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感應篇新證 第四章 積善 (3)


 2010/9/11    熱度:3444    下載DOC文檔    

正文:(22)(23)

譯文:做為部下,對上司要盡忠。做為公務員,對國家,對人民要盡忠。做為子女,對父母師長要盡孝。

分析

做為職員就要忠於職守,做為人子必當竭盡孝道,這是天理常規,也是人倫的根本。現代人無論官大官小,無論富人還是百姓,都有一個盡忠的范圍。下級服從上級,個人服從集體,各地服從國家,這是最基本的盡忠規范。做為我們每一個人,職員服從領導,忠於職守,做好本職工作。對於同事,朋友,都做到盡心無欺。這就是忠。那麼,有的官長貪贓枉法,隨意拿公款胡為,對這樣的領導我們是否也要盡忠?如果他的命令背離了國家的利益,背離了集體的利益和群眾的利益,他只為自己私利發出的命令,要善巧方便地避開,不要隨波逐流地參加到危害國家的群體當中,因為我們的忠有一個前提,那就是忠於國家和群眾,不是忠於要位上的某一個人。所以,在這個忠上,我們要做好抉擇,不要為了個人的家產、職務、權利、名聲、地位和恩怨而存一毫私念,如果有了私心,做為一鄉之長,將危害一鄉人民,做為一市之長,將危害一市人民,做為國家領導人,必將禍國殃民了。

俗話說,有國才有家。有了安定的國家,富庶的經濟,人民才能安居樂業,個人的小家才能幸福。做為公民,更強調的是為國家盡忠,試想如果沒有士兵和警察為國盡忠,保家衛國,穩定社會秩序,老百姓的生命財產會隨時會受到威脅,哪裡會有安定的社會可言。所以,當忠孝不能兩全時,人們往往會選擇大孝——為國盡忠,而放棄自己的小孝。為了國家人民利益而失去生命的人不乏其例,古往今來實在是太多了,我們應當學習他們的精神。

事實告訴我們,每一個人都應當隨著自己的本分對國家盡忠,做為公務員的人,拿著納稅人的錢做為工資,如果不認識到“忠”字的必要性,實在是愧對於人生啊。

事例一

唐朝的名臣魏征,有膽量,有謀略,善於挽回君王所做不恰當的決定,無論大事小事,只要皇帝不對,他一定是毫不留情苦苦地勸谏,縱然皇帝非常生氣,他也不肯停止。一次唐太宗得到了一只很好鹞子,非常喜愛,就經常把鹞子放在自己的手臂上立著。有一次,他看到魏征來了,怕他看見,就趕緊把鹞子藏在懷裡,魏征心裡有數,向太宗奏事的時候,就故意拖延時間,鹞子因此而悶死在太宗的懷裡(這是因為魏征不想讓唐太宗玩物喪志,有損群威,他用這個方法勸谏)。後來文德皇後過世,唐太宗對皇後思念不已,就在御花園裡建造了一層樓,以便眺望皇後的陵墓。一天他請了魏征一同登樓,也叫魏征眺望皇後的陵墓。魏征仔細看了半天,就說:陛下,我的年紀大了,眼睛也花了,看不到了啊。唐太宗就用手指給他看,魏征說,我以為陛下若能夠望祖宗的獻陵和望皇後的昭陵一樣,那麼我就能夠看到皇後的昭陵了。唐太宗聽了以後,感動得流淚,就把這座層樓拆掉了,不再登樓眺望昭陵了。魏征勸唐太宗偃武修文,停止軍事的發展,加強文化教育,這樣中國就安定了,四方的少數民族,自然就會歸順臣服,用不著用武力去征服他們了。唐太宗就采用魏征的建議,果然產生了很大的效果,這都是魏征忠於朝廷的事跡,而魏征的第五代孫子非常優秀,做到了宰相。

事例二

經國家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原局長鄭筱萸2007年7月10日上午在北京被執行死刑。

