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禮旭:幸福人生講座(第四集)


 2010/8/25    熱度:5213    下載DOC文檔    

幸福人生講座  蔡禮旭老師主講  (第四集)  2005/3/18  澳洲雪梨大學  檔名:52-121-04

  我們接著剛剛的課程,提到末日不單是打起仗來,當人內心很痛苦,生不如死,那就是末日到了;當倫理道德都退喪了,人的日子就很苦。連父子至親,夫婦之義都不復存在,那整個世界就遭殃了。這個例子不單是十幾歲的孩子。剛好汕頭有成立學習經典的班級,小孩年紀都在小學以下,一個多月以後,老師安排他們上台分享一下這一個多月的學習成長。有一個小孩七歲他上台來,第一句話說道:我學了《弟子規》才了解到做人原來要孝順。做人原來要孝順,所以做人也好,孝道也好,要不要教?人不學不知道,不知義。很多年紀大的人就說,那我父母又沒有教我,我為什麼會知道孝順?其實不是沒教,是沒用言語教,有用身教潛移默化。現在的父母,他把教育拉到言教上,而不在身教。以前的父母不只身教,整個社會風氣都在教導要孝道,要有忠孝節義,那是社會教育淳樸。

  以前的戲劇,以前的布袋戲,都演什麼?都是演這些做人的道理。現在父母沒有身教之外,社會教育不只沒教好的,還教什麼?教殺盜YIN妄,所以孩子墮落的速度特別快。面對這樣染濁的時代,我們教育孩子刻不容緩。今天你不教他好的,他會怎麼樣?有家長說,今天孩子沒進步也沒退步,有沒有這個道理?俗話說「學如逆水行舟」,不是進鐵定是退,所以孩子一日不學對的,一日就學錯的。現在的傳播媒體無孔不入,電視、電腦,還有孩子眼睛所看到處事待人都在學習,所以對錯每天都有消長,我們要趕緊教對的才行。

  這個孩子接著又說,他說我還沒學《弟子規》以前,每天都在想如何謀害父母,七歲。他的媽媽本來興高采烈來聽他講,一聽到這句話,第一個表情是非常錯愕,接下來淚流滿面,相信她在想我怎麼也想不到我的孩子會這樣想。其實現在為人父母者到底知不知道孩子在想什麼?孩子在說什麼?孩子在做什麼?我們自己的孩子,你了不了解他做人的分寸到什麼境界?我們可能都不知道。

  從這個結果,七歲的孩子為什麼對父母是這樣,我們來推原因在哪。父子無親,父母跟子女之間沒有親情的愛護,為什麼沒有?因為不親才會這樣,因為父子之親,不是誰規定的,是一種天性。你看小孩子一、二歲對父母很依戀,當他犯錯了你打他,你愈打他,他愈往你的懷裡鑽過來;而父母生了孩子,看到一個嗷嗷待哺的生命,他那種父母的愛油然而生,天性。有沒有哪一個媽媽生了孩子第一眼心裡面想著,他二十歲以後可以買大房子給我住,買大車子給我開,會不會這樣?念念只想著這個孩子能夠健康的成長,有好的人格,所以那種關懷、付出跟依戀是一種天性。為什麼天性搞到最後會父子相殘?我們看現在孩子,你罵他兩句他會怎麼樣?聽說現在是一言九頂,一句話講出去,頂九句話回來,都不親了。

  現在當父母的人沒有盡到養育、教育,現在有「代理父母」。誰是代理父母?找傭人。像很多還找外國的傭人,找菲律賓、印尼、越南,找這些傭人來,話都講不清楚,所以下一代的語文好不好?小孩子在學語文的時候是不是用眼睛學的?最主要用哪裡?用耳朵,所以發音不標准他的語文就學不好,而語文是一切學科的基礎,語文學不好其他學科就沒有信心,所以影響他的學業。不只在學業方面影響,傭人養小孩子用什麼態度養?把他當自己小孩嗎?把他當什麼?當小皇帝養,對他百依百順,怕他講壞話他的工作沒有了,所以對孩子照顧得無微不至。要出門的時候,坐在椅子上雙腳一攤,他得幫他穿襪子、穿鞋子,孩子這樣帶出來,生活能力都很低。所以有一個孩子去學校念書,老師分派掃地工作給他,這一塊你要打掃,他跟老師說:老師,不要這樣,我給你錢,你幫我做。他覺得只要有錢,什麼都可以解決掉,所以傭人帶有這些情況會發生。

