃土變金?朋友不互相信任,在整個社會當中就沒有辦法有安全感,互相懷疑。尤其像現在商業,那是生意關系、朋友關系,都是必須建立在信任的基礎,這個家庭社會才能安定。所以信任不只是言語的誠信,還有我們所做的一切事情,能不能贏得親朋好友對我們的信心。 《弟子規》開始講,「凡出言,信為先」,這是講言語,講出去的話要真正守信用。「話說多,不如少」,這個已經不是說講出去的話要守信用而已,是什麼?話講很多的人,不值得信任,言多必失。而且話很多,都不懂得先看看情況,心很浮躁,有話就「啪」就出去了,啥時候得罪人都搞不清楚。話很多,一來不謹慎,二來心裡很急躁的一個表現。所以《易經》告訴我們,「吉人之辭寡,躁人之辭多」。一個人心裡煩躁就不謹慎,很多時候會得罪人。講很多話的人、很急躁的人,有閱歷的人一看就覺得這個人不值得信任,你把很多事交給他,把一些重要的事情交代他,他出去亂講,就不行。「事以密成」,事情要做成,要比較低調、比較隱密,不要張揚。尤其現在這個時代,做好事太張揚,容易招來人家的嫉妒、障礙,要比較沉著、比較寡言,不要多言。當然,不要講到這裡,大家出去又說,蔡老師說,話不要講太多。話不要講太多是不要急躁,要看情況,該講還是要講。所以中庸之道最重要守住的是,講出去的話能真正利益人再講,不要講太多廢話,不要講太多牢騷話,更不要講挖苦人的話,不要講人家的隱私,那都是大忌。但雖然平常話不多,只要對團體有利益,能夠讓團體之間化解彼此的誤解沖突,一定要去講。 一個人話少,說我這個人就是話少,那話少變執著。該講的時候不講,仁慈心何在?對團體的忠誠何在?這就執著自己的性格,這個心量太小。一個人心量大,有大局觀,只要能利益國家、利益團體,叫我改掉本來的習慣跟個性,我馬上用力去改,這個才是學古聖先賢,胸懷要大。不能孤芳自賞,我已經不錯了。你看你不錯跟誰比,你跟販夫走卒比,不錯,但我們學傳統文化,要跟孔子比。我們一跟孔子比,就知道自己自暴自棄;一跟販夫走卒比,高高在上,就不好了。「德比於上則知恥,欲比於下則知足」。大家看,這句話也在展現什麼樣的行為值得人家信任。一個人,你看他一言一行,常常提醒自己效法孔子,德比於上,值不值得信任?值得!假如這個人你說他兩句,他都說我不錯了,我比那些人不錯了。這樣的人值不值得信任?他不值得信任,他都跟差的人比,怎麼會值得信任?「欲比於下則知足」,一個寡欲的人,他在處理大眾的事情、公眾的事情,他才能剛直。一個欲望低的人,才值得信任,欲望很多的人,遲早出事,所以欲比於下則知足,值得人信任。 有一個貪污案,牽扯的面非常非常的大,當地很多高官統統被抓起來。那個走私案,金額嚇死人,連當地的公安局局長統統被賄賂。但重點在哪裡?重點在所有的官員都有弱點,都有一個沒有辦法放下的欲望,被收買了。那個走私案的賊頭、賊王,他說到,「只要他有想要的,我就能買通他」。好,諸位學長,你還有想要的嗎?老祖宗說「無欲則剛」,很有道理。曾經我們聽說一個高官,所有的財物、禮物在他面前都沒有動,但他還有一個弱點,喜歡看足球賽。後來,那些人真厲害,打聽到最後知道他喜歡看足球賽,還真的去買足球票送給他,後來還被人家揭發。他自己就因為這麼一點點小嗜好,自己也辭職,郁郁寡歡而死。自己不好意思,退休了,最後可能覺得晚節不保,沒多久就去世了。還有一個人,一個高官,喜歡什麼?喜歡書法、畫山水。這個習慣好不好?看跟誰比。算不錯,陶冶性情,結果又變成一個愛好。那個賊王很厲害,沒送他,借他看,把一些很稀有的都借他看。然後還稱贊他書法寫得好,畫畫得好,可不可以送我們。你看他喜好那個,人家這麼贊歎他,高興,送人。送了之後,我們拿你東西不行,給他錢、送他東西,最後就陷進去了。 諸位學長,我們教育出來的孩子,要是金鐘罩、鐵布衫,沒有任何貪欲會無法自拔,這樣他在現在的社會才能抵掉這些誘惑。