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禮旭:幸福人生講座(第三梯次)5


 2010/8/7    熱度:1797    下載DOC文檔    

幸福人生講座(第三梯次)  蔡禮旭老師主講  (第五集)  2005/8/2  台灣中坜善果林  檔名:52-137-05

  諸位朋友,大家好!我們在這幾節課當中討論了很多人生的道理,為什麼要把這些人生重要的思想、價值觀要好好思考、分析,好好來體會?因為當我們的思想、價值觀沒有確立清楚,沒有擺在正確的位置,縱使你有心要推展中國文化,那根基會很不牢。當我們接觸一些親朋好友,人家端了盆冷水往你的頭上一澆,你可能就熄滅了。所謂「樹頭站得穩,不怕樹尾做台風」,你希望你的孩子思想、觀念正確,首先不是要求他,而是要讓自己活得明明白白才行,自己的修養修身功夫要先提升。

  《大學》裡有一句最關鍵人生最根本的道理,「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不是要求別人,首先從自己開始做起,自己活得明白,「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這個先後順序不可顛倒,要改變別人以前首先要改變自己,往正確的路上去走,不然你的信心、根基不足,到時候人家給你一句話,說「都什麼時代了,你還用這個來教;你假如用這個教,你的兒子以後就被人家欺負了」,講沒幾句你的心都冷一半了,「現在還教誠信,教誠信都給人家當傻子看」。這些話都似是而非,這些話絕對不在幾千年不墜的經典之中。經典都是經歷時間、空間考驗還留下來的真理,絕對不會是這些錯誤的思想觀念。假如你的孩子非常講誠信,他以後會不會無法生存?假如你的孩子真是誠信到極處了,他可能只有一個工作可以做,當老板、當總經理,因為他值得信任,人家都要交事情給他做比較放心,其他的人都聰明得不得了,點子特別多,讓他們不放心。

  我們剛剛提到了十二條「青年守則」,「信義為立業之本」,你看我們多早以前就聞到這麼精辟的智慧?初中。初中離現在已經二十年、三十年,這麼好的教誨為什麼我們不得受用?因為在教這十二條青年守則的時候,我們當老師的人是說「背起來,考試會考,不然你高中聯考可能因為兩分就考不上」,這些學問只用在考卷上,不用在人生。每個小朋友一定考過一題,「不能亂丟紙屑」,誰都考過這一題,那外面為什麼那麼髒?學的東西只在考卷上寫,跟生活脫節。難道他們沒有學過對父母要孝敬,不可對父母講話沒禮貌?這個我看都考過了。現在找幾個孩子對父母講話有禮貌?「所厚者薄,所薄者厚,未之有也」,你都看重他的學業,他的德行怎麼可能會好?你只要求他的成績、分數,你只要求成績、分數假的東西就出來,他就只盡力把你要的東西做好,其他生活上的他都忽略掉了。

  諸位朋友,我們現在學校,一個小學裡面最重要的職責在哪?這都是本質問題,不思考不行!當一個老師最重要的態度是什麼?一個小學老師最重要的態度是什麼?是要把孩子的人格建立好,「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我教給他的是一輩子正確的思想,那他受用一輩子。假如我只擺在他的分數有多高,這些分數對他的一生沒什麼意義;但是假如我只重視他的分數而不重視他的做人,我已經把他教錯了,我已經沒有盡到老師的職責。

  很多學藝術、學書法,「來,到我的保證班,三個月、六個月以後可以出去比賽得獎」,要不要學?諸位朋友,要不要學?搖頭,但是這樣的老師學生都收的特別多,因為都真的得獎,都要虛名。誰在示范追求虛榮、虛名給下一代看?我們大人。有一個書法老師他的書法寫得非常好,連續兩年得到大陸的大獎,他的老師對他講「人家再寫十年都不見得有你現在的成績」。他大我兩歲,也很年輕。他跟我認識也是非常的有因緣,當初我到深圳講課,我要講八堂課,他在第七堂課要來聽,剛好那天舉行書法評審,要評出來誰第一名、第二名,他是受邀的評審之一。在評審的當下他發覺一件事情,這很多的字絕對不是孩子寫出來的,是老師代筆的。讓孩子得了個名,毀了他的一生,他的一生虛偽、浮華,不實在。才一個動作,孩子的人格已經沒有辦法健全,家長常在干這種事,長輩常在干這種事,還覺得自己很聰明,很有辦法。

