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法門法師:阿彌陀經對現代人的啟示(第一集)


 2010/9/20    熱度:4662    下載DOC文檔    

阿彌陀經對現代人的啟示(第一集)  1992/4  中國廣州光孝寺  檔名:01-10-01

  方丈老和尚、諸位法師、諸位善知識,今天我們有殊勝的因緣,在中國南方的古剎「光孝寺」,給諸位同修做五天的佛學講演,我感覺到非常的榮幸,也非常的歡喜。這次的講題是「阿彌陀經對現代人修學的啟示」,經雖然是一部大眾日常常課誦的經本,我們今天講演的內容比較上要新穎一些。因為時間非常的匆促,來不及編寫講義,我只將我以前過去所講的「要解研習報告」送到此地,供給同學們做個參考。「研習報告」裡面一共是分了七講,在第一講裡面,這個本子諸位可以翻開來,在第十七面,前面是經文,我們就不必看了。

  首先,我們學佛要認識佛教,佛教究竟是什麼,我們要把它認識清楚。在現代整個世界上,我們可以很清楚的看出來,佛教有幾種不同的形態存在著,第一種就是「宗教的佛教」。舉世之人都把佛教看成是個宗教,事實上,佛教是不是宗教?我們也不能夠否認,它確確實實變成了宗教。第二種是「學術」,也就是有些知識分子把佛教看成為哲學,佛經的哲學。第三種,是在最近二、三十年間才發展起來的,屬於一種「邪教的佛教」,打著佛教的旗號,欺騙一切眾生,他們發展也有相當的快速,這是我們學佛不能夠不注意的事情。第四種,我們講「傳統的佛教」,也就是釋迦牟尼佛對於九法界眾生的教育,我們要學的、我們所期望得到的,是釋迦牟尼佛對我們的教育。

  佛當年出現在世間,跟我們中國孔老夫子有許多地方非常的相似。孔老夫子周游列國之後,回到家鄉傳授弟子,在中國開創了私人教學的先例。以後國人尊稱他老人家是「大成至聖先師」,是我們中國一位偉大的教育家。世尊當年在世,經歷五印度,到處為大家講經說法,如果我們仔細的從他本質上去觀察,他與孔老夫子非常相似。孔子教學他的范圍只限於一世,也就是一世的教育,始從胎教,一直到慎終追遠。而世尊的教育,范圍是非常非常的廣大,可以說是真正的究竟圓滿。在時間上來講,佛講三世,有過去世、現在世、未來世,橫的方面擴展到十方,所謂「豎窮三際,橫遍十方」,這是世尊對於九法界眾生的教學廣大的范圍。

  我們既然認清楚佛教是教育,換句話說,教育是超越世間的(九法界我們稱它作世間),超越了國界,超越了種族,甚至於超越了宗教。世尊常隨眾當中的弟子們,都是一些虔誠的宗教徒,受到佛教學感化之後,常年的一直不忍離開老師,這是個很鮮明的例子。我們在大經裡面,像《華嚴經》的五十三參,善財童子參訪勝熱婆羅門、遍行外道,這些都是外道虔誠的宗教徒。現在佛教竟然被大家誤認為是宗教,這對於佛教教學的弘揚、傳播,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障礙。因此,我們四眾弟子有責任將佛教恢復到它本來的面目,才能夠利益一切眾生,正如《無量壽經》所說的,令一切眾生得真實的利益。

  佛教既然是教育,它教學的內容究竟是些什麼?如果用一句話簡單的給諸位報告,佛法教學的內容就是「諸法實相」。這句話是出在佛的經典裡面,要用現代的話來說,諸法實相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宇宙是我們的生活環境,人生就是我們本人,佛在一切經裡面所講的,一切經我們現在稱它為《大藏經》,就是世尊四十九年所說一切法,統統收集在其中,這一部《大藏經》內容就是說明我們自己與自己生活環境的真相。諸位想想,這個教育對我們自己是多麼重要,是我們切身的問題,比世間所有教學的科目都來得親切。我們把它認識清楚,這才知道這個教育與我們自己有些什麼關系,才真正發心認真的去學習。

  在講義裡面跟諸位介紹,首先介紹佛法的定義。「佛」是梵語,從印度梵文直接音譯過來的,它的意思是智慧、是覺悟。當年為什麼不翻「智」,為什麼不翻「覺」?因為在中國字匯裡面,這兩個字還不能包括佛陀全部的含義,所以只有用原文音譯,再加以诠釋,再加以解釋。他的智是真實的智慧,是究竟圓滿的智慧,智慧起用就是覺悟、就是覺察;換句話說,就是對宇宙人生真相徹底明了,究竟圓滿的明了,這叫做佛法。

