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禮旭:幸福人生講座(第四梯次)14


 2010/8/15    熱度:1856    下載DOC文檔    

幸福人生講座(第四梯次)  蔡禮旭老師主講  (第十四集)  2005/8/11  台灣中坜善果林  檔名:52-138-14

  諸位朋友大家早上好!

  老師好!

  我們強調「真龍得一滴水,可以遍雨世界」,而這一滴水必然是澆到了自己的本善之心,本善之心得以成長,得以薰習,它就會轉化成所有有德行的行持出來。我們剛剛請教諸位朋友,這一個影片裡面演了一個小時,其中一定有相當相當可以影響我們一生的教誨、態度、智慧在其中,不可當面錯過。常常我晚上講課,剛好白天發生了些事情,一些工作同仁都在旁,後來我晚上馬上就把這些事例用出來,他們在底下表情都很驚訝。對啊,我們時時要用心去學習、去感受、去見賢思齊,你看《弟子規》的每一句你什麼時候用?「見人善,即思齊,縱去遠,以漸跻」,「見人惡,即內省,有則改,無加警」,時時在學習,在提升自己。當我們的學習是融入在生活的點點滴滴,你的日子一定會契入「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的境界。

  在這四集的影片當中給我的啟示相當相當的多,在第三集當中我們看到夫子擔任設計這整個禮儀的主角,他對著父母的靈前,在蠟燭的燈火之下,說了哪一句話?你們有沒有記住?「天生我材必有大用」。諸位朋友,你在看孔子傳的時候,請問你是誰?你是誰?你會不會在看孔子傳的時候,我是我,孔子是孔子,那你那些眼淚絕對掉不下來。

  我每一次在講闵子骞的故事,「親憎我,孝方賢」,人是真正只記得別人的恩德,所謂「禮也者,反本修古,不忘其初也」,人與人之間的這一些禮儀,這一些恭敬的態度,它根源於不忘別人對他的恩德。我們為什麼對父母這麼恭敬,因為沒有父母就沒有我們。我們對身旁這一些叔叔、伯伯、舅舅,在我們成長的過程當中,他們給了我們多少的鼓勵,不管是物質的還是精神的,又給了我們多少的祝福,我們還記得嗎?我的媽媽常常說,我們小時候生病了,病得比較嚴重,我的叔叔都在旁邊掉眼淚。諸位朋友,不能讓愛我們的人,他的淚白流,我們要記住這些恩德,所謂「受人點滴,湧泉相報」。

  記得在古文裡面我們曾經背過一段話,讀「陳情表」不哭者不孝,讀「出師表」不哭者不忠,讀「祭十二郎文」不哭者不悌。諸位朋友,你讀這三篇文章有沒有哭?讀到這句話壓力很大,不哭都不忠、不孝、不悌,假如是為了考試再怎麼讀都哭不出來,對啊。我在讀「出師表」的時候,讀到那一句「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我的眼前大放光明。我的高中三年有兩次大放光明,就像這一顆被塵埃、黏土塵封已久的摩尼寶珠,突然透了一點光亮出來,不過這個光亮只閃了一二分鐘,接著老師說,來,把「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背起來,考試要考,你可以多兩分,結果那個光明就不見了,對啊。教「出師表」是要把諸葛亮的忠義傳遞給學生,「師者,所以傳道」,傳做人之道,不是傳考試之道。這個光亮後來暗了十年都沒亮,諸位朋友,人生有幾個十年?