  他在那裡發現這件事覺得不能夠縱容,邀來很多的負責人討論這件事,所有代筆的一律不錄取,統統刪掉,我們要的是真正靠自己的功夫寫出來的。這麼一折騰,他來不及了,第七堂課沒趕上。第八堂課,隔天又有很多事;他要來上課要坐一個多小時的車,他一看又好像來不及了,但是最後一堂,他就上車了。一上車以後他就開始念阿彌陀佛,他說他坐的那一班車同樣號碼,比方說「232」,他連趕了四部「232」,他那一台「232」沖過了四台「232」;兩台「232」當中十五分鐘來一班,他趕了四台,節省將近一個小時的時間,趕到了現場,聽了最後一堂課。

  我跟他不認識,有位朋友就把他帶過來,我們互相認識一下,說「這位是一位書法家」。另外那位朋友把他帶過來,我還以為他們兩個很熟,我說「不然我們一起去喝個茶」,結果他們兩個也是第二次見面,也不熟;我以為很熟,其實他們根本不熟。結果這麼一喝茶起來,這位書法家就提到了,他說「我們做人要真誠、要清淨、要平等、要正覺、要慈悲」,這種話一聽起來眼睛都亮了,是吧!馬上就認到親人了。第一次見面當天就跟我睡在同一個屋檐下沒回去,一見如故。

  我在他身上體會到很多的道理,他說他學書法,請教過非常多的老師,也花了很多的錢,沒學到真本事,都留一手。後來他已經一貧如洗,都沒錢了,但是那份好學的心,那份承傳藝術的使命感不曾退縮過,人要能堅持,「人有善願,天必從之」。他生命當中的老師出現了,把書法傳給他,不只不收他的錢,還讓他住在他們家一段時間,就近指導。真正的明師,真正有本事的、有德行的人,不會要你的名、不會要你的利;世間人不了解這個真相,都去攀名攀利,累得半死。我也沒有去求過人,我們只是一個善念起來緣就接上了,干嘛去攀緣?攀到的都是好虛榮的人,你攀不到明師,攀不到明白的那個明師,明白的人要的是你那一顆真心。

  他的老師把他教會了,告訴他「我現在傳給你的是從王羲之一直承傳下來的筆法」,王羲之是書聖,書法首推王羲之。王羲之的《蘭亭集序》,那是千古的名作。他的老師跟他講,「我把這個筆法教給你,假如你沒有德行,我害你一輩子」,你看這老師多有智慧,「因為你會了這些筆法,你會很快有名有利;而你無德,這名利一定會讓你造作很多的罪業,到最後沉淪。你要切記我的話,一定要有德,要有使命感」。這位老師也沒辜負他老師的期許,常常都是義務教學。我還帶著他到海口去指導書法將近一個禮拜的時間,他不只沒收錢,還帶了一堆毛筆去送。有這分使命、愛心才能成就他的學問、他的藝術。

  他見到我的時候我很高興把一套書送給他,《德育課本》。當我拿給他的時候他瞬間一個動作雙腳就跪下來,把我給嚇死了,他說「這套書是要跪著接,這套書有七百多個聖哲人」,他跟我說「我現在書法可以不寫,但是聖賢的教誨不能不學,書法到了某一個境界,唯有心性的提升,才能更上一層樓,因為萬法由心」,你看這都是明白人。我們現在太多捨本逐末。藝術真正的本質是要陶冶性情,要移風易俗,現在誰在宣揚這樣的態度?學醫也好,學藝術也好,動機在哪?這樣的人生不可能有快樂可言。

  我們當老師,尤其小學老師,對孩子一生的人格、德行影響甚深,這是我們最重要的本職、天職。結果現在在應徵小學老師,一走進去主考官問什麼?不是問你「你重不重視孩子的德行?」不是問你「你有沒有教育的愛心?」不是,先問「你有什麼才華?」、「你能夠代表學校出去比賽什麼?」、「你有沒有行政經驗?」、「可不可以幫學校做些事?」誰在提教育的愛心?誰在提學生一生的人格?假如我們在第一線的老師、第一線的從事教育人員都沒有抓到這個本質,我們下一代會學成什麼?

