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禮旭:如何建立理智的人生觀1


 2010/8/20    熱度:8256    下載DOC文檔    

2006年幸福人生講座—如何建立理智的人生觀   蔡禮旭老師主講  (第一集)  2006/11/4  台灣中坜善果林  檔名:52-177-01

  尊敬的諸位法師、尊敬的諸位同修,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們深刻的體會到,經典、真理就在我們生命的每一個當下。所以在此時此刻,我們就體會到孔夫子所說的「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大家共聚一堂,我們有共同的目標、共同的人生方向,因為我們在此生有這麼好的機緣,能夠遇到聖賢、佛菩薩的教誨。遇到了這個機緣,只要我們肯受教、肯學習,那我們整個人生的思想、觀念就能夠非常正確。這是從根本改變了我們的命運,有好的思想、正確的思想,我們的行為、我們的性格就能夠轉變過來,自自然然的我們會有好的人生命運。當我們有好的人生命運,也將帶動我們的家庭轉變,我們的團體轉變,以至於我們的社會、民族都能得以轉變。所以人生能遇到這麼好的機會,此生足矣。

  「人生解知足,煩惱一時除」,真正得法喜,真正得不亦悅乎,那絕對不是三年、五年以後才得的到。只要每一句教誨我們聽到之後,真正肯依教奉行,那個自在輕松當下即是。像我們在聽師長教誨當中,我們都了解到「一日無常到,方知夢裡人,萬般將不去,唯有業隨身」。我們聽到這一句的時候,是輕松還是沈重?這句把人生的道理點得這麼明白,「一日無常到,方知夢裡人」,這就代表著人生任何東西都帶不走的。既然都帶不走,還有什麼好求的?我們還汲汲營求,忙忙碌碌。所以,任何一件事都帶不走,我們就不要去強求,我們知足常樂。

  其實我們再細細冷靜想想,所有的煩惱來自於哪裡?來自於「求不得」的痛苦。因為有求,假如不如我們的願望,煩惱就開始出現了。所以人生一無所求,「於人無爭,於世無求」,身心就開始輕松自在。因為求,不見得求得到,而不求,不見得求不到。我們都了解到,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了解因果的道理,身心也會很輕安。我們如理如法的去努力,我們今天要有財富,因是財布施;我們就不要每天在那裡煩惱,我以後能不能賺多少錢。明理以後,心的自在當下就可以獲得到,所謂理得心就安了。真的,師長、聖賢人給我們的每句話,對我們一生都有相當的受益、利益。財布施得財富,法布施得聰明智慧。我們希望我們的智慧更高,能下對人生很多的抉擇,因為假如智慧不夠,下錯了抉擇,人生有一個很殘酷的事實,就是人生不能重來一次。所以人生最難的不是奮斗,而是抉擇,一定要下對人生的抉擇。

  那首先有智慧,你的人生下對了抉擇,愈走愈輕松。假如人生下不對的抉擇,那會愈走愈沈重,往後人生還要對自己錯誤的抉擇再收拾殘局,那當然愈走就愈不輕松。所以我們俗話講,「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這都是人生重要的抉擇。當我們有這分明白的時候,那什麼都可以不急,唯一首先要趕快提升的是我們的智慧。所以我們所有的親朋好友怎麼樣,那個都不著急,首先要著急我們有沒有真實的智慧,「欲助人者先自助」。真的,人生假如擔心這個、擔心那個,我們的能量統統分散掉了。而因為我們擔心這個、擔心那個,我們的親朋好友一接觸到我們,他的心也被我們影響,忐忑不安。當大家都互相有不好情緒的影響,怎麼可能自己跟家人甚至於我們這些親朋好友會愈來愈好?所以首先我們自己要穩住,要有智慧,這比什麼都重要。欲助人者先自助,不然會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所以很多經句,我們現在慢慢靜下心來去感受,真的一句都可以把我們的人生扭轉干坤。