大家有沒有信心教育出無欲則剛的孩子?你們沒有反應,我們現在在講信,要有信心!但是很重要的一點,首先父母要無欲則剛,不然教不出來。為什麼?「上有好者,下必甚焉」,你父母、領導喜好的,底下的人可能會更厲害。比方父母喜歡賭博,孩子可能就變賭王,為什麼?他五歲就開始學了。好的習慣,下一代青出於藍,壞的也是這樣。所以要教育好下一代,很重要的要從我們自身開始要求起,要帶好下屬,領導者首先要行為世范。而我們剛剛講的,《弟子規》都有,「德比於上則知恥」;「見人善,即思齊,縱去遠,以漸跻」。「欲比於下則知足」;「唯德學,唯才藝,不如人,當自砺,若衣服,若飲食,不如人,勿生戚」。這樣的胸懷,這樣的德行,值得人家信任。 所以信篇講得好!「話說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一個人在回答別人的問題,在那呃嗯啊,啊半天,那人家還信任他嗎?事實是怎麼樣,正直去回答,勿佞巧,不要動小聰明,不要編藉口。「奸巧語,穢污詞,市井氣,切戒之」。一個人講話,常常講這些粗話,都不恭敬人,誰還信任他,市井氣。我記得好像有一段時間,媒體常常說什麼八卦新聞。我們馬來西亞有八卦這個說法嗎?這個八卦是我們古文明,《易經》八卦這麼好的東西,他們居然,真是不振興文化不行,都已經被他們搞成這個樣子。我那天走在路上,看到一句話叫成人之美,經句!注意一看,美容公司。這是成就別人的好事、善事,他把它拿來用這個。整容是破壞自然環境,不注重環保概念。只要破壞自然都會有副作用,什麼副作用?五年、十年之後他就開始痛了。而且美容自不自然?我曾經看到過去做過整容的人,笑起來很不自然。其實那一笑人家一看,這個應該整過容了。其實真正能夠讓人家看起來愈來愈歡喜,是你有修養,是你講話都柔軟、都給人信心,人家跟你聊完天,愈看你愈舒服,你什麼時候有空,改天我們再聊一下。閩南話說要有人緣,愈看愈美!有人緣,愈看愈舒服。所以這個八卦不可以亂用,挖人隱私是錯誤的,傳統文化要注重隱惡揚善,不然社會風氣都是揚人家惡就麻煩。 「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揚人惡,即是惡,疾之甚,禍且作」。為什麼我們可能人生會遇到一些別人找麻煩?很多情況可能是我們無形當中言行去傷到別人、去揚到別人的惡,才會招感來人家找我們麻煩。所以學傳統文化是當個明白人,找到每一個問題的根源在哪裡,然後不要再犯同樣的錯,學習顏回不貳過。《弟子規》又講,「見未真,勿輕言,知未的,勿輕傳」。這都是贏得人家信任非常重要的態度。還沒有判斷清楚情況,道聽塗說就去講,第一個最後人家說你講的都不對,不信任你;再來講錯了,當事人覺得你侮辱他,那就麻煩了。知未的,對於一個道理我們沒有通達明了,人家問了,不要裝懂去給人家講,到最後人家去查出跟你講的都不一樣,那對你就喪失信心。「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強不知以為知,此乃大愚」,這愚昧了。「本無事而生事,是謂薄福」,折自己的福。怎麼本無事而生事?一定是好講、多舌。本來沒事,傳來傳去,加油添醋都變有事,所以口為禍福之門。 「事非宜,勿輕諾」,這個都是人在社會當中,處事當中贏得別人的信任。「苟輕諾,進退錯」,你輕諾了之後,最後沒有辦法,還是要婉拒,還是要違背信諾,就麻煩了。可能當時候我們拒絕了,他會一時很難受,可是日久見人心,他一時難受,慢慢了解我們做事很有原則,反而贏得他的尊重。可是因為怕他難受,輕易答應了,最後做不到,可能這一輩子人家都不信任我們。包含我們當下確實不能確定能不能答應,可以先跟他講,你讓我考慮一下,我一些公司、一些我家裡的情況,看有沒有辦法答應你這件事。