2007年5月16日,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公開開庭審理鄭筱萸涉嫌犯受賄罪、玩忽職守罪一案,並於5月29日作出一審判決,認定鄭筱萸犯受賄罪,判處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沒收個人全部財產;犯玩忽職守罪,判處有期徒刑7年,決定執行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沒收個人全部財產。最高人民法院經復核,確認一、二審認定的案件事實。1997年6月至2006年12月,被告人鄭筱萸利用擔任國家醫藥管理局、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局長的職務便利,接受請托,為八家制藥企業在藥品、醫療器械的審批等方面謀取利益,先後多次直接或通過其妻、子非法收受上述單位負責人給予的款物共計折合人民幣649萬余元。2001年至2003年,鄭筱萸先後擔任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局長期間,在全國范圍統一換發藥品生產文號專項工作中,嚴重不負責任,未做認真部署,並且擅自批准降低換發文號的審批標准。經抽查發現,鄭筱萸的玩忽職守行為,致使許多不應換發文號或應予撤銷批准文號的藥品獲得了文號,其中6種藥品竟然是假藥。

最高人民法院復核認為,被告人鄭筱萸身為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便利,為他人謀取利益,非法收受他人財物,其行為已構成受賄罪;鄭筱萸對藥品安全監管工作嚴重不負責任,不認真履行職責,致使國家和人民的利益遭受重大損失,其行為已構成玩忽職守罪。鄭筱萸作為國家藥品監管部門的主要領導,利用事關國家和民生大計的藥品監管權進行權錢交易,置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於不顧,多次收受制藥企業的賄賂,社會影響極其惡劣,受賄數額特別巨大,犯罪情節特別嚴重,社會危害性極大,依法應當判處死刑。其雖有坦白部分受賄犯罪事實和退出部分犯罪所得的情節,但不足以對其從輕處罰。鄭筱萸的玩忽職守行為,致使國家藥品監管嚴重失序,給公眾用藥安全造成了極為嚴重的後果和極其惡劣的社會影響,犯罪情節亦屬特別嚴重,應依法懲處,並與所犯受賄罪數罪並罰。一審判決、二審裁定認定的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定罪准確,量刑適當,審判程序合法。遂依法核准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維持一審對被告人鄭筱萸決定執行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沒收個人全部財產的刑事裁定。

再析

就孝字來說,百善孝為先,為人子女者如若不孝,是禽獸的行為,是不通忏悔的大惡。生活中,即使是無惡不作的大惡人,也會對父母存有一份孝心。所以,孝敬父母這點良心,是人人具有的。具體來說,一切孝行都應當把遂順老人的心意擺在首位。生活中,一般做子女的大多以為只要老人生活過得好,該吃的吃著,該穿的穿上,在物質上保障老人衣食無憂就是盡了孝道。有條件的還會陪老人外出旅游觀光,但是,做子女的往往忽略老人在心理上和精神上的需求。有的年表人認為老年人觀念落後,不喜歡與父母溝通,或者工作繁忙,顧不上陪老人,或者與老人有矛盾,處處逆著來,惹得老人不高興。俗話說,孝順,孝順,關鍵在順,做兒女的對老人若能有“理”也讓三分,一個家庭必定是和睦之家。要知道,天下沒有不是的父母,在一些事情上,兒女們對老人不能“據理力爭”,而應當耐心說明理由,逐漸溝通思想,化解矛盾。所以,在孝敬老人上,兒女們要細心、耐心、誠心,這樣才會真正隨順父母,讓老人快樂順心。

現代人多是獨生子女,所以,有必要細說一下人們不孝敬父母的病因在哪裡?使人們知道自己錯在何處,以便能及時“克己復禮”。

現代人不孝敬父母的病因有六種:

不重視孝親教育。中華民族是有幾千年文化的文明古國,自古以來提倡孝道,孝子也備受人們尊敬。近百年來,人們觀念更新,知識更新,把孝養父母也更新掉了。加之現在多是獨生子女,一個孩子的身邊圍著父母、祖父祖母、外祖父、外祖母等一群人,從小嬌生慣養,生恐照顧不周,使孩子養成了小皇帝的脾氣,有好吃的是孩子的,不教育孩子先孝敬老人,所以孩子習慣於旁若無人地自己獨自享用。有好穿的、好玩的、好用的,大人克制自己給孩子,使他們養成了以我為中心的習慣,心中只有索取,沒有奉獻。認為一切都是長輩應該的,反過來要他們照顧父母疾病,為父母提供飲食,便覺委曲,便覺不堪忍受,為此口出怨言,身體做出種種不孝順的事情來。這都是從小沒有進行孝親思想教育所致。在他們心中沒有尊敬孝養父母的觀念。