  你看《大學》,大家讀過《大學》沒有?那不是大學、研究所,不是那個大學;是我們《四書》裡面一本重要的經典,叫《大學》、《中庸》,這本《大學》。真的人要很冷靜,冷靜在哪?愈容易得到的東西愈不珍惜;難得得到的才會珍惜。真的,這次我到法國、英國去很感慨。我們在英國講課的時候,在劍橋大學,一個英國的學生在台上主持,用中國話講。而他們倫敦、劍橋這些大的學校,統統都有中文的研究所,非常專注的研究中國的這些文化智慧。所以這個時代真的要非常的冷靜下來,冷靜在哪?我們剛剛提到,一個人的思想決定一個人的命運,父母的思想決定了這個家庭的造化;相同的,整個社會、民族的思想就決定了這整個社會、民族的命運。所以首先要有正確的思想、正確的人生觀,才有可能讓我們的未來幸福美滿。

  我常常跟很多朋友交流的時候,就會跟他們說,你們是炎黃子孫嗎?大家聽課都已經先入定了,怎麼都沒反應?你們是炎黃子孫嗎?「是!」那我們要常常記住我們師父一句教誨,也是我們修行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精髓,叫做「重實質而不重形式」。形式是什麼?喊得很大聲叫形式。什麼是實質?我們有沒有中國人的胸懷、中國人的智慧,這才是實質。今天假如有中國人的血統,但是從小到大在美國、在法國長大,他們的思想不見得是中國人的思想。而影響他一生的,卻是思想問題。

  所以我們這次到法國去,法國的福利好不好?法國的福利非常好。但是我們不能只看到這個表象的好,福利愈好,很有可能他的人民會愈來愈懶惰。反正我有賺跟沒賺差不多,那我要不要賺?有努力跟沒努力領的薪水不會差太多。所以中國人的勤奮,在世界人的感受裡面都相當的佩服。他們的小孩都是國家照顧,看起來好不好?有時候看事情要深入才行。當一個父母他覺得孩子不用他照顧的時候,他會很愛玩。所以法國人很怎麼樣?很浪漫,聽起來好不好聽?浪漫到最後,家庭狀況堪憂。你一浪漫,好玩的心怎麼可能把下一代教得很好?所以其實很多先進的國家,現在他的人才很多是不在他自己的國人裡面。都是開放移民,讓其他國家、民族的人才來到他自己的國家,反而他自己國家出不了人才。但是這樣撐,到底能撐多久?所以真的,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最重要的,是要有好的後代才行。不能這一代好,二、三代就敗了,全完了,那不是很深遠的智慧。

  今天他們不用照顧孩子,又不用照顧父母的話,沒照顧父母就沒有感恩心。一個人沒有感恩心,又沒有對家庭、社會的責任心,那他這一生活在人世間到底在做什麼?所以真的我們冷靜想想,現在很多我們一般在罵人的話,在現在的社會現況來講,都已經不是罵人了。你看「行屍走肉」,一個人的心裡已經沒有感恩心、沒有孝心,那跟行屍走肉沒有兩樣!他的人生每一天的目的,是藉由一大堆的欲望把自己的一天塞滿;而在夜闌人靜當中,卻覺得內心非常的空虛,這個在愈發達的國家、愈發達的地區愈明顯。所以收入愈高的地區,憂郁症一定最高,自殺率也最高。這都很值得我們冷靜思惟,為什麼?你看我們以前念書往哪個方向去走?賺錢,追名逐利。追到最後會怎麼樣?會憂郁症,會離婚,會自殺。

  諸位朋友,我們希不希望我們的孩子走這條路?但是我們現在在把他往哪一條路推,大家知不知道?往這條路推。我們的老祖宗湯王,他說「萬方有罪,罪在朕躬」,天底下的過失都跟我有責任,這樣的心非常的踏實。假如我們常常想天塌下來,不干我的事,這樣的心無比的空虛;反而湯王覺得我每天都在盡心盡力,我無愧於心。假如我們每天是在那裡說,都是誰錯,都是誰錯,其實常常責怪別人,責怪完之後,內心都會在那裡打嘀咕。我罵完以後,人家會不會看我不順眼?人的良知隨時都在,你不要看他做壞事,你看他做壞事還是偷偷摸摸,那個叫什麼?那個叫慚愧心。人都有善,本善隨時都在,可是它為什麼起不了作用?因為被欲望占住,他被欲望控制了。但是他很掙扎,他也很想學好,可是他沒有好的緣拉他一把。