  佛法所求的是智慧,只有究竟圓滿的智慧,才能幫助我們解決一切問題。所以這點我們同學們一定要認識清楚,要牢牢的記住,佛法所求的是究竟圓滿的智慧。有了智慧,不但能解決生死的問題,而且能夠解決宇宙之間一般人所不能解決的問題,你都能解決。何況我們在生活當中,這些很小很小的問題,大問題這生死、涅盤、成佛、作祖,這些大問題都能迎刃而解,這小小的希求更不必說了,這是佛門當中常講的「佛氏門中,有求必應」。但是諸位要曉得,沒有智慧去求,盲目的求,是得不到感應的,必需要有智慧,理性的去求,才真正會達到有求必應。怎麼個求法?經論裡面有理論的依據,有圓滿的方法,這些都是我們應當要學習的。

  佛法所修的,也就是我們想求得究竟的圓滿,必需要知道的修學方法。世人所求,我們把它歸納起來,不外乎個人一生的幸福快樂,家庭的美滿,社會的和諧,國家的富強,世界和平,可以說這個目標是這個世界全人類大家所共同希求的。雖然是大眾的願望,這世間有沒有方法能幫助我們達到我們的願望?可以說世間許許多多的學術、科技,乃至於宗教,無不是以這些問題為追求的目標。我們從現實上來觀察,而所得到的結果,我們看到這個世間愈來愈混亂,人類生存在這個世間愈來愈痛苦。由這些事實來觀察不難發現,憑世間的學術、科技、宗教是很不容易達到我們理想的願望。而這個願望,實在說,唯獨在佛法當中,確確實實能給我們圓滿的解答;不但是圓滿的解答,佛法確確實實給我們圓圓滿滿的達到我們的希求。因此,佛陀的教育才會被一切眾生所接納,被一切眾生所歡迎。可惜現在在世界,能夠把佛教育介紹清楚的,詳細說明的人不多。這就是我們常常深深感慨到我們佛法缺少弘法的人才,也就是佛陀教育裡面缺少真正能教化眾生的好老師,好的師資。這是我們當前最重要的一個課題,如何能夠培養佛陀教育的師資。

  我在前幾個月,從美國回到台灣,聽說祖國佛教在上海召開一個會議,趙會長老居士主持的。聽說這次的會議大家建立了共識,要把佛教帶到教育上去,這是非常非常明智的一個見解,這真正是不但是我們國家有福報,也是舉世眾生有福。唯獨佛法回歸到佛陀的教學,佛教才能夠在全世界弘揚,希望世人都能夠真正的覺悟,覺而不迷,才能夠解決世界上許許多多的爭端,帶給大眾真實的幸福。

  說到佛教的修學,佛法最重視的是心地的涵養,真心的顯現。不僅是禅宗要求的明心見性,實在說,在佛法無論哪個宗派,無論是大小乘佛法,都是以明心見性為修學的目標。因此我們要問一問,什麼是心性?心性到底是什麼?為什麼佛菩薩這樣的重視?在這裡我們簡單跟諸位诠釋,佛家講的心性就是真心,真心最可貴。在佛門宗派裡面說,禅宗講明心見性,教下講大開圓解,密宗講三密相印,淨土宗講一心不亂,這些名詞雖然不一樣,事實都是一樁事情,正所謂法門平等,殊途同歸,目標、方向全是一致的。

  佛與凡夫的差別,佛菩薩用真心,我們凡夫用的是妄心,妄心所謂三心二意,這凡夫所用的。三心二意在我們世間人也常說,大概都是指一般不專心的人,三心二意,實際上,三心二意是佛家的術語。三心就是心意識,唯識裡面所講的八識,心意識;二意是指的末那與意識,末那是意根,第六是意識。凡夫用這個心,這叫妄心,不是真心,佛菩薩用真心。這個問題在經典裡面,《楞嚴》說得很詳細,唯識經論裡面那不必說了,比《楞嚴》還要講得深入,還要分析得透徹,這是一門很大的學問。

  真心每個人都有,只是迷失了而已,迷失,可見得不是真的失掉,只是迷了我們的真心不能起作用,所以叫它迷失,沒有失掉等於喪失掉。佛法沒有別的,只是教我們把妄心捨棄掉,恢復到真性起用,佛陀教學的能事就盡了,也就是說就到頭了。這個話說來很容易,要想契入這個境界,確實不是容易事情。難在哪裡?難在我們的習氣太深。佛在《華嚴》上明白的開示我們,他老人家說「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換句話說,一切眾生,包括我們自己在內,我們都有跟佛陀同樣的智慧、同樣的德能、同樣的才藝。現在我們這些智慧、能力都喪失了,怎麼喪失掉的?佛說得很好,「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這把我們的病根說出來了,原來我們的病根就是妄想、執著。妄想發展成為所知障,執著變成了煩惱障,所以你要問煩惱障、所知障的根源是什麼?就是妄想、執著。離開了妄想執著,我們的本性就現前,這是佛把事實真相告訴我們。

