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年前布施一千元,25年後回報一千萬


 2016/9/21    熱度:7398    下載DOC文檔    

  25年前,徐州人張愛民不計回報拿出1000元錢,為福建青田小伙孫勝榮開了一家理發店。25年後,孫勝榮投資1000萬元,為恩人開辦了一家紅酒酒莊——本事件來自貴州電視台真實報道,這雖然不是一則“新”聞,但“知恩圖報”是我們社會珍貴的美德,這樣動人的故事值得長久稱贊。無論別人給予了我們多少,我們都要懂得: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同時,本事件也印證了佛法中的因緣果報,真實不虛。

  25年前,江蘇徐州人張愛民不計回報拿出1000元,為福建青田小伙孫勝榮開了理發店。25年後,孫勝榮投資1000萬,為恩人開辦了紅酒酒莊。25年前的1000元,25年後的1000萬,不是數字游戲,而是知恩圖報的故事。無論經濟如何發展,無論社會如何變遷,人與人之間最有意義的回報不是真金,而是真情。9月8日,勝似親兄弟的張愛民和孫勝榮通過央視為大家講述25年的傳奇故事和真金不換的兄弟情誼。

  在位於徐州市戶部山步行街的凱茜蕾酒莊,記者見到了兄弟倆,他們訴說起往事,仿佛就發生在昨天。1987年暑假,十四五歲的孫勝榮來徐州哥哥開的理發店幫忙。張愛民是店裡的常客,孫勝榮經常幫他洗頭。不久,孫勝榮離開徐州到溫州打工。幾個月後,張愛民到溫州出差偶遇孫勝榮。得知孫勝榮打工情況不太好,張愛民毫不猶豫地說:“回徐州吧,我幫你。”

  孫勝榮依了張愛民的話,帶著幾件隨身衣物回到徐州。此時,孫勝榮的哥哥已離開徐州,理發店也關門了。他只能投靠張愛民。張愛民沒有忘記自己的諾言,拿出積攢多年的“壓箱錢”1000元,租房、買理發用具……理發店很快就開張了。當時,理發店只有孫勝榮一個人,忙起來沒時間做飯。張愛民就從廠裡的食堂帶飯給他,有時還自己做好送來,無微不至地照顧孫勝榮,比親兄弟還親。

  後來,孫勝榮離開徐州服兵役,因通訊不便,兩人失去聯系。退役後,孫勝榮幾經輾轉去了西班牙。在那裡,他端過盤子、做過廚師、擺過小攤,為一些餐館的員工上門理發。忙於打拼的孫勝榮始終惦念著張愛民,可因條件不允許無法回國。孫勝榮經過努力,終於成就了一番事業,成為西班牙知名僑領。

  2008年,孫勝榮回國來徐尋找張愛民。在近一千萬人口的徐州,找一個只知道姓名的人猶如大海撈針,結果可想而知。2010年,孫勝榮趁回國進貨,再次來徐找張愛民,但還是沒有任何消息。2012年7月,他第三次來徐尋找張愛民。他在烈日下整整尋找了3天,仍一無所獲,只好向當地公安部門求助。根據他提供的名字和年齡,公安部門從戶籍數據庫裡找到了140多個“張愛民”。經過仔細辨認,孫勝榮確定了最相似的一個。按照資料上的地址去找,張愛民早已不住那裡。民警又通過資料找到聯系電話,可是電話沒人接聽。

  “也許我和他真的沒緣分。”孫勝榮幾近絕望,買了第二天的車票准備回去。第二天一早,民警抱著試試看的態度,再次撥打那個電話,電話通了。此人正是孫勝榮要找的張愛民。正准備離徐的孫勝榮得到消息欣喜萬分。時隔20多年,兄弟倆一見面就認出彼此,緊緊擁抱在一起,孫勝榮哽咽道:“愛民哥,終於找到你了。”

  這麼多年,張愛民一直過著平凡而又普通的生活。1996年,張愛民從徐州閥門廠下崗。經朋友幫助,開辦了一家復印店,生意一直不錯。但好景不長,經營到第四年,復印店因房東收回房子,不得不關停。幾經折騰,張愛民又在戶部山步行街開了個祥寶齋書畫社。雖然收入不多,但是張愛民自得其樂,生活也算是過得去。直到孫勝榮找到他時,書畫社一直還經營著。

  孫勝榮看到張愛民住得條件一般,想給他買房子改善一下,被張愛民毅然拒絕了。“我當時幫他,是因為把他當作弟弟,想著能幫就幫。”孫勝榮又提出給張愛民買輛好車,也被拒絕了。為了能經常見到張愛民,孫勝榮再三思忖,決定在徐州投資一千萬元,開辦個凱茜蕾紅酒莊,主營西班牙紅酒和橄榄油。張愛民作為董事長,全權打理酒莊。這個想法得到了張愛民的認可:“他的想法打動了我,我能夠憑自己努力,一起合作干好這個項目”。

  當了酒莊的董事長,張愛民也是心系下崗職工。酒莊有6名固定員工,2個是下崗職工,其余4人都是大學畢業後沒有找到工作的大學生。心地善良、樂於助人的他深知下崗、沒有工作的艱辛。今年暑假,來自安徽靈璧的高考生小徐,考上了蕪湖一家高校,因家裡經濟條件差,來徐州打工掙點學費錢,鍛煉下自己。張愛民得知後,拒絕了其他條件更優秀的競聘者,給了小徐一個鍛煉機會,帶著他去跑業務,手把手地教他。

  兄弟倆的酒莊開了已經有兩年了,孫勝榮說沒有想過借著酒莊盈利,做這個投資不光是因為相信張愛民的為人,更是希望這個酒莊成為兄弟兩人溝通交流的紐帶,有一份可以共同打拼的事業。如今,孫勝榮來徐州的次數越來越頻繁。目睹徐州的變化,孫勝榮決定在徐州繼續投資。兄弟倆除了談生意,更多的是情感交流。有次,張愛民不小心扭了腰,臥床不能動,都是由孫勝榮抱著去上廁所。去年春節、中秋節,兩家人還聚在一起過節。“我們真的是萍水相逢,彼此不帶任何功利色彩,他就是我一輩子的大哥。”孫勝榮說。(本文於2014年9月9日在江蘇工人報刊發)

台灣學佛網首頁居士文章转载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