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禮旭:幸福人生講座(第一梯次)16


 2010/7/30    熱度:2052    下載DOC文檔    

幸福人生講座(第一梯次) 蔡禮旭老師主講  (第十六集)  2005/7/22  台灣中坜善果林  檔名:52-135-16

  諸位朋友,大家下午好。我們早上談到長善救失,這是教育兩大重點,不管為人父母、為人老師都要在學生、孩子上就這兩點不斷努力、不斷引導。那我們下午來進入另一個課程,「如何落實德行教育」,落實德行教育也必然要長善救失。我們翻到第幾頁?第五頁。如何落實德行教育?第一點要「明白教育的本質」,教育的本質最重要的是要把人教成善人,就像《說文解字》上提到「教者,上所施,下所效。育者,教子使作善也」。我們看教育的「教」這個字,也就已經告訴我們要教什麼?教孝。一個「孝」,一個什麼?一個「文」,有沒有?這是一個「教」字,就告訴我們從頭要從孝教。孝教完以後要教「出則悌」,再來要教「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最後再「余力學文」,這就是整個德行的次第綱領所在。「人之初,性本善」是我們這幾天上課一直在重復強調,這攸關於我們自我的信心以及對他人的信任,都從這個根本所產生。

  記得我第一年教書,有一個孩子讀到六年級被三個學校不能接受,到我們學校已經是第四個學校。有一次剛好犯了個錯誤被學校老師處罰了,處罰完坐在樓梯口很落寞,我剛好那一節沒課,經過了,我就走向前去在他的身旁坐了下來,因為「人不閒,勿事攪;人不安,勿話擾」。他現在情緒低落,不要太急於用言語跟他互動,先陪他坐一會兒,坐了差不多幾十秒這孩子開口了,他說老師,我很想死。人生如戲,每一場戲都要演好,老師這場戲好不好演?老師這場戲不好演,老師要很穩定,因為情緒心態的穩定才能轉學生,而不被學生轉。假如學生說他很想死,你馬上很緊張說唉呀不能死,這樣你的情緒就波動。我們只要記住,引導他人不斷提醒他,他自己的問題在哪、原因出在哪,任何人都會慢慢回到理智之中,所以跟他人谏言、跟他人勸導也要抓住這個原則,不要亂給人家出主意。你給他出主意他拿來用了,到時候失敗了他怪誰?要怪你。只要你一引導,把自己的責任、理智找到,他就不會意氣用事。

  我在海口那段時間有一個朋友,她跟丈夫鬧別扭,跟我通電話的時候在電話那一頭就開始掉眼淚了,一邊掉眼淚一邊又說到她的丈夫怎麼過分又怎麼過分,當然我們在電話的這一頭應該用什麼態度來面對?她情緒這麼不好,能量總要有一個出口發洩一下,所以先讓她把話講完。當然因為是接電話,不然我一定會倒一杯水給她喝,說你一定很口渴,喝杯水。當她把話講完停頓了一下,我接著就問她,我說你先生對不對現在不是最重要的事,你現在自己有沒有做對才是重點。假如你現在沒有做好為人母的角色,沒有做好為人妻的角色、為人媳婦的角色,那我們又有什麼資格去說自己的先生?因為你為什麼這麼氣你先生?他沒有責任心。那假如我們本分也沒做好,那我們應該罵誰?罵自己。你罵人是因為他沒有責任心,結果我們自己也沒有做到,那好好罵自己。先冷靜下來把自己該做的事做好,而不要只是在心裡面一直想著對方錯在哪裡,你愈想情緒愈糟糕,那是不理智。而真正能夠穩下心去盡自己本分的人一定可以突破這個難關,因為他這樣的態度會讓對方生起慚愧之心。

  一個人喝醉了,會不會永遠醉下去?一個人上課打瞌睡了,會不會再醒過來?對啊。但是假如在這個過程裡面我們依然意氣用事、互相指責,到最後會全盤皆輸,所謂「各相責,天翻地覆;各自責,天清地寧」。我話跟她講完了,她也沒哭了,她就跟我講道,她說蔡老師,我打電話給你以前已經打了好幾通給我的朋友,當然大部分是女性(她同性的朋友),她們都告訴我,遇到這種非常的時期一定要用非常的手段才行。請問這些給她谏言的朋友好不好?你給她亂建議,到時候她意氣用事把家庭搞砸了,那我們也於心何忍,俗話說「寧拆十座橋,不破一樁婚」,婚姻的失敗將牽動後代的生命。我有一個朋友他就提到,當初他一個好朋友也是面臨婚姻上的問題,結果他勸他離婚,離完以後,這位朋友的太太很痛苦,他自己也很後悔,所以我這個朋友就覺得很遺憾,造成了人家家庭的障礙,他會難過多久?所以不要給人家亂下建議,最重要的是要喚醒對方的理智,喚醒對方的勇氣、責任心,這個最重要。

