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培:發地藏之大願,行地藏之大孝


 2007/9/30    熱度:4344    下載DOC文檔    

    

    中華民國四十四年農歷七月講於善導寺地藏法會

  時間過得真快,六月十九顴音菩薩成道紀念剛過,七月三十地藏菩薩成道紀念又來。就佛菩薩的眾多及佛菩薩的無處無時不現身說,一年三百六十日,沒有一天不是佛菩薩的誕生及成道,我們每年所以只固定的舉行幾次佛菩薩的紀念法會,只是就我們所知及與我們娑婆世界特別有緣的佛菩薩說,其實菩薩誕辰及成道日多得很。
  菩薩之所以為菩薩,應具備的條件本來很多,但主要的不出悲智行願四個大字。不是菩薩當然不談,若是菩薩就絕對不可缺少這四者。話雖這麼說,但菩薩各有偏重不同,所以佛教向來說有悲增上菩薩、智增上菩薩、行增上菩薩、願增上菩薩的差別。如以我們所知的菩薩為代表:大悲觀音為悲增上的代表者;大智文殊為智增上的代表者;大行普賢為行增上的代表者;我們今天所紀念的大願地藏,就是願增上的代表者。尤其值得我們慶喜的,此四代表的菩薩聖者,在我們大中華民國,都有他的根本道場(南海普陀山為觀音道場,山西五台山為文殊道場,四川峨嵋山為普賢道場,安徽九華山為地藏道場),各各攝化他所應攝化的有情。所以生在中國而又聽到佛法的我們,應為自己深厚的善根而欣喜;應為得以親近大菩薩而歡躍;進而更應效法此諸菩薩為法為人的大無畏精神,在這苦難的時代裡,多多為苦難的人類,做些有益於人類的事業!

  在諸大菩薩中,其悲智,其行願,在在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但為適應時代根性的要求,在這志薄行弱之徒特多的今日,我覺得大願地藏那種苦干實干,專向苦難處去救度眾生的願力,是我們所急須學習的。願是願欲希求,對於自己所懸的崇高目標,不達目的誓不中止,是為願力。拿現在的話說,就是堅固的強大的意志力。吾人不論做什麼事,必須強固的意志力,在後策進推動,然後始克有成。假定意志薄弱,願力不堅,那就一事無成。古人說的「精神一到,何事不成」,就是這願力堅強的結果。然這強固的意志力,是怎樣來的呢?依我個人的實感,不外是據於宗教之力,如站在佛教的立場說,那就是佛菩薩的精神力之所感召。

  看!佛教的諸菩薩,活躍於生死中,不惜任何犧牲,甚至捨頭目髓腦,而仍廣行菩薩道救度眾生,推原其始,實就是這強大的意志力在推動。因而我們可說:菩薩行者的一生,是為意志力活現的一生。他們行於漫長的菩提道上,不知要與好多困難搏斗,不知要幾度失去生命,但因有意志力在支持,愈遇困難,愈有危險,愈能勤勉的奮力的為眾生而服務,決不為任何阻力而有所畏縮。由此可看出信仰的力量,顯現於菩薩的意志中。這可驚的強固的意志力,從宗教的情操上說,實是熱烈信仰的結果。以佛教的老話說,所謂「從信起願」,就是這個意思。
  菩薩行者,懸念一切眾生,生起救濟的自覺時,不管怎樣都要救度他們,於是慈悲變為強大的意志力,而形成其崇高偉大的人格。後世的人們,為了仰慕他的人格,就生起侍奉所崇拜者的觀念。佛教信仰的意志力,有這樣強大的力量,於此可見。值此意志頹喪,精神萎靡的時代,佛教這信仰意志力,實有注入人們心靈的必要。因強調了佛陀的信仰,就能將自己置於無限佛陀之上,蒙佛陀的加被,使自己的意志力強大起來,終於發生金剛般的勇猛無畏之力!

  發願,為佛教行者必具的行門之一,不特以上求下化為標的的大乘,要發廣大的誓願,就是以涅槃解脫為標的小乘,也不能無願而成。再說,專仗他力的,固須淨願求生;純憑自力的,亦須願力支撐。所以願是遍通一切的,任何學佛的人,都不能不發願,而在大乘菩薩法中,更有總願別願之別。願的重要性,學者沒有不知,但發怎樣的願?為什麼要發願?這是大有出入的。以我國現在一般學佛者言:大都以「願生淨土」為最大的志趣。願生淨土,本沒有可訾議,但成為問題的,就是我們現實所住的這個世界,應當給他怎樣辦呢?假定說是就讓他這樣,而只顧自己往生極樂,那消極的氣氛,未免太濃厚了。「佛教是最積極的」,這句話,常常出於我們學佛者之口,如有人說佛教是消極,我們學佛的道友,總是老大不高興!可是,不高興是一回事,事實又是一回事,欲除去人們說「佛教是消極」的誤會,只在理論上爭,是沒有用的,要在行為上表現,才是最有力的武器。如仍一味的討厭這個穢惡世界,一心一意想迅速結束這個生命,早日生到極樂世界去,對於現實世間不聞不問,無論你與人爭得怎樣面紅耳赤,都不能除去「佛教是消極」的污點。因而,真欲表現大乘積極救世的精神,為佛子者,從今日起,必須生起怎樣把這世界也莊嚴起來的弘願。堪為我們榜樣的,就是今日所紀念的大願地藏王菩薩。