自高自傲,看不起父母。為了培養子女成人、成才,在競爭激烈的當今社會父母都是勒緊褲帶,省衣節食,想方設法供子女讀書,使他們學有一技之長,能夠自立於社會。然而,待他們成就後,視文化低的父母為無知,視技能不如自己的父母為無能。自恃能力大,才華好,而看不起父母。父母稍有行為不合他們的脾氣,便張口訓斥。甚至有的小學生要求去學校開家長會的母親必須美容、美發後才能去學校,若不認為是給他丟臉。有的人自己在外邊下飯店,高朋滿座,推杯換盞,對貧困父母不聞不問。有的人自己病了,父母端水拿藥,做菜做飯,父母病了,如若不知,照樣外出玩樂,扔下病人無人照顧。有一個農村出來的女孩子,她的家非常貧困,分到市裡工作後,她在單位穿著時尚,頭發的花樣時常翻新,美容院經常光顧,懶得做飯二人就下飯店,並且時而出去旅游,自己和丈夫的工資不夠開銷,就去和公婆要,稍有怠慢就發脾氣。公婆必須供她消費。她在高消費的同時,並沒有想過在農村過貧困生活的父母。如此種種,無法一一列舉。

視錢財、官位為父母。有的子孫極其自私,在父母處,得到錢財則是孝子,自己的願望不能滿足時,就成為逆子。甚至為了錢財父母打官司,寧可不要父母,也要錢財。有人為自己當官升職,拿錢財去賄賂當權者,去孝敬領導,卻捨不得把錢給自己父母,全然不想父母生他養他的深恩。反而怨父母地位低,自己需努力奮斗才能出人頭地。還有的兄弟姐妹之間,因為父母分錢不公,互相推诿,不贍養父母。於別人能大方行事,於自己父母一毛不拔,致使老人自殺,受到公眾輿論遣責。

只付錢款,不管親情。有的人廣有錢財,但卻輕視父母的存在,到時只送錢款了事,借口工作繁忙,或者事業廣大,應酬多,常常幾年不回去看望。自己只顧嬌妻兒女,有美食自己小家享受,有華服裝扮自己妻兒,對於父母是否歡喜,是否快樂,早已拋到腦後。一家人歡歡樂樂,對父母不問冷暖,不問病苦,不聞不問。卻不想老父老母盼子、盼孫,望眼欲穿。於是出現並不缺錢的父母狀告子孫,索要親情關懷的案例。出現老父跪在樓外,求見孫子的事情。殊不知自己痛愛妻兒之情,與父母當年痛自己一樣。父母痛愛自己,愛自己,撫養自己,自己只花錢養親,不悅親,將來自己老時又將如何?如果自己的孩子他日效仿你今日的行為,你養的孩子又有什麼用呢?

忘深恩,記小怨。父母給子女以生命,父母撫養子女長大成人,父母為我們操勞婚事和工作,讓我們成家立業,父母甚至為我們養育下一代。從出生以來,我們的每一點進步,每一天的成長,都飽含著父母的心血,父母對我們的深恩無量無邊。然而這一切,卻都被不孝子女視為應該應份,習以為常。反過來,在父母處一事得不到滿足,就心生怨恨。就如父母為他了九十九件事,而第一百件事沒有辦,辦那九十九件事的好處,恩情就一筆勾銷了,只知道一件事沒有辦一樣,父母從此成為他冤家對頭,成陌路之人。這些反而成為他不孝父母的借口。

走上邪路。哪一個父母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呢?很少有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有的子女由於環境的影響,不管父母如何傷心,失望,還是去做種種惡行危害國家,危害社會,或因為打搶偷盜被判刑入獄,或因為打仗致殘、致命,使父母操碎了心,傷透了情。這不要說孝敬父母了,而是傷害父母了,哪裡還有孝道。

以上所說的幾種病因,在當今的社會很有代表性,然而做為人子者,常常是不知自己錯在何處,錯在哪裡?所以,對於自己的孝與不孝,並不是看你自己如何表白,如何宣說,而是要看實際行動。不要以為父母仁慈,我是他們親生親養,不是外人,縱然過份也會原諒我,因為除了我再無子女(現代多獨生子女)。這就是不孝的表現。更不要與不孝的人比,認為自己還好於他們,自我滿足。要從自己的內心生發出孝心來,才是真正的報父母之恩。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盡孝呢?

