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禮旭:2007年懷恩佛學講座《弟子規》5
2007年懷恩佛學講座《弟子規》 蔡禮旭老師主講 (第五集) 2007/3/2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52-200-05 尊敬的諸位法師,諸位大德同修,大家早上好。我們每次在上課前都會先念佛十分鐘,我們在念佛當中就想到蕅益大師這段教誨,「真能念佛,身心世界一切放下,即大布施」。身心世界能放得下來,那身外之物就更放得下。所以當我們在念佛當中,就像印祖給我們的教誨,學道之人念念能把「死」字掛在額頭上,則道業自成。無常隨時都會來,「一日無常到,方知夢中人,萬般將不去,唯有業隨身」,當我們能了解到人生的無常,很多的貪著就能夠放得下來。假如下一刻都要死了,還有什麼好執著?這一聲佛號就會念得非常的懇切。印祖給我們的這個教誨對我們修道相當有幫助,我們邊念佛、邊觀照,是不是我們的身心都能夠放得下來?念佛用功處,只在現前這一句字句分明,只要能這樣老實的去念,一定能夠得佛力加持,一定能夠功純,能夠業淨妄消,真自然就能夠顯。所以這一句佛號含攝著萬德在其中,身心放下就是大布施。 「真能念佛,不復起貪瞋癡,即大持戒。」真正能念佛的人,時時這句佛號提起來,把自己貪瞋癡慢的習氣給放下來,所以這一句佛號是大持戒。我們在念佛當中,念佛是覺悟,就不會起這些妄想、這些習氣,我們時時都要觀照自己持戒的功夫。持戒的功夫包含老師的教誡,老師的教誡不單是用嘴巴說出來,很有可能是老師的風范。師父的風范,我們聽聞了、我們見到了,都應該要見賢思齊。昨天悟威法師說到,師父念佛是為虛空法界一切眾生而念。我們聽到這一段我們也會很受用,受用就要當下直下承擔,當下就要去身體力行。 我們在課堂與課堂之間的休息時間,我們不講雜心閒話,有機會念佛趕快念佛,「打得念頭死,許汝法身活」。因為用功之處就好像鑽木取火一樣,我們今天在這裡鑽木,希望把火給生起來,我們鑽了五分鐘火還沒出來,我們當下說我休息十秒鐘!諸位同修,我們十秒鐘休息完之後,前面五分鐘的功夫怎麼樣?白費了,一下子就冷卻掉了。所以孔老夫子給我們一句很重要的提醒,叫「從善如登」,一個人修善好像爬山一樣,必須要一步一步用力邁上去。為什麼要用力?因為我們無始劫的習氣會給我們往下拉。所以行善都必須像登山一樣,很努力、很用心一步一步踏上去。但是「從惡如崩」,不對的念頭起來,就像爬山不小心一步沒有踏好,崩下去、掉下去了。從善必須一步一步上去,但從惡一步沒有踏好,一跌跌到哪裡去了?很多同修們說跌到山下去了,那前面不就前功盡棄了。 我們不要跌到山下去,一步沒有踏好,滑下去的時候趕快兩只手拉樹枝,一拉住就不會往下跌了。而這一支樹枝是什麼?這一支樹枝就是「南無阿彌陀佛」。所以我們妄想、習氣起來了,趕快念佛。假如妄想起來,好像貪瞋癡起來了,確實是「火燒功德林」。所以「一念瞋心起,百萬障門開」,「一念瞋心起,火燒功德林」,這句經句給我們的啟示,不單是起了瞋恨心功德林都燒掉。其實我們起了貪心,起了愚癡的心,起了傲慢的心,起了懷疑的心,都是火燒功德林。用功之處就是觀我們的起心動念,一有偏頗,趕快調整過來。我們不這麼用功的話,那會是學佛一年佛在眼前,學佛二年那會佛在天邊,學佛三年很可能就佛化雲煙。真能念佛確實不復起貪瞋癡,而且我們要對貪瞋癡有高度的警覺性,我們不能想說那就一個念頭而已,沒什麼嚴重。 在《高僧傳》當中,安世高大師他的傳記裡面就有提到,他前世一個師兄弟明經好施,對經典的教誨很能領受,又喜歡布施。但是就是托缽的時候,對托到的食物不滿意,起了貪心,起了瞋恨心,結果下一世墮到畜生道去。