  我們知道:本師釋迦牟尼佛,是在這娑婆國土五濁惡世,難行能行,難忍能忍,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的,所以博得十方諸佛的贊歎。如阿彌陀經中說:「彼諸佛等,亦稱贊我不可思議功德,而作是言:釋迦牟尼佛,能為甚難希有之事,能於娑婆國土五濁惡世……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繼承這精神而實踐這行願的,不能不說是地藏菩薩。如地藏十輪經的序品,顯示地藏的願心說:「我今學世尊,發如是大願:當於此穢土,得無上菩提!」這是何等的精神?請諸位仔細的想想看,今日學佛的善男信女,出家在家者,有幾個發願要在穢土成佛的?即或有幾個大心菩薩如此發心,恐亦被願生他方淨土的行者,呵為不修行的生死凡夫,甚而至於斥為魔王外道。中國佛法的不興,有人說,這些一心求生淨域而就以為代表全部佛法的,要負大部分的責任,我覺得有他相當的理由!

  地藏菩薩,不但發願要在穢土成佛,更發弘誓要入地獄度盡眾生,所以關於大願地藏,在佛教裡有幾句脍炙人囗而為眾所周知的話,就是「地獄未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這真是尤為難能可貴的無畏精神。試想一想:娑婆世界,名為堪忍,出現在這世界舞台,可說已經夠苦的了,沒有一點毅力,根本就受不了,所以意志怯弱者,總想早日出此娑婆。但大願地藏,本其度生無限的熱忱,要到這苦惱世界的最苦的地獄裡去,救拔苦迫逼切的地獄眾生。根據他的願力分析:度眾生,不只是度少數的眾生,而是要度盡一切眾生;入地獄,不但是暫時的,而且要常住地獄。不但常住地獄,而且要莊嚴地獄,使地獄成為樂國,這是何等的願心?這樣願力莊嚴的菩薩,是多麼的偉大!無怪地藏菩薩深受我國學佛人士的崇拜,禮念。今日我們大家集合在這兒,紀念地藏菩薩的成道,不應只是形式的香花供養,稱念聖號,就算表示了對菩薩的敬意,理應切切實實的發地藏之大願,願於此濁惡世界成等正覺,願深入地獄度苦惱有情!

  不錯,地藏的大願,是值得贊美,尤其是值得我們效法的,但菩薩為什麼會發這樣大願的?自也是一大問題。據經中說:促起菩薩的悲願,其因緣很多的,而地藏悲願的激發,從地藏經的宣示,我以為是出於一片孝思,就是一片孝順父母之心,換句話說,為報父母養育深恩,而發如是大願。如大士為婆羅門女、光目女時,發救度一切眾生的廣大誓願,就是因母得脫惡道及「願我之母永脫地獄」而來的願心。總之,地藏大士,因孝思而激發大願,因本願而實行大孝,孝行與願力並重,完成崇高聖格,乃得名為大願地藏王菩薩。

  孝道,在我國人的腦海中,其印象是極深刻的,因中國的倫常,特別重視孝道。為人的子女,對父母行孝,本是天經地義,為任何一國人民,都應如是行的。所以孝經說:「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所以然者,因為孝是德行的根本,一個人如對堂上的父母不能行孝,那他對人就決不能有義,對國就決不能盡忠,而對一切也就無從談起。孝道對於做人的重要,於此可見。總統曾經說過:「父母生養我們,教育我們,以至於成立,愛之撫之,無微不至,真所謂父母之恩,昊天罔極。我們對於父母,那裡可以不孝順,如果對於父母不忠孝,則對他人必不愛,對國家必不忠,所謂『孝悌也者,其為人之本欤!』我們要能行道於天下,必先行孝悌以事父母兄長。孟子說:『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這就是講孝順為事親之本。」我們讀了總統說的這番話,即可知孝道是怎樣重要,而我人不得不行孝於堂上的二老了。