一、思念父母的恩德。我們許多人之所以不孝父母,是因為不知道父母恩德所致。要知道父母的恩德無量無邊,當我們還在母腹中的時候,母親為了我們擔驚受怕,即使天天嘔吐,為了胎兒,她還要拼命吃下食物。分娩時,受盡折磨,生產時,鮮血泉湧而出,母親如血洗戰場的戰士一般,冒著生命危險生下我們。當看到孩子平安時,她全然忘了自身的痛疼。父母對子女的照顧不分晝夜,盡以美食哺育孩兒,自己挨餓受凍也心甘情願,孩子尿床,弄濕被褥,母親趕快把孩子移到干燥的地方,自己睡到又濕又冷的地方,而沒有一點怨言。母親哺乳養育自己的孩子,更是受盡辛苦,致使兒肥母瘦。我們生病了,父母百般照顧,如果能夠代替,父母寧願自己生病,只要子女健康成長。長大後,子女遠離故鄉,父母早晚懸念,祈禱佛菩薩保佑,願兒女早日平安回到自己的身邊。如果父母的恩有盡頭的話,那就是我們死後,在黃泉的路上,所以,我們為人子女者,要常常思念父母的恩德。想到父母百般不易,培育我們至今,親恩無法報答,便會做出種種孝行來了。看到父母年老體衰,用生命將自己養大成人,如若不趕快報恩,只怕失去雙親,再思報恩,則無門了,如此思量,就會急急地做出行動來,千萬不要做令自己終生後悔之事。

二、養親。畜生尚有跪乳之行,鴉有反哺之義。做為萬靈之首的人,更要孝養雙親。能夠常常思念父母的恩德,就會每日思量如何報答父母的深恩。這樣,即使不是富有之家,也會讓父母生活無憂,衣食不愁。即使工作忙碌,也會抽時間承擔父母的家務,使父母在體力上不再辛苦。父母有病請醫買藥,認真照顧,一言一行,總是思念著父母,為了父母,這才是真正的孝行。現在有的白發老人,有幾個子女,子女們互相推诿,無人奉養,有的人甚至把臥床不起的老人送到野外的草棚中。當他們自己在溫暖的家中度日時,全然不管在寒風在挨冷受餓的老人,這是十足的禽獸之行,他們不但受到人們的遣責,果報也必將慘烈。

三是悅親。悅親與養是同時進行的孝行,為什麼單獨提出來說,因為現代許多人中只重視物質奉養父母,不重視精神上悅意父母。有的兒女當父母病重,臥床不起後,就出錢送父母到養老院,雇人照顧,自己只負責掏錢,不做情感上的交流,甚至從不去探望。有的子女在成家立業後,就不再管父母生活,對鳏寡的父母,頂多給點生活費。錢多的人甚至雇個保姆奉養,但不肯探望父母,不跟父母交流,父母即使衣食不缺,也感受不到親情。所以,不能讓父母精神上愉快,也不是真正的孝行。我們不但要對父母和顏悅色,盡量隨順,滿足他們的願望,還要逆來順受,讓父母在自己身上發洩自己的情感。不要講父母觀念落後,文化低;不要講父母脾氣不好,不講道理,只看自己是否真的孝順。即使遇到沒有慈心的父母,即使不能感化他們,也萬萬不忤逆父母,觸犯他們。古人有代父從軍的,有代父受刑的,有萬裡尋親的,性命不顧的,我們沒有面臨這樣的境界,只要讓父母歡喜快樂,有什麼做不到的呢?除非你想做不孝順的人。

四、保身修身以盡孝道。沒有健康的身體,就沒有辦法去盡孝道。同時自己多病多災,也勞父母憂心懸掛。所以,要孝敬父母,必定要愛惜自己,不讓自己身體受到絲毫的傷害,必定保養體力,少讓自己生病苦,不勞父母掛念。必定奉公守法,不做違法缺德之事。必定諸惡有惡報莫做,眾善奉行,廣積陰德,創造祥和向上的家庭。古人說:“孝子事奉雙親,不可使父母有冷淡心,不可使父母生煩惱心,不可使父母有驚怖心,不可使父母生愁悶心,不可使父母有難言之心,不可使父母有愧恨的心,”細細回味,若想一一做到,必定要腳踏實地做出孝行來才行。