  真性到底有什麼功德?有什麼好處?他老人家在開悟的時候,向五祖提出心得報告,其中說「何期自性,能生萬物」。能生萬物,不但我們眼前這些萬物是自性變現出來的,即使是盡虛空遍法界,佛經裡面常講的十法界依正莊嚴,沒有一樣不是自性變現出來的。所以自性具足萬法,能生萬物,一切法都離不開自性。那麼現在問題就來了,我們要怎樣克服困難,恢復我們的自性,我們應該從什麼地方學起?今天我們在這個寶剎,寶剎的德號叫「光孝寺」,諸位學佛從哪學起?就從「光孝」學起,就對了,光是光明,光是智慧,是說的理;孝是講的事。

  這次我到此地來,老和尚慈悲,要我跟大家說說《阿彌陀經》,《阿彌陀經》是淨土宗最重要的一部經典。可是淨宗的修學,我們在《觀經》裡面看到,《觀經》裡面給我們說了一樁公案,用現在的話,說了一個故事。韋提希夫人遭到了國家與家庭的變故,於是乎對於人生產生了厭棄的心理,向釋迦牟尼佛求助,問佛十方世界有沒有清淨的世界,能夠讓她去往生。如果我們用現代的話來說,我們這個環境不好,有沒有比這個環境更好的,我們想移民過去。這就是從娑婆世界移民到極樂世界,在佛法裡面叫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世尊為了滿足她的願望,並沒有介紹一個世界給她,而是將十方諸佛世界,以佛的神力變現在她的面前,讓她自己統統見到,讓她見到,讓她自己去選擇。這是教學裡面最好的方法,不主動的介紹給你,讓你自己去選擇,韋提希夫人選擇了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世界。

  世尊聽了非常的歡喜,因為她選擇的沒有錯,選擇得非常的正確。選擇定了,夫人就要求世尊教給她修學往生的方法,佛在沒有教給她修學方法之前,先教她修「淨業三福」。淨業三福一共有三條,佛在結論上說得很清楚,這個三條是「三世諸佛,淨業正因」,這句話非常的重要。三世是講過去、現在、未來,換句話說,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從凡夫修成佛,要依靠什麼?就是要依靠這個三福,就好像我們蓋房子一樣,三福是建基礎,是打地基。不管你蓋什麼樣的房子,不管你蓋多少層的大樓,一定要先建立非常堅固的基礎。三福就是基礎,我們要從這個地方來下手。這佛雖然是在《觀經》上所講的,淨業三福是通一切法門,無論是哪個宗派、哪個法門,統統要以三福為基礎,因為它是三世諸佛淨業正因。

  三福第一條裡面就跟我們講,「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換句話說,第一句話就是教我們要修孝道。所以,你要問佛法從哪裡下手?要從孝親、尊師下手。孝親,我們這個寺名裡頭有個「孝」字;尊師重道,我們法身的慧命得自於師長,這是光明的意思。所以,諸位要能夠把「光孝」兩個字記住,整個佛法離不開這兩個字。可以說一直到成佛,圓滿證得無上菩提,就是「光孝」兩個字發揮到圓滿究竟,那就成佛了。

  特別是這個「孝」字,我們中國的文字是全世界任何國家、民族所沒有的。我們的祖先對後世的子孫,實在講照顧到無微不至,發明這種方法,使千萬年古聖先賢他們的智慧、他們的經驗,都可以藉這個方法流傳給千年萬世的子孫,這是個非常偉大的發明,使我們對祖先感激到五體投地。我們知道全世界的文字跟語言是一致的,語文是一致的。語言會隨著時代變更,會改變,所以古時候人的言語、術語,後世的人沒辦法理解,也沒辦法懂得。像現在西方人的希臘文,他們的古文,印度的梵文,沒有人能夠懂得。唯獨中國人發明了文言文,他把語跟文分開來,走兩條路子。語言隨你怎麼樣變化,文言始終不變,有一個不變的東西,永遠不變。所以,你要真正能夠懂得文言文,你讀孔子公的東西,孔子去我們兩千五百年,我們今天讀《論語》,還跟孔子像面對面講話一樣,像直接通信往來一樣,我們能理解他的意思。所以這個發明是全世界所沒有的。

  文言文的修養很簡單,只要能夠熟讀五十篇古文,你就有能力閱讀;你能夠熟讀一百篇古文,你就有能力寫作。所以在中國古時候,十二、三歲的小朋友就能夠寫出很好的文言文的文章。我們今天看到很奇怪,實際上他們從六、七歲就開始讀古文,讀個五年、七年他就能寫,他就能看了,所以這並不是很困難的事情。佛教的經典比我們中國的古文要淺,這就是我們所講的變文,變體文。因為佛教傳到中國是後漢時期,翻經的法師為了經典能夠普及大眾,就用最淺顯的文字來寫出來,所以佛經的文字比起古文要來得格外的容易懂。這是翻經這些大德們已經給我們很多很多的便利,這都是我們要認識清楚的。