  有朋友問我,蔡老師,你推廣中國文化,為什麼看你都沒有低潮?我還沒推廣中國文化以前,在教書當中,我的同學也很好奇,他們出來教一二年常常都是眉頭深鎖,「現在的孩子真難教」,看我都沒有這種情緒化,他們很好奇問我。我給他們打了個比喻,今天有一畝田地已經荒耕十年,諸位朋友要注意聽,因為人有太多的煩惱就來自於沒有客觀的了解因緣狀況,那沒有客觀了解,自己又很心急,又很強求,又希望趕快改善,欲速怎麼樣?則不達。閩南話有一句一定要記住,「食緊,你就扛破碗」,「食緊,扛破碗」叫做好心行惡事。不過說實在的,假如把真相講清楚是很殘酷的,不過我們真相就在這裡講就好,出去就別這樣講,為什麼?沒幾個人受得了。說你好心行惡事那是給你台階下,是好心嗎?還不是希望孩子趕快給我變好,我才不會氣死,還不是為了自己不氣不煩不痛苦,是真正為了孩子好嗎?假如你這一顆心是真的,你一定會找出最好的方法來解決,你不會常常在那裡懊惱,因為你懊惱的本質還在我執上,還在自私上。

  那一顆急躁的根源哪?在控制的欲望,在占有的欲望,在操縱的欲望。諸位朋友,一個人要控制你,要操縱你,你第一個反應是什麼?不管他是要拉你去好的地方還是不好地方,你第一個動作是你給我走開,不然你去試試看。有一個人把你的背後抓一下,你第一個反應是什麼?把他弄開來,不管他是要把你牽到哪裡你都不會先管,人是很不習慣被人家牽著鼻子走。從這裡我們就要深深去思考,要幫一個人是要站在他的角度上去引導他,去影響他,而這個影響要自然一點,不可強求,不可強迫,不然你生煩惱,他也痛苦,當然這其中的拿捏,人情練達皆文章,需要歷練,需要摸索,但是諸位朋友,不要怕經驗不夠,只要你的心真誠,你的心慈悲,你的經驗的積累會非常的快速,好。

  你看我把真相講出來,每一個人的臉色都不好看,所以這一段話只在課堂上講,出去以後可別這麼講。因為一個媽媽擔心他兒子擔心半天很久了,你一見到她不只沒有鼓勵她,「你真是個好媽媽,對孩子這麼用心」,你這個都沒有先肯定她一下,馬上告訴她,「你這個是壞心行惡事,你這個是控制,這是占有」,她聽五分鐘就要回去了,她就想走了。諸位朋友,話好不好講?真不好講。

  「人情不可拂,需用順法調之,其道在一個恕字」,要順著他的情緒去疏導,關鍵在一個寬恕。我們常常為別人的事情在生氣,都會講一句話,他都那麼大了連這個都不懂,有沒有寬恕?沒寬恕。其實我們思考一下,他為什麼不懂?對啊,他為什麼不懂?假如有人教他,他懂了,他干嘛自作自受?誰喜歡自甘墮落?誰又想自討苦吃?有沒有這種人?他是在迷途之中不知清醒。清醒的人,浪子回頭金不換,誰拉他他都不願回來。在這個時代沒有一個人不需要寬恕,因為失教都三代了,人不學不知道。「先人不善,不識道德」,上一輩、上上一輩的人不懂,「無有語者,殊無怪也」,沒人教他。你不要上完課回去,都是我爸爸媽媽害的,很多看心理學書看完就是這個結論,之後對他父母都很仇視,你看我脾氣不好就是遺傳你,我的情緒比較消極就是被你們影響,把責任都怎麼樣?你身旁有沒有這樣的人?你看那個書害死人,我也曾經被害過,所以我很清楚,注意啦。而你看那些心理學的書會看得「哎呀,痛快,跟我想的都一樣」,它是隨順你的習性、隨順你的情緒在引導你。一開始看好舒服,但是往往用了以後會產生更多的對立、情緒沖突。而聖哲人不是這樣教我們,聖哲人是「行有不得,反求諸己」。我們看到連闵子骞被後母虐待成這樣,他的念頭裡面有沒有對人的責備?沒有,這叫理智,這叫聖教。闵子骞吃虧了嗎?

