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感應篇新證 第一章 明義 (2)


 2010/9/6    熱度:2769    下載DOC文檔    

 再析
    
六祖惠能說:一切福田,不離方寸。意思是說,吉凶禍福,全是人心自己招來的。細心體察,當你要做一件事的時候,必先有心念,然後才有行動。起了善念,向著好事,就是善;起了惡念,向著壞事,就是惡。所以說,一個人得災禍,還是得福報,全都決定在起善惡念之時,也就是一個人的心地如何,決定他是得福報還是得災禍。
   
事例六
    
安徽省原副省長王懷忠是政壇老手,在官場上善於利用各種手段,所以在權力比拼或者互相傾軋中,一直處於優勝地位。
    
王懷忠在任副省長之前,是阜陽市委書記,而那時肖作新是市長,但這二人並不是一個利益共同體。在阜陽有一種說法,肖作新是被王懷忠“玩”倒的,而由此掀起的政治漩渦最終將王懷忠也卷了進去。
    
為整倒肖作新,王懷忠用了“苦肉計”,先將自己的一個好友“雙規”,讓他說出了訪問德國時與肖作新一同在境外看色情表演及收受外國商人賄賂的事情。借力將肖作新整倒了。但所料不及的是,肖作新居然是個超乎預想的千萬巨貪。案件的發展如脫僵的野馬,使王懷忠駕馭能力失控,真是“拔出蘿卜帶出泥”,各種線索都指向了王懷忠,王懷忠終於落馬,被實施了“雙規”。本想置別人於死地,卻將自己置於死地了。

事例七
    
過去,有人給劉某看相,說他的官位僅人正科級,不會再提職。劉某不服氣。因為他單位的人退休前最低也會達到副縣級,他說:為什麼自己不行?論資歷,論水平、論能力,也不落人後,人緣也不比別人差。不過,水平能力抵不過命,早該輪到他的時候,就是排不上。因為他沒有市領導說話,又不肯花錢送禮。為此,他憋著一口氣,發願奉行《自知錄》,學袁了凡求官位。正因為負氣而行,所以非常精進。幾年過去了,他發願行善的數字早已圓滿了,並超過發願時的幾倍,事情連一點信也沒有。於是他專門請教一位有神通的師兄,問自己花這麼大的力量行善,為什麼所求不成?那位師兄通過觀察後對他說:你雖然強迫自己的身體在做善事,但頭腦中惡的意念太多,希求心太重,對欺付你的人,時常發嗔恨心,懷報復意。行善就是為了自己那一點事兒,把善的力量抵消不少,你必須改變心態才能成功。劉某聽從勸告,努力控制惡的意念,又過了一年多,事情終於成功。可見一個人的意念善惡,決定的一個的禍福。
    
事例八
   
李淑芳因妄想太多苦惱,她感到越控制越心袁意馬,妄想不停,還有許多惡毒的意念。為此,她去請教一位師父,問師父自己該怎麼辦?師父告訴他說:一是每天早晚要修忏悔法,不要讓惡業增長。二是起了惡念以後,及時用善念對治,要時時觀察自己,讓善念多於惡念,逐步讓惡念消失,最後善惡念都沒有了,心就會定下來了。三是祈禱佛菩薩加持,讓自己心念清淨。李淑芳如此行了半年以後,深感有效,於是多次向同修們介紹方法,希望更多的人受益。
    
事例九
    
湯君聘在《再生錄》中寫有這麼一段。說他死去之後,遇見觀音菩薩對他說:“從前,功名利祿壽命,生來就已確定。現在,人作善惡轉眼就報。至於要根據人們善惡薄冊,一月一造,一日一報,還有什麼來世造、兒孫造、日後造等等說法,都來不及了。如某家子弟原本該登第,卻因這家人無故踹蹋字紙,以致喪命。還有某人本該考取功名,由於本人行為不檢點,必須養心息慮改過,方可登第。再有某人竭力做善事,只因功行尚未圓滿,沒有立即給他賜福,如能繼續精進下去,以後必定會登第雲雲。”他聽過之後,默記著這些人的姓名,結果都一清二楚地應驗了。
    