事例四

現代北方的王喜林已經近六十歲,他的岳母周鳳珍已經八十多歲,兩人相依為命,周鳳珍身患腦血栓已經七年多了,但生活得非常幸福。

周鳳珍的老伴在1995年去世,她就投奔了獨生女兒周迎春和女婿王喜林。2001年月,王迎春患癌症去世,周鳳珍也患了腦血栓,失去語言表達能力。老人沒有文化,她找個算命的人算命,算命的人說她的女婿克人,女兒就是女婿克死的。為此,老人對這一說法深信不疑。妻子去世後,王喜林盡心盡力地照料岳母,但被老人認為是虛情假意,不但不領情,還時常用拐杖打王喜林,用錐子扎他的臉。一次王喜林正侍候岳母,岳母想起女兒被他“克死”,一拐杖打在他的軟勒上,當時紅腫起來,軟骨受傷,但是他還是帶傷侍奉老人,二十多天才好。對老人的打罵,王喜林沒有一句怨言,該咋做還是咋做。2003年老人再次發病,王喜林醫院家裡兩頭跑,累得犯了心髒病,老人全身癱瘓了,他侍奉老人起居,吃喝拉撒,還每天背老人到外面曬太陽,每天給老人洗澡,洗衣服,老人屋裡沒有一點異味,身上沒有生一點褥瘡。時間久了,老人不再打他,反而報之微笑。別人看王喜林這麼辛苦,想為他介紹個老伴,幫他操持家務,王喜林不答應,他說有老人在,他不找人,讓老人安心。這樣直到老人去世。王喜林的行為受到人們的稱贊,被政府表彰。

事例五

孝子為父親尋找伴侶,八年十五次當紅娘,不但感動了老父,還感動了社會。他就是鐘海平。

八年前,母親去世後,一天,年輕的鐘海平看到老父在燈下笨拙地一針一針地縫補內衣,這一幕令他心酸。從此,在廣洲工作的他堅持每月回一次江西老探父,還苦苦地為父親尋找伴侶,為了讓父親不孤獨,他把妻子留在家中照顧父親,自己一個人單獨生活。

開始,他與妻子、姐姐、妹妹商量給父親找個老伴,親人們一致反對,認為父親身體很好,我們多多看看就行了。村裡人知道這個消息後,更是傳得千奇百怪,用異樣的眼光看著他,說他對不起死去的母親。鐘海平做通親屬工作,又做村裡人工作,說明他是為了父親快樂,他說理解老人的心,才是孝順。為此他動員親屬給父親找老伴,經過幾次失敗,父親不想找了,但鐘海平堅持著,最終為老父找到了合適的伴侶。看到父親生活得幸福,鐘海平才放了心。

事例六

現代供一個孩子從懷孕到成家立業,要父母操碎了心,也不知道要花多少錢才供出來,但窮人家的女孩,卻做到了上大學不要家中一分錢。

這個女孩叫蘇茜,是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生。她的全部生活費都是自己掙來的。蘇茜是河北省保定市清苑縣人,家裡是世代農民,共有六口人,她和弟弟在求學階段。2004年她考入遼工大電信系,因為家裡窮,拿不出錢來給她,蘇茜的父母也沒有送她上學,因為家裡沒有路費。第一個學期的學費,家中拿了三千元錢,親友們幫著湊一些,加上蘇茜自己掙的錢,就這樣她來到學校。交完學費就沒有錢了,為了學習,蘇茜開始打工,做家教,別人休息,她要給學生上課,要復習自己的功課,要打工。就這樣,她一天起早貪晚地學習、工作。假期裡,她不回家,全天候地給人當家教,全職全天候地做,就是為了掙足學費和生活費用。就這樣,上大學幾年,蘇茜用學到的知識和自己的努力,自己養自己,自己供自己讀書。到他弟弟考學,她還拿出一千元供給弟弟使用。她上學沒貸款,也沒有再和家裡要一分錢,她說,父母親沒有能力供自己讀書,自己能夠自立,也是孝順他們。

事例七

一女養八位老人,劉青枝演繹了現代孝子的故事,感動了許多人。

劉青枝是湖北省孝感市孝昌縣周巷鎮雲華村的人,他的父親有兄弟三人,只有她一個後代。娘家六個老人,再加公公婆婆,八個老人的起居生活壓在劉青枝的肩上,她再苦再累也要讓老人們高興,幾十年就是這樣過去的。