  記得我第一年在高雄縣龍肚國小任職,那一年日子過得非常歡喜,雖然學校只有十三個班級,但同事之間就好像親人一樣互相照顧,跟學生之間感情也很好。後來我到大陸海口從事文化推廣,回去以後滿懷念那段時光,我帶了些海南的名產,帶了椰子糖,海南是熱帶地方,帶了一些咖啡糖去看望同仁、看望學生。

  當我把我在推廣中國文化、在跟家長做長期家庭教育的切磋這樣的課程、還有跟老師做長期個人修身的提升這樣的教師課,我的校長聽了之後非常高興,他對我說了一句話,他說「假如每個老師每天能花十分鐘教孩子如何做人做事,孩子這一生會感謝你一輩子」。一天十分鐘,諸位朋友,多不多?不多!諸位朋友,你有沒有?不止是當老師的,為人父母者你每天有沒有拿十分鐘出來教孩子做人做事?聽了校長這段話我非常的感動,也可以體會到他在教育的三十多年來,為什麼能夠得到這麼多同仁的愛戴,也在於他這一份愛心。接著校長跟我說,他說「你今天下午就對全校的同仁做一次演講」。遇到這樣的校長,我們一定是赴湯蹈火,在所不辭。諸位朋友,你不要怕你沒有助力,怕的是我們願心不堅定,你願心很堅定,一定感來很多志士仁人的幫助,因為「得道者多助」;「多助之至,天下順之」,天下人都會來幫助你。

  很多朋友都問我們,「你們辦的都是免費的,請問你經費哪裡來?」我們會回答他,「全球愛好中國文化的人都是我們最強有力的後盾」。人就是不信真理,你就無法印證真理。信是根本,你信了,你了解了,你去做了,你就契入了,你就證得了、體證到了。那天下午講完以後校長又跟我說,他說「今天還有好幾位同仁因為公事不在,你明天早上再來講一場」,那當然沒問題,我還是盡力再去做一場演講。從事教育的人,從事各行各業的人,一定要把本質找到!

  我們剛剛提到十二條青年守則,「助人為快樂之本」。「社會國家者」,以前所學的你這輩子都用不完,好好領受!「互助之體也」;「道德仁義者,互助之用也」。還有另外一句是「生活的目的,在增進人類全體之生活」,我們每天工作為的是什麼?假如只是想到為了那三萬塊、四萬塊,你這一生不可能會有快樂;假如是因為我們這個工作背後的意義,那你時時會活得很充實,每一天都很安慰。像我教小學的,我今天盡心盡力教了孩子,我內心很踏實,我看著他們在成長,我看到自己生命的貢獻、價值,「生命的意義,在創造宇宙繼起之生命」。人生最難的不是奮斗,是吧?是抉擇。

  諸位,「九思」在哪裡?我們剛剛在說的,物質進步了嗎?看清楚!「視思明」,隨時要視思明。我們再看人生的意義在哪?你現在也在視思明,也在「聽思聰」,蔡老師講得對不對要聽清楚,假如講不對,你還是要判斷出來,然後私底下告訴我講錯了,因為我也滿愛面子的,「聽思聰」。「色思溫」,「色」在這裡專指一個人的面部顏容。什麼樣的表情好?看到人就笑好不好?人家會說「那個人有沒有怪怪的?」學東西要活用,要防過與不及。比方說講課的人,講課的人要親切,結果他一上台來坐下來就一直傻笑,那底下人不是覺得很奇怪嗎?

  容貌要溫和,最好的榜樣是孔老夫子。在《論語》裡面贊歎夫子「望之俨然」,遠遠看著夫子他很有威儀,不會駝背,不像我這樣,不會駝背,望之俨然,覺得很有威嚴;但是靠近,「即之也溫」,覺得很舒服,就像家裡的長輩一樣;但「聽其言也厲」,夫子講話非常正直、非常直率、非常中肯,希望我們能夠進步,能夠改過,所以言語其言也厲,會讓我們警覺,肅然起敬,起而去改過遷善。要學夫子「望之俨然,即之也溫,聽其言也厲」。

  「色思溫」在現在講叫「第一印象」,人跟人見面也是要慎於始。諸位朋友,道理確確實實是無量義,等你真正領會去實踐,你每天都有體會,會活在「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什麼時候要慎於始?你跟人家見第一次面要不要慎於始?你說「隨便就好」,你穿得不夠得體,人家第一面見你,「這個人太隨便,生意不要跟他做了,朋友不要跟他做了」。先入又怎麼樣?為主,要慎於始。