再析
    
中峰和尚說:“凡是有益於人的是善,只利已的是惡。有益於人,就是罵人打人都是善的;只利於已,就是敬人禮人都是惡的。”這講的就是發心。我們知道,言談行動,可以看見和聽到,而發心卻存於內不為外人所知。所以,有的人看似行善,不但子孫沒有發達興旺,自身也步步坎坷;有的人看似做惡,卻步步吉祥,門庭興隆。這裡面除了錯綜復雜的因果報應的原因之外,發心也是很重要的,我們一定不要輕視。
   
事例十
    
紀曉岚曾寫過這樣一個故事:北村鄭蘇仙,有一天夢見自己來到陰曹地府,剛好碰見閻羅王正在那裡審理案犯。當他看見鄰村的一位老婆子被帶到堂前時,閻羅王立刻改變了那威嚴可畏的面容,站起身來向老婆子拱手作禮,請她上座,並命人獻上茶來。最後,又命手下判官說:“速送這位老人家到好的地方去投生。”鄭蘇仙小聲請教身旁的冥官道:“這位農家老婦生前有什麼功德,閻羅王竟如此禮待她?”冥官說:“若論她的功德,就是這位老太太一生不存損人利已之心。這利已之心,即使是有聲望的達官貴人也在所難免。若存有利已之心,就必然會損害他人。於是,許多機巧奸詐應運而生,許多罪惡冤仇隨之而造。甚至遺臭萬年、流毒四海,也都是因為這一念利已之心所造成的禍害。而這位老太太一輩子努力克制利已的私心,從來不做損人的事。單憑這一點,就是那些整天讀聖賢書談論道學的儒生與她對比,也是多有愧色。因此,就難怪閻王爺對她禮遇有加了。”鄭蘇仙一向是個有心計的人,聽了冥官這番話,不覺有所警醒,也就不再深問了。
    
鄭蘇仙還說,在這位老婆子沒來到之前,有一位身穿官服的人,氣概昂揚地走上殿來。此人對閻王說:“我做官以來,所到之處只喝一杯清茶,沒有任何沾染。今在鬼神面前,我可以說是毫無愧色了!”閻王爺對這套話只付之一笑,說道:“朝廷設置官員,本是為了治理地方,安撫百姓。就連那些管理交通驿站和掌管水閘的小官,也都有興利除弊的職責。如果認為不貪財納賄,不吃喝玩樂就是好官,那麼,在官府大堂上設置一具木偶,它是連一杯清水也不喝的,豈不比你老兄強多了。”那官員又分辯說:“我雖沒有功勞,但也沒有什麼罪過呀!”閻王說:“你一輩子處處力求保全自己。像某獄某獄,你為了避免嫌疑,而不敢仗義執言,為民伸冤,這不是有負於百姓嗎?又如某事某事,你害怕煩勞繁重,便不肯去辦理,這不是有負於國家嗎?在三年一次的考績中,試問你的政績在哪裡?要知道,身為朝廷官員,無功便是過啊!”那官員當即現出羞愧的面容,顯得局促不安。剛才那傲慢的氣勢頓時大減。閻王見他這副表情,笑著說:“這也難怪你這麼高傲。平心而論,你還得上是位三四等的好官。甭擔心,下輩子還會有官給你做!”隨即命手下鬼卒將他送去轉世托生。
    
從這兩個故事看來,可知一個人的內心深處哪怕是很微小暧昧之情,鬼神都能窺見得很清楚。即使是正人君子,稍起一念私心,也不免要受譴責。就像《詩經》上說的:“鬼神隨時都在你身邊。”這話的確可信!
   