  「孝」這個字是會意,教我們體會其中的意思,這個字上面是「老」,下面是「子」,這是兩個合成一個。它的意思就是告訴我們,上一代跟下一代是一體,不是二體。現在西方人講父子有代溝,有代溝就不孝了,就沒有孝,孝沒有代溝,孝是上一代跟下一代是一體。上一代還有上一代,過去無始;下一代還有下一代,未來無終,無始無終是一個整體。儒家是這個概念,佛家講這個是事實,所謂是「豎窮三際,橫遍十方」,是什麼?就是圓滿的自性。自性就是法界,法界就是自己的真心、自性,在我們中國用「孝」這個字,這個符號圓圓滿滿含了這個意思。所以我們要問,孝道什麼人才能把它做得圓圓滿滿,一點欠缺都沒有?給諸位說,只有成佛才做得圓滿。因為等覺菩薩還有一品生相無明沒有斷,那就是孝道的不圓滿,孝道的不清淨。可見得這個字是我們從今天凡夫地一直到成佛,不能離開「光孝」兩個字,光孝就是一切佛法的大總持法門。不但是淨宗經典給我們宣揚這個道理,說明這個事實,即使世尊在世,四十九年所說一切法,從來沒有離開過這兩個字。所以這個道場名號,含義是無盡的深廣。

  由此可知,不僅僅是不敬父母是不孝,不養父母是不孝,兄弟不和也是不孝,子孫不賢也是不孝;總而言之,你叫父母擔心,你叫父母有牽掛,就是不孝。你在社會上工作不努力,也是不孝;你不服從長官,也是不孝;你不遵守國家法令規章,也是不孝;你與工作同仁不能夠和睦相處,同心協力,也是不孝。可見得這個「孝」是無所不包含,希望諸位同修要在這個字上面認真努力去深入、去理解它。佛法跟孔孟教育都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上,在佛法,地藏菩薩代表這個法門,所以《地藏經》是佛門的孝經。地是心地,藏是寶藏,我們心地有無量的智慧,無量的德能,那就是心地含藏無盡寶藏。六祖大師說,「何期自性,本來具足」,樣樣不缺,自性當中具足的。孝敬就是孝親尊師,這是性德,唯有孝親尊師能夠開發自性的寶藏。所以儒家的教學是以孝敬為中心,佛法教學也是以孝敬為中心,這是世出世間的聖人對世人教學不謀而合的處所。

  佛教給我們修學的要領,就是淨業三福,從淨業三福再向上提升,這才能夠真正的進入到佛法。所以我們常常在經典裡面看到,佛稱人「善男子、善女人」,這個善是有標准的,不是隨便稱的。最低限度要具足孝親、尊師、慈悲、斷惡修善(它因為後面有十善業,斷惡修善),要有這樣的修養才是佛所稱的善男子、善女人。以這個基礎入佛門,換句話說,就是佛招生招什麼樣的學生?什麼學生有資格接受佛陀的教育?佛招生的條件就是這四樁事情,諸位要記住,孝親、尊師、慈悲、修十善業,這四個條件才可以入佛門,才可以做佛的學生。

  在此地我要向諸位做個簡單的報告,我們光孝寺這一進門來是天王殿,我今天看這四大天王塑得很莊嚴,還沒有完工。天王殿是我們佛教道場第一個建築物,你進門來的時候,第一個就見到天王殿。天王殿裡面教我們什麼?就是淨業三福的第一福,就是我剛才講的,它教學的內容就在此地。大家進佛門來,你第一眼看到的是彌勒菩薩。彌勒菩薩的造像是塑造的布袋和尚像,布袋和尚出現在中國南宋,跟岳飛同時代。他所代表的,那個形像,肚皮很大,大代表包容,肚量要大,要能容物,要能夠包容,滿面笑容。所以他教給我們,「生平等心,成喜悅相」,對待任何一個人,滿面笑容,一切都能夠包容。這樣的條件才能夠入佛門,才能夠進門。

  進門你見到的是四天王,四天王第一位東方天王,持國天王,持國就是教孝。持是保持,國是比喻的意思,小能夠持身、持家,保持自己一生幸福快樂,保護家庭美滿,保護社會安全,保護國家富強,保護世界和平,他就代表這個目標。用什麼方法?把孝道發揚光大,負責盡分,我們自己在這個社會上是什麼樣的身分,我們要盡到我的職責。譬如說你在家庭,你對兒女你是父母的身分,你對於你的父母你是兒女的身分,你對兄弟,或者是對弟弟你是哥哥身分,對哥哥你是弟弟的身分,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五倫十義,這是說你把本分統統做到了,這在家庭叫孝養父母。然後再發揚到社會,剛才我講的五個層次統統都做到了,我們的孝敬愈來愈廣大,東方天王教給我們這些。南方天王是增長天王,南方代表智慧,代表尊師重道,老師給我們智慧。西方天王是廣目,北方天王是多聞,這兩位天王教給我們是手段,用什麼樣的方法,什麼樣的手段,能夠把孝親尊師做到圓滿?他教給我們要多聽、要多看,也就是我們中國人常講的「讀萬卷書,行萬裡路」。所以,天王殿是給我們上第一堂課,最基礎的修學方法在這個地方建立。

