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法門法師:普賢行願品的啟示(第六集)


 2010/9/24    熱度:3203    下載DOC文檔    

普賢行願品的啟示  (第六集)  1992/3  新加坡居士林  檔名:04-07-06

  諸位法師,諸位同修,昨天講到第九願「恆順眾生」,這一願裡面還有很深的意思,我們必須要知道的。普賢行的特色,就是一一行願都是建立在清淨、平等、真誠、廣大、恭敬的基礎上,這是普賢行跟一般菩薩行不相同的地方。菩薩能夠平等的饒益一切眾生,就是因為他能夠隨順。隨順實在說是很不容易做得到的。中國人講孝道,「孝」底下加一個「順」,不順就不能算孝,可見得「順」是真正不容易,要有高度的智慧、真正的慈悲才真正能夠順一切眾生。普賢菩薩在此地又告訴我們,他說:

  菩薩若能隨順眾生則為隨順供養諸佛。】

  這一句話說的分量非常的重,說得很重。為什麼恆順眾生就是『隨順供養諸佛』?佛在《大經》(就是本經)前面說過「一切眾生本來成佛」,由此可知,恆順眾生確實是「隨順供養諸佛」。禮敬供養,在諸佛菩薩面前確實顯不出它殊勝功德之所在,而將禮敬供養諸佛這個心、這種態度用來隨順一切眾生,這是很了不起的,這是修行到家了,沒有到家是他有分別心、執著心,「那是佛,那是菩薩,我要恭敬他。這是凡夫,這是壞人,我還要恭敬他?」這一念分別執著,普賢行就失掉了,為什麼?平等心沒有了。

  實在講,諸佛如來,就像父母對於兒女一樣,希望這個家族彼此都能夠相親相愛和和睦睦,做父母的人歡喜了。佛要度的是九法界一切眾生,如果能看到一切眾生就像家人一樣的和睦,佛心裡就歡喜,這就是孝道的圓滿,尊師重道的圓滿,我們能叫一切眾生生歡喜心,那就是能令一切如來歡喜。佛沒有別的事情,念念希望看到眾生圓成佛道,也可以說,佛看到我們做哪一樁事情是他最喜歡、最高興?就是「恆順眾生」,這是佛最喜歡的一樁事情。普賢菩薩在此地又詳細的給我們說明這一樁事實,他說:

  諸佛如來以大悲心而為體故。】

  這是講佛用心跟我們不同,我們用心,第一個念頭就想到自己,不會說第一個念頭想到別人,縱然想到別人也是跟自己很親密的人、有關系的人,沒有關系的人才不會想到,何況還有畜生、餓鬼、地獄!你要真正能想到,你還會吃眾生肉嗎?決定不可能。「恆順眾生」,畜生也是眾生,餓鬼也是眾生,地獄也是眾生,統統要平等隨順,不能隨順這個,不隨順那個,這不可以的,從此地我們也真正體會到普賢行是真難修,這個不是假的。我們努力修學只能修學少分,百分之一、二就算不錯了,要想修個百分之五十、六十,的確我們做不到。

  佛用心是平等的慈悲沒有分別,離一切分別執著的慈悲就叫做「大慈大悲」,佛是用這個心。因此他對於一切眾生,九法界的有情眾生,都起慈悲,從慈悲裡面生出菩提心,從慈悲裡面徹底覺悟,覺悟到什麼事情?覺悟到一切眾生跟自己是一體,這是我們不知道的,如果我們要知道了,我們的同體大悲心自然就生起來了,為什麼?一切眾生跟我是一體,比兄弟姊妹還要親。兄弟姊妹跟我們還是二體,沒有說是一體。這就真正覺悟了。既然是一體,諸位想想,怎麼可能去傷害眾生!因為傷害眾生就是傷害自己,世間哪有這樣愚笨的人,自己會去傷害自己!這個不可能。