  你看人現在用情緒、用情識在解決問題都是意氣用事,對立起來,他是不對的,我是對的,在那裡誰對誰錯,問題解決了嗎?沒有解決,愈搞愈糟。得理要饒人,理直氣要和。我們來看看闵子骞吃了什麼虧?吃虧就是占便宜,沒有後母這樣的境界能成就一個賢德之人嗎?成就了他的道德學問,成就了他一生「學為人師,言為世則,行為世范」,頂立於天地之間的榜樣,不枉此生。再來,他這麼樣的一忍還成就了他家庭的什麼?和樂。不然他那時候落井下石,還跟爸爸好好告她一狀,把所有的舊帳,三年、五年的舊帳統統翻起來,你看他的後母是什麼下場?看很多的朋友沒什麼反應,代表這個故事不大熟,這時候我們要講一下。在春秋,你們不是看孔子傳了嗎?孔夫子有敘述了一遍,我每一次看這段眼淚都掉下來。鞭子打下去,蘆花飛了出來,他的父親非常的生氣,回到家裡一怒之下就要把他的後母休了。諸位朋友,你看我在講話的時候你們好像都很專注,為什麼?真感情,好文章。一個人要先感動自己才能感動別人,不是為了講課而講課,而是這一些教誨深深感動了我們,也深深影響了我們一生的命運,因為有這麼好的東西我們不得不全心全意來供養大眾。

  當父親這麼憤怒之下,闵子骞完全沒有想到後母對他的不好,反而是提起為他的後母著想,又為他的兄弟著想,其實也是為他的父親著想,父親年紀愈來愈大了,假如沒有後母的照顧,生活也是很困難,你看那顆仁慈之心是時時不忘。他馬上跪下去跟父親講,「父親,千萬別把後母趕走,因為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單」,這一句千古的名言感動了無數的人民。諸位朋友,你希不希望你的孩子一生的行持可以感動千古之人?希不希望你孩子是這樣的人生?希望。讓他的生命是垂范後世,永垂不朽,而這樣的人生必然是從小時候讀聖賢書開始,懂得培福,懂得造福,晚年自然享福。

  當然,諸位朋友,你說那我現在都二三十歲了、五六十歲了,那不就來不及了?不會來不及,有開始都不會嫌晚,夫子說的一句話,「朝聞道,夕死可矣」,你真正已經聞到宇宙人生的真相,你這一生沒有白來了。而且身命有限,慧命無窮,這個智慧的生命是不會斷的,你的這一個智慧、人生的醒悟會延續到下一輩子再好好來運用,來成就。而不管我們現在年齡多大,只要你覺悟了,往後的生命都將可以發光發熱。我們在《三字經》裡面有提到「若梁灏,八十二,對大廷,魁多士」。梁灏幾歲考上進士?八十二歲,人家還一副非常有志氣、有志向要報效民族國家。「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為者亦若是」。其實人生只有一個人可以擊敗你,就是自己。只要你自己能自立自強,不管我們幾歲聞正法都將「天生我材必有大用」。

  諸位朋友,你看孔子傳也好,你在讀《無量壽經》也好,你就是孔子,你就是法藏比丘,你就是闵子骞,因為這些聖哲人的行持都是從他的自性流露出來,當我們遇到這個緣,自性與他的自性相應了,自性的德能我們本自具足。這一些眼淚都是真情的流露,只是我們要讓這一份感動,這一份體悟,這一份明白,不是只有三十秒,而是什麼?永遠保持下去,當然這樣的境界很好,但也不容易,必須透過長時薰修學習把煩惱伏住,你的法喜、你的正念就念念分明。待會兒我們再討論一下學習的方法。

  剛剛我們提到寬恕,對於人情的執著只要是善良的我們就不要太苛刻,要順著她的一種情感、情緒去引導,說你為你的孩子這麼著想,當媽媽的實在很用心,先給她的情緒疏通完之後,接著我們再引導,不過一定要講求好的方法。你現在在這裡煩惱對你有沒有幫助?沒有。對你的兒子有沒有幫助?也沒有。既然對任何人都沒幫助那這樣做好不好?那就不理智了。而且你在那裡擔心不只對你的孩子沒有好的幫助,還會有什麼?不好的影響。你在煩惱的時候你兒子知不知道?感受得到。他會形成一個壓力,形成內疚,不過這個兒子會內疚代表善根深厚,假如善根不夠深厚會變成什麼?會給你頂撞,會給你忤逆。我們這樣溝通,慢慢把她從情緒當中引到理智上來。情緒的疏通是症狀解,把她當下的情緒稍微舒緩一下,但是智慧沒有開,這個情緒是會呼之即來。我們不反對情緒疏導,但是更重要的一定要建立理智、智慧,這是根本解決問題。現在這個世間充斥的大半都是症狀解而不是根本解。往往人的心理狀態都是日漸惡化占多數,因為理智在經典之中,而經典沒人在宣講,現在刻不容緩是教育。可是「世人共爭不急之務」,當然我們要堅信「人之初,性本善」,是他沒有遇好的緣把他點醒,我們就要去當這個好的緣,定位自己。

