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禮旭:學習的方法、心態


 2010/9/14    熱度:2787    下載DOC文檔    

昨天跟大家講到,學習的方法、心態,第一個是解行相應。不要翻書。告訴大家,腦子是越用越活。你不用它,它就鈍。真的,李炳南老師九十幾歲講課,不用拿稿子。“《詩經》說……”,“《書經》說……”,他就是腦子常用,很精明,很清楚。有時候人太有福了,依賴的東西越多,人的能力越下降。聽說現在打計算機很輕松,現在連字都不會寫了。

    第二,學貴力行。我們昨天講到,從《弟子規》看,哪一句最難做,自己先力行。報告大家,我昨天有看兩則《德育故事》。因為我跟大家give me five(擊掌約定),是吧?但是記住,不要趕進度。假如覺得這個故事體會得還不夠深,重復再看,不要囫囵吞棗。這個是學習還是深入。真正感覺到這一個聖賢人的德行、存心印到我的心上了,再看下一則,這就有味道了。

    第三,不自欺。我們說的,第一個是時時自知之明,勘驗自己的狀況。第二,知之為知之,不可以裝懂。第三,有過必改。孔子在改過的態度,重復提醒,因為改過是提升自己學問最重要的一環。發現自己的過失叫開悟,沒有活得糊裡胡塗;改正自己的過失,人就提升了,這個叫真修行。而孔子也講到:“法語之言,能無從乎?改之為貴!巽與之言,能無說乎?繹之為貴!說而不繹,從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我們昨天,建立一個默契,看到孔子講“已矣乎”,“如之何”,我們神經要繃緊。就是我們孔老夫子在歎氣了,我們不能再做出讓他老人家失望的事情。這一段,孔子後面講,也是說到,假如人這個樣子了,那我也拿他沒辦法了。哪些情況呢?“法語”就是經典的教誨,就是別人給我們義正言辭跟我們講的、跟經典相應的這些話,都屬於“法語之言”,我們打開《弟子規》、打開《大學》,這些都是“法語之言”。“能無從乎”,我們聽了、看了,“哇,講得好”,認同。可是不是這樣就結束了,能夠對照自己趕緊改正,符合經典的這些行為,叫“改之為貴”。不能只是口頭上在那裡“啊,太好了,講得都對”,結果自己習性還是習性,那個就是有口無心。

    “巽與之言”,這個“巽與之言”,有一些是人家的肯定,有一些是委婉的勸告。面對人家的肯定,我們要謙退;面對人家委婉的勸告,我們要反省。所以是“巽與之言”告訴我們的,我們挺歡喜的,“啊呀,謝謝你鼓勵啊,謝謝你提醒啊”,歡喜地接受。可是歡喜完,也沒有反思,也沒有修正,那其實還是糟蹋了別人的鼓勵跟提醒了。所以高興了,卻不去反思、修正,然後覺得這些“法語”很好,卻不去改正自己,其實這個都是修到表面,甚至修到虛偽去了,就很不好了。所以這個是有過必改,這個很重要。

    再來,這個不自欺,還有一點很重要是我們要時時觀照自己言行一致。所以師長給我們一開始的一個叮咛,老人家說到:“做到再說,是聖人;說了以後能做到,是賢人;說了以後做不到,是騙人。”這個就提醒我們,我們來學習傳統文化,弘揚傳統文化,是希望利益別人,決不願意騙人。但是假如我們不時時觀照自己有沒有言行一致,就很容易騙人。你說比方我們都勸人,“啊呀,看開一點啦,放下啦”,自己看開了沒有?自己放下了沒有?“啊呀,別迷惑了啦”,那我們的迷惑解完了沒有?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那我們自己煩惱,還揪在那裡,怎麼幫人家解惑?

    而這個心態,其實在經典當中,重復提醒這個重要性。我們看,孔子在《論語》裡面,談了好幾遍。“古者言之不出”,以前的、古代的人,言語不輕易出來,為什麼?他們很羞恥自己說了沒做到,“恥躬之不逮”。“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一本《論語》,這樣的心境,重復提醒,就告訴我們太重要了。只要我們講得很高,做得很低,第一個,人的傲慢會起來;第二個,會不知不覺以為自己就是這麼高,就很麻煩了。人以為自己高的時候,你要請他下來,容不容易?就很難啊。我爬到三樓了,底下的人說:“下來吧,下來吧,下來打地基吧。”“我在三樓了,還叫我下去。”但是一樓二樓是四根竹竿架的,隨時會晃的。所以人啊,貴自知。自己真實的狀況是怎麼樣,老老實實依經典,依師長的提醒去做,就對了。

    而子貢是口才最好的學生,所以孔子的因材施教,可以在他對每一個學生的回答當中,流露得非常地透徹、精彩。子貢口才最好。“子貢問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後從之。』”你先把你要講的話先去做到。這個都是在提醒,言行要一致的態度。這個也是對子貢的情況。

    所以我們今天有機會跟大眾交流傳統文化,每一句,是提醒我們,是勸我們自己的。一對照還差很遠,戰戰兢兢,不敢懈怠。師長很疼愛我們,保護我們,提醒我們:“台上的是學生,台下的是老師。”一生,老人家都是這樣的心境,台下的都是在鼓勵我的,都是我的監學、都是我的老師,給我提出問題。唯有這樣的心境,才能讓我們的傲慢不起來。不然我們這個時代的根基都比較淺,得要在心境上,不離老人家這一些提醒、勸告才好。不然說實在的,傲慢、好名聞利養太容易了,什麼時候上身都不知道。

    我舉個例子給大家聽。我有一次,因為那個時候兩岸還不能直航,我每一次都要經過香港。結果有一次在香港轉機要飛合肥,我一邊走的時候,就有一個女子一直看我,我就發現她看我,我就走得比較快,“是不是來討債的。”結果走走走,啊喲,好像不在了,我就坐下來。沒多久,她剛好坐在我對面。告訴大家,該來的還是會來,但是你要有定力。結果我就坐在那裡,頭低低的。她還是繼續看,最後她終於忍不住了,她就站起來,往我的方向一直走。然後我的心髒就嘭嘭、嘭嘭,我在想說她一定認識我,是吧。因為在台灣的電視,播這個《幸福人生講座》,已經播了四年多了,四年多應該有,從零五年開始的。我就在那兒:哎喲,她一定認識我,(心跳)“嘭嘭、嘭嘭”。然後她一看到我就:啊,你就是那個長庚的醫生嘛。(眾笑)

    所以你看,在這個過程當中,我的八風動了多少次?無數次哦。最後她說我是長庚的醫生,差點沒有昏倒。(眾笑)所以人那個名利心,名聞利養心,太無形了,你一不小心,它整個就上來了,所以這個時時要戒慎恐懼啊,“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台灣學佛網首頁居士文章大德居士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