  知道一切眾生就是自己,這是諸佛如來所證得的。這個境界很難體會,很難懂,怎麼可能這一切眾生會變成自己!佛在經論裡面常常用比喻來說法,希望大家從比喻裡面能夠悟入這個境界。譬如我們作夢,作夢的經驗大家都有,都曾經作過夢,甚至於天天晚上都作夢,一晚還作好幾個夢,這是常有的現象。當你夢醒的時候,你如果能夠回光返照一下,剛才我夢中的事情還記得很清楚、很明白,夢裡面有自己,一定有自己,不可能做一個夢裡頭沒有自己,這是決定不會有的。夢裡有自己,也夢到很多人,也夢到很多的眾生,也夢到山河大地,也夢到虛空,夢中境界就好像現前這個境界相彷佛,差不多的,我們有這個經驗。有沒有去想一想這夢中境界從哪裡來的?夢中的自己從什麼地方來的?夢中自己不是父母生的,你沒有夢到你的父母親生你,夢中突然現前,夢中之我就不是父母生的。夢中還有那些人,還有那些動物,山河大地、虛空,從哪來的?這一個時間短,境界並不是很深廣,容易體會到,整個的夢境就是你自心變現出來的,這個心不是真心,是妄心,為什麼說不是真心?真心裡面沒有夢。你修行功夫到相當程度,我們念佛念到事一心不亂就沒有夢了,一般修行證得阿羅漢果,沒有夢了,由此可知,夢是妄心。

  現在我們不管真心與妄心,妄心在哪裡?真心跟妄心我們都找不到,但是在作夢的時候就找到了。為什麼那個心你找不到?心沒有相,沒有相你到哪裡去找!看也看不見,聽也聽不到,聞也聞不出來,摸也摸不著,無相。作夢時,這個心變成了相,那時候你的心在哪裡?夢境就是你的心,你整個的心變成了夢境,全心就是夢境,整個夢境就是你的心。我們要明白這個事實,你就會恍然大悟,原來夢中所有一切境界都是自己心變現出來的境界,除了自己之外還有什麼?什麼都沒有。佛在經論上常跟我們講「全妄即真,全真即妄」,我們透過夢境細心去體會一下,佛這兩句話的意思多少能懂得一點。妄是什麼?現象,今天擺在我們眼前,山河大地虛空世界,世界還是無量無邊,這些虛空世界芸芸眾生,動物、植物、礦物從哪來的?是我們自性變現出來的。

  《華嚴》是唯識宗的經典。在中國大乘佛法裡面有八個宗派,大乘八宗,小乘兩宗,總共是十個宗派。八宗裡面有法相唯識宗,法相唯識是專門深入研究這個問題的。在現在這個時代,法相唯識宗的大師只有一個人,演培老法師,講法相唯識,當代恐怕沒有第二個人能跟他相比。老人家年歲很大了,要學要趕快,這是真正大善知識,法相宗的第一人。

  所有一切的妄相,《金剛經》上講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妄相從哪來的?妄相是我們真性真如本性迷了以後現出的境界相。所以永嘉大師說(也是從比喻上說)「夢裡明明有六趣」,這是講我們現在明明白白的有六道輪回、有十法界;「覺後空空無大千」,到大徹大悟圓滿成佛了,大千世界就沒有了,為什麼?真性夢醒了,就沒有了。由此可知,十方虛空世界,你說到底是真的還是假的?真的假的都不能說,你要說是真的,它是假的;你說是假的,它真有這回事情,所以不要在真的假的上面起疑情,知道事實真相就好。

  所以虛空法界是自性變現的,那這一切有情眾生怎麼不是自己心性變現的?佛在經上常說「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就是說的這個事實,成佛才真的知道。所以佛幫助一切眾生,為一切眾生講經說法,幫助他開悟,幫助他修行證果,在他講這是他的義務,他應該做的,他不居功,就如同慈母照顧她的小孩一樣,無微不至。你要問她「你為什麼要這樣照顧他?」「他是我的小孩。」你要是問佛為什麼這樣慈悲普度一切眾生,佛會告訴你「因為他跟我同體,我度他不是度別人,正是度自己」。我們明了這個事實的真相,才知道恆順眾生真正是供養諸佛,能令一切諸佛歡喜。所以佛是從同體慈悲裡面生出大菩提心,徹底覺悟,因菩提心成無上正等正覺,這是諸佛成佛的一條光明大道,我們今天也走這一條路,哪裡會不成佛!這是我們要學的。