  我曾經跟諸位朋友分享過,我任教的第一年遇到一個學生,他才小學六年級,已經被三、四個學校趕出來。後來我去的時候,他剛好六年級,犯了一個錯誤,學校給他一些懲罰。懲罰完之後,很落寞的坐在那裡。剛好我經過,看到他的背影可以感受到他的心情。你看,人跟人是很容易感受得到的!我們現在細細來想想,我們有沒有感受到孩子的心?我們有沒有感受到先生的心?我們有沒有感受到我們父母的心?假如感受不到,到底障礙在哪裡?障礙在我們的控制欲望。「你趕快給我念書,什麼都別說了」,孩子的內心你感受不到。「你看人家隔壁家的先生一個月賺八萬,你才賺三萬,你趕快去念個碩士」,統統都是那種控制的欲,先生的心離我們愈來愈遠。當我們都是名、都是利,父母時時關懷我們、擔憂我們的那種心境,我們也感受不到。當我們把欲拿掉的時候,這顆心非常的敏銳,可以感知一切人的心境,就能融成一體,是和樂融融。

  當我看到這個學生很落寞的在那裡,其實當我們看到學生犯錯的時候,我們是一種不捨,人不學不知道。「人之初,性本善」,人生建立理智,首先要對一個宇宙的真相深刻的體悟,就是「人之初,性本善」。當我們對這個信念非常堅定,真的跟任何人都沒有對立,只有疼惜,只有想著我如何成就他。其實這句話,「人之初,性本善」,佛菩薩也告訴我們,「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當我們這句「人之初,性本善」沒有打從心裡相信,我們信佛、信聖賢人,那是一句空話。一真一切真,這一句不相信,其他句的相信也有待商榷。當我們不相信,對人有懷疑,心就不清淨,「心淨則佛土淨」;相信「人之初,性本善」,跟人沒有對立,只有成全,「心平則天下平」。心安,沒關系,我們只要有耐性,一而再,再而三,我要為他演說,只怕自己演得不夠好,不怕他不回頭。這個心境起來,煩惱不見了,煩惱從哪來?看別人過失來的。這種心境,「我趕快提升,他就能夠受感動」,真的,「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

  我們接觸師長的教誨要很警惕,佛家也講「學佛一年,佛在眼前;學佛二年,佛在天邊;學佛三年,佛化雲煙」。這個話聽完之後要高度警覺。師長又說,「地獄門前僧道多」,這些話跟我們有沒有關系?聲音很小,我「聽思聰」。因為聖賢人告訴我們要「視思明」,看要看得清楚,聽也要聽得明白。「有」很小聲。我們可以冷靜想想,我們第一年聽師父講經,聽到手舞足蹈,遇到這麼好的法,我人生了無遺憾。有時候一激動,還在那裡頂禮三拜,有沒有?有時候睡覺的時候想,都會睡到笑得醒過來,這第一年。然後只要有親朋好友說:聽說你跟淨空老法師學習,你那裡有沒有一本《認識佛教》?馬上趕快拿給他,甚至於十本、二十本一起送,有時候送太多會把他壓死。然後交代他一句話:你只要有什麼需要,縱使半夜三更我都幫你送來。你看,初發心成佛有余!

  現在三年過去了、五年過去了,我們坐在電視機前面,可能正襟危坐;十分鐘以後,開始夢周公都有可能。所以孔老夫子在《論語》裡面講,「三年學,不至於谷,不易得也。」一個人修學三年,沒有達到善人的境界,以後可不好修了。因為態度決定了我們的成就,而修學前三年,那是建立最重要的修學態度。這三年,這個態度假如沒有扎得很深,比方「學一句,做一句」,比方「行有不得,反求諸己」,這個觀照的態度沒有形成,不進則退!我們很可能就開始「長浮華,成何人」。所以「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這些話都不是講別人,是講我們自己。

