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撒“感恩”的“種子”


 2010/7/26    熱度:2534    下載DOC文檔    

(文:轉載)

春天是播種的季節,有春種才能有秋實。對於“感恩”這個抽象的概念,同樣需要不斷地播下“種子”,才能深入人們的心中。說到“感恩”,其實是個舶來之詞。牛津字典的定義是:“樂於把得到好處的感激呈現出來且回饋他人”。“感恩節”是美國的一個非常隆重的節日,是美國早期的英國移民為了感謝上帝和印第安人的真誠幫助以及慶祝豐收,於1863年,由美國總統亞伯拉罕·林肯宣布,把每年11月的第四個星期四定為美國的國家節日,至今已有140多年的歷史。140多年來,通過“感恩節”活動的影響,“感恩”一詞傳遍了世界各地。

      

中華民族沒有“感恩節”,但感恩的思想早已有之。“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晖”的動人詩句,“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知恩不報非君子”“恩欲報、怨欲忘、報怨短、報恩長”的經典詞句,集中反映了古人對“感恩”思想的認同和崇尚。

     

“感恩”是一種向善的美德,一種處世的哲學,一種生活的態度,一種寬廣的胸懷,和諧社會的基石。一個缺乏感恩思想、不講情誼的人,是感情冷漠、心理不夠健康的人,也是道德素質上不健全的人。只有以“感恩”的心態,處理一切事務,才能迎刃而解、逢凶化吉、水到渠成;只有人與人之間心存“感恩”,人與人的關系才會融洽、和睦;只有人對動物、植物、山川河流心存“感恩”,大自然的生態才能基本保持平衡,人類才能免遭大自然頻繁帶來的災害;只要人人都擁有一顆“感恩”的心,這世界才能充滿愛、充滿歡樂、充滿和諧、充滿真善美。

     

鴉有反哺之情,羊有跪乳之恩。李密說,生當隕首,死當結草。烏鳥私情,人何以堪!我們應該有感恩的意識,培養感恩的美德,感恩於父母,感恩於師長,感恩於學校,感恩於社會,感恩於人類,感恩於自然。做一個品格高尚的人!

     

然而,我們的感恩文化並不發達,“恩將仇報”“不以為德,反以為仇”的現象並不鮮見。在生活中,有太多的人不知道“感恩”,有太多的人不願意“感恩”,他們對別人“馬列主義”,對自己“自由主義”;自私自利,“唯我獨尊”“唯我獨享”“寧可我負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負我。”一旦自我的目的達到,就過河拆橋,把給予過他幫助的人忘得一干二淨,甚至會在曾經幫助過他的人落難時,踹上一腳!我們要鄙視這樣的人。

     

 一個不懂“感恩”的民族是沒有前途的民族,一個牢記“感恩”的民族是強大的民族。而現實生活中,一種“忘恩意識”,在一定范圍內正不斷影響到人際交往的很多細節。實際上,在每一個人的心中,都有一盞明燈,這盞明燈就是做人的良心和道德。可這盞“明燈”,正在經受著“市場交換主義”思維方式的沖擊。我給你錢,你給我貨,公平交易,兩廂情願,還有什麼恩情需要感謝呢?這種思維的蔓延危害是很大的。所以,增強國人的“感恩觀”,大力播撒“感恩”的“種子”,讓感恩思想成為中國文化中真正重要的組成部分,是建設和諧社會的當務之急。

 

 

台灣學佛網首頁居士文章转载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