  隨順眾生不吃虧,眼前好像是吃點虧,其實沒有吃虧。能夠忍,能夠讓,能夠隨緣,成就自己的德行。殊不知吃虧正是占便宜,世間法上我吃了虧,佛法上我占了大便宜,這個要知道。世法是障礙佛法的,我們在世法上退一步、讓一步,我佛法上的障礙就去掉了一層,這就得大自在。

  在《無量壽經》裡面,大家都知道我們修行的綱領是清淨心、平等心,試問,清淨、平等離開一切眾生,清淨、平等到哪裡修?沒地方修了。清淨心要在染境環境裡面修,平等心要在極不平的境界裡面修,這才是功夫,這才是真正的受用。只要我們哪一天看這個世界,看一切眾生,心真正得到平等了,那就恭喜你,你的大慈悲心現前了。諸位也許要問,要修到多久才能到這個境界?我告訴你,這是不一定的,因人而異,根利的人很快就達到這個境界,根鈍的人可能修十幾年、二十年,也許三、四十年,也許一生都修不到,原因在哪裡?原因在放不下。放不下,你想想看,你的心怎麼會平等!怎麼會清淨!

  你要想真正得到清淨平等,說實在的話,一定要看破,一定要放下,就像念佛堂打佛七常常提醒念佛人「身心世界一切放下」,這才行。世出世間法裡面不管是什麼,只要有一絲毫的貪念,有一絲毫的執著,有一絲毫的疑惑,你就放不下,這放不下就變成清淨、平等的大障礙。所以看破是真正的學問,放下是真實的功夫。必須看破、放下之後才能以大悲心隨順一切眾生,才能像普賢菩薩所說的「成就供養一切如來」。這是這一願裡面很重要的一點意思,我們不能不知,知道之後,這才肯真正發心去學習。這是回向眾生。

  末後第十「普皆回向」,這是回向法界,也是把前面的九願歸納起來。回向法界,從第一願「禮敬諸佛」,「稱贊如來」、「廣修供養」、「忏悔業障」,一直到「恆順眾生」,這所有的功德統統回向,心裡面一絲毫都不沾染,這個心才清淨。

  有些人修功德怕功德被別人拿去,不敢回向,你看這個心量多小,那不會成就的,心量太狹小了,還是念念都想到「我的功德,我好不容易修的,我怎麼可以給你!」像助念,李木源居士告訴我,有些同修發心去助念(人在臨終的時候),好事情,非常難得,有些人怕「我念佛功德回向給他,那我不就沒有了?」其實這是錯誤的觀念。功是你自己修行的功夫,你有一分功夫一定有一分收獲,收獲就是你得到的;有兩分功夫,你一定有兩分的收獲,別人拿不去的,你想送他也送不掉。給諸位說,我們的福德可以送人,功德沒有辦法。福德,譬如我有財富,我的財富可以分一半給人,或者我全部都給人,人家可以得到享受,我有房子,我的房子供養你,給你住,你可以得到受用,唯獨功德沒有辦法。功德是什麼?功德是戒、定、慧。你們想想,你持戒的功德能給人嗎?你念佛的功德能給人嗎?你修定的功德能給人嗎?沒有辦法。如果功德可以給人那我們還要什麼修行!不要修了,到時候佛統統給我們,我們就成佛了。所以功德是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不修不得,一定要靠自己,決定不能夠仰賴別人。

  說到這個地方,我在這裡打個閒岔,在中國習俗當中,如果有老人過世了,我們要做七給他超薦,給他追福。做七是從哪來的?是從《地藏菩薩本願經》來的。我們給他念經,給他回向,他真的得好處,但是究竟是什麼道理?得了些什麼好處?這個事情我們要搞清楚。

  經上所舉的例子非常好,這個例子是地藏菩薩在因地裡面真實的事情。譬如婆羅門女,你們大家《地藏經》都念得很熟,婆羅門女是外道,她是婆羅門教的一個女孩子,既然說女就是年歲很輕,童女,沒有結婚,年歲不大,是婆羅門教的信徒,她相信因果,宗教徒相信因果。她的母親過世,她想一想母親在世造的罪業很重,什麼罪業?殺生、毀謗。毀謗是對於三寶,她不相信佛法,毀謗三寶。殺生,她喜歡吃海鮮,魚蝦之類的,吃魚蝦那是不計其數,而且都很喜歡吃活的。她一想,這個罪業太重了,雖然有時候她也勸她,勸她也不聽,自己的母親不聽也沒法子,所以想一想,她死了之後,一定會墮落在惡道。