  當學生說到很想死,我們也引導他把原因找出來,你為什麼走成這樣?當然要先讓他情緒比較平和一點,我跟他說,你為什麼很想死?他說老師,沒有人喜歡我,每個人都討厭我。我就對他說,我說福裕老師會討厭你嗎?我們學校有兩個老師對他特別關心,一個是福裕老師,另外一個是誰你們認不認識?唉唷,你們怎麼未卜先知、神機妙算?你看這就是講話的藝術,我一定要擺在後面講,不然就太驕傲了。先提到一位老師,福裕老師會討厭你嗎?他沒講話,蔡老師會討厭你嗎?他搖搖頭,算情緒比較緩和一下,總還有點希望。緩和下來我就接著引導他了,那人家為什麼討厭你?孩子清不清楚?清楚得很。常常學生犯了錯,我們跟其他同學說,來,這個同學犯了哪些錯?你們說說。那個能舉出最多錯的往往都是最調皮的那個小孩,我們想不到的他都想到了,所以犯錯的孩子不是不知道他犯錯。他說因為我都打人、我都罵人。接著我跟他說道,那你就不要打人、不要罵人,那同學不就不會討厭你了嗎?聽到這裡他的眉頭都皺起來,對我說,他說老師,我很想改,可是我改不了。一個六年級的孩子,生命屬於誰?生命已經他無法掌控,被誰控制了?習性,壞習慣。你希不希望你生命當中至親的親人對著你吶喊?尤其是你自己的小孩,媽,我很想改,可是我已經改不了。你聽到這樣的話會有何感受?為這個孩子覺得很不捨。

  很想改,「人之初,性本善」,但是改不了,「苟不教,性乃遷」。人生的際遇總在遇緣不同,遇到不好的緣,助長了他的習性。有人問我會不會發脾氣?我從跟學生的相處明白到沒有脾氣好發。一個行為比較偏差的孩子,只要你靜下心來去了解了解他的成長背景,相信你的氣也氣不來了,「可惡之人必有可憐之處」。他的父親游手好閒當流氓,他的母親早就不知去向,他整天又跟很多比較行為不軌的人群在一起,耳濡目染怎麼好得起來?那學生到我們跟前來就是有緣,不管這個緣分能持續多久,我們都應真誠盡心去對待。他說他很想死,剛好我的宿捨裡面有一本經,《地藏菩薩本願經畫冊》,畫冊孩子看得懂。我就那天下午下課把這個學生找過來開始給他講解,一邊翻一邊給他講一些故事裡的情節,當孩子看到惡有惡報,愈看眼睛瞪得愈大,假如你不好好斷惡修善,死了以後也不會有好地方去。跟孩子稍微翻了這些故事以後,我就把這本書送給他,讓他好好看。當天我把他找過來,找了一本小本子,然後左邊寫一個「缺點」,右邊寫一個「優點」,我們每天把自己有表現出來的優點寫下來,然後又犯的缺點也寫下來,就像功過格一樣,每天來反省自己。

  就這樣過了二三天,這個孩子走到辦公室外來回走動,我看到他的表情、動作就知道他來找誰?來找我的。我走出去就問他,你要找老師嗎?他有點不好意思,有點腼腆,然後把他的手臂遮住,就有點尴尬。我看他的手勢就知道手上一定別有洞天,接著他就把他的手掌放下來,他在他的手臂上畫了一尊釋迦牟尼佛。諸位朋友,這一幅佛像他必須畫幾十分鐘,甚至於一二個小時。在這一二個小時當中,他的心中是什麼?是佛,畫得很莊嚴,他的藝術天分也不差,只是沒有好的緣分去成就他。學期末了他們拍畢業光碟,這個孩子也把很多照顧他的老師一一做了感謝。

  人世間有太多的不完美,當不完美來到我們面前,我們盡力去讓人世間的不完美減少,讓人世間的至情至愛能更多的發揮、更多的上演。而一場一場感人的情節,必然要從我們對於「人之初,性本善」堅定的信念,這一個信念你就可以真正落實普賢十願。你相信了,見一切人一定是「禮敬諸佛」,你見一切人的優點都會「贊稱如來」,因為你堅信本善的心可以彰顯,你會全力去成就別人的因緣,會「廣修供養」。你相信自己,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你相信自己本善,你才能時時鞭策自己「忏悔業障」。「信為道元功德母」,這一點很重要。