這些故事我們都不能輕易的聽過,我們觀照一下自己,明經好施都會墮到畜生道,我們很可能還比不上這位出家眾,這位法師;而且他還好施,喜歡布施,我們很可能還捨不得。明經好施者,一個念頭沒有守好,都墮到畜生道去。我們起了貪瞋癡,要趕快忏悔,趕快念佛,趕快伏住煩惱,以至於是瞋恚心起來,都要有這樣的警覺性。智者大師告訴我們,瞋恨、壞脾氣是「失佛法的根本」,是「墮惡道的因緣」,是我們「善心的大賊」,是我們「法樂的冤家」。你看脾氣一起來,整個情緒就像翻騰一樣,「種種惡口之府藏」,就是因為有瞋恨心,慢慢積累、慢慢積累,之後就變成惡口。 怎麼樣對治我們的瞋恚心?中國字把智慧含攝其中,我們看到這個「怒」字,上面一個奴,下面一個心,代表當我們發脾氣的時候,自己已經變成脾氣的奴隸。我們絕對不願意變成奴隸,我們要得大自在、大清淨才對。中國文字很微妙,這個「怒」字跟「恕」字非常相近,恕是一個如,一個心。我們能夠把這個怒磨平,就變成恕,如其心。當我們人如其心的時候,一個人在發脾氣,我們可以感受到他很痛苦,不會跟他計較。而且會想起《無量壽經》的一句教誨,「先人不善,不識道德,無有語者,殊無怪也」,所以寬恕的心提起來,沒有事情不能包容。 再來癡,曾經我們看到一則公案,就是有一個出家的法師,他因為之前結過婚,後來出家以後,跟佛陀講到他很捨不得他的太太,常常在那裡掉眼淚。佛陀就告訴他,我們累世以來因為愛別離苦掉的眼淚,就像四大海的海水一樣多。諸位同修們,我們聽完這個公案之後,眼淚好像就掉不下來了,自己就笑一笑。而且所有的憂怖煩惱從哪裡來的?從愛欲來的,「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因為有了貪愛才有害怕失去。「若離於愛者,無憂亦無怖」,沒有貪愛之後哪來的煩惱、痛苦!就像年輕人認識一個對象,還沒有談婚論嫁,也還沒有談男女朋友,覺得這個人品性不錯,很欣賞他,看他很歡喜。但是心裡起了一個念頭:我要追他,我要跟他交往。你看起了個貪念,本來很歡喜、欣賞他,之後都變得患得患失。所以煩惱確實不是對方給我們,煩惱是自己的貪著造成的。不只在男女關系如此,父子關系、君臣關系,朋友、兄弟關系都是這個樣子。 就像我們在念初中的時候,女同學感情好得不得了,連上廁所都要一起去,都黏在一起。有一天因為一件事情不高興,變成仇人,為什麼會變恨?沒有愛,哪來的恨!所以孔老夫子講,我們的愚癡在哪裡?「愛之欲其生」,愛他的時候希望他什麼都好;「惡之欲其死」,討厭他的時候就詛咒他,討厭他的時候甚至還咒他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你看這樣不是迷惑顛倒嗎?我們對人一定是禀承自始至終都是真誠、都是平等、都是慈悲,這才是不迷惑。 蕅益大師又說到「真能念佛,不計是非人我,即大忍辱」。在北京有一位同修跟我們說到,他讀《弟子規》,聽到要從最難的那一句開始下手,他就找了那最難的一句,就是「人有短,切莫揭」,他說這一句是最容易犯的。因為他早晚都有讀一遍,當慣性起來要講人家的短處,突然這句經文就像一道光芒一樣,把他的嘴巴給封住了,所以薰習還是有很大的力量。我們非常熟悉「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我們第一次聽這一句的時候很歡喜,好!這樣清淨。聽到第十遍的時候,慢慢覺得:都做不到怎麼辦?可是有時候我們做不到又不敢說。其實當我們在修學當中有什麼瓶頸的時候,可以主動請教師父、請教善知識,不可以硬撐。 「心有疑,隨札記」,有一位長者就很坦白跟師父問到:「師父,您常說不見世間過,但是我實在是做不到。」