兩天以後你再答應他,緩沖一下。也充分了解一些情況,條件可以,可以答應,條件不可以,可以很清楚的告訴他,請他諒解。其實處事當中,有一個緩沖,還是挺重要的。一下子很急,沒考慮清楚,最後進退都很狼狽、都很為難。 「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我們剛剛講,你講話很急躁,人家會感覺到你的心很浮。而且你重且舒,講話很清楚,人家聽得很明白,對你講的話、對你做事,比較容易產生信任。「彼說長,此說短」,好講長短,這也不值得人信任。「見人惡,即內省」,這樣的人值得人家信任,見善思齊,見惡內省。假如見人惡,即要跟人家吵架,即要跟人家沖突,值不值得信任?那就匹夫之勇,那不行。「聞過怒,聞譽樂,損友來,益友卻」,這樣的人不值得信任。一個人在人生的過程當中,他的德行、他的經驗都是循序漸進的積累,他不可能一下子就變成很有智慧,變成聖賢。我們成長的過程,沒有父母的教導跟提醒,很難不犯錯!到了公司去,我們在這個領域重新學習,沒有領導同仁的經驗傳承、提醒,哪有不犯錯的?所以一個人假如沒有具備「聞譽恐,聞過欣」的態度,他這一生不可能有大作為,他也不可能智慧、德行不斷提升,他不受教。所以「聞譽恐,聞過欣」的人值得信任。「聞過怒,聞譽樂」,不肯面對自己的問題,而且好大喜功,這樣的特質很容易敗事。 「無心非,名為錯,有心非,名為惡」,有心非的人不值得信任。「過能改,歸於無」,知過能改的人值得人家信任。「倘揜飾,增一辜」,不值得人家信任。從這個信再延伸開來,《弟子規》所有的教誨,做到了值得人家信任,做不到不值得信任。諸位老師,《弟子規》我們好好深入,以後會看相、算命,是不?你說這個人能不能用,你看他「入則孝」做得怎麼樣,忠臣出於孝子之門。你看他能不能跟人相處得和樂,你看他「出則悌」做得怎麼樣。你看他事情能不能辦得穩妥,看他謹慎的態度做得怎麼樣。剛剛這裡,我們對於這個信,我們再思考到,我們贏得了親朋好友的信任,在這樣的基礎,我們才能去利益我們的親人,教育我們的下一代,我們才能去盡我們為人君、為人臣的本分,才能去圓滿我們這一生彼此的這一分緣分。 「緒余」最後有提到孔子回答子貢問政,這個政就是治理人民,而這個治理人民,延伸到現在的企業都是同樣的道理。「足兵,足食,民信之」,這在一個國家團體是非常重要的。子貢也很善學就問,在這三個當中,不得已要去掉一個,先去什麼?孔子回答,先把軍隊去掉。在這兩個當中還是有一個要去掉,去哪一個?食物去掉。沒食物會餓死,「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當時候東南亞金融風暴,韓國很嚴重,很多公司都是面臨倒閉。結果有一個現象,我們看了還是非常震動,就是公司裡的員工把自己的錢拿出來,然後到老板的前面說,老板你不能倒,我們的錢先借你。你看他的財務已經周轉不過來,他沒兵也沒食,他有什麼?民信之!所以韓國在那一次的金融風暴,很快速的又經濟復蘇,完全取決於他們人民、人群的向心力。所以,其實最關鍵、最重要的東西,有時候是眼睛看不到的。兵看得到,食物看得到,人心看不到,可是人心可以在最大的危難當中化險為夷,也可能在太平當中一夕倒閉,都是這個信。 我們接著來看一篇《左傳》的文章,第四頁。 【曹刿論戰。莊公十年。左傳。】 之前我們講「鄭伯克段於鄢」,有對《左傳》做了個解釋。《春秋左氏傳》包含《公羊傳》、《谷梁傳》,這三傳都是專門注解《春秋》這一本歷史的。《左傳》是左丘明先生所寫的,而他是魯國人,所以《左傳》主要是以魯國的歷史做編年,當然內容還有涵蓋到其他的國家。所以這個『莊公』就是指魯莊公,在『莊公十年』春天正月發生的這件事情。