  好,我們接著來看第二個重點,「教也者,長善而救其失也」。上午我們也討論到學生現在比較常犯的過失。我們來看一下,學禮它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功效,只要為人長者能夠做好榜樣,底下的學習是很快的。我記得我當班導師那一年也是疲於奔命,因為缺乏經驗,每天也是戰戰兢兢。當跟同事在閒聊當中,我的同事跟我說,哇,你們班這一年進步不少。我個人都覺得很汗顏,也很慚愧,學得不夠,教得也不好。我的同學就舉了一件事,他說光是學生的禮貌就有很大的不同,因為之前這一班學生跟老師距離比較遠,很怕老師,跟老師不親。我記得第一天跟他們見面,坐在講桌前第一排有一個女孩子舉手問我,她說老師,你會不會打人?我們要聽思聰,代表他們對於之前的老師這種陰霾還在。當學生跟我們有距離的時候,好不好教誨他們?不好教誨,因為信任不足,信任就不夠,我們就首先要跟他們建立起好的信任。「親有過,谏使更」,學生也是親人,也應該引導、應該勸誡,但是前提要建立好信任才行,當然後面有一連串跟他建立信任的過程。

  而每一次下課我們帶著學生去排路隊,在排路隊的過程我們遇到每一個老師都會問好,會互相鞠躬打招呼。雖然我們這麼在做,沒有回頭看看學生的反應,而那時候也沒有想那麼多。當你跟著每一個老師一個招呼、一個招呼的打,學生自自然然在潛移默化在感染,後來我們班的學生跟很多學校的老師打招呼,都是遠遠就喊老師好,所以禮貌確確實實要用一個環境來薰陶。

  好,再來「掩過」,掩蓋過失,他們學生跟誰學的?當然我們也要提醒學生「凡出言,信為先」,當孩子第一次掩過,他的內心會怎麼樣?很難受,很煎熬。可能每一個人開口的時候他都會全身緊繃,很怕別人是不是又看到他的過失。諸位朋友,你有沒有這個經驗?孩子會說謊、會掩過,都有他的原因所在。像說謊來講,有一些孩子是因為好玩,好玩久了沒有糾正他就習慣。我們在小時候常常聽的故事是「放羊的孩子」,第一次他說狼來了,事實上是開玩笑,所有的淳樸農夫都來幫他的忙,他還在一旁哈哈笑。接著第二次,他依然開玩笑,來了差不多一半的農夫,結果還是假的。最後第三次,狼真的來了,沒有人再來幫助他,結果一群狼撲了過來。我們講這種故事給小朋友聽,他們當場都很會緊張、皺眉頭。結果怎麼樣?好,留給大家去想。這是有可能因為好玩而說謊。

  也有可能是因為逞能而說謊。有沒有觀察到現在很多孩子攀比心很重?講話都愈來愈誇張,吹牛愈吹愈膨脹,我們當父母也要仔細,這個態度、習性不可長。司馬光先生小時候剛好跟他姐姐在剝青核桃,在剝的過程,他的姐姐離開了一會兒,家裡面一個僕人看到了就跟司馬光講,說你用熱水給它泡一下就很好剝了,司馬光馬上就用了這個方法。後來他姐姐回來一看,哇,你怎麼剝的速度這麼快?司馬光馬上說,這是我自己想出來。這是逞能說謊。他的父親在一旁聽到了,很警覺,走了過來,就跟他說了,自己能做多少事就說多少話,不要逞能說謊,這樣一輩子就沒有人信任你。這也是慎於始,他第一次犯錯,父親就糾正他,終身不忘。司馬光一生德行很崇高,他曾經講過平生所為之事,無有不可語人者,這一生所做的事都是光明正大。好,這也是得力於他父親懂得抓住機會教育。

  逞能,還有為了自己的利益說謊。有一個小朋友跟他父親要錢,要兩塊錢,他的父親拿了一張兩塊錢的紙鈔給他,小朋友接著說,爸爸,我要兩張一塊的。他父親很納悶,那不是一樣嗎?他說不一樣,給我兩張一塊的,我可以分兩次拿去給老師,告訴老師說我撿到的,那就拿一次可以計十分,拿兩次就可以計二十分。為了要得到獎勵。當他的父親在談到這件事的時候是哈哈的笑,這位父親說我的兒子真聰明。這是一位教育官員告訴我們的事例,他說他的父親在跟他講這一段,他實在覺得現在為人父母者都沒有教育的敏感度。

  很多孩子說謊掩過是因為害怕接受,就是假如事情呈現出來了,很怕父母的責罰、老師的責罰,他有這種恐懼感會掩過,我們家長就要體察到自己的態度有沒有造成孩子心理很大的恐懼。假如我們時時提醒他,「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改過是人很高的品德,你從小給他這樣的態度,以至於我們自己犯錯了,馬上就承認,他也會很歡喜。假如今天爺爺奶奶交代我們做的事情,我們沒做到,又跟爺爺奶奶說,唉唷,爸爸,我最近很忙,忙得沒時間買,還在找藉口,那孩子在這種影響之下也很會找藉口。這個掩過,我們也要反思自己有沒有不斷引導孩子勇於承認錯誤。