  很多心理狀態我們可以用一個譬喻把它疏解一下,我的同學都問我:你為什麼沒有情緒低潮?我說:一片荒耕十年的土地,地已經都裂開了,裡面連只蚯蚓都沒有。你是農夫,你要來耕作,請問你腦海裡第一個步驟、第二個步驟是什麼?你會不會第一個步驟把種子丟下去?對啊,你看你現在很理智,是不是?可是遇到孩子的問題不一樣了,「老師,你跟我的孩子講五分鐘」,他那個說,老師跟他講五分鐘以後,他的期望是什麼?回去馬上幫他洗腳,馬上幫他拖地,那是不可能的事,對啊。你看人的理智往往在感情很執著的時候就不在了,平常工作你看他管理公司當主管,該怎麼干就怎麼干都干得很好,不過遇到怨親債主就不行,因為定功不夠,理智、道理還明白不透徹。荒耕十年的地,你絕不可能想明年收割,那叫違反自然,自然是道,要道法自然才行。一定是先把土松開,然後埋一些有機肥料,開始活化它的土壤,這一定是先的工作。請問在活化土壤的時候你能看到什麼結果嗎?都看不到,連個植物都沒長,很多人在這一段前置過程,耐性磨掉了,沒效了,都沒有用,該講的都講完了,沒效,打退堂鼓,就很可惜。

  要做一件事,信心最重要,你對古聖先賢這些宇宙人生的真相、道理,你有沒有百分之百的信心?這個不用回答,我們講話都點到為止。為什麼?你假如還沒有到,硬是要回答我的話,對你也是一種負擔,所以我們人不要強人所難,隨緣就好,不過還是得講,還是得提醒。

  我們對這一個土壤、對這一片田地一定是循序漸進把它改善土質,就好像先改善你們家庭的整個氣氛,以備於培植這個種子的發展(的成長),也就是從你夫妻、從整個家庭的境教,環境的教育,環境的薰陶,開始改善好,再加上身教,再加上言教。言教不是碎碎念,言教是抓到機會教育點,點他幾句。有一些話先講在前頭,你不要逼他,講在前頭他硬還是要依自己的意思做,那你就順著他給他跌一跤,跌完之後他會突然感覺「哦,我媽媽講的是真的,我爸爸講得很正確」。當他跌完跤回來,受傷了,一進門你要怎麼說?「死好了,跟你講都不聽」,你兒子走進兩步就出去了,對啊。所以這都是智慧。他跌了以後心裡面子放不下,但是心裡想我媽媽實在很厲害,這個時候要寬恕、接納,進來先給他擦擦傷口,然後切幾盤水果給他吃,「早點去休息,不要把身體搞壞了」,讓他先感到溫暖,那個心就慢慢平靜下來,這時候才好說話,說話不要太急。那兒子剛失戀,一進門來你就劈裡啪啦給他講一堆,有沒有效果?人要審時度勢。