我們來看課文: 【春。齊師伐我。】 『我』就是指魯國,齊國的軍隊,這個『伐』就是侵略魯國。 【公將戰。】 『公』就是指魯莊公,決定要應戰。 【曹刿請見。】 『曹刿』了解到君王要應戰,他請求跟莊公見一面。他要去以前,他鄉裡的人知道他要去進見莊公,就對他講: 【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 國家打仗是大事,朝廷當中有這麼多,『肉食者』意思就是享有高官厚祿的人。因為在古代吃得上肉的,是很有地位、有錢才吃得上,所以這裡就是指的高官厚祿者,在位的、掌有權位的人。『謀之』,應該這一些人去給莊公出謀劃策。其實這個話裡,也是有流露了一個很重要的道理,就是吃國家這麼多的俸祿,就應該盡更多的責任才對。『又何間焉』,就是說你又何必去參與,這個「間」就是參與、干預這件事情,勸他別去了。 【刿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就是這些在位的人,這個『鄙』就是粗陋、淺陋,就是見識短淺、淺薄,「鄙」的意思是指的這個情況。『未能遠謀』,他們不可能能夠深謀遠慮。我們要想,為什麼這些領俸祿領很多的人,反而不能為國家出謀劃策,想不遠?這個就提醒我們,人在富貴當中很容易安逸。而且又享有既得利益,就沒有那種刻苦、那種犧牲奉獻,往往在安逸的生活當中慢慢提不起來。你看很多朝代,在國家很危難,都有外奴侵略的時候,都曾經出現一些非常好的武將。像岳飛,金人看到岳飛很害怕,他所訓練出來的軍隊,餓死了都不可以拿老百姓一點東西,凍死了都不可以去住老百姓的房子,軍威、軍律非常的嚴格。百戰百勝,打到老百姓對岳飛太有信心了,就跟著他走,覺得跟著他絕對沒問題,他打到哪老百姓跟著他,然後就在那裡開始生活。所以當岳飛被十二道金牌調回來,一路上所有老百姓痛哭失聲,這樣好的將軍居然國家不用他。岳飛講的「文官不愛錢,武臣不惜死」,不怕死。文官一愛財就變成既得利益者,一個人好安逸、愛財,他想得遠嗎?「欲令智迷,利令智昏」,考慮不了那麼遠。 其實人只要起貪念,看事就不見得看得准。這個貪念有對物品,對這些物質的貪念,食物、衣服、車子、房子。再來,對人貪念。比方說你的孩子你偏心,你看事看不清楚。比方說你看到一個女孩子很喜歡,你也看她看不客觀。你要很冷靜,不是那種欲望起來了,欲望起來看事都看不准,冷靜不下來。大家應該有感受,我們在人生的過程當中,比方在讀書,或者在工作職場,有沒有感覺說遇到這個人,覺得才認識他半個月,好像三、五年的朋友。高不高興?別高興太早,那是緣分很好,但是有可能就是因為緣分太好,看不清楚對方的問題,甚至還袒護他的問題,這是「欲令智迷,利令智昏」。這不是我講的,《大學》講的。《大學》說,「好而知其惡,惡而知其美者,天下鮮矣」,這很少見。所以一個人的道德、修養,看有沒有功夫,從這裡看,他能把好惡放下,很冷靜、很客觀去看人事物。 好惡的心,心有所好樂不得其正,心都不正了還能利益人嗎?比方說我們在團體當中,人都敏感,這個時代人都比較敏感,你們有沒有這個感覺?有。奇怪,也沒說什麼話,怎麼他臉這麼臭?奇怪我今天連話都沒有說,他怎麼不高興?你話都沒有說,你剛剛那個眼神,他覺得不高興,你剛剛他覺得有殺氣,比較脆弱。告訴大家為什麼會這樣?因為家庭的功能溫暖不夠,人都情感有匮乏。假如一個人他成長的環境,父母很和樂,兄弟很友愛,他內心就很充實,他會很熱忱,因為他心裡有愛,他就想給。而且告訴大家很有意思,愛心愈給怎麼樣?有沒有哪一個人說愛心愈給愈少的?沒有!愈給心量愈大,所以內在的德行很好,那個利息都會一直加,會愈來愈多。我們理解到這個,因為夫婦相處,在這幾十年,沒有好好的學到古聖先賢這些教誨,夫婦不和,這個孩子從小心裡感覺缺乏愛,所以心就比較敏感。