  有一個小朋友剛好在收拾碗盤,一不小心一個湯匙掉下去,瓷的湯匙摔斷了,一摔斷,他自己可能有點被驚嚇到,很恐慌,趕快去拿掃把掃起來。剛好老師聽到這個聲響,過了一會兒走出來看,就問他發生了什麼事?這小朋友說沒事。老師稍微仔細觀察了一下,地上還有瓷器的屑屑在,然後繼續稍微觀察一下,當然有時候老師要當福爾摩斯,要當偵探,這種事我都干過。

  我那時候在台中帶了一個班,有一個學生也是好幾個月的營養午餐費都沒交,他們老師把班交給我,又把這件事交代我要去給他收錢。這個孩子過來就開始講,他說老師,我們現在家裡很困難,我爸爸長期又在外面工作,現在我母親也不在身邊,我小的弟弟都是我在照顧,我拿去給他買面包買什麼。講到我很感動也很傷心,我說老師現在就跟你過去,順便給你買些牛奶。這個孩子馬上,老師,不用不用。講得我都被他感動得半死。過了沒幾天我就主動打電話到他家裡去,結果是他繼母接的,他的繼母講他的情況講得很嚴重,跟他的講法完全南轅北轍。其實兩邊都不可信,但是兩邊也可以信一點。一個巴掌拍不響,一個家庭裡面會出現狀況,說都只是一個人的錯,不客觀,而且他還是個孩子,再怎麼錯,我們當大人也要坦開心胸來接納、來教育他才對。

  我也沒有當場去給學生的一些狀況,給他的底掀起來,我還是繼續觀察不動聲色。這一位繼母就提到他可能是把錢花到電動玩具店上去了。剛好那天下午我開車正准備回家,突然看到一間很大的電動玩具店,我把車停下來往裡面走,一走進去左看右看都沒有看到,但是我也滿仔細的,就一直走到底,走到底之後,裡面有一個小包廂,差不多只有兩坪的空間而已,我又把門打開走進去,看到了這個學生,哇,他當場臉都青掉了。確實你真心想幫一個人,冥冥當中都有安排。他神魂未定,我一把就把他抓出來。當然其實那時候我也沒有生氣,我是很嚴肅給他訓斥了一頓,當場把他帶回家裡去。帶回家之後也見到了他的繼母,從繼母的態度上,我也感受到他跟這個孩子有代溝,雖是有代溝,但是畢竟孩子已經六年級也懂事了,錯還得承認。我也引導這個孩子去跟他的繼母道歉,然後也走到房間去告訴他,我們這麼大了要做對的事,你希望家裡的生活愈好,也要從你自己改善、自己做起。

  後來我也跟他的生母,他的母親聯系上,因為他比較聽他媽的話,跟他媽做好溝通也是親師合作,輔導他。我也派了一個工作給他做,讓他去負責,每一次到圖書館看完書,由他來收拾最後的工作,把這些書排好、檢查好。這個孩子透過我們對他的付出,他也可以感受我們對他很用心,他也對我很信任。後來我就問他,在那一段撒謊的日子裡,你的日子好不好過?他說每天都提心吊膽。而且講到這裡,他還對我說,他說老師,你真的就像偵探一樣,追根究柢。後來這個孩子也幫了我不少忙,常常我會叫他幫我干活。有時候一大早他就會走到我的講桌前面繞來繞去,然後笑著跟我說,老師,今天有沒有事干?其實孩子太缺乏關愛,不然他善的面是很容易引發。

  這個幼兒園的小孩把這湯匙摔壞了,他很緊張,沒說實話,老師也沒有當場把他講破,就打了電話給他的父母先報告這個情況,讓他們靜觀其變,看孩子有沒有主動認錯。過了幾天沒有主動認錯,但是時時都覺得這個孩子一付精神未定的樣子,若有所思。老師就主動演了一場戲,就說到了以前有一個同學犯了錯,後來主動來跟老師承認,那老師有沒有怪他?因為這一幕是所有同學都經歷過的,就說道,老師沒有怪,因為老師說「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勇於認錯很難得,而且我們要從這個錯當中記取教訓,以後不要再犯就好,這位同學依然贏得老師很深的信任。假如你欺騙了老師,很有可能老師一輩子都不會再信任你。這個話才講完,這個小女孩就唏哩嘩啦哭起來了,哭得很傷心,然後自己就走向前來把這件事說出來。說完以後,小女孩又說,她說老師,我這幾天日子好難過,每一個人講話,我的耳朵馬上豎起來,很怕他是不是發現了我的事情,每天生活得很痛苦。