  再來,隔代教養。人到老年要享清福,不要孩子還沒結婚就告訴他,你以後生孩子我幫你帶。帶孩子輕不輕松?諸位長者,帶你們的小孩跟帶現在的小孩那可不一樣,沒那麼輕松。所以隔代來帶小孩都會有一些情況發生。因為這個爺爺、奶奶就喜歡含贻弄孫,小孩都很可愛,比方說,小孩抱在手上給他打一巴掌,奶奶還會說:孫子打我一下,真可愛。還在那裡樂得不得了。孩子會學到什麼?打人很有趣,這個敏感度要夠。比方孫子說:奶奶我口渴了。奶奶馬上跳起來,孫子想到我了,恭恭敬敬倒一杯水,拿過來:孫子,來,趕快喝,不要渴了。這樣教對不對?這樣教誰最大?小孩是太上皇,比爺爺、奶奶還大。

  還有一個小孩,他母親有四個兄弟姐妹,他父親有三個兄弟姐妹,剛好所有這些長者只有生一個男的,一個女的,他就是那個男孩。所以他有四個老人疼,有七個大人疼,三千寵愛於一身。結果他爺爺有一次就說:孫子就代表我,他說的話就是我說的話,打他就是打我。你看這寵壞了,結果父母一看苗頭不對,趕快把他帶回家去自己帶,到一個專門在教中國經典的幼兒園,從做人開始訓練起。

  有一次吃飯他看到菜太少,他就往後一退:菜太少,我不吃。為什麼菜太少?因為皇帝吃飯要幾道?要一百道菜,所以菜太少。結果他母親帶回去以後拿了一碗麥片粥給他吃,七點的時候拿給他,他說不吃,我要吃面。他媽媽也沒發脾氣,對他笑一笑,好,不然算了。到了九點,餓得受不了了,我要吃東西。他媽媽又把麥片粥拿出來,要不要吃?不吃。到了九點半,他媽媽看他的表情快餓得不行了,就過來跟他說,你吃一口試試看。結果一口吃起來好好吃,趕快吃。餓的時候什麼都好吃,不挑了。所以教導孩子原則要很確立,不可以變,不然孩子一直都探你的底線,把你的底細摸得一清二楚,教育孩子原則要抓得牢。

  剛好送到學校去,要教他對老師要有禮貌,所以他媽媽就告訴他,跟老師鞠躬問好「老師好」,那個孩子不動,站在那裡,因為家裡他最大,怎麼可以行禮。皇帝能不能跟別人行禮?不行禮。結果這個媽媽鞠了五次躬給他看,他還是如如不動。媽媽只好走出幼兒園正准備離開,忽然覺得不對,教育裡面有一個態度很重要,謹慎在於一開始,一開始教對了,就對了;一開始沒有教對,往後再教很困難,所以就打電話給他父親。他父親接到說:對,這個要好好教。又趕到幼兒園來,兩個夫妻一起到這個孩子面前,他的父親告訴他要尊敬老師,父親鞠躬示范給你看,就這樣老師好,沒動,再老師好,不知道鞠了多少次躬,他的孩子看到哭出來,掉眼淚,父親的這種誠心把他的惡習性轉化掉了,所以這個孩子現在開始鞠躬了。

  結果微妙的事情發生了,他對老師愈恭敬,學習的效果、學習的成長愈快,所以德行跟學業必定成正比。後來剛好遇到他生日,本來生日腦子裡面就想著蛋糕、禮物,剛好老師也了解到他生日快到了,就開始引導要知恩報恩。生日是母親受難日,母親有很多的辛勞、恩德我們要銘記在心,所以生日要表達我們對父母的感謝之情,而不是想一大堆蛋糕。那小孩愈小愈好教,教完以後,他回到家裡跟父母講,他說我要給母親一個禮物,就是我要把做人學好,五歲的孩子有這樣的態度、認知。