再析
  
《三字經》開頭就說:“人之初,性本善。”其實開初之時,並沒有善人或惡人的分別。是人之初,性本無記才對,因為惡人不是生來就惡的,之所以出現善人、惡人,是他們或行善,或作惡,日積月累,從少到多積出來的。正如先賢所說:“行善如春園之草,不見其長,日有所增;行惡如磨刀之石,不見其損,日有所虧。”由於積善或積惡,福利和禍害在不知不覺之中改變了。為此,真正人智慧的人不會以善小而不為,更不會以惡小而為之。
    
行善積德貴在發長久心,堅持不懈,要知道發達之家,不是歷代行善,也是現世多年累功獲得的,所以易經說: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而余慶余殃都是積出來的,不是別人強加給他的,是他自己造成的。
    
事例十一
    
有一位劉教授,他退休後本來可以出去應聘工作掙大錢,但他沒有這樣去做。他上班時就目睹學生及市民們每天坐車因為缺零錢而苦惱,劉教授記在心裡。他退休後,就取出自己的積蓄,去銀行兌換零錢,再換給乘車的旅客用。無形中給人們坐車提供了方便,幾年下來,僅他一個人,就換了十三萬元人民幣,數萬人受到利益,得到方便。在他的帶動下,附近的學生也加入到方便他人的行列中來,他們組成小組,兌換零錢為乘客服務,幾年中他們兌現了三十多萬元人民幣。在生活中,這是一件非常小的事情。但這樣的小事情積累起來,一樣做無量功德,成為大善。
    
事例十二
    
劉金環(化名)是現金員,管錢自然有一些暗的收入,拿順手後,就什麼錢都想辦法往自己兜裡裝了。有兩年,他看到單位沒有主要領導,財務管理混亂,他打起了主意。她想到別的單位都辦了工資卡,而他的單位因混編嚴重,有部門拒絕給辦,還是現金發放工資。這就給劉金環以可乘之機。單位每個人要一個季度交一次醫保費,於是他采取一個月一扣錢,或二個月一扣錢的方法,然後隔一個月,再扣一個季度的,這樣就多扣了一個月或者二個月的錢,這多出來的錢就進了他個人的腰包。在年末時他要收明年上半年的醫保費,到來年三月份時,他再重新收一次上半年的醫保費,認為人們隔了幾個月就不會記得了。如此近兩年,他自己著實收入了一些錢,雖然也引起單位一些人的懷疑,或被人看破,也沒有人揭發他的行為。但是,就在他春風得意的時候,他檢查出結腸病,結腸裡面長了肉瘤。有人留心觀察,他每重復收一次醫保費,貪一次大家的錢,他就會病一次。後來財務制度健全了,他弄不著錢了,其它病好多了,只有結腸病時好時壞。

再析
    
《太上感應篇》講的就是因果二字。因果是指一切身心活動,包括身、口、意“三業”。我們平時每做一件事,說一句話,甚至起一個念頭,都是在種因,在造業,都會受到不同的果報。概括地說,就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要知道,因果規律是客觀存在的,也是貫通三世的。有人看見好人受惡報,惡人受善報,便懷疑因果。這是不明白因果貫通三世的道理所致。說起來,果報有三種情況:1.現報:今生做善事,今生享福報;今生做惡事,今生受惡報。 2.生報:今生作善、作惡,來生享福、受苦。父母積陰德,子孫享福報等等。3.後報:現在作善作惡,到第二,第三世,甚至百千劫後才能受報。後兩種果報,凡夫雖然看不見,但應知道,有因必有果。從今生所受的,可推知前因;從現在所作的,可以預測後果。必須相信:“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
    
為什麼惡人會有善報?這是由於他過去生中培植的善根深厚,現在善因先成熟了,所以受福報。他今生所種的惡因,不會自行消失,因緣成熟時,必受惡的果報。為什麼善人會受惡報?這是由於他過去生活中培植的惡根深厚,現在惡因成熟了,所以先受惡報。如果今生不行善,惡報會更嚴重,他今生種的善因,也沒有白種,將來定受福報。
    