  當孩子感受到說謊的痛苦,他就會進一步去改正自己偏頗的態度。當然孩子都可能有掩過的情況,我們也不要操之過急,可以因勢利導,讓他從這個錯誤當中得到一輩子的受用。而當我們確實發現孩子說謊,應該怎麼樣去跟孩子互動?剛剛這是正面的例子,懂得引導孩子要改過、要承認。有一個孩子說謊,他母親很生氣就對他說,你怎麼可以說謊!罰你兩個禮拜不看電視。她的兒子說,媽,一個禮拜就好了。他媽說好吧,一個禮拜。這樣對不對?你看還可以跟他母親討價還價,而且他的兒子下次會不會說謊?會,反正一個禮拜不看電視就好了。要讓孩子去承受自己犯錯的後果,怎麼做?他假如撒了謊,你那一段時間統統不相信他,他說媽,給我什麼,你說不行,因為你不值得我相信。「媽,這樣好不好?」「不行,你是會撒謊的人,我不會再相信你」。你給他撐十天,他會怎麼樣?他會快爆炸了,說媽,我以後絕對不再撒謊。讓他承受撒謊的後果。這是掩過撒謊的情況,我們就其因給予正確的引導。

  有一部電影叫「手機」,諸位朋友有沒有看過?都搖頭,你們真是做到「斗鬧場,絕勿近」,「非聖書,屏勿視」。這場電影裡面提到一個大人一天平均要撒二十五次謊言,那我們的下一代能不撒謊嗎?人為什麼撒那麼多謊?他們一定有理由。現在很多我們常常講的句子,你要審慎對待,很多都是為了找藉口講出來,不是真理。比方「英雄難過美人關」,這誰講的?保證不是經典裡面的句子,一定是很多人為了找台階下,不只還找台階下,還給自己掛一個名字叫什麼?「英雄。」唉唷,真是。過不了美人關怎麼叫英雄?是吧。

  有一位很有名的大明星跟另外一個影星生了個女兒,這樣是對他的太太不忠,他在接受訪問的時候就說到了,我犯的錯是天下男人都有可能犯的錯。唉呀,那時候幸好我的脾氣不錯,不然我有沖動要到司法院去按鈴控告,告他毀謗。不得了。這個時候三個字「我錯了」,底下還會響起一片掌聲,他還可以消掉他的罪業,結果沒承認錯誤還把天下的男人都拖下水,哇,這個罪業結大了。他把我拖下水,我不會怪他的,但是更嚴重的問題產生了,所有這些把他視為偶像的年輕人聽了這話,男孩子會怎麼想?這叫正常的,哇,那他以後肆無忌憚了。那女孩子呢?說大明星都這麼講了,那男人犯錯我們就將就一點。那可不天下大亂!「一言興邦,一言喪邦」,公眾人物的言語怎麼可以不謹慎?這個就是掩過了。

  成人撒謊,他還有可能會講一句「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我們台語叫「牽拖」。閩南語很美,很多的用詞你用其他的國語來翻都翻不出那種味道,有沒有感覺?為什麼?因為閩南話已經幾千年了。這種普通話才是最近幾百年而已,那個味道不可能比得上幾千年的語言。你看「尴尬」怎麼講?光是在講這句話就已經感覺它那種味道出來,很有意思。所以我那時候還主動去學閩南語,在學閩南語的時候就感受到這些俚語都是幾千年的智慧。我每一天跟學生一起吃午餐,午餐前都會教他們俚語,教他們「手抱孩兒才知父母時」,這個還有分主題的,這個是孝道的。這是現在還要進入悌,「打虎抓賊」,這是悌的部分。或者是到了要勉勵他們要努力奮發,「一枝草一點露,天無絕人之路」,都有押韻的。像我是屬牛的,就告訴他「做牛得拖,做人得磨」,都很有人生的哲理在裡面。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其實是藉口,人生有一個課題一定要學會,叫拒絕。有時候我們在拒絕他人就會覺得對他很不好意思,該拒絕的時候拒絕絕對是自他兩利,這個叫真理。家庭裡面常有一幕出現,媽媽接電話,然後孩子、先生在旁邊,這個媽媽說我先生不在,他出去了。兒子年紀還小,一看,爸爸不是在那裡嗎?怎麼出去了?把電話掛了。孩子學到什麼?說謊。可是酒肉朋友要找我先生出去,我不肯,應該先生自己學會拒絕。每一個人人生的課題,你不能少修。那如何拒絕?有兩個法寶可以拒絕,第一個把父母搬出來。今天又要找你去一些無謂的應酬,有時候那個應酬真的是折騰生命,言不及義,講的也不是什麼重點,一待又待到十一、二點,然後又喝了一大堆酒,醉醺醺的回去,虛擲光陰。要把它推掉,推掉的時候你就跟他講,就說道:我在上個禮拜已經答應我媽媽今天要回去陪她吃晚飯,我已經一二個月沒有回去了,我也該盡盡我的孝心,所以很對不起,今天不能陪你去。請問對方會怎麼說?他一定不會強你所難。甚至於你這麼至誠的孝心,他聽了以後說唉唷,我也兩個月沒回去了,好好好,那我也該回去了,你看你的善心又點燃他的善意。這是父母,是拒絕第一個法寶。