  到底我們是進還是退,對學習特別重要,學貴自知。當我們不自知的時候,我們就被自己給出賣了。人生被別人騙了不可悲,最可悲是什麼?被自己給出賣了都不知道。所以時時要善觀己心。我對人的真誠心,我對人的愛心,一定要愈來愈提升,這叫修學,這才叫進步。所以時時要勘驗自己的功夫,不然我們會糊裡糊塗把人生的歲月虛擲掉。當我們在虛擲歲月的時候,其實也是不信佛。因為佛告訴我們人生無常。這對人生無常的警覺性,是剛開始修學的時候強,還是現在?可能現在還會想,我這幾年學佛,應該不會有意外,有可能對無常的警覺性愈來愈低都說不定。

  我們是當生要成就的人,這是我們立的志,學貴立志。要當生成就的人,修的是淨業,淨業是什麼?毫不要求、不攀求,只有無盡的付出,這叫淨業。假如我們做了很多事情,還想著另外一半要回報,同參道友要回報,公司一定要回報我什麼,那已經受到了名聞利養的污染。其實愈深入我們五千年的文化,我們的慚愧心真的會提起來。你看古代的人,心中只有父母、只有兄弟,連死都不怕。連死都不怕,更何況還跟父母、兄弟、還跟朋友談條件,那不可能!

  你看對於朋友,在漢朝有一個讀書人叫荀巨伯,去看他的朋友。剛好這個地區受到盜賊的侵襲,岌岌可危。而他的朋友病重,他的朋友看到這個情景,馬上告訴他,你趕快走,我已經連動都不能動了。但是荀巨伯,你看他們人生時時提起的是殺身成仁,捨生取義,他這一生絕對不願意昧著良心。這個心境我們現在做不到。所以他當下就挺身而出,那個盜賊一進他的朋友家裡,他馬上告訴他,我的朋友行動不方便,你們要搶、要殺,找我就好了,他已經病得那麼重。你看這是一個人的赤誠。

  我們相不相信「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師長常常在講經的時候提到一句話,「信為道元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我們相不相信真理?我們相不相信自己?我們相不相信別人都是「人之初,性本善」。所以為什麼古代的讀書人,他們能感化這些盜賊,能感化甚至於是毒蛇猛獸?因為所有的毒蛇猛獸統統還是性本善,只要它遇到真有德行的人,它就會交感,就會感動!

  我們看這個盜賊聽完他一席話之後,盜賊頭頭就對著他所有的跟隨他的這些眾人講,「你看,我們以前是聽說有這些仁人志士,今天居然遇到了,我們這些無義之人…」,你看他自己講他是無義之人。他在犯錯當中,他自己也知道自己做的是錯的。「我們這無義之人,絕對不能來侵害這個有道義的地方。」一個人的真誠,轉動了整個地區的劫難,把它轉掉了。

  諸位朋友,我們修學聖教,首先要建立一個非常重要的態度,就是聖賢人能做到的事,我們一定也能做到。這是重要的人生態度。因為我們要了解,整個人生只有一個敵人,其他的統統都是貴人、是老師。哪一個是敵人?自己的習氣。真如本性是敵人,那不對!是自己的習氣。這個要看清楚,不然敵我不分就麻煩了。人之初,性本善,這是真正了解自己、了解他人,真正明白了、省悟了。一個人都不了解自己,如何栽培、成就自己?

  我記得在七、八年前,我還在師范院校念書,常常我的同學他會寄一些心理測驗來給我。寄過來之後,我看了二、三十個題目,測完之後,他就給你一個評分。評完分之後就告訴你,你的個性像老虎,你是老虎型的個性,很多人聽到「老虎型」還高興了半天;還有說你是孔雀型的,還有說你是無尾熊型的。反正就是我們都像畜生,大家還在那裡樂得半死。所以人已經不自知到連自己像畜生都高興,你說顛不顛倒?就沒有人做個心理測驗,說你有堯帝的仁慈,你有周公的深謀遠慮,你有唐太宗的恢宏大度!奇怪,就不學聖賢!所以這個時代要扭轉干坤,讀書志在聖賢。

