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法門法師:我常常勸勉大家要拜佛,拜佛消業障


 2016/10/1    熱度:4232    下載DOC文檔    

  我在初學佛的時候,還沒有出家,把工作辭掉,想出家。朱鏡宙老居士介紹我認識忏雲法師,到埔裡忏雲法師的小茅蓬去,住在小茅蓬裡面,在小茅蓬裡頭做義工。這個小茅蓬只住五個人,三個出家人,忏雲法師、達宗法師、菩妙法師,這三位法師。兩個居士,朱鏡宙老居士跟我一個。朱老那個時候七十歲,我是最年輕的,好像是三十一歲,最年輕的。我在茅蓬裡頭做義工,環境的清潔,每天要燒兩餐飯(茅蓬持午,晚上不吃,燒兩餐飯),洗衣服。在山上燒灶,去撿柴火,不要去砍柴,山上枯樹,樹枝樹葉落下來的很多,每天去撿,撿回來燒火;在山上種菜,這是我的事情。

  除這些之外,忏雲法師教我修行的方法,拜佛!每天規定的功課拜八百拜,好!真得力,拜佛是忏除業障。早晨拜三百拜,晚上拜三百拜,中午吃過午飯之後繞佛經行,繞佛經行大概半個小時,繞回來之後拜兩百拜。還有一點時間,忏雲法師指定我的功課,看《彌陀經》的注解,給我三個注解,蓮池大師的《疏鈔》,幽溪大師的《圓中鈔》,蕅益大師的《要解》,我自己去看,他不教也不講。叫我把科判劃成表解。

  這三部功課做完了,讀完了之後,叫我讀《印光大師文鈔》,我在山上讀書,就讀這麼多東西。《彌陀經》三部注解,跟印光大師的《文鈔》,《文鈔》那個時候只有正篇跟續篇。台灣那個時候印的一共是四冊,一套四冊,《文鈔正續篇》,我在山上五個半月的功課。五個半月拜十幾萬拜,真的叫消業障。拜佛的時候心裡頭沒有雜念,只有阿彌陀佛,念阿彌陀佛,想阿彌陀佛。現在初學出家人沒有這個福氣。我一進那個茅蓬照顧三位法師,一位老居士,義工就我一個人,修福!我一點福報都沒有,這個福報是在那裡修的,才開始修福。拜佛忏悔業障,讀《彌陀經》注解,《印光大師文鈔》開智慧,福慧雙修。你要真干才行,不能怕苦。

  那個時候李炳南老居士在台中建立一個圖書館,慈光圖書館,籌備差不多快要圓滿,我離開埔裡到台中,發心跟李老師學教。我到台中在圖書館服務,圖書館那個時候三個人,還有個專門燒飯的,總共有四個人,義工就有四個。工作就輕松了,沒有那麼多的工作,至少我不要給大家洗衣服,不要燒飯,有人燒飯了,衣服只洗自己的就方便多了,讀書時間長了。剛剛到台中我還是拜佛,就是每天拜三百拜,跟著大家一起做早晚課,早晨拜一百拜,中午拜一百拜,晚上拜一百拜,持續很長一段時期,要真干!剛剛入佛門,苦行是最得力的修學方法。不肯吃苦,不肯干,那就沒法子了。

  我常常勸勉大家要拜佛,拜佛消業障,拜佛時候你心會定。你自己要想方法,拜佛是個方法,念佛是個方法,靜坐是個方法,讀經研教也是個方法,哪一種方法對你有效果,各人不一樣,各人根性不相同。我自己攝心,妄念多,怎麼樣能叫妄念少一點?對我有效、最有效的是拜佛跟研究經教,這個時候沒有妄想。所以以後我走講經這個道路,拜佛的時間就愈來愈少,但是讀經研教的時間加長。每天要讀,讀的時候圈點,重要的地方我用顏色的筆把它畫起來,做簡單的眉注、提要;精神意志都能夠集中,沒有妄想,有妄想就錯了。

  拜佛的時候不能有妄想,妄想怎麼樣?有妄想,拜了多少拜就忘掉了,所以那個時候不能打妄想,拜多少拜記得清清楚楚,拜三百拜清清楚楚。一打妄想的時候就打岔,打岔怎麼樣?打岔從頭再來,所以精神意志一定要集中。自己要想辦法對治自己的煩惱習氣,煩惱習氣裡頭最嚴重的是妄念,怎麼樣把妄念止住!理能夠透徹了解最好,你有深度了。理不了解也沒有關系,先把妄念伏住,這在初學的人比什麼都重要,往後你功夫會得力。無論是讀經或者是聽講,這在佛門叫聽教,讀經、聽教你會有悟處,都要靠清淨心,心不清淨一點辦法都沒有。

  清淨心的標准就是分別執著少,愈少愈好。還有一樁事情,這是同學們你們都要記住的,事不關己決不過問,我這一生這一點是很得力。我絕對不會去打聽張家長李家短,我不會,這是我從小就養成了,沒有這個習慣。我絕對不問別人的事情,別人有什麼張家長李家短的是非來告訴我,我也不聽,頂多敷衍你幾句,絕不放在心上。當然更不會傳述,這是從小養成的。對以後學佛真的有很大的幫助,心容易專,這也許就是理解力比較深一點的真正的因素。

  摘自 中峰三時系念法事全集  (第十九集)  2003/6/2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20-015-0019

台灣學佛網首頁法师开示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