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禮旭:現在孩子課業很重,如何學《弟子規》?
問:現在孩子課業很重,每天作業要寫得很晚,找不到更多的時間讓孩子學《弟子規》,怎麼辦?
蔡禮旭老師答:學《弟子規》最重要的是境教。我們整個環境讓他感覺就是《弟子規》。我有一次到馬來西亞去,遇到一位孔子的後代,她在韓國長大,是一位女士。她說她沒讀過《弟子規》,可是她一翻開《弟子規》,長輩的一幕一幕都浮現在她的腦海裡,全部是《弟子規》。她看《弟子規》的時候,統統是她小時候的影像。你看孔夫子的後代家教多好啊,她沒讀過,可是全領會得了。
所以《弟子規》不是小孩學的,《弟子規》是大人做給小孩看的,讓他覺得做人應該就是這樣。我們這兩、三代失教了,變成那麼大才開始學《弟子規》,不然孩子從小耳濡目染,就學會了。所以我們應該是“朝起早,夜眠遲”,我們有沒有做到?“置冠服,有定位”,我們有沒有做到?“凡出言,信為先”,我們為人父母有沒有做到?自然而然孩子在整個家庭當中,無時不刻在學習《弟子規》。而不是說一定要抓住他:“來,每天半小時,我來給你講《弟子規》。”當然有時間可以了,沒有時間的時候,更重要的是每一個生活的細節,都是《弟子規》的呈現。“步從容,立端正”,每一句不可能離開孩子的生活。
而老師真正體會到孩子懂事了,他學習的動力是一種內在的孝心跟使命感的時候,孩子不需要寫作業、讀書到那麼晚,他的悟性會起來,他學習狀況會好。我自己學傳統文化以後,記憶力沒有下退,還努力在保持。所以我都想,我現在假如去考博士,可能還可以考得上。你們也要鼓勵一下人嘛。(鼓掌)
人的潛力很大,有萬德萬能,可是人的潛力要從內在的本善引發,而不是從外在的壓力壓下去。壓下去,他總有一天受不了。所以很多人讀書讀書……讀得很高,到最後崩潰了或者反彈了,或者結了婚以後從此不再聽媽媽的話,那個就是壓抑的副作用。而且我們當老師的要了解,如果一直壓,一直壓……一直考試,到最後會有疲乏感,不見得一直考試,成績就好。反而是身心很放松,他的悟處、記憶力都好。我們應該去研究什麼樣的學習狀態,孩子是最佳情況,這樣來的好。
我在念初、高中的時候,尤其初中的時候,一天考四、五科是正常的,考七、八科也正常,可是那樣考過來的時候,很多孩子會厭學。我很多的同學智商都一百五十幾,可是老師常打他們,打到最後他厭學,一百五十幾,最後連高中沒畢業,不想讀書了,反效果。我相信每一個老師都希望孩子好,他打他也是為他好,但是我們要顧及到孩子的感受。他已經不能接受的時候,可能到最後,互相之間反而不愉快。我自己的智商只有一百一十八,但是感覺到真正有一股內在動力的時候,潛力是可以不斷發揮的。
(第35期幸福人生講座)
:佛教问答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