  我們有一次在演講的時候,對著幾千個師范院校的學生,上千,就跟他們說,你們想想要把人教成什麼?是教成狼,還是教成羊?結果這個問題問下去,很奇怪,真的是「方以類聚,物以群分」,都沒有打好pass,結果右邊的就說:狼!左邊的就說:羊!都喊得很大聲。你看人都死在自己的習氣,不服輸。真正能讓人佩服,不是你大聲。「窮天下之辯者」,你可以讓所有的人都信服,都打從心裡的接受,絕對不是在你的辯才,「不在辯」,而在你的讷,剛毅木讷。那代表著我們都是奉行聖賢時時仁愛存心,時時照顧他人、關懷他人。他人不對的時候,我們一句都沒講,他人需要的時候,我們盡心去服務他。到最後他慚愧心起來,那才是真正能窮天下之辯,能讓天下人都信服,都歡喜接受我們的一些勸告。

  你看這上千個老師,上千個師范院校的學生,以後要教什麼?要教上千個學生。一千再乘以一千是多少?「建國君民,教學為先」,思想一錯誤,真的整個社會道德的敗壞,速度真的我們連想像都想像不到。所以在這二、三十年,我們整個社會墮落的速度,大家心裡都可以感受得到。因為正確的智慧、聖賢的教誨,慢慢的被忽略了。老祖宗告訴我們,認識自己是什麼?「三才者,天地人」,什麼叫人格?能把天地的德行演出來,這叫不糟蹋這一輩子當人。

  《大學》開頭告訴我們,這是真正明白了自己,也真正了解到,我這一生的價值應該怎麼樣去發揮。所以老祖宗話很少,一句就講透了,「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明明德,這是真正了解了自己。明德就是我們的本善,明代表智慧,我們本來就有無量的智慧。當我們起一個念頭不相信自己,那就是被自己給打退了。所以真的只有一個敵人,就是自己,別人是不可能障礙得了我們。我們起一個念頭,自己不行,這叫不信佛,不信佛說的。德是我們的能力,我們的福分,這都是本有的,莫向外求。而現在明德為什麼不起作用?還必須透過「明」才能「明德」,「明」就是了解宇宙人生真相,就是明白障礙在哪裡;障礙一去除,明德就現前,因為它本來就在。就好像成語裡常說的,「撥雲」就能「見日」,而這些雲把我們本有的光芒給遮住了。

  什麼是烏雲?佛陀在《華嚴經》講得非常清楚,「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分別執著而不能證得」。當我們這句話聽懂了,那真的很痛快,為什麼?妄想、分別、執著都不是別人給的。所以一下子沒有任何敵人,對立都不見了,那日子很好過。時時知道在哪裡用功,哪裡是學處?我們的妄想、分別、執著。每天能破除我們妄想分別執著,這一天沒有空過,覺得非常的踏實。真的已經明白,原來就是我們自己的妄想分別執著,把我們的智慧、福分障住了。這個時候眾生、所有的人都是我們的善友,因為他們的出現就告訴我們、提醒我們,我們的分別執著之處,不然我們糊裡糊塗找不到。

  我曾經在海口講課,也講了差不多四、五個月。有一個朋友他非常認真,他每次都來,每次聽完課就到台前來,他就對我說,他說蔡老師,你講得真好!當他說我講得真好的時候,我突然想到一句話,叫「八風吹不動」,要警惕一下。因為楊老師,當初我在海口,真的人算不如天算,一切境界都是佛菩薩最好的安排,這叫真理。我到了大陸,我的父親就給我交代,他說你要躲在楊老師的後面,先學三年。大家都看得出來,我還算聽話。你們怎麼都沒有反應?諸位老師,「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我們學的這個道要隨時放在心上。孔夫子的道就是仁愛心,要時時為對方著想。所以你們都沒反應,就傷害我幼小的心靈。你看孔夫子說,「仁遠乎哉?我欲仁」,我想要有這顆仁愛的心,「斯仁至矣」,當下就來。所以真的,成佛只在一念之間。當我們覺悟了,念這句佛號,覺悟了,處處替人著想,當下即佛。只是這個佛,是做一秒鐘,還是做一天,還是做生生世世,那個就要靠我們自己努力不懈的戒定慧的功夫。