  第二個法寶把妻兒搬出來,朋友要拉你去無謂的應酬,你跟他說,唉呀,最近我在學弟子規,學弟子規很重要要以身作則,弟子規的「信」說「凡出言,信為先」,我答應今天要跟我兒子吃飯,還要跟他講兩個德育故事,不能失信於他,不然他一輩子都不相信我了,所以很抱歉,今天我要回家陪兒子。一般你這麼說,他會不會為難你?不可能。你這麼一說,反而把他為人父的良知都有可能喚醒,這樣的好事大家為什麼不互相去影響?從這裡我們就可以去理解到為什麼「君子之交淡如水」,為什麼?因為君子、讀書人都明白,每一個人都有他很多應盡的本分,你跟他聚會到六七點、七八點,他還會催你趕快回去吧,不要太晚,陪陪妻子、陪陪父母,這是我們應該做的。淡中有真味,淡中懂得互相提醒、互相成就。

  而「小人之交甜如蜜」,為什麼?為什麼每天跟你膩在一起?有利可圖,都在盤算著你的財富、你的好處。等真正他達到他的目的了,可能就翻臉不認人。人要會看,要會觀人。當你拿出父母、拿出妻兒,他依然不放你甘休怎麼辦?人生總要懂得取捨,這樣的朋友我看就算了吧,這樣的朋友我們也無須留戀,因為不懂道理、不通人情。好,這是我們講到掩過。

  再來自私,小孩的自私從哪裡學到的?其實當孩子七八歲了,我們再要來思考這些問題容不容易?不容易。因為一個行為的形成都是循序漸進,不是一下子變得很不好、很惡劣的,那自私也是點點滴滴造成。我常跟家長講道,在孩子小時候,你們夫妻倆還有孩子的爺爺奶奶一起吃飯,這時候你夾菜夾起來第一口菜給誰吃?第一口菜夾給誰吃?夾給誰?你們都忘記了。剛好有一次我就問在座的朋友,我問他,你拿到一個很好吃的食物,你第一個念頭是什麼?坐在第一排的三十歲年輕人想都沒想,趕快吃下去。隔了四排有一個四十來歲的婦女,她說給兒子吃。在人群的最後面坐了一位七十歲的長者,他說給父母吃。三位不同年齡的人道出了社會的現象,也道出了一個微妙的道理。這三個人誰的學歷最高?坐在前面這一位年輕人。學歷最高,但是他最不懂做人,有沒有顛倒了?應該書讀愈多愈會做人才對。

  我常常打一個比喻,我們回到三四十年前,走在鄉間的小道,你看到一個農夫辛勤的在那裡耕作,你走向前去告訴他,請問做人的根本是什麼?做人應該用什麼態度?他不用打草稿可以跟你講半個小時,說做人應該要孝順父母,做人就要努力才能有飯吃。他會用一堆他可以表達的人生態度,對兄弟要有義氣,跟你娓娓道來,他可能一個字也不認識。回到三四十年之後,我們到各個名牌大學門口,那天畢業典禮,這些大學生走出門來,你向前去問他,請問做人的根本是什麼?做人正確的態度是什麼?你這麼一問,他覺得你怎麼這麼無聊!你怎麼不問我最近台北有什麼大型演唱會要辦?哪一首歌曲現在是排行榜第一名?事隔才幾十年,做人的道理快速退喪。而這些不識字的人為什麼能懂得做人?因為他不是透過言語而學到做人,是透過什麼?透過身教,父母有演出來就有學到。

  當我們在生活的點滴當中,一言一行沒有把做人演出來,孩子當然學不會。當我們夾起菜來,第一口先夾給小孩,還順便強調這是媽媽特別煮給你吃的,有沒有?夾給他。爺爺奶奶也不甘勢弱,孫子,這一道也很好吃。所有一家人都幫他夾菜。從夾菜當中,家庭的地位尊卑高下已經分明了,誰最大?小孩最大。所以我們夾菜就成就了皇帝誕生,小皇帝就出來了。那小皇帝的脾氣怎麼樣?伴君如伴虎,那脾氣當然大。現在十個孩子幾個脾氣大?有沒有找到原因?菜夾錯了。因為所有的人都滿足他,他視為理所當然,十件事情九件滿足他,第十件事不順他的意,他馬上暴跳如雷。你看現在小孫子二三歲,奶奶,我口渴了,奶奶聽到孫子的聲音快樂得不得了,孫子終於想到我了,趕快恭恭敬敬去倒一杯水,拿到孫子的面前,來,慢一點喝,可別噎著了。顛倒了。大學說「知所先後」,夾菜的順序,先後順序錯了,為人子的孝道就沒教給他。

