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才能有個好人緣
“人緣”,其實就是人際關系。一個人的人際關系如何,即是否有個好人緣,直接影響到工作、學習、生活是否順暢和諧。可以說,從某種意義上,人緣是一個人安身立業的支撐點。有個好人緣,你就能如魚得水,左右逢源;沒有好人緣,你就會處處碰壁,寸步難行。
那麼,怎麼才能有個好人緣呢?
大肚能容
四川成都新都寺內有一尊笑容可掬的彌勒佛。佛像旁有一副對聯:“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開口常笑,笑世間可笑之人。”這副對聯很耐人尋味。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常八九。人事糾葛,牽絲攀籐,盤根錯節。世態百味,甜酸苦辣,難以勝數。人際關系中,有時發生矛盾,心薦芥蒂,產生隔閡,個中情結,剪不斷,理還亂,當何以處之?一種方法是“冤家路窄”,小肚雞腸,耿耿於懷;另一種方法,則是冤仇宜解不宜結,“度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毫無疑問,在處理人際關系時,這後一種態度是值得稱道的。戰國時期,老將廉頗心忌恨蔺相如位尊權重,多次給蔺相如難堪,而蔺相如處之泰然,處處謙讓。他說:“吾所以如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後私仇也”。廉頗聞訊後心生愧疚,登門負荊請罪,兩人遂成刎頸之交。將相和的佳話至今為人們所傳誦。可見,“宰相肚裡能撐船”,顧全大局,忍辱負重,才能有個好人緣。唐朝貞觀年間,高僧寒山向拾得說:“世間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惡我,騙我,又如何處之?”使得回答說:只是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過幾年,你再看他。所謂“退一步天高地寬,讓三分心平氣和”。這番禅道哲理值得三思。
做人厚道
在處理同志關系時,不要待人刻薄,使小心眼,“睚眦之怨必報”。;別人有了成績,不能眼紅,不能嫉妒;別人有了問題,不能幸災樂禍,落井下石,更不能給人“穿小鞋”。唐代《國史補》中記載了一個“呷酒節帥”的故事:一位名叫任迪簡的判官,一次到達軍使李景處赴宴遲到,按規矩該罰酒。倒酒的侍衛一時疏忽,錯把醋壺當酒壺,給任判官斟了滿滿一盅醋。任判官一喝,酸不可支。他知道李景治軍甚嚴,若講出來,侍衛必有殺身之禍,於是,咬緊牙關,一飲而盡,結果“吐血而歸”。事情傳出,“軍中聞者皆感泣。”這種為人厚道貌岸然有品格,深為人們所稱道。
要有人情味
人關心人,愛護人,尊重人,理解人,人與人相處,應當減少“火藥味”,增加人情味。要有好人緣,要有容人的雅量,更要有急公好義的火熱心腸。人都有三災六難、五傷七痨,人吃五谷雜糧,哪能沒有一點病痛?你能在人家最困難的時候,善解人意,急人所難,伸出友誼之手,替人家排憂解難,將是功德無量的大好事。俗話說:“積財不如積德”。舊時老城隍廟朦胧一副對聯說得好:“做好人,天知地鑒鬼神欽;行些善事,身正心安夢魂穩”。誠哉斯言!周恩來在人際交往中就很有人情味。長征途中,當時任民運部部長兼政委的楊立三,曾給病重的周恩來抬擔架,他和同志們在饑凍交加中,抬著周恩來走出沼澤泥潭的草地後就累病了。19年後,楊立三去世了,身為政務院總理的周恩來,無論如何親自為他抬棺送行。1937年6月,周恩來在崂山遇險,護衛他的十多名警衛戰士光榮犧牲。事後,周恩來和另外三個虎口脫險的同志合影留念。周恩來在照片背面寫上“崂山遇險,僅余四人”。這張照片一直珍藏在他貼身的襯衣口袋裡,直到病逝才被人民現。“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這就是周恩來的人格魅力。難怪在舉行遺體告別儀式時,圍繞安臥在鮮花翠柏中的周恩來遺體,群眾的淚水把地毯灑濕了一米多寬的一圈;也難怪百萬北京市民在長安街兩旁捶胸頓足,哭聲震天,痛別總理!
待人以誠
誠實是人的第一美德。在古代原始人群的部落裡,撒謊是要受到最嚴厲的懲罰的。在處理人際關系時,應該是真心誠意,忠厚老實,心口若懸河如一,不藏奸,不耍滑,不要在人生舞台上,披上盔甲,戴上面具去演戲。不能像王熙鳳那樣,“嘴甜心苦,兩面三刀,上頭笑著,腳下使絆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也不能像薛寶钗那樣,“罕言寡語,人謂裝愚,安分隨對,自雲守拙”,對人四面討好,八面玲珑,城府很深,慣用心計。做人要坦誠,更要有一些俠骨柔腸,光明磊落,襟懷坦白,使人如沐春風,這樣才能有一個好人緣。
:居士文章 :转载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