  四天王手上拿的道具都代表很深的意義。東方天王手上拿的是樂器,我們通常塑的是琵琶。它代表什麼意思?世法講中庸之道,佛法講中道第一義,要用中;換句話說,不能超過,也不能不及。你看琵琶調的弦,調緊它就斷掉了,松了它就不響,一定要調到恰到好處。我們做人,對人、對事、對物都要做到恰到好處,不能太過分,也不能不及,這叫中道。他手上拿的這個是表這個意思,所以儒家用中庸,佛法用中道。南方天王他是講智慧,他手上拿的是劍,智慧之劍。他表法是教我們進步,日新又新,不但智慧天天要增長,德行天天要增高,乃至於我們生活品質,就是現在講的生活水平,也要一天比一天提升,都有進步,表這個意思。

  西方天王廣目,廣目是教我們多看,現在我們講的旅游、觀光考察,就是西方天王教給我們的。你能夠到全世界每個國家地區去看看,去了解他們的狀況,取人之長,捨人之短,來建設我們的國家,建設我們的家園。所以佛法實在講,非常符合科學的精神,它不是閉門造車,不是教你在家胡思亂想,它是確確實實有事實的、理論的依據。他手上拿的是一條龍,龍代表什麼?代表這個社會是千變萬化,龍是善於變化的。變化太大太大,我們有智慧能夠控制全局,能夠了解它的變化,能夠降伏它,降龍伏虎,是取這個意思。另外一個手上拿的是一個飛馬,這個東西用現代話來講就好說得多,那是什麼東西?那是戰斗機,那是飛彈,以這個武力來除暴安良,它取這個意思,這是西方天王所代表的。北方天王手上拿的是傘蓋,傘是防止污染。今天我們曉得這個世間染污非常的嚴重,心理上的污染,精神的污染,思想的污染,見解的污染,乃至於生理上的污染,可以說嚴重到很大的程度,這在過去歷史上所沒有的。所以他代表是防止污染,手上拿的道具是取這個意思。

  你如果真正了解佛菩薩塑的形像,它的表態,手上所拿的這些東西,你知道它完全是教我們。我們明白了,一句話不說,看一看,這個課就上圓滿了。我們四眾同修如果對於佛法藝術它表達教育的思想與技巧都能夠理解的話,現在國內、國外觀光旅游的人很多,他們來的時候我們樣樣給他們介紹,樣樣給他們講解,這就是機會教育,統統給他們上了課,他們全都接受到佛陀的教育。才知道佛教之偉大,佛教教學的善巧,佛教教學藝術化的高明,這都是我們的責任。其他的,因為時間的關系,我不能一一向諸位介紹。

  在此地跟諸位簡單報告,我們講義第十八頁。三皈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這叫三寶。現在我們真正理解三皈的意義的人不多,不但今天對它誤會的人多,即使在過去,恐怕也在所不免。何以見得?因為我們在《壇經》裡面看到的,六祖大師在《壇經》裡面傳授三皈,他老人家沒有說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他說的是皈依覺、皈依正、皈依淨,他是這麼說法的。這樣說法確確實實叫我們感覺到很新鮮,不至於迷失了方向。

  大師接著又說,「佛者覺也,法者正也,僧者淨也」,由此可知,佛講三自皈是在《華嚴經.淨行品》裡面所講的,自皈依佛,三皈都是自,自是自性;換句話說,佛教給我們修學的綱領,修學的方針,不是教我們心外求法,心外求法在佛門裡稱為外道。所以佛家講外道,不是罵人的,不是毀謗人的,是說你從心外求法,這個就錯了。所以佛法稱為內學,內是從心性裡面去求,是依自性三寶,而不是依外面的。歸是回歸,是回頭,佛門常講回頭是岸,從哪裡回頭?從迷惑顛倒回頭,回過頭來依自性覺,就是要依自己的覺性,這是第一條。

  第二,是要從邪知邪見回頭,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從錯誤的想法、錯誤的看法回過頭來,依正確的思想、見解,就是正知正見,自性的正知正見,這個叫皈依法。從一切污染回過頭來,依自性清淨心,這個叫皈依僧。所以僧的意思是六根清淨,一塵不染。佛教給我們皈依覺,就是覺而不迷;皈依正,正而不邪;皈依淨,淨而不染,這叫做三自皈,可見得佛教裡面確確實實沒有迷信。實在說能大師的《壇經》裡面,曹溪原本的第五章講得非常的詳細,層次分明。可以說從初發心一直到修行證果,他都把要領給我們圓圓滿滿的提示出來。特別是三自皈這一段,講得非常的精彩,我們要把它認識清楚。

