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禮旭:怎麼對治習氣


 2010/9/24    熱度:3244    下載DOC文檔    

我們接下來怎麼對治這一些習氣?有格言就提到了:“輕當矯之以重,急當矯之以緩,躁當矯之以靜,褊當矯之以寬,暴當矯之以和,粗當矯之以細”。好,這一些是我們可能發生的問題、習氣。
    輕浮怎麼來矯正呢?穩重。我們看現在的孩子都很輕浮,輕浮的人成不了大事的,穩重才成得了事。所以我們整個傳統文化是從小就教穩重,我們說“小大人”,走路吃飯都有他的威儀,不浮動。穩重才有定力啊,處理事情才能不亂;輕浮了,就不能達到這樣的一種心境了。思考事情也是比較短淺的。
    “急當矯之以緩”。我們比較容易急躁,(急躁)起來了,要用緩慢來對治。吃飯要緩,走路要緩,說話要緩。諸位學長,我們有沒有感覺到我們這一陣子講話緩慢多了?尤其你在講話的時候,假如對方越聽眉頭越皺起來,那就是我們速度太快了。要調整一下,緩和下來。
    有朋友就講:聽師長講經怎麼講這麼慢,我都快心髒都跳得很快了,都受不了了。不是師長講得太慢,“不是風動,也不是幡動,是仁者的心動”。我以前講話也很快,看我的身材就知道了,是吧,人急躁了就吃不胖。可是,因為常常聽師長講經,潛移默化,自己講話就慢下來了。所以“急當矯之以緩”。
    “躁當矯之以靜”。很容易煩躁,常常提醒自己:靜下來,靜下來,不要亂了陣腳。
    “褊當矯之以寬”。這個褊就是心胸太狹隘了,擴寬自己的心量。
    “暴當矯之以和”。暴躁要轉成太和之氣,以大局為重。不要給人難堪,(要)給人台階下。
    “粗當矯之以細”。粗心我們慢慢地借由一些方法,讓自己細心一點。比方說怕東忘西忘,常常身上帶一本小冊子,隨時可以記,就不會忘。“凡出言,信為先”,還得要透過工具才容易做到。有一句話叫做“好記憶不如爛筆頭”。有時候多記一下會比較穩當。
    好,這個格言也提到我們種種這一些習氣。而不去掉習氣,說實在的,我們根本……不改習氣,連門,聖賢的門,我們都進不去。

台灣學佛網首頁居士文章大德居士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