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然上人:阿彌陀經釋 上
三、阿彌陀經釋 將釋此經,略有五意:一明往生所依,二辨二行勝劣,三述經來意, 四釋經題名,五入文解釋也。 一、明往生所依者:此經即是往生極樂之所依也。夫往生極樂之旨, 經論所說甚多,於中論其最要,無有過無量壽經、觀經、阿彌陀經︾此三部經者也。何以知之?略有六文:一善導︽疏︾文,二天台十 疑文,三慈恩要決文,四迦才淨土論文,五智景疏文,六慧心往生要集文也。 ㈠ 善導︽疏︾散善義文者:彼疏釋專修正行文雲:一心專讀誦︽無 量壽經︾、︽觀經︾、︽阿彌陀經︾﹂等。今依此文,西方學者,當專讀誦此三部經也。 ㈡天台︽十疑︾文者:彼中第四疑:問曰:何不十方佛土中,隨念一佛淨土,而須偏念彌陀佛耶?答曰:凡夫無智,不敢自專,專用佛語,故能偏念阿彌陀佛。雲何用佛語?釋迦大師一代說法,處處聖教,唯勸眾生,專心偏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如︽無量壽經︾、︽觀經︾、︽往生論︾等,數十余部經論等文,殷懃指受,勸生西方淨土,故偏念也。 又彌陀佛,別有大悲四十八願,接引眾生。又︽觀經︾曰:阿彌陀 佛有八萬四千相,一一相有八萬四千好,一一好放八萬四千光明,一一光明遍照法界,念佛眾生,攝取不捨。若有念者,機感相應,決定得生。今依此文,淨業缁素,當學三經一論也。 ㈢ 慈恩︽要決︾文者:彼釋長時等四修中,釋恭敬修雲:二者恭敬修,此修有五: 一、敬有緣聖人:謂行住坐臥,不背西方;涕唾便利,不向西方也。 二、敬有緣像教:謂造西方彌陀像變,不能廣作,但作一佛二菩薩亦 得。教者:︽彌陀經︾等,五色袋盛,自讀教他。此之經像,安置室中,六時禮贊,華香供養,特生尊重。 三、敬有緣善知識:謂演淨土教者,若千由旬以來,並須敬重,親近 供養。別學之者,總起敬心,與己不同,知深敬也;若生輕慢,得罪無窮,故須總敬,即除行障。 四、敬同緣伴:謂同修業者,自雖障重,獨業不成,要藉良朋,方能 作行。扶危救厄,助力相資,同伴善緣,深相保重。 五、敬三寶:同體、別相,並合深尊敬,不能具錄。乃依此文,西方行者,當專敬彌陀像,專讀誦︽阿彌陀經︾等也。此中言等者,即指︽壽︾、︽觀︾二經也,是則慈恩亦勸往生之業,專念彌陀,讀誦此經,以為至要也。 ㈣ 迦才︽淨土論︾者:彼論中引十二經七論,為往生極樂證。十二經者:一︽無量壽經︾,二︽觀無量壽經︾,三︽小阿彌陀經︾等;七論者:一︽往生論︾,二︽起信論︾等。 ㈤ 智景︽疏︾文者:意同迦才。 ㈥ 慧心︽往生要集︾文者:彼集中即引天台︽十疑︾、迦才︽淨土 論︾,以為其證明。知往生極樂,經論其數雖多,而以此三部經為最要也。 二、辨二行勝劣者:依︽往生要集︾即有念佛、諸行二行。彼集立十 門,明念佛往生。其第八門念佛證據︵卷下本︶中,以念佛對諸行,有三番問答: 第一問曰:一切善業,皆有利益,各得往生,何故唯勸念佛一門? 答:今勸念佛,非是遮余種種妙行,只是男女貴賤,不簡行住坐臥, 不論時處諸緣,修之不難;乃至臨終,願求往生,得其便宜,不如念佛。故︽木經︾曰:難陀國波琉璃王,遣使白佛言:唯願世尊,特垂慈愍,賜我要法,使我日夜,易得修行,未來世中,遠離眾苦。佛告言:大王若欲滅煩惱障、報障者,當貫木子一百八,以常自隨,若行、若住、若坐、若臥,恆當至心,無分散意,稱佛陀、達磨、僧伽名,過一木子。如是若十、若二十、若百、若千,乃至百千萬,若能滿二十萬遍,身心不亂,無諸谄曲者,捨命得生第三炎摩天,衣食自然,常受安樂。