  不止第一次見面要慎於始,什麼時候也要慎於始?這個道理,每天都是新的開始,今天一醒過來可不可以慎於始?可以,今天我要隨順聖賢教誨,不隨順自己煩惱,那你今天是一個好的開始。你今天醒過來告訴自己,「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以後種種,譬如今日生」,這樣好不好?好;但是不要每天都這樣講,那就不大好了。

  再來,教導孩子要不要慎於始?要。你先嚴後寬,你小時候對他很嚴格,到他十二、三歲開始比較會思考了,你慢慢放松,先嚴後寬,他告訴別人說「我爸爸對我真好」,小時候那個嚴格,筷子不好好拿,「啪」打下去,他早就忘記了。他已經循規蹈矩了,你循規蹈矩了,我們干嘛吃飽撐著還對他那麼嚴格;慢慢放寬,他思想有主宰,跟他好商量,他覺得我爸爸真好,啥事都好商量,其實是一開始已經把他引導到正確的方向。

  但是假如先寬後嚴,小時候:「他還小,孩子愛玩是天性」,這句話對不對?孩子愛玩是天性,什麼叫天性?「人之初,性本善」叫天性,好逸惡勞,玩物喪志,那叫習性,不叫天性。現在都倒著講,所以顛倒的社會都出現了。你把他放松了讓他去發展,一大堆壞習慣都養成,等他十二、三歲說「唉呀,不行了,要管他嚴一點」,會發生什麼情況?跟你叛逆、跟你吵架,甚至打架都來了。要慎於始。

  來,夫妻要不要慎於始?要,一開始就要相敬如賓,一開始就要有原則。現在很多年輕人說「人家都在談戀愛,我也要去談一個」,真是沒有慎於始。這種錯誤我也犯過,所以我們犯過的錯誤不要再讓下一代再犯。任何一件事不謹慎,到頭來會惹來很多的副作用。他不慎於始,交往到一個不好的人,你看現在情殺的多不多?一個禮拜不知道出現幾件,那都沒有慎於始。所以慎於始用在太多的地方。包含我們這次來上課,請問你為什麼而來?慎於始,你為什麼而來就會決定你上課的效果。來,諸位朋友,為什麼而來?有沒有人為了看蔡老師長什麼樣子而來?那就可能沒什麼收獲。對啊!學貴立志,一個人志向遠大,他所學的東西才扎實,所學的東西才會靈活運用,才會解行相應;人沒有志向,縱使有再好的明師,一生還是庸庸碌碌,當面錯過的多。

  我們看第一印象很重要,我們就要謹慎,但是這個謹慎不是虛偽,這個謹慎是為了有好的開始,結一段良緣,去利益對方。現在不是這種思惟,結個好印象看能不能把他皮包裡面的錢變到我的皮包裡來,這樣動機就錯了。你看,很多人去上課,聽說上五天以後人際關系會好,人際關系好了以後你就可以當經理、當主管。他花了好幾千塊去學,也學得很認真,見到人要微笑,已經二十多年都不微笑了,突然學了五天以後,見到客戶開始微笑,客戶雞皮疙瘩掉一地,因為皮笑怎麼樣?肉不笑。對啊!學不是學這個皮、這個外表,學哪裡?沒讀過古書怎麼學都學不到核心去,要學學什麼?「誠於中,形於外」,要把真誠心時時提起,你的行為就處處恭謙、恭敬。你不從根本下手,一生怎麼學都探不到根本。這是「視思明」。

  再來「聽思聰」,我們昨天也舉了很多例子,聽可以聽出一個人的修養。再來,人與人相處有一種殺手鐧,特別會破壞人和,哪一把殺手鐧?流言蜚語,讒言。「那個朋友怎麼講你,你知道嗎?」這句說話才講,你說「他怎麼講我?」你的耳根馬上怎麼樣?豎起,然後聽到別人講你不好,不分青紅皂白,脾氣、情緒已經開始波濤,不冷靜了。所以在幾千年的歷史當中,多少家庭、多少團體、多少朝代都因讒言而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為人君者,君聽了讒言,忠臣要被殺頭,「君聽臣當誅」,在很多歷史當中,忠臣被殺完頭以後,過了三十年又被平反,然後被追封「文忠」,被追封什麼「文正」,就是這些追封;他在那時候都是含冤而死,「君聽臣當誅」。「父聽子當決」,父親假如聽信後母的讒言,聽信他人的讒言,那父子關系也會決裂。「朋友聽之疏」,朋友跟朋友之間假如有人來進讒言,就開始疏離了,很多很好的朋友就這樣錯過了。所以人要會判斷,不能只聽,要看一個人的言行。你跟他交往都十來年了,你難道不相信自己十年所看所聞嗎?偏偏要相信一個交情根本不是很深的人的讒言,那是人太愚癡了。而且縱使他說「某某人說你哪裡不好」,你可以說「對,我還做得不夠好」,是不是?我們做得夠好了嗎?還有太多的成長空間,人家肯把我們的缺點講出來應該怎麼樣?應該跟他鞠個躬,「謝謝你告訴我的缺點」。