  可是,現代的人們,因運用人類的力量,征服大自然的結果,一方面文明發達到有史以來的大進步;一方面精神墮落亦達到可驚的地步!不說別的,單就家庭而言:吾人原是人海中的一葉扁舟;家庭乃是碇泊修繕的一所良港。翻騰於怒濤狂瀾中的人生之舟,不時受著風險及苦痛的襲擊,當精疲力竭而感到生命空虛時,能給與我人安慰及光明的,唯有可愛的和平家庭。假定沒有這可泊人生之舟的家庭,不管那船舫如何堅牢,恐終不免於覆滅。所以家庭的和平,是人生的幸福。然所以能得和平幸福,其頭緒雖說多端,而為人子者如何孝養父母,不能不說是首要。可是自命為時代的人物,在歐風美雨呼喚、物質文明陶醉下,欲推翻一切舊傳習,不但不再重視孝,甚而至於唱出非孝的口號,我真不知這是時代的進步還是退步?實令人不勝慨歎之至!在我覺得:時代不管是怎樣的進步,人類的根本總不能忘卻,人而如果忘本,那還成什麼人?試想:我們從母體出生後,有一段很長的幼稚期,不能獨立生存,全賴父母的撫養長大成人,怎可到自己有了生存的能力,就把生身父母忘得一干二淨,什麼侍奉孝敬一切都不顧呢?況且再進一步說:沒有父母又那裡有你有我?所以只要我們還承認自己是一個人,飲水思源,對於父母,就不能不孝順。不特如此,我有父母,我當孝於我的父母,他人也有父母,必須使他人也能孝於他的父母,那才算是真孝!盡管時代已經進步到原子時代,但為事親之本的孝道,總歸為人類應遵行的德行常道,決不因時代的進步而有所改變。如以為時代進步了,孝道可以不要了,那就大錯特錯,根本不配做個時代人物!真欲站在時代前面,領導時代進化的,應以孝敬父母發揚孝德為己任才得,因唯有愛父母的,才能真正的愛人類!

  講到這裡,或許有人要說:孝道的重要,這是人人所知的,也是人人應行的;然而你們佛教,有出家有在家的二眾,割愛辭親,離家遠走,既不能「晨昏定省」,又不能「福祿侍奉」,這能算是孝嗎?所以真正不重孝的,恐怕還是佛教吧?像這樣誤會佛教的很多。其實,佛教是倫理色彩最濃厚的宗教,不特不忽視世間的孝道,而且極端的重視孝道。唯佛法所重與世俗所重不同的:佛法重在歷劫的、永久的、廣義的孝道。世俗只重現世的、暫時的、狹義的孝道。舉最明顯的例子來說:我佛成道後不久,特回國為父王說法,以報現前的老父之恩;待到將入涅槃時,為報生身的母恩,乃又發出一片孝思,上升到忉利天去,專為他的母親說法,以期報深恩於萬一。而且自佛成道後,不但報答了現世的父母之恩,並報答了無始來的生生世世父母之恩,這那裡是淺見者流所見到的不重孝呢?再如地藏大士,於過去久遠不可說不可說劫前,因被孝順心的驅使,為報父母養育之恩,擴大到願度一切眾生。認為自己父母的生死苦痛固應救拔,一切眾生的生死苦痛亦應為之解除,況且輪回五趣中的每一眾生,都曾展轉的做過我的父母,我不去濟拔他們,還讓誰去救度呢?像這樣的報答一切父母恩的大孝,又那裡是一般只知孝順自己父母者所能理會?所以諸佛諸菩薩本身,固沒有一個不是孝道實踐者,就是說法開示於人,也無不殷勤的贊美於孝,令人行孝!不過佛法說孝以及真正孝道的完成,不僅是「晨昏定省,福祿侍養」,而主要在勸發父母信敬三寶,從三寶的信敬中,獲得生死的究竟解脫。所以蓮池大師說:「父母恩重,過於山邱,五鼎三牲未足酬,親得離塵垢,子道方成就。」這點很重要。我們中國人,在農歷七月裡,而有追親的思想,或於十五中元節度亡,或於三十地藏成道日超薦,站在報恩的立場講,這是很有意義的。唯須更進一步的,就是要從狹義的孝親,進到廣義的孝親,效法地藏大士,行大孝於人間,那才算是真正的紀念了地藏菩薩!

  最後,我還得一說的,佛教講救濟不單是未來的,且亦是現在的。宗教上的未來救濟,固然重要;現實的世間救濟,尤為重要。唯有現實真能得救濟,始可信未來亦被救濟。如現實的都不兌現,那還談什麼未來?所以佛法決不崇尚空論,當知實行孝道也是如此。父母去世以後,究竟生於善道惡道,固然值得做子女的關心,在可能范圍內,多為設供修福,使得早蒙佛力加被,出離苦處;但尤要者,還是父母在的時候,曲順親心,事之以禮,奉養孝敬,令信三寶。即或父母有所不是,我們只有加以婉勸,以盡為人子的天職,萬一父母不聽,亦覺問心無愧,而所以孝敬父母的一片孝心,仍當有加無已,決不可因父母的一時疏忽,就失去做兒女的應行之道。所以我們看一個人是否行孝道,不在父母死後排場擺得大,而在父母生前是否孝養周到,如父母在日都不孝,則死後的一切作為,是否出於孝思,就大成問題了。因此,佛法雖講行孝於無始來的父母之大孝,而特重對現前父母所行的實孝,這是重視孝道的我人所不可忽視的!

  關於地藏的名義,大士的化跡,歷來講的很多,現我一概從略。今天對諸位所說的,主要是顯示菩薩的大願與大孝。願諸位一致的:

    發地藏之大願!
    行地藏之大孝!

台灣學佛網首頁法师开示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