若復能滿一百萬遍者,當得除斷百八結業,背生死流,趣涅盤道,獲無上果。略鈔,感禅師意亦同,已上難易意也。況復諸聖教中,多以念佛為往生業,其文甚多,略出十文: ㈠ ︽占察經︾下卷雲:若人欲生他方現在淨國者,應當隨彼世界佛 之名字,專意誦念,一心不亂,如上觀察者,決定得生彼佛淨國,善根增長,速成不退。 ㈡ ︽雙卷經︾三輩之業,雖有淺深,然通皆雲一向專念無量壽佛。 ㈢ 四十八願中,於念佛門,別發一願雲: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 取正覺。 ㈣ ︽觀經︾雲:極重惡人,無他方便,唯稱彌陀,得生極樂。 ㈤ 同︽經︾雲:若欲至心生西方者,先當觀於一丈六像,在池水 上。 ㈥ 同︽經︾曰: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眾生攝取不捨。 ㈦ ︽阿彌陀經︾曰: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若有善男 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乃至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 ㈧ ︽般舟經︾曰:阿彌陀佛言:欲來生我國者,當念我名,數常 專念,莫有休息,如是得來生我國。 ㈨ ︽鼓音聲經︾曰:若有四眾,能正受持彼佛名號,以此功德,臨 欲終時,阿彌陀佛即與大眾,往此人所,令其得見,見已尋生。 ㈩ ︽往生論︾以觀念彼佛依正功德為往生業。今案此文,諸聖教中,以念佛為往生業,其文甚多;以布施等諸行為往生業,其文是少。此乃少分、多分意也。 今勸念佛往生者,即依多分意耳。 第二問曰:余行寧無勸信文耶? 答:其余行法,因明彼法種種功能,其中自說往生之事,不如直辨往生之要多雲念佛。何況佛自既言當念我名乎!亦不言佛光明攝取余行 人,此等文分明,何重生疑耶! 第三問曰:諸經所說,隨機萬品,何以管見,執一文耶? 答:馬鳴菩薩︽大乘起信論︾曰:復次眾生,初學是法,其心怯弱, 懼畏信心,難可成就,意欲退者。當知如來有勝方便,攝護信心。隨以專心念佛因緣,隨願得往生他方佛土。如修多羅說:若人專念西方阿彌陀佛,所作善業,回向願求生彼世界,即得往生。明知契經,多以念佛為往生要。若不然者,四依菩薩即非理盡。言非理盡者:佛雖普逗機緣,說念佛及諸行,未委分別念佛諸行。四依論師,佛之滅後出世,搜佛正意,述往生業;而不勸示諸行往生,偏教念佛往生。是故今擱如來隨宜諸行,依四依理盡念佛行也。 上來三番問答,問雖是三,案其答文,則有六義:一難易義,二多分 少分義,三因明直辨義,四本願非本願義,五光明攝取不攝取義,六如來隨宜四依理盡義也。念佛諸行相對決擇,廣如彼集也。 三、述經來意者:︽觀經︾雖初廣說諸行,遍逗機緣;後廢諸行,結 歸念佛一行。然尚彼經,諸行文廣,念佛文狹,是以行學之徒,義路易迷,是非難決。故今此經,廢捨諸行,唯明念佛,是即為於念佛行,令生決定信也。 四、釋名者:佛者:娑婆化主,三身萬德之釋尊。說者:此土化儀,四辨八音之聲教。阿彌陀者:極樂教主之名,十方諸佛之所稱贊也。然此經說一日七日念佛,十方諸佛證誠,及彼國依正二報功德,今阿彌陀三字盡攝收之。謂阿彌陀是能成人,依正是所成報;舉能成佛,攝所成報。又阿彌陀是所證佛,諸佛是能證佛;舉所證佛,攝能證佛也。經者:如前辨之。 五、入文解釋者:初從如是我聞至大眾俱是^序分﹀也。自爾時佛告至是為甚難是^正宗﹀也。佛說此經以下是^流通﹀也。 ^序分﹀且措。^正宗﹀有多文段,大分為二:一極樂依正,二念佛往生。 