  夾菜重不重要?重要。我爸爸假如菜夾錯了,我現在就不能站在這裡。我爸爸的菜夾錯了,我現在鐵定是敗家子。為什麼這麼肯定?因為我是獨子,又是長孫,又是長曾孫,是三千寵愛於一身,假如又特別偏愛一定出問題,那個傲慢、那個恃寵而驕就全部現行。幸好我的爺爺真的是很有智慧,孩子如果犯錯,打死不要緊,很有理智。我母親常常說道,都是我的爺爺在催她要打、要教訓。小時候,也都可以回想到,只要是好吃的都一定先給爺爺奶奶。

  現在還有當父母的買了很好吃的當季水果,當季水果都比較貴,藏起來,等公公婆婆去睡覺,拿出來,這個櫻桃一斤多少錢,你知不知道?叫兒子過來,這個媽媽特別買給你吃的。兒子在那裡一顆接一顆,媽媽還要到外面當哨兵,然後吃完以後要湮滅證據,累死了。孩子吃了會不會很痛快?孩子會學得很徹底,以後他有好吃的給誰吃?給他孩子?不用等到那個時候,不用等到他有孩子。因為我們這個動作是用好惡在處世,只要我喜歡的人,我就對他好得不得了;只要我不高興的人,縱使他對我有天大的恩德都視若無睹,都跟他亂發脾氣,這個叫好惡,用好惡就是意氣用事。當他讀了大學在追女朋友,他最好的是誰?是他女朋友,你馬上被打落冷宮,他就會買好吃的、好穿的給誰?給他女朋友。人算不如天算,我們再怎麼聰明,終究還是反被聰明誤,還是要依循天道、依循道義來處世、來教孩子。當孩子長養一個孝心、長養一個仁慈之心,誰得的利益最大?當然是他最親近的父母。好,這是自私,我們要把根源找到。

  再來耐性,耐性跟他的心性有關。當一個人的心境常常很焦躁不安,他很難有耐性。現在的孩子為什麼情緒焦躁不安?因為他每天都要做大生意,早上一大早起床開始,媽媽爸爸,快一點,快一點,要遲到了。然後下了課馬上又去哪?又去安親班。很多孩子在讀書過程從早忙到晚,甚至於禮拜六、禮拜天還得去學一大堆東西。父母跟孩子談話當中最常見的一句話是什麼?快一點,快一點。當身旁的人每天在那裡催你快一點、快一點,你的心情怎麼樣?心都安住不下來。不要把生活搞得這麼緊張、這麼緊湊。心能常常保持平穩從容,這個孩子的智慧才容易開,這個孩子在應對事情才比較從容,才比較有大將之風。當然在成長的過程,不管是父母也好,不管是老師也好,當我們跟孩子一起做一件事,我們要很有耐心去指導他,在指導的過程不要趕他,慢慢來、慢慢來。我們設身處地想一下,當你面臨一個比較不熟悉的事務,你的內心會什麼?會有點緊張吧?這個時候假如父親跟你說沒事,不趕,好好做,一定可以做好,你的心會怎麼樣?會安住,會愈來愈穩重,所以耐性、穩重都是我們用心陪伴出來。閩南話說「欲速則不達」,不要常常這樣催。

  再來,其實這些是息息相關的,他懶惰了就覺得所有的事情都不干他的事,每一個人做都是應該的,不只沒有責任心,還沒有感恩的心。責任心從哪裡培養?從勤勞,從喜歡干活,在干活當中我們又陪著他學習做事。他做完一件事,你要去檢查一下。比方交代孩子把客廳掃干淨,掃完孩子過來,媽,我掃好了,下一步怎麼樣?帶著孩子看一下,假如第一次就掃好,哇那這個孩子真是不得了。繞了一圈一看,角落很有可能都忽略掉,那當然要不要罵?第一次做哪有可能做得好?看哪裡掃得比較干淨先肯定一下,喔,這裡不錯,那裡也不錯,假如你能夠在客廳的角落四個角都還能仔細掃好,那你這件事就辦得很完美。現在每一件事你都辦得好,以後你出社會一定有大成就。因為你做事細心、做事負責,一定人見人愛。讓他了解到現在的習慣會關系到他往後人生的成就。一來肯定他的勞動,二來也把做事的方法教給他。假如你沒有去檢查,媽,掃好了,他沒掃干淨,第二次你又沒檢查,這個孩子會變成什麼?應付一下。不只當父母要這樣,我們當老師也要去檢查學生做完工作的情況,給予適時的提醒。

  《朱子治家格言》第一句話提到,「黎明即起,灑掃庭除,要內外整潔;既昏便息,關鎖門戶,必親自檢點」。為什麼把做家事擺在第一位?這是攸關孩子往後做人做事的態度、能力。一個孩子整天不幫忙,坐在沙發上看電視,請問他好不好受?當一個人在一個團體裡面他都幫不上忙,他會覺得他在團體當中有沒有價值?沒有價值,他不會有真實的滿足感跟快樂。反而這個孩子很勤奮,家裡很多的事務是他協助做好的,他走進這個家很有成就感、很有參與感,這個是我幫忙的、那個是我做的。