  由此可知,三皈是佛門共同的科目,無論是大乘、小乘,無論是任何宗派,無量法門,都不能違背這個教學的方計,違背這個三自皈的方針,就不是佛法。但是諸位要記住,三自皈的方針,三皈是建立在淨業三福的基礎上。由此可知,佛法確確實實是古人所講的方便多門,不拘形式,特別是在大乘佛法裡面。形式重不重要?要看在什麼時候,看在什麼地區。在古時候對於儀式非常隆重,社會非常的安定,大家很有空閒的時候,這農業社會,沒有繁瑣的儀式,顯示不出教學的隆重,是應該的。今天時代在變,佛法,前面跟諸位說過,南方增長天王是代表進步、精進,日新又新。所以佛法嚴格的講,它永遠是在時代的前端,領導這個時代的。但是現在佛法很可惜,不但不能領導時代,現在恐怕追時代都追不上,這個可惜,落在時代的後面了。不是佛法的過失,實在講是我們四眾弟子的過失,我們沒有能把佛法發揚光大。所以希望我們大家努力更努力,恢復佛陀教學的精神,還再能夠站在時代的前端。因此,佛法一定要明了它的現代化,它的本土化,這個一定要記住。一定要做到現代化跟本土化,佛的教育才能普遍推行到世間每個地區,每個角落。

  我們想像,今天我在六榕寺,我去看了雲峰老和尚,我看到六榕寺的寶塔。老和尚說得很好,跟我們介紹,印度的塔形狀是圓形的,到中國的塔就變成八卦形的,八方形的。這是什麼?佛法傳到中國來就中國化,就是本土化、現代化。我們中國造塔沒有造印度那個樣子,在中國的道場,建成宮殿式的房子,沒有建出印度式那個房子。由此可知,兩千年前,公元六十七年,漢明帝派特使到西域迎請摩騰、竺法蘭兩位高僧到中國來,帶著經書、佛像,在中國啟建道場,這一啟建就落實在本土化,落實在現代化。那個現代化是漢朝後漢時代,照那個時候的情況建立的道場。經典的翻譯亦復如是。《四十二章經》不是一部經,像我們現在編寫的雜志一樣,是把佛大小乘經典裡面的要義,適合於中國人的需求,把它摘錄出來,編成一個小冊子。裡面一共四十二段,就稱之為《四十二章經》,不是佛說過這部經,這些都給我們很大的啟示。

  我們要想佛教再恢復到時代的頂端,領導這個時代,那你就一定要認識佛陀教育現代化的精神,與本土化的重要的措施,我們才能夠把佛教在這個時代發揚光大,才能把它傳遍到全球每個國家地區。中國古時候的人,心目當中最尊敬的是帝王。由於古時候交通不方便,傳播工具沒有,所以一個人在一生當中,村莊距離很近的地方,二、三十裡的地點,不相往來的都常常見到,不像現在交通這麼發達,真的是地球縮小了。有幾個人一生到過京城?有幾個人一生能夠瞻仰過皇宮?可以說是非常非常的希有。於是佛教到中國來,佛是帝王師,歷代的帝王都是三寶弟子,歸依佛陀,接受佛教教育。而且以他的地位、威勢來幫助佛教教育的推廣,使佛教教育能夠普遍的利益國民。於是乎凡是佛教的道場,一律都仿照皇宮的建築,使宮殿在全國每個角落裡面都出現。中國人看到這個建築自自然然就走進來,當然一進來,就接受到佛教非常良好的教育效果,他就能夠得到。

  再看看佛教的造像,我們所造的佛像,你看中國所塑造的佛像是中國人的樣子,我們一看很熟悉。我們這個道場跟六榕寺都有泰國的佛像,諸位仔細到那裡一看,泰國佛像樣子就是泰國人,一看就看出來。你再看看日本的佛像,塑造的就像日本人,西藏的佛像就像西藏人。諸位要知道,佛沒有定相,《楞嚴》上說得很好,「隨眾生心,應所知量」。《普門品》裡面不是說得很清楚嗎?「應以佛身得度者,即現佛身而為說法」。每個國家地區他所想像的佛身都不一樣,各如其想,他想什麼樣子,佛就變現什麼樣子,讓他生歡喜心。這也是佛菩薩形像的現代化與本土化,何況建築!何況教學!在形像上可以隨時變改的,隨時變的,他的精神、原理永遠不變。精神、原理講到最深總持的法門,就是孝敬兩個字,這是永遠不會變更的,方向(就是方針、要領)是覺、正、淨,這是永遠不變的。