  所以縱使是隔代教養,一定要很謹慎,爺爺、奶奶跟父母的教育原則要一樣。不然孩子一犯錯,他很聰明,他也很會察言觀色,他會馬上想到躲到誰的後面就沒事了,所以他一犯錯,第一個念頭不是改過,是什麼?逃避。這個現象我也有觀察,比方說我一個學生,六年級,跟同學打架,我說你為什麼打人?你為什麼打人?這個孩子馬上說,老師他也有,你的注意力被他轉掉了。結果他遇到我他沒轍,我瞪著他說:我剛剛問你什麼?我問你,你為什麼打人,我沒有問你誰打人。他一看沒有辦法逃避了,只好乖乖的低下頭來。所以現在的孩子第一個念頭都是逃避責任,顧左右而言他。這個看起來是件小事,可是對一個孩子的心性是大事,他不老實,他虛偽。

  所以教育孩子,整個家裡面的長者原則要一致。我就回想到小時候我犯錯了,我爸爸要處罰我,我的爺爺馬上站起來,帶著我奶奶要上樓去,然後就對我講:誰叫你要犯錯,被處罰你活該。就上去了。我那時候覺得我爺爺怎麼這麼絕情,平常對我這麼好,現在怎麼這樣六親不認。後來自己教書,明白了,爺爺很有智慧,這懂教育。所以懂教育不是書讀多,是知道那個分寸。後來我在演講的時候,有一個媽媽很聰明,把她的婆婆帶來一起聽課,結果聽完課以後,這個婆婆就走到我們面前來說:我媳婦教對了,我教錯了,我把孩子寵壞了。這個媳婦知道可以借力使力,直接說婆婆錯,那不行,透過老師的演講,可以提醒她的婆婆。所以家裡面的教育原則要一致才行。

  自己帶孫子也要有相當的教育敏感度。我的外甥在我們家的時間滿多的,我媽媽也常常照顧他,我對他很凶。因為他出生第二天就到我們家裡來,我看到他的眼睛轉過來轉過去,我本來要對他微笑都笑不出來,因為那種眼神不像一個剛出生的孩子,所以現在來投胎的人都不簡單,真的,我不騙你。所以我有相當高的警覺性,對他就特別嚴肅。這個小孩小時候,很多大人來我們家逗他玩,逗了三、五分鐘就不逗了,對我們說:到底是我玩他,還是他玩我。所以我就對我這個外甥特別謹慎。他的婆婆就拿這個名字去給人家算,算了以後就說,這個孩子太聰明了,長大以後連父母都管不了。我就對我姐姐說:你聽這個不能全聽,孩子很聰明是真的,但是只要你從小把做人做事根基扎好了,那不可能會是這樣。所以我跟我姐姐就很能配合教小孩,教小孩要黑臉加白臉,這樣才好教。我對這個孩子特別凶,我媽媽就說,不要這麼凶。結果過了幾個月以後,我媽媽就對我講,她說你教得對。因為我媽媽對他太松了,他都騎到她的頭上去了。所以隔代教養常常會比較寵小孩。

  再來,把孩子交給補習班。現在成人會覺得說只要有花錢就會有效果,一不一定?很多真的本事都不是花錢學來的,而是好學的態度學來的。我在小學期間很少補習,中學也是一樣,我們就觀察到一個現象,有補習的孩子上了初中以後,成績就會落後給沒有補習的同學愈來愈多。這是我在初中的時候看到,但是我不知道原因,後來我教五、六年級,把原因找到了。這個孩子今天上課,補習班已經教過了,他上課的時候就會跟同學講:這個我會了,這個我會了。他專不專心?一個孩子上課只要不專心就影響很大,輕慢忽略了。假如今天上課,補習班還沒有教過,他腦子裡會想反正下午補習班還會教,他也不夠專注。而沒有補習的孩子只有這次學習的機會,所以他聽得特別認真。