  從小讓孩子做事勞動會對他人生有很多的啟迪、很多的好影響。第一,一定比較勤勞。當一個孩子已經養成勤奮的習慣,這輩子你還要不要怕他沒飯吃?你不用擔心,他一定會自己去努力。再來,事非經過不知難,很多事情他真正親身去做了,他才能感受到別人的辛苦在哪,所謂「習勞知感恩」。教育要很敏銳的察覺到一言一行對於心性的啟發,不要只看到外在行為,這些行為內化以後都是影響他一輩子的心性。那時候我一個人到了海口,吃要自己煮,衣服要自己洗,所有家裡的活要自己干。干起來,突然腦子裡浮現了一首歌曲,諸位朋友,哪一首歌曲?世上只有媽媽好。去了一趟海口歷練歷練回來再喊那一聲「媽」,一不一樣?那味道都不一樣,更能感受母親經營一個家庭的不容易。

  有一個孩子四年級,經過老師的引導懂得在生日那一天多替母親付出、多干一些家活。她就跟她媽媽說道,媽,今天是我生日,我親手炒一盤黃瓜給你吃。媽媽也很高興,就讓小女孩去做。這個小女孩身高不太高,一看,廚房炒菜的叫什麼?怎麼突然秀斗?炒菜的那個台叫什麼?流理台,不好意思,從這裡你就知道我都沒有在煮飯,丟臉。流理台高了一點,她就去找了一個椅子踩上去。一個人解決問題的能力從哪裡培養?做事,他會去動腦,他會去解決,他會去危機處理。從小到大都不干活,那個腦筋不靈活,縱使他讀個危機處理研究所,紙上談兵。房間也不整理,也沒有「置冠服,有定位」,去拿個MBA回來,你敢把公司交給他?到時候一個重要合同要簽了都不知道放哪去了。要求實質,很多成就事業的能力都是從小就開始培養。搬了個椅子站了上去,把油倒到鍋子裡,沒什麼經驗,鍋子不夠干躁有點水就噴起來,油有一點噴起來。她趕快去把爸爸的手套戴上去,然後繼續炒黃瓜。接著把黃瓜倒到鍋裡面去,黃瓜又有一點水分,所以倒下去之後濺得更高,她情急之下就想到了她爸爸的安全帽,趕快去把安全帽拿來戴在頭上,這一幕叫做全副武裝,把她的黃瓜炒出來了。端著這一盤黃瓜踏出廚房的那一刻,這個孩子變了沒有?往後她吃她母親炒的菜還會不會嫌東嫌西?不會。他知道每一盤菜都不容易,很有可能都要汗流浃背。事非經過不知難,她的心性已經轉了,習勞知感恩。

  我那時候到台東住了一陣子,也自己種了空心菜,種了白菜還有紅蘿卜,種了兩個禮拜左右把空心菜收割下來,結果他們這些朋友還沒到兩分鐘就把我兩個禮拜努力的成果怎麼樣?都化為烏有。我以後吃菜會不會浪費?不會。「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這個都要靠自己去體驗,都要我們父母帶著孩子去體驗。假如你很有心,可以找一個離家比較近的農地讓孩子去觀察,原來稻子要長幾個月才能長得好。在觀察稻子的過程順便讓他看看,「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我們問幼兒園的小朋友,白米飯從哪裡來的?他們說從廚房來的。廚房的白米飯從哪裡來的?他說爸爸買的。那爸爸去哪裡買的?去超市買的。那爸爸用什麼買?用錢買。爸爸的錢從哪裡來?努力賺來。那超市的米又從哪裡來?順便教他,不然你還以為孩子知道。超市的米是農夫種出來的,而且是很辛苦,讓他們去感受別人的勞動、別人的付出。不只是要引導他看到農人的辛勞,應該看到各行各業的付出,這樣他面對所有人的服務都會心存感謝。

  假如我們沒有引導孩子去感謝每一個人的付出,反而擺出一付有錢是老大那種又輕慢很多勞動的行業,上行就下效,那這個孩子就麻煩。弟子規說「勿谄富,勿驕貧」,孩子假如覺得有錢就高人一等,他這一輩子的傲慢習氣就很難消除掉。一個人一傲慢,人生過程將出現多少的阻力、多少的障礙都說不定。所以我們一言一行對任何一個人的態度也要謹慎,有沒有給孩子當好榜樣?我們常常都說職業無貴賤,這句話是在考卷上寫出來,還是已經放在你的心中,以至於放在你孩子的心中?好,這一節課我們先上到這邊,謝謝大家。

 

台灣學佛網首頁居士文章大德居士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