  那我來教書是已經早就了解,就好像我是那個農夫,已經了解這一片田地都荒耕十年,我還在那邊氣得半死,怎麼明年不給我長稻子出來!那是我自己跟自己過不去。我們來教書以前早就已經觀察到整個社會狀況,家庭教育缺乏,孩子的根都站不牢,哪有可能到你的手上來,兩個月就變一個人,又不是孫悟空,是不是?既然客觀狀況了解了,接下來是我們的愛心,是我們的耐心,但求付出,莫求回饋。你常常在那裡想要馬上有回饋,日子一定是患得患失,當你是患得患失的時候,你能把學生教好嗎?不行,為什麼?因為你的情緒已經受干擾,你本來有十成的功力,你只能用三成,用五成,假如這個情緒問題沒有解決,你會愈來愈惡化。聽說現在憂郁症最高比例是小學老師,不知道我的訊息有沒有錯誤,但是有幾分真實,因為一個小學老師所面對的是幾十個學生,以至於他的身心健康,還有他的家庭狀況,都有可能影響他的情緒。不只要面對這些學生,他還有哪些煩惱?他的孩子,他的先生,他的家庭。

  所以人要能掌握情緒才能掌握未來,這一些態度對我們的人生都相當關鍵,要時時提醒,你才穩得下來。心穩不下來,所辦的事一定麻煩百出,所謂「處事大忌急躁」,最忌諱的就是急躁。「急躁則先自處不暇」,自己都照顧不好自己,焉能治事?「何暇治事?」你何來把事情處理好?做人做事的功夫可要好好下功夫來學,所謂「活到老,學到老;學到老,學不了」。我跟我這些同事同學就溝通這一個態度,一個人要常保很平和的心態,你才能夠幫助來到你生命當中的每一個人,不然我們常常掛在口上,要普度眾生,要幫助別人,那是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

  我們常常在接觸大眾當中,看到一些朋友雖然身體跟我們坐在一起,其實他的靈魂到哪裡去了?他很多的煩惱都寫在臉上,不過我們又不好意思當面把他講破,還是讓他自己想說的時候再說,為什麼?因為很多人都覺得他的方法比較好,都硬用硬撐,撐到實在是已經四肢無力了才肯問人。學問學問,要學著怎麼問。學習的次第,博學、審問,「審」字就代表非常謹慎來問。第一個要找對人問,第二個,問問題不要心煩氣躁,要問人問題首先把自己心靜下來,理一下,不要心很煩躁然後就去找人問,自己該問什麼亂七八糟,人家回答也摸不著頭緒。要自己先靜下來把題目理好,思緒整理好,再問。然後問要問對人,要問真正明白這個能力、這個道理的人,比方說你就不能來問我怎麼煮飯,可以問我怎麼煮面,因為我在海口那一個多月都是吃面,為什麼?很方便,把一些菜切一切,紅蘿卜、馬鈴薯這些統統切了,咚,然後面,咚。不過吃面有一個好處,三餐都吃面可以煉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不錯吧。當然我還有一個法寶提供大家做參考,煮起來以後我就把一勺的芝麻醬,哇,好香,肚子開始餓了。後來我們中心的老師講了一句話,他說一個人腦袋要好,記憶力要好,要多吃芝麻醬,這個推論有一點偏頗。

  腦筋不是靠吃來的,要多用,就不會老年癡呆症,可是要用對地方。你用的時候都是用理智,都是循著智慧走,愈用愈靈活,假如你的腦子是隨著煩惱走,愈用愈遲鈍,到最後一定得老年癡呆。諸位朋友,你去觀察一下,很多得老年癡呆都是年輕的時候,做生意也好,當父母也好,操心過頭,之後就記憶力開始衰退,那用得太過,用得不對。我們看李炳南老師九十七歲講課,《詩經》說什麼要不要翻書?要不要?不用,《書經》說「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引經據典,滔滔不絕,九十幾歲為什麼記憶力沒退?要把記憶力衰退的根源找到才能對症下藥。真正記憶力的殺手是什麼?是人的煩惱,是人的執著。你煩惱執著愈想,內心愈郁悶,到最後,啊!不要想了,但是也止不住,到最後不只老年癡呆,還要去掛號憂郁症。把根源找到,煩惱輕,智慧長。我記憶力狀態從到補習班參加師資班一直到現在,這六七年的時間都沒有退,不是我有這種狀態,我們在大陸幾位老師,他們也都二三十歲了,在大陸我們一起研討的老師,現在差不多有十位都在各地講學,他們的年齡只有一個比我年輕,其他年紀都比我長,但是他們都有同樣的感受,學了聖賢教誨常常用理智觀照,他自己的記憶力開始成長。諸位朋友有沒有信心?「有。」好。所以這個態度很重要,我們時時要以這些真理來提醒自己,不可隨順煩惱習氣。