你們以後遇到敏感的人,要多鼓勵鼓勵他,多拍拍他,你可以的!然後每一個眼神要盡量柔軟,不要有殺氣。 我們看,比方說在團體當中,你是領導。一個領導者,底下的人會覺得說,領導跟誰比較好,會不會?你們都沒反應,你們的領導有來聽課嗎?難免人心都是這樣會敏感。這個時候,比方說你團體當中都覺得領導比較疼哪個人,這個時候他犯錯了,你很嚴厲的指責他,這些同仁會覺得,領導挺公平的。但是假如他錯了,你還袒護他,你人心就失掉了。所以愈親的人,罵的時候要罵得愈凶,這樣人心才能平,understand?我們幾千年來都懂,你看我們跟人家吵架,一回來父母就打了,打給誰看?打給鄰居看,人心就平,一句話都不說,就回去了。「惡而知其美」,比方說你在公司裡面,人家都覺得你跟那個人不和,那個人找你麻煩。這個時候突然有一件事情,比方說推薦人,你就說某某同仁,有這方面的特長,我推薦他。人家說他都找你麻煩,你還推薦他?對你肅然起敬。而且你的領導一看到你有這種胸懷,這個人大氣,心胸不狹隘。再來,對團體增加和諧,不去分誰跟誰好,誰跟誰不好。我覺得好像從念小學,就是誰跟誰一派,好累!我常常在那裡要站哪邊?真辛苦。人都是希求和,誰喜歡分來分去的? 在宋朝有一位宰相,王旦。他當宰相的時間特別長,代表他的道德、功業很受到君王跟社會的愛戴。結果因為當宰相,位高權重,做很多決策。當時候有一個官員叫寇准。大家聽過寇准沒有?寇老西建議宋真宗御駕親征,這在歷史當中挺有名的。寇准學問也不錯。寇准一生也是公忠體國,他要死的時候很有意思,他說我差不多了,他交代下去把席子鋪好,然後他躺下去就死了。這麼死真痛快!前提是一生覺得無愧於社會、老百姓。但王旦的修養比寇准還好。寇准就提到王旦一些決策上有什麼不妥,就給皇帝講這些不好,講了很多。後來皇帝有一天就跟王旦講,寇准說你這不好、那不好,講了不少。你看王旦怎麼講?王旦說,我當宰相這麼久,鐵定有很多不妥當的錯事,寇准是為了國家,忠臣!所以才提出來。大家想,這樣的胸懷、度量,給整個朝廷帶來多好的風氣。但是假如他沒有這個胸懷,他就開始說寇准也不好,還給皇帝講寇准的不好,完蛋了,這個朝廷的紛爭就來了,而且兩個人都是這麼高的位置。所以一個人在團體當中的度量,能化解太多的紛爭,大事化小,小事化無。 所以「必有容,德乃大,必有忍,事乃濟」。好事多磨,必能忍下來,包容下來,才能讓事情持續發展下去。不然,容不下了,本來要做好事,全都卷到是是非非、恩恩怨怨的對立去了。人要保持腦袋冷靜,我到底要干什麼的?是來跟人家爭長短、爭高下、吵架的嗎?絕對不是。是為了團體、為了民族、為了傳統文化的復興,這才是我們的初心。常常保持這個初心,才不會意氣用事,走到死胡同裡面去跟人家吵架,跟人家是是非非。王旦很清楚,和為貴,所有的大臣都是人民的榜樣,臣子都爭吵,老百姓學到哪裡去?結果後來,王旦老了,要走以前,皇帝很信任他,怎麼辦,誰做宰相?宰相的位置很重要。王旦推薦寇准,完全沒把人家的小恩小怨放在心上。後來寇准做宰相就去謝主隆恩,謝謝皇帝的信任。皇帝跟他講,不是我推薦你的,是王旦推薦你的。大家想想,當寇准聽到王旦推薦他,對他的震撼有多大!搖頭,我的德行遠遠不及王大人的胸懷。一個朝廷有這麼好的官,所有的這些同仁就跟著他效法學習。為什麼宋朝的忠臣特別多?這些名宰相帶頭!王旦、王曾、范仲淹,前面的人帶好頭,這個朝代風氣就起來了。 所以我們在各地推展傳統文化,我們都算帶頭的人,這個頭得帶好。包含你是父母、你是爺爺奶奶,你們家族的風氣就靠你帶起來。以慎重之行立身,慎重的德行、言行來利益自己的家庭,利益自己的團體,道風日遠,這個家道才能久遠,這個道風才能久遠。