  再來,考試前這些補習的孩子沒有抱著課本,抱著一張紙,考前總整理,誰幫他整理?補習班老師幫他整理,所以很多事都別人幫他做,他很多能力就學不成。所以一直看、一直背,考完試以後,保證一個禮拜統統忘光光,臨時抱佛腳。而沒有補習的孩子,是重點一條一條自己畫,在畫重點的過程,讀書的方法,如何系統整理,就慢慢養成;還會找同學互相,來你整理的重點問我,我整理的重點問你。所以沒有補習的孩子往往上了初中以後,成績就慢慢跟有補習的拉開來。所以花錢不一定有效果,我們當父母、當長者的要關心一下他學習的實質狀況才行。

  最後一個最厲害,這個代理父母是一個大魔王,電視、電腦。現在很多家長看到電腦都會色變,每天看著孩子坐在電腦前面幾個小時如如不動,叫都叫不聽,很無奈,早知今日何必當初。為什麼要買電腦給他,為什麼買了以後按時郵局都扣錢,你為什麼讓他有這些方便。而電視、電腦裡面,殺盜YIN妄占多數。我們看綜藝節目,一些綜藝主持人講話比較刻薄,都會開人家的玩笑,對人家人身攻擊,大人在那裡笑,笑翻天,小孩也在旁邊笑。我就問這些大人,我說你知不知道主持人這樣做是錯的?他說當然知道,不過很好笑。我說你知道錯的,請問坐在你旁邊的孩子知不知道錯?他笑他覺得這樣做是什麼?是有趣的,是對的。我們可以明顯感覺出來,現在的小孩講話愈來愈沒禮貌,愈來愈刻薄,那學過來的。

  所以父母應該防止孩子污染,應該慎選電視節目,最好是別看。不過你的孩子假如十幾歲了,你不要今天回去把電視都收掉,我怕他會跟你吵架。要慢慢來,今天只可以看幾個小時,慢慢減少,道法自然,不然欲速則不達;假如孩子還很小,電視收掉了。電視不只思想污染,那個電磁波對身體也不好。有一篇文章叫「電視帶大的兒童」,在我們大方廣文化公益網有上載,有刊載,大家可以去看電視對於孩子的為害有多大。網址是www.dfg.cn,cn是China的意思。

  父母沒有多跟孩子教導、相處,孩子之間跟父母不親。那父母常常忙於賺錢,而把孩子的生活排得滿滿的,除了禮拜一到禮拜五以外,禮拜六、禮拜天還要學鋼琴、學跳舞、學英文,排得滿滿的,放假更累,長期下來,孩子的內心怎麼樣?頗有怨言。所以很多的父母覺得,我的孩子學那麼多,參加比賽都得獎,這些孩子父母都覺得驕傲,但是孩子對他們卻很有怨言。所以你看七歲的孩子為什麼會說想要謀害父母?因為大人把他們的面子,把他們的虛榮,都架在孩子的身上,喘不過氣來。而真正學才藝是不是一次學一大堆?這個方法不對,「雜施而不孫」,一下子學一大堆東西,雜了以後,什麼都學不好。

  《三字經》說「教之道,貴以專」,那教跟學是一件事,所以「學之道,貴以專」。所以藝術你只要讓他一樣學通了,他往後再學其他的東西就會觸類旁通。但是一次學很多,就好像挖井一樣,這邊挖一下,那邊挖一下,挖了七、八口井,一口也沒探到水,徒勞無功。而且孩子學雜以後,他告訴別人,那個我也學過了,這個我也學過了,傲慢都起來了;不如挖一口井,直接探到井水,就通了所有的水。