  後來我走上推廣中國文化的路,很多朋友也問我,你為什麼心都不退?記得我那時候在學校教書已經開始教我的學生讀經典,有一次我帶著兩本《弟子規》從高雄開車到台中,我台中有一位結拜大哥,因為他的女兒一個念二年級,一個念四年紀,都是教育的黃金時候,我就趕緊把這麼好的書拿給他。一下車就在素食館裡面吃飯,還沒開始吃我已經滔滔不絕的講,你看這一句「父母呼,應勿緩」,雖然只是一個講話的態度,卻影響孩子一輩子人格健不健全。諸位朋友,你會不會說,有這麼誇張嗎?當他對父母講話都不恭敬,都非常的傲慢,請問他這一輩子對誰會恭敬?沒有人。「不愛其親而愛他人者,謂之悖德;不敬其親而敬他人者,謂之悖禮」,這是違背正常,不合理。人讀了這些經典,你的判斷力就愈來愈強,不會被人家人雲亦雲就把你影響。「不敬其親」,這是在《孝經》裡面的經句,「而敬他人者,謂之悖禮」,他這個禮敬是假的。我們觀察現在很多的人回到家裡對父母大聲小聲,出去外面對人都輕聲細語,為什麼?因為那些都是他的客戶,對他們不好,錢沒得賺,這都是真相,要看清楚。

  一個孩子一生恭敬心沒有起來,他這一輩子能有成就,無有是處,不可能,我差一點就說,如果真的有成就,我的頭給你當椅子坐。我們講了這麼笃定,請問幾個人真正明白這個真相?現在的人最嚴重的一個心態:僥幸。我兒子真的《弟子規》這幾句沒做,人生就沒成就嗎?相信不夠做出來的力度就不足,不徹底,一不徹底,前面都松了,後面能不亂嗎?孟子也好,孔夫子也好,他的父母,尤其他的母親,對這些聖教絕對不敢絲毫的打折扣,他才能教出這麼傑出的孩子出來。

  當我一句一句跟我結拜大哥講,講了差不多一二十分鐘,我突然悲從中來,就哭起來了,那種情緒是根本控制不了,當然諸位不要誤會,我不是很愛哭的人,都是心有所感。差不多哭了幾分鐘平息下來,擦擦眼淚,我的大哥說,我聽大學教授講課也沒能講成你這個樣子,哪有講經典可以講成這樣的。我對他解釋了一下,剛剛我念到一半,突然想到,假如我在求學這十幾年的過程有老師把這些道理告訴我,我的人生將少走多少彎路,少走多少冤枉路。這一輩子走冤枉路,假如只花掉、折損掉自己的時間跟精神,我不會那麼痛苦,不會,但是因為走這個冤枉路的過程,說錯了多少話,做錯了多少事,又傷了多少愛護我們人的心。那個傷心,一支箭射過去再把它抽出來,沒事了嗎?血還在滴。我們一句忤逆父母的話,他這一輩子不知道會重復傷感多少次,這是我最大的遺憾。人生有了這樣的遺憾,絕對不願意我們的下一代、我們的孩子繼續錯下去,就是有這樣的使命才推動我不厭其煩的去講《弟子規》,去弘揚中國文化。

  我在中學的時候,念國二遇到一位理化老師,他是教理化的,不是教文科的,他跟我們講了一句話,「人不可以有傲氣,但是不可以沒有骨氣」,在我的三年國中生涯就記住這一句教誨,其他的都沒記起來。我們當老師至誠的把這些教誨講出來,孩子印象都很深,這一句話成就了我人生重要的態度。諸位朋友,不是孩子不肯學,是我們有沒有教。好,這一節課我們先上到這邊,謝謝。

台灣學佛網首頁居士文章大德居士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