劉青枝家是農民,種田收入只夠一年的開銷,為照顧老人,婚後劉青枝在娘家生活了六年。二叔、三叔都患癌症,二媽、三媽也生病,她侍候幾位老人,帶他們看病,還得照顧顧個孩子上學。鄉親都說,劉青枝太不容易了,是個命苦心好的女人,伺候八個老人都過得舒舒服服的。一年到頭,劉青枝總是把老人春夏秋冬四季的換洗衣服、鞋襪、被褥收拾得妥妥當當,趕上哪位有個小病小災的,一定要做上好吃的飯菜送到床前。三媽生病時,懷孕的劉青枝硬是用板車把老拖到醫院。她就這樣白天晚上連軸轉,白天下地干活,晚上照顧老人。有好吃的可著老人和孩子,自己和丈夫只吃米飯鹹菜。為生活,她一個人種了二十五畝地,勞苦程度可想而知。隨著時間的推移,有五位老人離開了人世,劉青枝帶著母親和孩子來到了婆家生活。為了還清債務,她種地,丈夫打工。2001年的一天,丈夫為救落井村民,自己落井身亡。2004年她二兒子轉業回村務農,每天總是搶著干活,一天弄了一身泥,到池塘裡洗澡,不知道被什麼東西咬到腹部,流血過多而死。兩位親人去了,劉青枝把悲痛壓在心底,照顧著三位老人,照顧著上學的孩子,支撐著這個家。公婆不過意,深情地說,我們的吃、喝、用、穿全是媳婦掙的,這個家全靠她了。我家媳婦沒得話說,就是太淒苦了,有什麼辦法幫幫她?劉青枝因孝行事跡非常突出,在2002年以全市得票第一名被評為“孝感市第二屆十大孝子”,又以全省得票第一名被評為湖北省首屆“荊楚十大敬老好兒女”,2005年她又被選為縣人大代表。劉青枝的大兒子在上海打工,每年給家裡寄去八千多元錢,三兒子孝上了大學,並得到助學資金,當地一家企業承諾承擔她上高中女兒的生活費。幾個孩子也都是品德良好的青年,受到社會的稱贊。

事例八

文國忠有四個兒子,由於老伴去世早,文國忠一直單過,這幾年上了年紀,文國忠感到體力不支,日常起居有些困難,他就把住了多年的房子賣了,想讓兒子們輪流盡贍養義務。在分賣房款的過程中,有的兒子認為分配不公,父親沒有把錢全部拿出來,一定是私下藏起來,准備給女兒。為此,孩子們與文國忠產生了矛盾。本來是件好事,誰知卻惹來一肚子氣,文國忠只好到女兒家住下。但在女兒家住不是長久之計,過幾個月,文國忠又和兒子們商量贍養問題,誰知卻被兒子們拒絕。文國忠一來氣要用火點兒子的房子,讓鄉親們拉開。過了兩個月,文國忠再次找兒子們商量贍養問題,有三個兒子表示同意,但有一個兒子不同意。文國忠心裡好悲涼,他走到海邊想跳海了此殘生,被民警救出。幾個兒子受到人們的遣責,經過政府有關部門和民警工作,兒子們不得不贍養老人,人們說他們是不孝兒女。

事例九

老媽告兒子,不是要錢,要的是親情,是關懷,這樣的事在現代已經出現不止一例。英姑是遼寧省人,他老伴去世後,兒子海川去老人的起居生活不聞不問,被母親告上法庭。

英姑與丈夫共生有二個孩子,女兒遠嫁他鄉,兒子海川2001年結婚,婚後與父母分開另過,2005年父親去世。老伴去世後,英姑想見兒子和孫子的心想越來越迫切,但每次等來的都是失望。不久她因病住進了醫院,兒子也不理不睬。他說,我媽常與妻子吵架,2004年9月兒子離婚了,孫子與兒子一起生活。海川的工作是計件取酬,工資不固定,收入用於撫養孩子及家庭日常支出,一個月下來,常常是不夠不用,所以不想管老媽。可是老媽不想要他的錢,是想讓他常回家看看,讓家裡有點生氣,因為英姑每月有八百元的退休工資,生活尚過得去。但是法院對此不太好判決,只好判處海川每月給母親200元生活費,並回家看望母親。

 

台灣學佛網首頁居士文章原创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