師父就對著這位長者說到,我給你一個方法,你真正受持了就能夠不見世間過,就不會再計較這些是非人我。接著師長講到「從今天開始,看到任何人的過失,都告訴自己是我的過失。」看到別人亂丟紙屑,我們告訴自己,就是因為我沒有主動撿紙屑,我沒有做好的榜樣感動他們。當看到別人發脾氣了,我們馬上反省,因為我的德行不夠,「德未修,感未至」。任何家人、朋友的不對,我們都反省自己,是我做得還不夠好,這個時候就沒有工夫看人過失了。反而不斷提醒自己,要好好依教奉行,這個時候心就平了。 社會的風氣怎麼跟我有關系?其實社會的風氣,跟我們每個人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有關系,因為我們一個念頭都遍虛空法界。與其批評,不如起一個正念祝福,不如起一個正念自我提升。一念遍虛空法界真的是真實不虛,記得去年三月八號以前,離三八節近了,楊淑芬老師就想到「母教為天下太平之源」,女人對整個家庭社會影響太大,我們應該提倡好婆婆、好媳婦。所以就籌劃三八節這次的表揚會,楊老師交代叫末學要上台講「如何做好婆婆、好媳婦」,這可給我難倒了。後來我就上網去查,有沒有好婆婆、好媳婦的資料?在以前的情況都是女人要占另外一半天,都是強調這些。可是今年上網一查,好多的省分縣市統統在表揚好婆婆、好媳婦,前年沒有。去年老和尚、楊老師起了這樣的念頭之後,這樣的活動如雨後春筍般都出來了。真的,我們的一念遍虛空法界。我們的一念反省,我們的一念自我要求,就能感得身旁的人、感得整個社會都是反省、都是自我要求。所以真能念佛,不計是非人我,即大忍辱。 「真能念佛,不稍間斷夾雜,即大精進。」功夫得力處就是在不間斷、不夾雜。如何能做到不間斷、不夾雜?夏蓮居老居士給我們一句很重要的教誨,夏老說到,我們今天念佛要得力必須是鐵漢,「學道須是鐵漢,兩字信條真干」。真干是什麼心境?「寧肯碎骨粉身,終不忘失正念」。你看我們佛號沒提起來,妄想起來了,馬上是一種不怕死的精神,縱使給我碎骨粉身我都不怕,我就怕這正念、這佛號提不起來,我們要有這種信念來提起佛號。我們也想起師父給我們教誨到,「咬緊牙關,此生證無量壽」,所以一定要打破這個關卡。這種情景就好像趙子龍救阿斗,你看幾十萬大軍排在前面,趙子龍的心中只有把主子的孩子救出去,沒有其他念頭。趙子龍被軍隊給打退二、三步的時候,他的念頭裡絕對沒有退後,絕對沒有不行,還是勇往直前。 諸位同修,誰是阿斗?大家不要回答「劉備的兒子」。這個阿斗就好像是我們的真如本性,我們要勇猛精進;這幾十萬大軍,就好像我們無始劫的煩惱。我們不要想著要把幾十萬大軍統統給它殺光,我們要想著能殺出一條活路,橫出三界就好了。不怕念起,只怕覺遲,「妄想千般都莫管,聲聲佛號要分明」。其實我們只要老實的聽師父的教誨,咬緊牙關真干了,功夫三年五年就能得力。往往我們聽到咬緊牙關:要咬多久?你看我們起這個念頭,又不老實、不聽話了。其實真咬緊牙關真用功,三個月、六個月就覺得身心輕安不少。所以真的,問題都是想出來,問題不是做出來的。念佛當中是大布施、是大持戒、是大忍辱、是大精進。 「真能念佛,不復妄想馳逐,即大禅定。」我們的想法裡面,很多時候都會懊惱過去,都會希求未來,其實想著過去、想著未來都是妄想。我們修道人用功處就是活在當下,活在當下提起佛號,活在當下提起敦倫盡分,盡我們的本分。當下我們來參加法會,我們是一個學人,一個學人就有一個學人的本分。我們在家庭裡,我們當父親就有父親的本分;在公司裡當領導就有領導的本分。而往往我們的未來決定在哪裡?就決定在我們當下的用功、當下的努力。所以,欲知未來結果,只問現在功夫。假如我們在過去當中,這幾年沒有認真在家庭裡盡本分,沒有認真在學校好好的去教學,沒有認真好好的跟同事、跟校長做四攝法,跟他們和睦相處,沒有這樣的人生經驗的話,就不可能接到往後這些因緣。