  就好像我今天臉上被木炭劃了一橫,有時候還劃兩橫,我自己都不知道,給人家看笑話了,你還肯幫我說「擦一下,擦一下」,有時候還親手幫我擦,我要感謝他還是罵他?那不是同一個道理?你今天缺點不改,你不是給人家看笑話嗎?朋友肯給你指出來,感謝他都來不及了,還跟他鬧情緒、還跟他產生隔閡,那是愚癡!但是說很簡單,為什麼難?話說回來,慎於始沒做到。你小孩沒告訴他,「人家指出你的缺點是對你最大的幫助,是你的貴人,你應該怎麼對待你的貴人?」小時候有這樣教的舉手?你現在沒教他,然後在家裡,爸爸講媽媽的錯誤,媽媽擺了一張臉很臭:「好了,我知道了」,小孩有沒有學到?有啊!學到你的態度、情緒,他以後聽到不好的他也聽不下去。假如這個時候媽媽跟爸爸鞠一個躬:「老公,謝謝你指出我的缺點,你真是我的貴人」,你兒子看了多舒服。

  那時候我到杭州演講,後來回到深圳,深圳有一班小孩都是學聖賢教誨的,六歲左右,剛好犯了點小錯,我們隨口就跟這個小女孩講。講完以後這個女孩看著我們鞠了一個九十度躬,然後說「謝謝蔡老師指出我的缺點」。看了都心花怒放,心生歡喜!假如下一代都是這種態度,你還怕中華民族不興嗎?她現在養成習慣,她習慣成自然,她學哪一句?「聞譽恐,聞過欣,直諒士,漸相親」。

  諸位朋友,《弟子規》的每一句話都攸關一個人一生的成敗。諸位朋友說「蔡老師,你也太誇張了」,我講得一點都不誇張,是因為我們對這個經典的認知不夠透徹。我們舉前面幾句就好了,諸位朋友,「父母呼,應勿緩」重不重要?重要。這個態度沒有養成,這個孩子一生孝敬之心沒了,一個沒有孝、沒有恭敬之心的人,人生處處障礙,因為他會失禮,他會跟人家起沖突。你面對不恭敬的人,你修養好一點你會怎麼做?敬而遠之;遇到修養不好的人,「你給我走著瞧」,他會形成很多阻力。他這一生恭敬心沒起,好的沒起會起什麼?「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就什麼?鐵定退,沒得商量處。人對這些真相要體會深刻。

  你說「我兒子這段時間沒什麼進步,也沒什麼退步」,沒這種事;「我兒子很內向,都在家裡,沒跟什麼人交往」,他沒跟人交往,他跟什麼交往?他跟電腦,他更慘,他活在虛擬實境當中,他活在一按機關槍就「哒哒哒」那裡。當他面對機器習慣了,只要他看到人,他會生疏、他會恐慌、他會逃避。我們看到非常多高科技的人才,高學歷高離婚率,有沒有?為什麼?他每天看電腦,電腦一按下去,我說一它不敢說二,他習慣了,所以對人也是一樣,我叫你怎麼做你就給我做。他不知道每個人都不一樣,性格都不一樣,他那一份控制的欲望誰受得了?他那份只要求機器不要求自己的態度,不可能讓夫妻和樂,也不可能把他的下一代教好。所以現在高科技的人他覺得他學歷很高,但是他並不知道隔行如隔山,教育他是門外漢;有了學歷,還要打腫臉充胖子,還要去指手劃腳,「老師,你這個不會教,那個不會教」,所以很麻煩!我們要冷靜來看待這些情況、這些現象。