初就依正論之,依報有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七寶華池黃金地等。正報有化佛、菩薩,及聲聞、緣覺、阿鞞跋致眾生;菩薩中有一生補處。此等依正功德前已顯了,今則且就其中多有一生補處之文料簡。慧心即此名聖眾俱會樂,聖眾者是普賢、文殊、彌勒等也。 然普賢菩薩主華嚴法界圓融法門,雖不得遇賢首、清涼,若欲學六相 十玄法門者,應當發願往生極樂也;況彼宗祖智俨大師既往生極樂也。文殊菩薩主三論八不中道、二谛,方等、般若波羅蜜法門,雖不得值興皇、嘉祥,若欲學中、百、十二法門者,應當發願往生極樂也。彌勒菩薩應世親請,自兜率天降中印度,演說瑜伽,法相宗祖,雖不得值玄奘、慈恩,若欲學五分、十支、五位、百法法門者,應當發願往生極樂也。 又︽楞伽經︾︵魏譯卷九︶說雲:於南天國中,有大德比丘,名龍樹菩薩,能破有無見,為人說我乘,大乘無上法,證得歡喜地,往生安樂國。乃依此文,龍樹菩薩亦已往生在極樂界。龍樹菩薩已是天台、三論及真言祖師也;若欲廣學顯密兩教者,應當發願往生極樂也。非但俱會此等聖眾,復能得會我等無始以來父母、師長、朋友、知識、妻子、眷屬、已往生者。若欲相見生生世世父母、師長、妻子、眷屬、朋友、知識等者,應當發願往生極樂也。 二、念佛往生,此中亦分為二:一念佛往生,二引證勸進。念佛往生亦分為二:一修因,二感果。就修因亦為二:一發願,二念佛。初、發願者:謂發往生願也,︽經︾曰:眾生聞者,應當發願,願生彼國。所以者何?得與如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是也。 二、念佛者:亦分為二:一簡小善,二正修念佛。 一、簡小善者:小善者,謂不足為往生因,諸小善根也。而大小義,異說紛纭。今依善導,即以雜善名為小善,專念佛名名為大善。是故︵法事贊卷下︶釋曰:極樂無為涅盤界,隨緣雜善恐難生;故使如來選要法,教念彌陀專復專。 二、正修念佛者:謂是一心稱念彼佛名號,名為念佛。︽經︾曰: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乃至七日,一心不亂是也,此即專修正行念佛三昧文也。此文中,有四意: 一、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者,是乃指念佛行者也。此文雖曰:善男,善女,意兼惡人。是故善導︵觀念法門︶釋此文雲:若佛在世,若佛滅後,一切造罪凡夫,但能回心念阿彌陀佛,願生淨土,即得往生。 二、執持名號者:此正修念佛也。 三、若一日乃至七日者:是修念佛三昧時節之延促也。文雖但舉一日七日,意兼一生乃至十聲一聲等,是故善導︵觀念法門︶釋此文雲:上盡百年,下至七日一日十聲三聲一聲等,命欲終時,佛與聖眾,自來迎接,即得往生。以此案之,今此經意,非但明於善人一日七日往生,亦兼明於十惡輕罪、破戒次罪、五逆重罪之人往生也。 四、一心不亂者:修念佛時,心不散亂,至誠信心,專念佛名,是即往生之修因也。 又︽經︾曰:﹁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等 者,文有二意:一聖眾來迎,二行者往生也。 一、聖眾來迎者:念佛行漸成就,往生期既至時,彌陀如來與諸 聖眾,俱來迎接行者也。凡就來迎,︽觀經︾乃說九品迎接之相,其文雲:上品上生者,無數化佛與佛共來;乃至下品下生,但金蓮華來等。
:法师开示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