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淨法師:十九願,二十願與第十八願是什麼樣的關系呢?


 2016/9/29    熱度:3422    下載DOC文檔    

  問:古德說:第十八願是王本願,十九願、二十願是方便願,那麼,請您講一下,十九願,二十願與第十八願是什麼樣的關系呢?

  答:阿彌陀佛的根本願就是第十八願,第十八願的對象就是十方眾生,平等的救度。而十方眾生有十方根性,有的即使聽到了第十八願會產生懷疑,但有的根本連第十八願也沒有聽到,那麼,這兩種眾生還是要救度啊!那怎麼辦呢?就在第十九願與二十願裡面。

  那種人叫做三輩九品,三輩九品及修持的方法,各個都不一樣。

  因為不曉得第十八願,如果曉得第十八願的話,他就沒有那一種身份,也沒有修行各種法的那一種執著的心,就通通歸入第十八願,乃至十念地念佛。雖是出家也不執著出家身份,在家也不執著在家身份,就通通是第十八願的「十方眾生」了。

  如果不能體會這一點,就會有種種品位階級出來。譬如上輩生的人就出家而發菩提心。中輩的人沒有出家,但是能夠發菩提心修種種善事功德。也有人既不能出家,根器也很低劣,同時貧窮,不能修種種行,也沒辦法作種種善事功德,這一種就是下輩。所以就形成了十九願、二十願的那一種三輩九品出來了。

  這三輩九品以自己所修的各個不一樣的法門,回向往生極樂世界,還是能夠往生,彌陀還是要救度這一種眾生。

  但是由於不合乎第十八願,因為第十八願是天性自然所顯現的,是彌陀涅槃的名號之願,唯有這個願才能進入涅槃的世界,第十九願第二十願不是那個因,當然就不能進入那個果,所以有這一些三輩九品的差別。

  問:有人對《觀經》所講的「發三種心,即便往生」,認為這是只有願也沒有行,請師父給開示一下。

  答:是。那是因為稱念六字名號的當中,是信、願、行,通通圓滿具足、毫無缺少的。

  剛才問的「唯願無行」,那是唐朝之前學習《攝大乘論》的學者,以《攝大乘論》的觀點來解釋《觀經》,善導大師為了糾正這個錯誤的觀點,因此在《觀經四帖疏》第一〈玄義分〉裡面就有詳細地說明,他主要的說明是對這六字名號的解說。他解說這六字名號就是具足信願行的,因為南無阿彌陀佛六字,南無就是皈命,皈命就是信,皈順於彌陀救度之敕命,信順彌陀的救度,所以南無就是信順,就是皈命。同時,也是發願回向,所以信與願都在裡邊。阿彌陀佛這四個字,就是皈命者的行,也就是皈命者的功德。意思就是:阿彌陀佛發願修行,將這功德完全容納在「南無阿彌陀佛」六字名號裡面,使我們眾生能夠發出南無的心,一旦發出南無的心,阿彌陀佛本身就以他的功德回施給這一種眾生,那麼,這一種功德都在哪裡呢?都在「阿彌陀佛」這四字裡面。所以「南無」的眾生,自然有「阿彌陀佛」在裡面。這麼講,信、願、行就通通具足了,有願、有行,所以沒有一個缺少,因此必定往生。所以,「十念念佛」能夠往生極樂世界,不是靠我們,是靠六字洪名,如果沒有這六字的話,我們隨便念一個東西的名號,能往生嗎?不能往生。

台灣學佛網首頁佛教问答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