  因此,我們在外國弘法,許多中國法師在外國建道場,也建成中國宮殿式的,我看到很難過。難過的什麼?第一個,他們花的錢太多。在外國建中國宮殿式的道場,建材都沒有,要在中國運去、要在韓國運去,那個費用很高很高的。花錢多,建成中國古代式的道場,外國人走到那裡去一看,它是外國的文化,代溝就有了,外國人不會進來。縱然進來也是觀光的性質,沒有一個到這裡來學習的心理,這就是不知道佛陀教育的本土化跟現代化。所以我常常提倡,也勸一些法師們,我們在外國建道場,一定要建築外國現代化的建築。外國人一看,他心裡歡喜,他自然就走進來了,不要勸他,不要去找他,他看到這個建築物他就想進來。進來什麼?進來他是來學習的,他不是來觀光的,這個建築能夠攝受眾生,它有這個含義在那裡。而不能說我這個建築拒人於千裡之外,那個錯了,都是要明了的。

  佛像,佛像也要畫外國人的面孔,他就有一種親切之感,一看佛像、菩薩像,我們在美國都是美國人,他就非常歡喜。一看到是中國人,他心裡總是「我要學這個教,還要去學做中國人」,他心裡就難過了。所以我們的像造成美國人,他一看到心裡歡喜,「這是我們自己的佛,我們自己的菩薩」,他就很容易接受。所以我在美國建的道場,我這個道場形式是外國的建築,裡面的佛像,我是心裡想,天天想這個佛像是外國人的面孔,想也想不來,沒人替我做。道場建好之後,有個人送了我西方三聖,我天天在想的,我也不知道是什麼人送來的,到現在還不曉得。油畫像,畫得很大很高,供養在我道場裡面。當中阿彌陀佛是印度人,一看就是印度人,觀音菩薩是中國人,大勢至菩薩是美國人,非常非常理想。

  尤其是大勢至菩薩,太好了。為什麼?大勢至菩薩是我們淨土宗初祖。諸位知道,我們中國人講淨土宗初祖只知道是慧遠大師,慧遠大師是中國淨土宗初祖。普賢菩薩是娑婆世界淨土宗初祖,你看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示現成佛,最初講的《華嚴經》,在華嚴會上提倡淨土法門,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是普賢菩薩,普賢菩薩是娑婆世界的淨宗初祖。大勢至菩薩是法界初祖,你們讀《楞嚴經》就曉得,他與五十二同倫,他是法界初祖。所以淨土宗法界初祖是大勢至菩薩,娑婆初祖是普賢菩薩,中國的初祖是慧遠大師,這是我們都應該要清清楚楚知道的。所以這個三尊佛像供養在那個地方,我看到很歡喜,我天天在想,還居然就變成事實了。我們的道場星期六對外國人開放,給外國人傳播佛法的教育,希望他們能接受,希望淨宗佛法在國外能夠普遍的宣揚,能夠達到我們預期的目標。這是大致上把佛教與它修學的目標、方針,簡單的匯報給諸位。

  下面我們要介紹到本經了,《佛說阿彌陀經》。今天分送給諸位的經本,《阿彌陀經》的經本要留在此地,我們因為講五天,五天講完之後,最後一天圓滿的時候贈送給大家。否則的話,你們現在帶回去,明天恐怕這裡經本就不夠用了,這是請大家原諒的。經本留下來,最後圓滿就送給大家,最後一天可以帶回去。好,請大家安靜下來。

  本經原來的經題是「稱贊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這個經題是釋迦牟尼佛在經上給我們宣說的。現在的經題,《佛說阿彌陀經》,是翻譯的人就是鸠摩羅什大師他提的。我們最重要的還是要看經本上講的原來的題目,這個題目實實在在是不可思議。這一句「阿彌陀佛」人人都會念,佛號功德知道的人就不多了,如果你真正知道佛號功德,我相信你這一句佛號一天到晚決定不會中斷。為什麼?你真的曉得它的好處。念一念就斷了,念一念就忘了,什麼原因?對這個佛號真實的功德利益並不能完全的理解。這幾天的時間,我們的重點就是要把這個問題跟大家做個簡要的說明。

  表解裡面我們把它分列出來,先講「稱贊」,稱是稱說,贊是贊歎。什麼人稱說、贊歎?是「一切諸佛」。這句話我們不能夠疏忽,不能夠輕看,一切諸佛是講的過去、現在、未來,三世十方諸佛,一尊佛都沒有缺;換句話說,所有一切諸佛統統都到齊,沒有一尊佛不贊歎。諸位想想這是什麼法門,會得到一切諸佛的贊歎。像這樣的經文,我們查遍《大藏經》,世尊也沒有這種說法,唯獨在這個法門裡面,佛告訴我們,這個法門是一切諸佛之所贊歎。贊歎的是什麼?是不可思議的功德。什麼是不可思議的功?什麼是不可思議的德?不可思議的功德是涵蓋一切,就是大經,大本是《無量壽經》,《彌陀經》叫小本。內容沒有差別,一個說得詳細,一個說得簡略,只有言說、文字繁簡不同,內容並無二致。

