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淨法師:回向、發願這兩個問題


 2016/10/8    熱度:2671    下載DOC文檔    

  問:很多人對回向、發願這兩個問題還不明了,請開示一下這兩個概念的含義好嗎?

  答:本願這個法門,不是講我們回向給阿彌陀佛,不是的!是顛倒過來,是阿彌陀佛回向給我們。阿彌陀佛將他真實的功德回向給我們,使我們能夠離開娑婆的輪回,使我們能夠往生極樂世界去得到真實利益──成佛。是阿彌陀佛將功德回向給我們,不是我們將功德回向給阿彌陀佛。一方面是我們凡夫沒有真實的功德,我們所修的都是有漏、雜毒之善,虛假、不實之行,與阿彌陀佛涅槃的真實境界不相應,所以是不用回向;也不可能有功德回向。所以既不能,也不必。

  我們不能作到真實的功德,同時彌陀的真實功德已經完成了,所以不必,這是不必回向。也是不用發願的,可是我們之所以信受彌陀的救度,就是有一種願生心。從願生心這一點來講,也是屬於一種發願的內涵。本來已經具有這一種內涵了,所以不必每一天都再發願。

  只是說,如果我們有作早晚課,我們最後就連貫著念一遍發願文,這個發願文就是回向偈。在我們每一本書的後面都有這個回向偈,這個回向偈與一般的回向發願不一樣,這個回向發願的回向偈是:「願以此功德,平等施一切,同發菩提心,往生安樂國。」

  這首偈完全是彌陀回向。

  「願以此功德,平等施一切」:是指彌陀的悲願,將他的功德,平等布施給十方一切任何的眾生。

  「同發菩提心」:菩提心,願往生淨土的心是本願法門的菩提心。這個法門不必另外再去發菩提心,願生極樂,體悟彌陀救度,這個菩提心就在裡面。

  「往生安樂國」:使我們往生到極樂世界去。極樂世界是個安穩、平安,沒有六道輪回;是個無有眾苦,但受諸樂的國土,所以說是安樂國。

  早課、晚課的後面就念這一首偈,其它沒有特別地須要念的回向文,也不須要另外發願要往生的。我們本來就是有這個願,就是要往生極樂世界。我們領受彌陀的慈悲,就是做功課的發願;不必每天都重復地來告訴自己:我要這樣,我要這樣。如果是那樣的話,就表示還是在最初階段,還沒有領受彌陀的慈悲。

  領受彌陀的慈悲就是信機、信法。信機、信法這種信,是很深刻的信,叫做深信;深信就是決定性的信。

  因此,善導大師才說:一者決定深信,二者決定深信。

  這個信是深信,而且是決定性的,既然一決定就永恆決定了。在機方面已經決定深信自己是罪惡生死凡夫,無有出離之緣,所以才乘彼願力定得往生,無疑無慮。這樣的話,已經信願行通通具足了。

  時時刻刻你只要稱名,念念之中都在發願,都在回向。所以,一句名號裡面,都是在流露彌陀回向給我們的功德,呼喚我們讓他救度;也都是在流露隨順、信順彌陀的救度,領受他的功德,願往生極樂世界。所以,聲聲名號都是在表達這種心,所以說:「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

  一般要回向龍天護法,要回向什麼什麼的,而在念念稱名當中不祈求,也不知道,自然就有那一種功能。龍天護法不經我們回向,龍天護法自然就來護我們的法,保護我們自己。

  所以本願法門是:你只要專稱彌陀佛名,自自然然就是在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我們學佛的人,不能忘掉父母恩、師長恩、國土恩、眾生恩;要報這四重恩,就只有稱念彌陀名號。稱念彌陀名號,你不知不求,自然就能夠超度祖先,就能夠庇陰兒孫。我們的心雖然沒有想到報答不報答,但是本願的力量,自自然然就會達到報答的功能。

台灣學佛網首頁佛教问答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