我們剛好遇到一個時節因緣,在傳統文化危急存亡的這個關鍵,我們一起來參與,一起來盡我們中華兒女的本分。不只有一分熱忱,還要謹慎,還要真正用德行去力行。不是靠一個熱情,就能成就一個文化的復興。必須時時提升自己的德行,增長自己的智慧。而且有勇氣對治自己的習氣,有勇氣學習自己最弱的能力,只要能利益大眾絕不推辭,這就是智仁勇三達德,才能成就事情。 「好學近乎智」,智慧可以不斷提升,只要精進不懈怠,學習聖人的教誨。培養德行最重要的,不斷擴寬自己的仁慈心。「力行近乎仁」,仁慈不斷擴寬從哪裡來?從服務人群,體悟到他人的需要、他人的困難。就像我們在學校教書,真正感覺到孩子很苦,孩子很無奈、很無助,我們不能袖手旁觀,要見義勇為。我們一個從教的人員,不用人家去催,我們自己就會不斷鞭策自己,提升德行跟智慧。「知恥近乎勇」,在立身處事當中,一定可以察覺自己的習氣、缺點,用羞恥的心有勇氣去對治,不會的能力趕緊去學習,不怕學不會,這個都是勇。要利益他人,不只要有德有智,還要有能力,才能做好我們的本職工作。比方工作上需要學電腦,那就學;工作上需要會唱歌,那就唱。我們那個時候,傳統文化制禮作樂很重要,那就學。那個時候沒人,我這個臭皮匠得出來撐一撐,還教人家女孩子要怎麼做。音樂課沒人上,自己上,趕鴨子上架也得撐。你盡心盡力,更好的人就出來了,比你專長的人就出來了,為什麼?因為他們看不下去了。因為他們覺得人家這樣都肯做,我們比他還有能力就出來了。所以告訴大家,請這些有德有能的人出來,不是靠你的能力請出來的,靠你的誠心請出來的。誠心從哪裡看出來?全心全意、盡心盡力、鞠躬盡瘁的態度,就能把很多人請出來。 孔明是被怎麼請出來的?是劉備比他有智慧?比他有謀略?都不是,劉備誠心。先生未出茅廬,已知三分天下,孔明先生都沒有離開他的茅廬,就已經知道天下的大勢往三分天下在發展,這是萬古之人所不及也,趕緊跪下來,請他出山相助。孔明馬上,我已經習慣這些耕田的生活、恬淡的生活,我不想再去管那些紛紛擾擾的塵事,推辭了。劉備一聽孔明這麼堅定,當下沒有辦法請出大賢,痛哭失聲!邊哭邊講,那老百姓怎麼辦?哭到衣襟都濕了。孔明一看,不忍心,馬上就跪下去,「為圖將軍之志,願效犬馬之勞」,是這麼請出來的。是仁慈,對老百姓的那一分誠心,把孔明請出來的。所以很多這些歷史當中,我們深刻去理解那些心境,對我們一生都有很大的啟示。 剛剛跟大家講到,我們時時都要不忘初心,我們的目的是為往聖繼絕學,絕對不能陷到人情的這些是是非非當中去。而真正要利眾,一定要把好惡的心放下來,要把貪求的心放下,人才客觀,人才有智慧。剛剛是講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是因為他們有欲求。其實現在這個時代,外面的誘惑很多,每一個年齡層,其實都有人生的挑戰。最近剛好聽到一個朋友講到,他說他的同事(女同事)談到這個婚姻、男女問題,都說只要他對我好就好了。諸位學長,您的女兒她以後找對象就是一個想法,只要他對我好就好了。你看講得有沒有道理?大家冷靜!現在的人,那都二、三十歲的人,看事情多遠、多深?值得我們憂心!都二、三十歲的人,到底我們教給他什麼人生的判斷力?但是「欲令智迷,利令智昏」,她的欲是什麼?就是一個對我好的感覺就好了,就可以讓她把一生交給對方,幸福交給對方。難怪現在離婚率這麼高,因為你判斷力不足,都沒有慎於開始。緣分不謹慎,哪有可能緣分會好的,慎始才能慎終。遇到這樣的年輕人,她說只要對我好就好了,那我們當長輩有沒有責任引導她,讓她提升對婚姻的認知、男女關系的認知? 但是告訴大家,現在年輕人聽道理聽太多,一聽到道理,還沒考慮對不對,先好了好了,別羅嗦了。你別怪年輕人,怪我們,為什麼?他成長過程當中父母、老師都太羅嗦,羅嗦到他已經下意識一聽到道理就排斥。