  所以楊淑芬老師五歲開始學書法,學了四十多年,書法寫得很好。不只成就了書法的能力,在學書法當中,耐性、定性、毅力都形成。再來,對於藝術的鑒賞力、敏感度也很高,所以設計電腦的圖畫,她比學過的人一看更能夠找到問題所在。而且在學書法當中,她也告訴學生,學一個字要寫得工整,要安排得讓人家看起來舒服,你就不能歪一邊,你要把它安排好,就好像一個人一天如何安排的有條不紊;兩行跟兩行之間距離要取好,就好像人與人相交往,距離不可以太近,也不可以太遠,要懂得分寸,所以學藝術也在學做人。這樣的定性、耐性、專注度再來學國畫,學篆刻,學其他的藝術,那個速度都比任何的同學快很多,所以楊老師在其他方面也學得很快。所以學習要一門深入。

  我們希望這五倫關系不要繼續敗喪下去,不然就像末日到了。諸位朋友,我們冷靜來觀察一下,現在在家庭當中,在團體當中,在國與國之間,這些現象多不多?幾乎你每天打開報紙都有,幾乎人跟人在聊天都會看到這些現象,聽到這些現象。所以根源在哪?對,現在兩個國家要打仗了,你跑到中間去說不要打了、不要打了,有沒有用?沒有用,變炮灰了。根源在思想。我們來觀察一下,美國對全世界發動好幾次戰爭,有沒有解決問題?你看越戰、韓戰、阿富汗戰爭,最近的伊拉克戰爭,打完以後,當地的人民有沒有感謝他?沒有,反而非常仇視他。所以這一條路不能走,走下去以後,相信美國也沒有想到,他打了伊拉克戰爭以後會是這樣情況。

  我們打開報紙,每個禮拜都會出狀況,都有傷亡,不只是要投入龐大的軍隊在伊拉克,在美國本土還得派很多警力維持安全問題。請問這個安全問題要維持多久?也不知道,所以戰爭、武力能不能解決問題?不行。所以武力打下去,無形的對手不知道有多少,我看美國人自己也算不出來。但是不能怪美國人,因為他沒有學過《弟子規》,所以應該怪中國人,你有好的東西沒有去告訴別人,這樣太自私了。其實這個問題哪有復雜,《弟子規》一句就解決了,「勢服人,心不然」,你用武力強勢,人家時時想著要報復你;但是「理服人,方無言」,你用道理、用仁慈之心,人家都沒話說。中國幾千年的文化,強調的是王天下,而不是戰爭。什麼是王天下?王,表率,要當模范,應該是當天下國家的模范,而不是去欺壓別人。所以中國幾千年歷史從來沒有對任何其他國家發動過戰爭,幾千年都沒有。美國兩百多年發動幾次了?從這裡你就看得出思想的差異很大。

  在唐朝,在漢朝,在清朝,中國都是盛極一時的帝國,而所有鄰近的國家封唐朝唐太宗一個封號,叫天可汗;不是自己封的,是鄰近的國家封他。這個名稱的意義就是全天下的君王,那是對他佩服、尊重,所以唐朝很多鄰近的國家統統組成留學生到中國來學習文化,日本、韓國、越南,太多的國家都到中國來,所以用德行感化他人。中國人又很好客,他們來朝貢,拿了十樣東西,皇帝高興拿三十樣還給他,所以一團和氣。結果現在西方有一個說法,說怕有黃禍,中國人強大起來對其他的國家民族有威脅,這個說法錯誤,這是斷章取義,可以說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他們為什麼說是黃禍?因為元朝的時候軍隊打到歐洲去了,哪一支軍隊?蒙古人,而蒙古人那時候每天坐在馬上,特別會打架,又沒有接受過中國文化的教育,武力強大去侵犯他人。

  但是現在外蒙古已經怎麼樣?已經獨立了,而且那時候整個漢人,整個中華民族,都是被他們統治了,所以才是元朝。而且元朝得天下的時候,他是用中國文化來治理,不然它會更快滅亡。因為有一位大臣叫耶律楚材,勸導成吉思汗不能再殺了,再殺下去帝國保不住,成吉思汗才開始戒殺。而這個耶律楚材不是漢人是西夏人,從小仰慕中國文化,特別愛研究。所以從歷史上我們看到,秦朝用武力取得天下,維持了多久?十五年;周朝周文王、周武王、周公以德得天下八百多年,所以歷史就是一個借鏡,告訴我們要「理服人,方無言」。