假如我們常常都是希求未來,那未來一定不是我們想像中的。真正把我們的人生交給佛菩薩,就是在當下「敦倫盡分,閒邪存誠」,不讓妄想馳逐。 「真能念佛,不為他歧所惑,即大智慧。」任何的法門宗派來勸我們,我們還是死心塌地念這一句佛號。善導大師又說到,縱使釋迦牟尼佛來勸我們有更好的法門,我們都不動心,因為佛佛道同,不可能有其他的說法。能死心塌地的修學,這一生一定會有成就,這是大智慧人的抉擇。我們放下了身心世界、是非人我,放下妄想馳逐,提起的是「眾生無邊誓願度」。而我們要如何度眾生?最重要的就像《禮記.學記》這句教誨,「建國君民,教學為先」。我們韓故館長她的教誨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教學要繼續,不可中斷」,唯有教學才能讓人轉惡為善、轉迷為悟、轉凡成聖。 因為我們民族斷了聖賢教誨斷了兩三代,有個孩子她才六、七歲,第一次到教室來讀《弟子規》,讀到「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讀著讀著就哭起來,我們的老師都很驚訝,她為什麼哭?接著詢問到她的長輩,是她的外婆帶她來的。才知道這個孩子還沒出生,已經不知道她的父親去哪裡。她的母親因為年紀還小,外婆怕女兒以後嫁不出去,根本對外不承認有這個外孫女,這個孩子生完以之後都是外婆帶,後來母親也嫁人了。外婆帶著這個小孩,找了自己的外甥,交給外甥去撫養,撫養了沒多久,她的外甥離婚了,又把這個孩子給踢回來。這個外婆又經過一段時間,找到自己小區裡面的一對夫妻,又托這對夫妻照顧這個小孩,過了半年以後這對夫妻又離婚了。你看這個孩子才六歲,她的人格已經被多少大人給摧殘,她變成什麼?她變成一個皮球,被踢來踢去。而這樣的孩子是我們的同胞,是我們炎黃子孫,這樣的孩子在目前的社會裡面愈來愈多。問題出在哪?出在教育,出在這些年輕人不知道男女相處的道義,不知道組成家庭應有的責任。「苟不教,性乃遷」,人不學,不知道。 有一個教務主任他教小學的,他來參加五天的課非常感歎,跟我們分享到,他說兩個很深的體悟。第一,他上了五天課以後把煙給戒掉了,因為五天下來,他很專注的時候忘了抽煙,所以十多年的煙瘾一下就戒掉。其實最重要的是他的慈悲心、他責任心提起來,欲望自然放下,不是刻意的。我們今天斷習氣為什麼這麼難斷?根源是我們慈悲心不夠。慈悲為本,修行的本,真正慈悲心、責任心提起來了,我們哪還有時間隨順煩惱打妄想!一打起妄想那我們對不起眾生。第二個感受,是他五天上課下來抄的筆記,超過他念師范學院四年所抄的筆記。我們聽了非常感歎,這位教務主任他不是不願學,你看遇到聖賢老祖宗的教誨真正能利益他的學生,他是全神貫注,振筆疾書。可是進了師范學院,這些仁義道德教得太少,所以沒有辦法把他的願心提起來。四年!假如這四年好好學《弟子規》,學中國文化,他這輩子能自行化他,真的能利益一方。 所以他這樣的遺憾他不願意再讓其他年輕的老師再走,甚至於他往後回到自己師范院校,他會勸所有這些學弟妹,好好珍惜這四年,提升自己的道德學問。諸位同修,今天假如我們有晚輩要去念師范院校,甚至於要踏上教學的生涯,已經考上老師,我們要跟他們說什麼?我記得我剛考上正式老師,遇到長輩第一句話會問我,你一個月薪水多少?諸位同修,這一句話在造成整個社會的墮落,社會墮落的根源是自私自利。當一個老師去教書,第一個念頭是薪水拿多少?他會用心教書嗎?他可能下完課還補習,班上同學有來補習的,他對他好一點;沒有來補習的,對他不好,把這一班學生的人格統統給扭曲掉。有來補習的,我有錢,所以我了不起;沒有來補習的,自卑,甚至沒有來補習的對老師逆反,對大人不信任。