同時,因果既是有一定規律,可以認識的,也是可以轉變的。並不都是“命中注定”的。從佛法因果觀來看,我們現在所受的是過去種的因,因為有因,所以必感未來的果。種的因即可以改變,結的果怎麼不能改變呢?我肯定地說因變了,果一定會變。
    
因果是佛法的核心,不信因果,不可能真正懂得佛法,更不可能得到佛法的利益。佛經中說:“菩薩畏因,眾生畏果。”是因為菩薩深明因果,知道種惡因,必受惡報。因而從言行上,甚至在起心動念處修行,嚴防種錯了因,避免將來受惡報。而凡夫不畏因果,平時什麼壞事都敢做,直到惡報現前,才恐懼後悔。為此,我們要淨化身心,檢點言行,處處止惡防非,這是不再種惡因,也就斷了惡的果。另一方面要多做利益他人的事,廣種善因。同樣,廣種善因必感善果。這是一條我們應當遵循的利己利人,對自己、對家庭、對社會都有益的光明大道。要想了生死、出輪回、生淨土、成佛道,也必須從這裡做起。  
    
事例十三
    
衣某,男,北方人。少年參加工作。在縣領導的位置上退休。有人曾為他算命,說其壽命只有四十多歲。如若只有四十多歲的壽命的話,他根本當不上縣領導,也沒有後來的福祿壽了。他幾十年做單位一把手,曾利用手中權利,盡量利益別人。在文化大革命中,寧願自己挨斗,也不推過於人。文化大革命後期,干部大交流,他到一個曾發生冤案,並將幾名受冤干部打傷的公社任書記,由他為幾個人評反。當時有一個公社干部,與供銷社一個大姑娘發生了男女關系,並因此與妻子離婚,娶了那個女人。這在當時是不可饒恕的錯誤,有的領導主張開除其公職。當時衣某在那個干部確實認識到錯誤後,考慮到他有老母親和前、後妻的孩子要養。力主給予處分,調到其它部門工作,保留了公職。那個干部深受感動,從此改過,對前、後兩個妻子,及前、後妻生的幾個子女都盡了責任。一年的大年三十,一位農民因孩子把玉米粒吸入氣管,來找並不認識的公社書記,衣某二話沒有說,立即到公社安排當時僅有的車輛——拖拉機送孩子上縣城醫院,同時給縣醫院打電話說明情況,使孩子得到及時的救治,脫離危險。事後那個農民再也沒有到他的家去過。過去,生孩子常有七天風,八天扔的說法,是那個時候醫療條件落後,月子裡的孩子因為此病死亡的不少。衣某在自己孩子有這個病的時候,一位老中醫為他配了一種藥,只吃火柴頭那樣多的藥,就可以治好月子裡孩子的抽瘋病。衣某的妻子非常善良,見前後院的鄰居家生孩子有生這種病時,就拿出剩下的藥送去救人。後來人們知道他家有這種藥,有人生了孩子,一有這種病,不管認不認識,都去找藥,他和他妻子從來不拒絕任何人。最後是一趟房的張太太,她的二孫女二十多天了還抽風不止,他們去衣家找藥,衣某的妻子拿出藥一看,剩下不多了,就連藥瓶都給了她們。在那幾年中,不知他們夫妻用此藥共救了多少人。
    
就在算命者說衣某該到壽命的那一年,他生了一場大病,當時正在農村工作,被用拖拉機送回家時已經臥床不起,住院很長時間才痊愈。年近五十歲了,衣某才提為縣領導,並親自為文化大革命中受到打擊迫害的人評反,對造反派也甄別情況,盡量都做了妥善安置,為此,他比他應有的壽命多活了二十多年,六個子女都讀書,有合適的工作。
    