  所以父親的交代,我銘記在心。但是人算不如天算,去了一個禮拜,我們剛好到山東曲阜去,看到文化破壞很嚴重。楊老師當下就決定建一個網站,讓我們所有世界各地有志於學習中國文化,承傳弘揚中國文化的這些志士仁人,大家能一起共學,透過這個平台。所以楊老師馬上就說,你自己回海口去。這個時候怎麼辦?我們時時有沒有把聖賢的教誨放在心上,境界遇到的時候就知道。所以待會下去的時候,假如末學過去找您說,明天派你去海口。你下一句話是什麼?好!你們怎麼又沒反應了?真的,很多人很想見佛很想見佛,有一天佛菩薩真的給他見了,他就嚇得半死。「我要承傳文化,我要承傳文化。」好!明天你就去。「再說吧!」當然,機會是給准備好的人!佛菩薩有高度智慧,我們的心真假,他們心裡有數。假如心不夠真,把工作派給我們,然後我們走到一半,開始坐在地上,「我不玩了,我不玩了」,那麻煩了,那要收拾殘局怎麼辦?佛菩薩不干這種事。

  當我們沒有任務,也是警惕我們,「德未修,感未至」。所以「君子居易以俟命」,君子時時想著提升我的能力,等待這個時代的責任、天命的降臨。所以他沒有煩惱,他只怕他自己德行、能力不夠。他不會在那裡很難受說,怎麼都不用我?怎麼都不提拔我?他不會打這個煩惱。所以當時候楊老師說,你自個兒回去!我們突然想起曾子的一段話,曾子說「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這個重不是沈重的重,這個重是很深遠,影響的范圍很大,這是重視這件事情對後代子孫的影響。「仁以為己任」,我們有沒有感知到現在的人內心的痛苦。

  曾經有一個六歲的孩子,他讀《三字經》,讀到「人之初,性本善」,讀了以後,眼淚就在那裡掉。所有的大人都很吃驚,怎麼念第一句就掉眼淚?接著了解到,這個孩子從出生就不知道他爸爸是誰,因為未婚生子。然後外婆怕他的母親嫁不出去,根本沒有對外講說有這個孩子的存在。後來這個外婆就把這個小孩送給了她的外甥。她的外甥過了沒幾個月離婚了,把這個小孩踢回來。外婆又找了一段時間,又找到了自己同社區的一對夫妻,這對夫妻接了這個孩子半年以後又離婚。你看一個孩子,那種幼小的生命,他的心本來是很清澈的。大人那種不負責任當中,就像一個皮球一樣踢來踢去。所以當我們不理智,當我們沒有智慧,我們人生的過程不知道傷害了多少人的心。你看一個孩子才六歲,他的內心就有多少的矛盾,多少的掙扎!而這樣的孩子愈來愈多。

  「以父母之心為心,天下無不友之兄弟;以祖宗之心為心,天下無不和之族人;以天地之心為心,天下無不愛之民物。」真的,我們人生只要心量拓寬,根本不可能有什麼障礙的問題,我們的潛能也會不斷的提升,我們的明明德會彰顯出來。當我們能真正感受到父母的心境,兄弟姐妹豈有不友愛的道理?「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假如兄弟三年、五年連一句話都不講,在那裡憋那口氣,我們的父母不知道多少的夜晚輾轉反側,一想到這件事就是他心上的痛。我們還不知,還感受不到,還告訴自己,你看我每個月還給我母親一萬塊錢,我很孝順。這都是我們愚癡。

  「以祖宗之心為心」,我們現在想想,我們都是炎帝、黃帝、堯舜禹湯的子民、後代。他們現在在天之靈,看到我們這些子孫在做什麼?互相沖突,互相傷害,甚至連同一個家庭裡面兄弟姐妹都互相傷害。他們每天在垂淚,我們感受到沒有?感受到了,「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好!我們第一節課先講到這裡,謝謝大家。

台灣學佛網首頁居士文章大德居士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