我成長過程當中從沒排斥過道理,我交的朋友大部分都比我大,喜歡聽年長的人給我們談人生經驗,很有收獲。包含我們這個態度,到教育界去,還沒教書,只是在念師范學院,趕緊請教教三十幾年、四十幾年的長者,因為我們已經習慣了。而自己成長過程當中一些重要的決定,一定腦海裡就是爸爸、媽媽。父母話少,但講的話有智慧,都讓我們去驗證,爸爸講得對、媽媽講得對,不是羅嗦,漸漸的我們有事就會覺得一定要請父母指導。這個習慣延伸到社會去,有事要請老師指導、請領導指導、請年長有經驗的人指導。 講到嫌羅嗦,一來自己可能做得不好,二來講的時候沒有針對孩子的情況去講,他覺得講一大堆他都用不上,最後他就煩了。所以在六十四卦當中,有一卦叫「家人卦」。周文王慈悲,六十四卦裡面就有一卦是專門指導家庭的。裡面提到「言有物,行有恆」,講出來的話都跟道理相應,讓人聽了就很受啟發,言語都跟仁義道德相應。言語不跟仁義道德相應,那個言語本身就是自暴自棄。假如一個父母不開口則已,一開口都是切中要害,你的孩子會覺得功夫高深莫測。盧叔叔的孩子來請教他都要排隊的,因為他收了很多學生。愈難求的道,孩子愈珍惜。而行有恆,他的這些德行、行為,很有恆心,很有毅力。而且這個恆當中,言行一致,好的習慣,終身保持。愛整潔,做事很有條理,對人很恭敬,孩子從小看到大,我爸爸的人就是這樣,他就佩服了。大家不要看一些小動作,那種節儉的動作,那種盡心盡力把自己本分做好的態度,無微不至對自己爺爺奶奶的照顧,那個都會印在下一代的心裡面。而且「言有物,行有恆」,這裡也提醒我們,讓人感佩在言行一致。教育能達到這麼好的效果,主要的還是言行一致。 孔子教三千弟子,七十二賢。我們看到子路,舉一個弟子,他第一次見孔子的時候,戴著是鳥獸的羽毛,肚子前面圍的是一個野豬的皮,很粗犷。接受孔子的教化,佩服孔子,最後成為七十二賢之一。到什麼程度?臨死的時候,他的老師教過他,死的時候都要端端正正,他最後一口氣把自己的帽子轉正才死,你看那個德行讓我們佩服。從這麼粗犷的人被孔子教化到這麼有德,孔子的魅力在哪裡?孔子做到了,他是做到才說,他是聖人。所以我們教育子女,能達到好的效果,絕對離不開身教。不好的效果我們要冷靜反思,這個言行要一致的問題。而且只要有開始,都不會嫌晚,「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很多長者學了傳統文化,回去之後反思、忏悔,自己曾經在家庭裡面的錯誤。本來孩子很叛逆,後來他是真做、真改,他的孩子被他感動,轉過來了。我記得那時候我們在辦課程,他來做義工,他還說,現在那些有機的食物,拿上來給這些講課的老師吃,就是他兒子做的。他兒子本來游手好閒,被他感動回來,現在在做有機方面的實驗,這都是社會很有意義,而且最急迫的事情。 言有物,言語都跟正理相應,而且還要有善巧方便。每一個人他的性格不一樣,你講話的方式也會有差別,正直的人你可以跟他直,言語比較直率;比較脆弱的人,那你就不能話太直了,他受不了,就看每一個人的狀況。而青少年他年齡比較尴尬,要大他還不算大人,你說他小孩他不高興。所以他是不夠大人的成熟,他要裝個大人的樣子給你看。這個時候他特別重面子,你就留他三分面子,順勢給他引導。你不要一下說,對你好就好了,你也太沒頭腦了,你也看得太短了。你這麼一講,我不跟你好了,你一下子就把她全部否定掉,她很難接受。你就跟她講,對你好很重要。大家有沒有覺得青少年有時候特別需要人家認同他?你一認同他,我跟你同一國的。對你好很重要,那你希望對你好多久?你不就順著他的思考把他拉長嗎?好多久?當然,這個講話沒有一定的,你要順著那個互動很自然。不要今天聽完,像背公式一樣,回去好好用一下,結果一用,對方沒反應,沒效。只要你是一心為他好,到時候都有很多很好的言語會出來。 