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禮旭:學習重實質:身教
事實上,所有能把孩子教育好、家庭經營好的人,他們做的,其實都跟經典是相應的。雖然她可能沒有讀過經典。可是我們會好奇,沒有讀過經典怎麼懂?大家想,古代很多女子她沒有讀過書,可是為什麼她都知道這些大節大義呢?這裡就突顯了我們整個民族最重要的力量在家庭、家族,這些家族的長輩都給下一代一個好的榜樣,每一個人成長都在潛移默化當中,學到了這些做人的態度。所以我們說“父慈子孝”,父母、長輩的慈愛在哪裡表現出來?在念念都要給孩子做好榜樣的這個存心,表現出來。我們說我多愛孩子,那個是口頭上的。念念能給孩子好榜樣,那是真情真愛,是理智的。
我自己在馬來西亞遇到一位孔子的後代,一位女士,那應該都是七十幾代。她前幾個月才讀《弟子規》,可是她打開《弟子規》讀的時候,她非常地感動、非常地熟悉。她覺得她每讀一句,小時候家裡的情景就浮現在她的腦海裡。她讀到,“父母呼,應勿緩”,她的叔叔、伯伯、父親一看到爺爺、奶奶一叫,趕緊:“爸,媽,有什麼事嗎?”“父母命,行勿懶”,父母交待的事,這些長輩都趕緊去做。“冬則溫,夏則凊”,他們這些長輩給爺爺奶奶鋪床,關心、體恤生活需要,都浮現出來了。家裡面整整齊齊,“置冠服,有定位”。兄弟之間幾十年從來沒有紅過臉,“兄弟睦,孝在中”,“言語忍,忿自泯”。看到家裡有事,兄弟不分彼此,趕緊拿錢出來解決、支持,“財物輕,怨何生”。
那諸位學長,請問這一位女士,孔女士她學過《弟子規》沒有?啊?所以我們說學習重實質,不重形式。實質是身教,是整個環境每天都在教育她。所以這個家道,都是在潛移默化當中自然承傳下來了。
所以“教兒嬰孩”,孩子在胎中,三歲以前就是教他的黃金時段。所以劉總那一天講說,六歲以前,孩子都一直是看著大人,(大人就)做好榜樣給他看。六歲以後,孩子的能力、行為、動作比較靈活了,領著他做。教孩子都要陪伴啊,都要引導、教導他。十二歲到十八歲,跟他商量。十八歲以後呢,分享給他聽,讓孩子很自然地從父母長輩的人生當中得到啟發。其實人與人相處非常微妙在哪裡呢?你越想要求、越想控制,他就偏不聽你的。你越尊重他,越沒有控制的念頭,只是很真誠地跟他商量,他反而很願意聽我們講。
我在自己成長的過程當中,體會最深的就是父母對我們沒有絲毫占有、絲毫控制的念頭。所以我們無形當中,也受到這樣的影響。所以處事,我們對人也不要求、也不想去控制。人家願意聽,我們就盡力講。人家不願意聽,我們也不要生氣,也不要求。我們沒壓力,對方也沒有壓力。所以我很喜歡聽我爸爸講話。有什麼要重大決定了,“爸,你幫我看看,哪一些可能是要提醒注意的。”
當然更好的是,我們提升自己的智慧,到孩子非常佩服我們。那你不用找他,他自己來找你。就像劉總的先生龐總,他的孩子說了,“大方向,戰略布置一定要請教老爸”。是吧,這個就是孩子很佩服自己的父母。為什麼?有德有智慧。盧叔叔也做到了。他的孩子有什麼人生重大的問題都要來請教,而且他兒子來請教他,還得要排時間。他會跟他兒子說:“對不起,這些大哥哥、大姐姐跟我排了時間了,你要下禮拜再來。”他兒子可不可憐啊?不可憐啊,學到他父親胸懷天下。再來,更珍惜可以跟父親請教的機會。所以父母能做到讓孩子這麼佩服,那是做得非常好。所以有一次這個父親節,很多這些晚輩都來給盧叔叔、盧媽媽祝福,結果他孩子看了有點酸溜溜的,“這是我爸”,好像都被分走了。
好,而劉總談的這個教育孩子的過程,我們也從中記住這些重要的原則。從小給孩子立規矩,從小孩子懂得做事要計劃,有時間觀念。兩歲就開始教了,卻是他一生受用的習慣。所以愛孩子還要看得很深遠,防微杜漸、深謀遠慮。可能當時候在要求,孩子還是有一點(難受),必須突破。你也不能因為孩子難受了,你就不嚴格要求他。不嚴格了,他習慣沒養成,一輩子都被壞習慣拖著走,就麻煩了。
還有很重要的,一定要讓孩子覺得我們時時都陪伴著他。所以劉總都陪孩子學習,等養成學習習慣了,他就可以獨立學習,你還不用花很多補習費了。
還有這個家庭會議,最重要的就是形成家裡的一個氛圍,都是先檢討自己。誰來帶頭?父母帶頭,長輩帶頭。而且還有一點,反省自己之外,這家庭會議就是家裡人能常常說說心理話,有溝通。不溝通慢慢地就疏遠,甚至會誤會、隔閡。所以這個家庭會議不可少,互相彼此了解目前的狀況、心裡的想法,充分交流一下。甚至於是遇到的好的事情,體會到的好的道理,這一份喜悅跟家裡的人共同分享,這叫“意和同悅”啊。我們成長了,家裡的人也成長了。
好,而孩子大了跟他溝通,有時候要懂得柔軟、幽默一點。我們有時候勸人太直接,人家很難接受。劉總跟他兒子提醒,“逆反期過了沒有?”是吧,她孩子說,“還沒有”。但是,有沒有作用?很有作用啊。因為他感覺到媽媽很柔軟,很尊重他,並沒有指責他。但是他一句一句記起:“哎喲,逆反期、逆反期,對哦,不能給媽媽添麻煩,不能亂發脾氣了。”這個都是善巧方便。
而這個游戲機風波就提醒我們,為人父母、長輩,只要要求孩子不要做的,自己首先不要做。你要孩子不看電視,自己一定不能看電視。不然,孩子心裡不服:都你大人能做,我們不能做。
其實讓孩子對父母不服,那是孩子最痛苦的事情。孩子的天性,尊重、愛他的父母。我們能有好的德行,讓他這一份天性終身保持,那孩子是天底下最幸福的。假如我們父母都是言行不一致,孩子的內心一直在受到煎熬,因為他尊重的人怎麼是這個樣子?扭曲了他的人格啊。所以我們看到孩子不尊重父母,我不只沒有責怪他的心,我還覺得這個孩子一生苦不堪言啊,他不可能有真正的快樂。能夠讓孩子跟父母之間的那份親愛終身保持,那是給予他人生最大的幸福了。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