事例十四
    
紀曉岚寫過一個故事,說御使胡牧亭說:他家鄉有人養了一頭豬。這頭豬只要一見到鄰居的老頭,就瞪起眼睛狂吼,並橫沖直撞地追來要咬他。但見到別人卻不會這樣。那老頭兒起初非常憤怒,想把它買過來殺掉吃它的肉才解恨。不久他忽然省悟,心想:“這大概就佛經上所說前生結下的冤仇吧?然世間上沒有不可解的冤仇!”於是,他就以高價把它買來,送進寺院作為長生豬喂養。此後這頭豬見到老頭兒,便俯首貼耳很親昵地靠近他,再也不像從前所見那副凶惡的樣子了。
    
結語

首先要做好這個“人”。我們要知道,在六道輪回中,人趣的數量是極少的。地獄眾生極多,餓鬼比地獄少,畜生比餓鬼少。在畜生裡面,生活在地上的畜生比生活在水裡面的少,然而在容納不下十人大的地方,就有上億個蟲蟻。我們今生今世沒有投生為畜生,或者餓鬼,或者地獄,能夠僥幸獲得人身,實在是萬幸。為此,我們一定要做好這個人,對得起這個“人”字才行。
   
其次要做一個善人。我們知道善有福報,惡有禍報,一樣做人,誰不希望自己順順利利,子孫發達呢?所以,要實現這樣的目標,我們就一定要在人生的旅途中,諸惡莫做,眾善奉行。說到造化的道理,只要是積善,必定會福蔭子孫;而若是積惡,則必定會禍延子孫。這是絲毫不會錯的。
   
再次要做聖人。聖人不為了要祈求福報,避免災禍,而後才去斷惡行善。佛告訴我們,會招致惡報的不良行為有十種:(一)叫殺生。(二)偷盜(只要不是自己的東西,拿來使用或占為己有都屬偷盜)。(三)邪YIN(違背倫理道德,在正式夫婦之外,貪圖YIN樂,亂搞男女關系等都屬之)。(四)妄語(說謊、偽證、不守信)。(五)惡口(以凶暴或惡毒的話罵人)。(六)兩舌(挑撥離間、搬弄是非)。(七)绮語(說黃色YIN穢的話使人想入非非)。(八)貪(貪求名利財色各種享受,迷戀不捨)。(九)嗔(稍不如意就生氣怨恨)。(十)癡(邪見、不信因果)。同時佛也告訴我們,能獲得善報的好行為也有十種:(一)不殺生。(二)不偷盜。(三)不邪YIN。(四)不妄語。(五)不惡口。(六)不兩舌。(七)不绮語。(八)不貪。(九)不嗔。(十)不癡。
   
我們對人世間的因果現象既然已經初步了解,更應當知道六道輪回的道理。所謂‘六道’是指六大種類的眾生:(一)天道——指居住於天上,具威德、有神通、享天福的眾生。俗稱天神。(二)阿修羅道——有天福而無天德的眾生。(三)人道——指人類。依佛經所說,各星球上多住有人道眾生。(四)畜生道——指除人以外之一切動物。(五)餓鬼道——常受饑餓怖畏的鬼類眾生。(六)地獄道——指墮落在地獄中受苦的眾生。
    
我們說的‘六道輪回’是指眾生在命終後,各依善惡業力的牽引,投生到上面所說的六道之中。由於眾生修善作惡不同;於是有的生天,有的入地獄。決定六道輪回的總關鍵,在於善惡業力的牽引。
   
六道輪回之中,有三種善道,三種惡道。我們進入三惡道的機會要大於生在善道的機會。因為出生為人的機會就象手裡拿的一撮土,生在三惡道的機會就象整個大地的泥土一樣。所以,我們要避開三惡道,投生到三善道,就要修行善法。如果想進一步使自己轉凡成聖,永脫六道輪回,就要修行佛法,這樣才能證得如來聖果。

台灣學佛網首頁居士文章原创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