  所以諸位朋友,把《弟子規》推展到全世界去,他一看就知道中國人會不會亂打人?但是現在他不了解,這一些錯誤的想法會影響他們的思考,所以推展《弟子規》要趕快。你有朋友是外國人,一定要趕快把這本經典介紹給他,當他對中國愈了解,他才不會繼續誤會下去,也不會讓一些有心機的這些政治客取得了一些機會。所以我們泛愛眾裡面第一句就是「凡是人,皆須愛」,當他愈了解中國人的態度,反而愈能夠和睦相處。

  我們來看教育裡面是上行下效,當我們用武力對待別人,下一代會怎麼樣?學起來。在美國有一個測驗,找了八千多個中學生,題目裡面提到了,你曾經作過弊的占百分之七十一,曾經打過人的占百分之六十八,曾經在商場裡面偷過東西占百分之三十四,結果測驗裡面有一題,在後面有一題,你覺得你的人格高尚,占了百分之九十六。諸位朋友,作過弊占七十一,打過人占六十八,偷過東西占三十四,結果測驗結果,百分之九十六的學生覺得他人格高尚。諸位朋友,他的人格高尚的標准依循的是誰的標准?自己的標准。那美國打伊拉克是依循誰的標准?聯合國准不准?對,所以上行下效。當我們的下一代是用武力解決問題的時候,請問那個拳頭打出來先打到誰?誰離我們最近?誰離孩子最近?父母。所以教孩子競爭、斗爭,那是最傻的父母,因為回過頭來,絕對父母是受害者。所以這一條路不能走。

  我們觀看中國的教誨裡面有沒有這個字?哪有爭!「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在射箭的時候才有比個高下。射箭,比方說我射得比較好,對方射得比較不好,一射完之後,對著朋友說:承讓,承讓。倒一杯酒,干杯,謝謝,承讓,承讓,哪有一個爭的念頭。所以中國文化以仁愛為根基。人懂得互相體諒別人,他就懂得互助,互助再提升懂得互愛,這個愛再延伸到各個人群、各個種族,所以中國人的胸襟應該是要經營大同世界。

  孔夫子在《禮記.禮運大同篇》就提到「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舉能,講信修睦,所以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不是只有親愛自己的親人,也不是只有愛護自己的孩子,而懂得愛護他人的親人跟孩子,所以希望社會是「老有所終」,老人家都能得到安養。諸位朋友,你希望你的父母坐在公車上能有人讓他坐,希不希望?你希不希望父母走在街上剛好要進門,而這個玻璃門特別重,希不希望有人幫他打開來?己所欲施於人。我們看到所有人的長者、老者,我們也主動幫助他們,「老有所終,壯有所用」,所有年輕人、所有成年人都能夠奉獻一己的力量來成就社會,所以這個也要牽扯到對一切行業都應該尊重,因為社會國家是互助之體,絕對不能輕視別人。而當人自私的時候,他就覺得我有錢,瞧不起人,這樣就麻煩。「幼有所長」,希望小孩每一個都能得到很好的成長,形成很好的人格。「鳏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這句話的主要意思,所有社會的弱勢團體都能得到大家的幫忙。這樣的世界好不好?好,難不難做?不困難,只在什麼?一念之間。

  當每個人從小懂得關懷別人,這個社會一定是邁向這個結果。所以天堂跟地獄只在哪裡?沒有那麼復雜,一念之間。我們看到小的時候,甚至於三、四十年前,某一戶人家要娶媳婦,所有的鄰居一起來幫忙,那種氣氛好不好?很好。某一個人的孩子要去當兵,所有鄰裡鄉黨的長者都出來送,有的還在那邊掉眼淚,深深感受到就像一家人一樣。現在不一樣了,你們家公寓對面住什麼人,姓什麼,都不知道。然後剛好我一位長者他下樓來,看到走廊都沒掃,因為其中一個是老師,他給他敲門,他說:這位老師,你這裡也掃一掃,這樣看起來比較干淨。結果這個老師馬上回他:你為什麼不叫對面掃,為什麼叫我掃。第一個念頭還是把責任推出去。結果我的這位長輩就對他說:這個家是你的,對面是租的,你計較這麼多?所以人愈狹窄,人生的路愈難走。所以應該往這裡來走。