  《弟子規》第二句「父母命,行勿懶」,你答應誰的要求最容易黃牛、最容易失信?你答應誰最不容易失信?我們可以冷靜一下。答應女朋友的都不失信,答應老婆的會失信,很奇怪,明明是同一個人,怎麼差那麼多?我們不是用真誠心,用虛偽的心。你看這一句做不到,小孩從小就虛偽,察言觀色,陽奉陰違。「父母命」,最容易跟父母失信,因為跟父母失信不會有利益上的沖突,跟客戶失信錢就沒得賺,利當頭!這個叫「道義放兩旁,利字擺中間」,你的孩子一生虛偽過生活。每一句都很重要。

  「冬則溫,夏則凊」,重不重要?你孩子對人的體諒、關懷就從這裡開始。他連對父母都不關心、關懷,他怎麼可能會去愛別人,孩子的仁愛之心都在這一句當中扎了根。諸位朋友,你體會愈深,你在教孩子當中、在與別人分享的當中,你那一份堅定、那一份信心就傳遞過去。當初我了解到《弟子規》的重要,拿了兩本開車從高雄開到台中,開了三個小時;因為我的結拜大哥他的女兒,一個二年級、一個四年級。我結拜大哥這次來上第二梯。兩個大男人常常在聊電話聊得哭得稀裡嘩啦的,諸位朋友你要相信,男人跟男人之間也有真情,有真愛。我大哥上完課以後跟我講,他說「台中就交給我了,從今以後跟你並肩作戰。」所以那天他就講了,他說我們在謝師禮,我對大家講到「雖然這兩個禮拜我吃了很多營養的東西,但是這一拜拜下去,我可能胖不了了」,我的大哥說他聽我講這句話眼淚就掉下來。那不是用言語在溝通,那是一種對自己的弟弟一種深刻的理解。他對著我講,他說「你責任心不可以這麼重,讓大哥來幫你扛一點」。

  在我這將近十年左右,我結拜大哥跟我認識剛好滿十年,跨入第十一個年頭,在這十一年當中,他是始終信任我一定會干出些事來的人。這十多年只有一個人相信我可以干出來,因為連我爸爸都不知道我在搞什麼,我換了好幾個工作;不能怪我爸爸,因為他不在我身邊。我結拜大哥剛好住台中,在這好多年的過程他一直陪著我在走人生的路,他的體會比較深刻。人生知足常樂,只要有一個人信任我,我就可以充滿動力。

  我拿了兩本《弟子規》就到了台中,我的結拜大哥出來跟我在好像是慈香亭吃飯,還沒開始吃我已經忍不住了,開始一句一句解釋給他聽,「你看這句對孩子一生的影響性有多大」,講到一半,我突然很傷感,悲從中來,就哭出來了。稍微平息了一下情緒,我的大哥就跟我講,他說「我聽大學教授講課,也沒有人講成你這個樣子,還講得痛哭流涕的,沒見過」。接著我跟他說明,「我剛剛講到一半突然想了,假如在我求學的人生過程,有長輩、有老師把這些都教給我,我這一生少走多少冤枉路」。

  人不怕走冤枉路,因為走冤枉路假如只是損失了自己的時間,那遺憾還不大;假如繞了這個冤枉路的過程,傷了多少人的心,讓多少人擔心受怕,而這一群人卻是從小愛護我們、支持我們、幫助我們的人,我們不只沒有讓他們快樂、讓他們歡喜,還讓他們這麼多的傷痛。不好的話出去傷了父母的心,能不能從頭再來?能不能?一把箭射過去了,再把它抽出來,「沒事了」,不可能!那個箭痕留在那裡。我的遺憾在於這幾十年做了一些錯事,傷了那麼多對我們有恩的人,這是我人生最大的遺憾。我們明白了,不希望以後再這樣做,我們明白了,不希望下一代的子孫、學生重蹈我們的覆轍。有了這份使命感,人生就有動力,體會了《弟子規》條條的重要性,你會信心十足去教,你不會受人家幾句言語的影響。

  我們剛剛講到「聽思聰」,「讒言慎莫聽,聽之禍殃結」。而讓孩子不聽讒言的態度就要從小扎起,從那一句「聞譽恐,聞過欣,直諒士,漸相親」,扎下了人生事業最重要不敗的一個關鍵點。而「聽思聰」也要從此了解「來說是非者,便是是非人」,因為存心仁厚的人時時想著如何以和為貴,他不會再制造紛爭,這是「聽思聰」。我們這一節課上到這邊,謝謝。

 

台灣學佛網首頁居士文章大德居士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