  要依大經來說,我們更容易理解,不可思議的功德是什麼?是無量,大經裡面說無量壽。「無量」這兩個字裡面,就包括了無盡無邊的事理、因果、性相。說一個「壽」是舉個例子,無量無邊的理事舉一個「壽」,不是單單就是壽無量,智慧也無量,德能也無量,才藝也無量,沒有一樣不是無量的。一切無量裡面舉出一個「壽」,為什麼?壽是一切無量裡面的第一個功德。假如沒有壽命,譬如說你有無量的財富,有無量的財產,有無量的,這一切無量,壽命沒有了,這一切無量等於落空,你不能享受到。所以壽命是一切無量裡面的第一德,舉它來做個例子。這是說的「稱說」功德裡面的含義,可以說是究竟圓滿。

  我們要在一生當中能夠證得,這個功德才是真實的。如果我們這一生當中得不到,那只是佛吊吊我們的口味而已,我們得不到受用,還是等於落空。可是在這個法門裡面,決定不落空,會滿一切眾生之願,那就是有一個最巧妙修行的方法,「執持名號,一心不亂」。這兩句話,往後我們還要細說,什麼叫執持名號?怎樣叫一心不亂?這是我們修學的功夫,能真正做到才能夠帶業往生,頓超圓證,這是我們得到的。一分功夫就有一分收獲,十分的功夫就有十分的收獲。這個法門非常非常廣大,上至等覺菩薩,我們在華嚴會上看到,文殊、普賢、彌勒都是求生淨土的;下至惡道眾生,乃至於造作五逆十惡地獄眾生,也能往生不退成佛。所以才得到十方一切諸佛的稱贊,它有道理。假如這個法門不是圓滿普度,不是頓超圓證,那就不值得一切諸佛之所稱贊,這個稱贊的確是有條件的。

  我們一般人拜佛常常祈求佛菩薩保佑我們,佛菩薩加持我們,我們有這麼個願望,有這麼個祈求。是不是真正能得到佛菩薩護念?要具備什麼樣的條件才能真正得到佛菩薩的護佑?這點我們不可以不知道。現在我們看到這部經,這部經上明白的告訴我們「一切諸佛所護念經」。假如,我們真正肯依照這部經的理論、方法來修學,那麼一切諸佛護念這個經,必然也護念依照這部經修行的人。可見得這是真正求一切諸佛保佑,求一切諸佛護念,這是我今天在此地對諸位真實的供養。你們能夠以真誠的心、清淨心、恭敬心去念《阿彌陀經》,去受持「南無阿彌陀佛」的聖號,你就會真正得到一切諸佛的保佑,一切諸佛的加持。你要相信,你不能懷疑,你懷疑那是你自己有了障礙。決定不懷疑,決定不夾雜、不間斷,你一定能夠得到諸佛所說的真實的功德利益。

  諸佛所念,實在講,正如蕅益大師在《要解》裡面所說的,一切諸佛成佛,他修什麼法門成佛的?就是修念佛法門成佛的,這個說法與《觀經》三福末後的一句「深信因果」完全相應。三福最後一條是菩薩所修的。通常我們講因果,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善惡因果,我們凡夫都能夠深信不疑,何必還要勸菩薩?勸菩薩深信因果一定跟凡夫所說的不相同。我們參遍《華嚴》、《法華》這些大乘經論,才真正體會到,佛所講的真實義。真實義是什麼?「念佛是因,成佛是果」。念佛成佛的因,有許許多多佛菩薩們還不能夠完全接受,這是要諸佛如來普遍去勸告他們,啟發這些菩薩的。所以我們對這個法門能夠深信不疑,換句話說,這種善根、福德、因緣已經是大菩薩們所具有的。

  我們是初發心的凡夫,煩惱習氣沒有改變一絲毫,我們為什麼有這麼大的福報來接受?這個問題,佛在《無量壽經》上跟我們講得很明白、很清楚。凡是在末法時期,業障深重乃至於造作五逆眾惡的這些男子、女人,聞到這個法門,能夠真信不疑,依教奉行,發願求生的,都是過去生中無量劫來積功累德,曾經供養無量諸佛如來。這個善根在這一生當中在現前成熟,你才有機會接觸到這部大經,才真正能夠相信,真正能夠奉行。所以,這是我們無始劫以來的善根成熟,因緣具足,這是一樁大事,不是個小因緣,我們要珍惜這個機會,珍惜這個緣分。希望在這一生當中,不但有生之年得到幸福,快樂美滿,將來能夠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得到究竟真實的美滿、這才是我們這一會真正說聽之所在。


台灣學佛網首頁法师开示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