  那我們要來思考,請問一個孩子的仁愛之心從哪裡開始學習起?對,從父母,從小開始,他要能愛護父母才會去愛護他人,所以這一顆關懷他人的心,一定是從家庭、從對父母開始。假如他對父母都不孝順、不恭敬,對你很有禮貌,那是不正常的,所以你要有判斷力。《孝經》裡面就提到「不愛其親而愛他人者,謂之悖德」,所以不讀經典你的判斷力會不夠。不愛他的父母,而愛他人是什麼?違背德行,這不正常;「不敬其親而敬他人者,謂之悖禮」,這是違背禮貌,違背恭敬。所以愛也好,敬也好,都是從孝開始學習,我們要把根本找出來。孔老夫子在《論語》裡面提到「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與」。所以孝悌是仁的根本,有孝悌才懂得仁慈待人,所以學習孝道至關重要。

  我們希望孩子的一生,希望自己的一生,都能走的成功圓滿,所以現代人常常強調生涯規畫。諸位朋友,你自己有沒有生涯規畫?我在還沒接觸經典以前,那個生涯規畫就等於數字,什麼數字?錢,好像生命當中哪一件事最重要?就是錢。其實這樣子的生涯規畫已經有所偏頗了。我們來看一下東方跟西方的生涯規畫有什麼不同點?諸位朋友,我們從這個圖當中,你有沒有找到解決國與國的沖突,解決家庭沖突的方法,有沒有找到了?從哪裡下手?從孝悌下手。所以問題不難,找到根本,「本立而道生」。諸位朋友,不要小看這兩個字,孝跟悌,中國周朝為什麼可以綿延八百多年不衰?就這兩個字,上行下效,我們往往把事情想得很復雜,其實一點都不復雜。

  「大學」裡面說「一家仁,一國興仁;一家讓,一國興讓;一人貪戾,一國作亂」。我們看到歷史上,商朝商纣王為什麼會敗掉?貪戾、奢侈、YIN亂,所以一國就作亂。以前的人很能夠洞察機先,商纣王送了一支象牙的筷子給妲己,當時候商朝有沒有忠臣?有沒有明臣?有,不是沒有。其中有一個賢臣叫箕子,他看到商纣王把象牙筷子送給妲己,他就說商朝必亡。怎麼這麼厲害,送一支筷子就可以知道商朝要亡了?諸位朋友,一支筷子,象牙的筷子要配什麼酒杯?犀牛角的酒杯,犀牛角的酒杯要配什麼盤子?要配金盤、銀盤,那這些碗盤都是金銀的,請問要煮什麼樣的菜?會不會青菜豆腐,必然是什麼?山珍海味,那你會不會穿一件T恤在那裡吃山珍海味?穿什麼?绫羅綢緞,那你穿绫羅綢緞會不會住一個小木屋?住什麼?都是宮殿,豪華的建築,那要需要什麼?需要很多的金銀財寶,跟誰要?他要人民的血汗錢,人民要怎麼樣?要他的命,所以一人貪戾,一國必作亂。

  一個領導者的風范很重要,一個為人父母的風范也直接影響他的後代子孫。所以周朝,周文王是孝子,對他的父親王季無微不至的照顧,早上、中午、晚上,每天三次問候,看到父親吃得比較正常很歡喜,父親只要吃得少他就很擔心。這樣的孝行他的兒子周武王學得很好,當周文王生病的時候,周武王服侍在側,十二天帽子都沒有拿下來,無微不至的照顧,他的父親十二天以後身體就轉好了。諸位朋友,一杯湯藥,僕人端過來喝的效果,跟自己兒子端過來喝的效果一不一樣?病能治好,藥只是個因素,心的影響更大。這是周朝的孝道。好,這一節課我們先講到這裡,謝謝。

 

台灣學佛網首頁居士文章大德居士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