我們的自私,真的是毀了下一代的人格。 我們應該是告訴晚輩,今天我們從事教職,幾十個孩子、幾十個家庭的責任寄托在你的身上。孩子的父母對我們如此信任,我們要對得起他們的信任,所以要用心教學。很可能學生當中,以後會出國家領導人都說不定。我們這些重要的做人處世深植在他們的心田,這是對社會最大的貢獻。以至於他們以後還為人老師,一生還可以接觸上百成千的學生,所以當老師這樣的職業,那是我們人生的一份福分,要珍惜。今天孩子去念醫學院,我們應該怎麼跟他講?要救死扶傷。絕對不能孩子要去念以前告訴兒子:「兒子,你看我們這條巷子住的醫生,一個月賺二十萬、三十萬。」這個都是誤導我們的孩子,都以利為主,這個念頭在各行各業統統是墮落。 這個教務主任五天的課結束之後,他回到學校,從自己開始做起。「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這一段話是在《大學》裡面的教誨。我們在看這一句經句的時候,不能用僥幸的心理。而後、而後這叫道法自然,自然而然。真正身修了家就能齊,家齊了國就能治;假如我們身未修,就想著要齊家,那是不可能的。這位教務主任從自己做起,又找了三位老師,這三個老師也非常認同中國文化。這三個老師利用五一到五七這七天的假期,趕到上海去上了五天的課。回來之後,這三位老師就在自己的班上開始辦家長的課程,每個禮拜給家長上課,提升家長對教育孩子的認知。慢慢的老師跟父母配合,孩子成長得就比較快、比較好。 後來校長發現這幾班的孩子特別不一樣,就了解情況,原來這幾班的孩子都學《弟子規》。接著校長下了一個指令,所有的英文課停掉,全部先教德行,教《弟子規》,這個女校長有魄力。結果她的先生有一天看了一篇文章,是一位教授寫的,說《弟子規》不能讀。所以話不能亂講,這個造業太重!他說《弟子規》裡面有愚孝。我們聽到這段話也是很難受,這位教授批評,鐵定沒有看過《弟子規》,假如讀過了怎麼會說是愚孝?《弟子規》有沒有愚孝?你們的反應怎麼這麼小聲?信心要夠!「親有過,谏使更,怡吾色,柔吾聲」,哪裡來的愚孝?所以她的先生拿了這篇文章告訴她:你要注意,教授說不能讀,你可不要犯了路線錯誤,到時候烏紗帽都掉了。 這個校長馬上說到:「他有他的看法,我有我的責任,我不是要對孩子六年負責,是對他一輩子的人格負責。我已經常常看到旁邊的初中、中學,一到了寒暑假過後,一大堆的女學生去墮胎,這個我都看在眼裡,這都是我的責任。我要趕快在他小學的時候,把這些做人、把這些禮節,把如何愛惜自己的身體,這些教誨一定要教給他們。」社會愈亂我們愈應該要站出來,人生沒有難不難做的事,只有該不該做的事。我們的下一代,我們的青少年,以至我們現在的大學生,沒有聖賢教誨。 有一群知名大學的學生,跟我們一起交流說到,現在學校裡面心理有問題的同學三成左右,我們這麼一說,這些同學們都說不止!你看這些孩子讀了十幾年的書,只是知識的成長,但是他們的精神非常匮乏。而這些精神有狀況的學生,去跟輔導的老師排要去心理輔導,他們一排,老師會告訴他們「半年以後再來」。你看必須排到、掛號到半年以後才輪得到他,我們現在的大學生太需要倫理道德的教育。過年前我們在廬江文化教育中心辦了一場「大學生幸福人生講座」。辦完之後,有一個學生上台跟大家分享,他寫了一條數學式,叫五大於二十二乘以三百六十五。這個五是代表上課五天,大於二十二,他今年二十二歲,乘以三百六十五天,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學生深刻感覺到我們老祖宗的教誨對他生命的提升。我們看到這個公式,在我們的身旁還有多少這樣的莘莘學子,需要我們好好的把正法、把文化弘傳開來,來讓他們的人生能夠真正走上一條正確的大道。 