你說,好很重要,好多久?假如她接說,好一輩子!對,真有智慧。可是假如你說好多久?她呆呆的看著你,那你就要接話了,當然要好一輩子是最好!那要好一輩子的,那個愛、那個對你好,一定是真愛,真愛不會變。那你不就是在把什麼是愛,不知不覺就跟她溝通了嗎?而真愛不會變,人的愛它是有源頭,就像那個河有源頭活水。真愛的源頭、原點在哪裡,你知不知道?孝順父母。「夫孝,德之本也」,父子之愛天性也。所以你要先觀察這個男的對他父母孝不孝順,那個愛才是真的,她就會去判斷了。有一些年輕人說,他對我好就好了,對他父母怎麼樣我不管,這個就在引導她懂得會判斷。而且真愛那是情義的結合,所以男女走向夫妻,是情義的結合,不是欲望的結合。而且他真愛你,他一定會為你著想,他絕對不會傷害你的身體,不會傷害你的名節,他是真愛你、真尊重你。他不會沖動之後造成你還要墮胎,墮胎很危險,甚至以後就不孕了。他假如真愛你,他不會考慮這些事嗎?那他那個愛不是真的,那是欲望,一時沖昏了頭,根本就沒有為你想,哪是為你好? 再來,當然我們在引導的時候,要以孩子他能體會的一些人生感受,這個很重要。因為有時候我們講的都是自己,他會覺得那是你不是我。比方說我們跟她講,你從小到大,二十多年來,你交過多少好朋友?她說誰誰誰都是我的好朋友。請問現在有沒有跟你在一起?她說有幾個,現在在美國、在哪裡,或者失去聯絡了。人生的緣分,你很難講能長長久久,難免會有緣聚緣散。這個男孩子他能想到,我雖然有緣跟你談感情,但人生的緣分不一定具備我跟你走向婚姻,所以還沒走向婚姻以前都不能保證這個緣分,我必須尊重你往後的人生。假如剛好這個緣沒具足,我又沒有好好愛惜你,又失了分寸,以後你又找一個對象真的要結婚,你那個丈夫又打聽說,你以前跟某某男孩子怎麼樣怎麼樣,那你一輩子都不幸福。這個男孩子為你的未來考慮,這才是真正愛你的人。 諸位學長,這不是講給女孩子聽,男孩子也得聽。這些話我們有沒有去跟年輕人說過?你沒跟他說過他不懂,他沒想過。我們只在那裡害怕,他們會怎麼樣怎麼樣,你得教他判斷。所以有時候話不講清楚,現在他們也想不到那。包含你跟她說,他對我好,他到底喜歡你什麼?喜歡我長得挺漂亮的。他好你的色。你就要跟她講,「以利交者,利盡而交疏;以勢交者,勢傾而交絕」。這句話講過沒有?沒有嗎?今天沒有,因為還沒講二十一次。「以利交者,利盡而交疏;以勢交者」,我們去攀人家那些關系,「勢傾」,等到他沒有那個地位、權利了,這個交情就不存在了。利、勢變化莫測,這都是過眼雲煙。「以色交者,華落而愛渝」,因為美色不能一直保持。可能這個女孩會跟你講,我管不了那麼多,反正我現在他喜歡就好了。有沒有可能這麼回答你?你可以順著她講,對,他現在喜歡你,他假如遇到比你還漂亮的,他會不會又喜歡別人?別人的美色比你還好,而且自己的美色又不能保持,所以情感不是建立在欲、跟色、跟利上。應該是什麼?「以道交者,天荒而地老」,這個都要讓年輕人能想得比較深遠一點。 當然,接著還要引導回來,你希望別人愛你,那你有什麼值得別人愛的?你得讓他了解要充實自己、提升自己。充實真的能夠經營好幸福美滿婚姻的德行跟能力,而且你要告訴她一個人生真相,「龍交龍,鳳交鳳,老鼠的孩子會打洞」,這個她比較了解。你假如再有學問一點,「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方以類聚,物以群分」。你的姻緣也是你自己的心、自己的德行感召來的,你假如重視德,你就會遇到能欣賞你德能的人;你重視色,當然你吸引來的就是好色的人。時間到了,我們下一節課再繼續來看課文。謝謝大家。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