還有我們現在的中年人,一窩風的追逐名利,苦不堪言。我們中心有一位也是單位的領導,後來他辭掉來工作。他說每天過的日子,開不完的會,講不完的話,吃不完的飯,睡不著的覺。應酬到上頓陪、下頓陪,終於陪出胃下垂,現在文明病一大堆。而且你看現在都:我們的孩子以後當企業家。我好像在兩年前看到一份報導,經濟開放之後,在祖國大陸這二十年有一千二百個企業家,都是排得上名的企業家,二十年當中有一千二百個企業家自殺身亡。你看我們還一直要把孩子推上企業家去。但是他們為什麼走到這個結果?他們沒有倫理道德的基礎,欲望一來兵敗如山倒,我們為人父母要看得很深遠。 再來老年人,當為人子女不懂得孝道,老年人度日如年。師父非常關懷在他故鄉的這些老人,所以都交代我們常常去看望老人,過年、過節,像春節的時候給老人家送敬老金。我們中心的老師下鄉入戶,到村裡面去給老人家發紅包,親手拿給老人,有兩千多個老人。結果我們都看到很多老人走進門來,那整個臉真是了無生趣,那個臉就透露出對人生的絕望。進來了,我們的老師們給他們倒茶,村裡面的領導親手把紅包遞給他,還給他鞠一個躬,這個老人的臉開始放松了。當他領敬老金之後要蓋一個手印,蓋完手印,老師們拿著濕紙巾,把老人的手給擦干淨,老人燦爛的臉露出微笑來。老人最需要的是愛,最需要的是天倫。 當我們到這些老人的家裡,看到了一個情景,真的忍不住眼淚掉下來。看到的是七、八十歲的老人,住在五十年前的破房子,他的床上只有薄薄的一件棉被。而就在破房子的旁邊,居然蓋的是三層樓、四層樓的高樓洋房,他的孫子、他的兒子就住在裡面。人不學不知道,為人子女沒有了孝道,家庭、老人過的是什麼樣的日子?我們看到同胞們不管是哪個年齡層,只要沒有了這些做人做事的教誨,真的不知道會把人生搞成什麼樣子?甚至於一生所造的業都超過了五千年來我們的老祖宗,我們這些前人一輩子造的業都比不上我們一天造的業。所以真的「人身難得,東土難生」,這麼樣好的機緣,我們現在的同胞不只失去了這個機緣,卻墮入了萬劫不復的苦報裡面。 就好像一個小孩,兩三歲的小孩,在一個古井邊玩耍,眼看著就要掉進古井裡面身亡。我們在當下只有一個念頭,撲過去拉住他的身體,不忍心一個小生命受到這樣的痛苦,我們都有這樣的一個愛心。而我們現在的同胞在那裡造業,比這個小孩掉到古井裡,不知道嚴重多少倍?這個孩子掉下去,他不造什麼業,他還可以轉世,還有善趣、還有善報;但是我們的同胞們掉下去之後,那在地獄、餓鬼、畜生,無有出期。我們看到現在整個社會道德墮落下去,我們應該責無旁貸去為人演說,我們要把它演出來,透過我們去力行孝悌、力行道德,把社會大眾的本善之心給喚醒。 我們讀《無量壽經》,師父教誨我們,就要把《無量壽經》變成我們人生的劇本,這樣才能轉經。每一句《無量壽經》的教誨就是我們當下的生活。《無量壽經》提到,「付囑汝等,作大守護,為諸有情長夜利益,莫令眾生淪墮五趣」,「為諸眾生,作不請之友,要護佛種性常使不絕」。現在眾生的覺性都墮落下去,所以佛陀交代地藏菩薩,我滅度之後到彌勒佛來之前,這一段時間你要護念眾生,不要讓眾生墮到三惡道去,還摩地藏菩薩頂。諸位同修,誰是地藏菩薩?佛陀在摩誰的頂?假如我們讀《地藏經》,佛陀是在摩地藏菩薩頂,跟我沒關系,這個時候我們在受持這本經典,當下我們已經用分別、用執著。我們修行人,菩薩表修德,我們就是地藏菩薩,我們就是文殊菩薩,我們就是普賢,我們就是觀音,要直下承擔,不能讓眾生墮三惡道。心地、心地,開發心地,只要能喚醒眾生的孝心,喚醒眾生的恭敬心,眾生就不墮三惡道。好,今天的學習就先到這邊,有講得不圓滿、不對的地方,還請諸位法師、諸位大德同修批評、指導。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