  這位女兒非常孝順,一心一意在想如何叫母親能夠從惡道裡面出來,離開三惡道。這時遇到覺華定自在王如來的寺廟,廟雖然在,裡面供有佛像,是佛的像法時期,換句話說,佛已經不在世,佛已經滅度,佛像供在那裡。她到裡面頂禮,說出她的心思,因為她至誠恭敬,這是感應,儒家常講「至誠感通」,人真誠到極處就跟諸佛菩薩、鬼神能有感應,她是以極真誠的心求佛,忽然就聽到空中有聲音,告訴她這個消息,她問她母親在哪裡。她那時心裡想,佛如果在世,我要來問,佛一定會告訴我,一定會幫助我;佛現在不在世,滅度。由於她真誠感通,空中有聲音告訴她,你的母親在什麼地方,遭遇什麼樣的苦難,你要用什麼方法去幫助她,你在這裡拜了佛之後,回家去念佛,念佛沒教她念阿彌陀佛,教她念覺華定自在王佛,因為《地藏經》從頭到尾所講的都是「孝敬」,講孝敬一定是本師佛。就像前面普賢菩薩給我們介紹的,我們「常隨佛學」,我們要學毗盧遮那佛,是我們的本師佛,這就是念念不忘本。《地藏經》自始至終,你仔細去看,不忘本,給我們這樣大的一個啟示。

  她念佛念了一天一夜,她的功夫成就了,她在定中游覽地獄,就到地獄去了,地獄裡面無毒鬼王來接見她,而且告訴她這個地方是大地獄,只有兩種人可以來,一個是菩薩,到地獄裡面來參觀,來度地獄眾生的;第二個就是造地獄罪業的人,他一命終,立刻就墮地獄,不是這兩種人決定看不到這個境界,而她能夠參觀游覽地獄,所以無毒鬼王稱她為菩薩,她確實是菩薩。這種能力在一般講,證得阿羅漢果以上才有這個能力,自在的去游地獄。她念佛念一天一夜就有這個能力嗎?有,假如一天一夜念到一心不亂就行了,事一心不亂跟阿羅漢就相等,功夫跟阿羅漢相等,智慧、神通、道力超過阿羅漢就很多了。我們回頭看《彌陀經》,《彌陀經》上跟我們講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到若七日,根利的人一日,一日是一日一夜,他就證得。婆羅門女根性很利,一日一夜就證得了,從凡夫外道的一個女孩子,一天一夜勇猛精進,念到一心不亂。

  她向無毒鬼王打聽她母親的消息,無毒鬼王一聽,他說菩薩之母在三天前已經生忉利天了,生到天上去了,不但她去了,同時在地獄裡受罪的那些人都沾了她的光,都跟她一同生天去了。聽說她有一位孝順的女兒,為她在覺華定自在王佛所修布施供養。她是什麼供養?如教修行供養。一切供養當中,法供養為最,法供養第一條「如說修行」,覺華定自在王佛教她怎麼修,她回家就照做。為什麼會那樣勇猛精進?為了救母親。換句話說,她在這一生當中能夠念佛念到一心不亂,念到一心不亂就決定往生,是誰的力量幫助她達到一心不亂?你們想想什麼人的力量?是她母親的力量。她母親要不墮惡道,她才不念佛,她也成不了菩薩,你懂得這個意思嗎?她能成就是她母親的力量叫她成了菩薩,因此她母親就變成菩薩的母親,她母親有一分功德就是這個功德,就是因為這樁事情激勵她的女兒發心來超度她,是這麼一樁事情。她的兒女修行功德愈大,被超度的亡人得的福就愈大,經上給我們講,超度七分功德,六分自己得,她只得一分,七分之一。如果婆羅門女念了七天七夜的佛都沒有得到一心不亂,她母親在地獄裡的痛苦減少一點而已,出不來。這就明白告訴我們,超度要看超度的人是不是真正的修行、真正證果,他如果為了這個事情真正修行證果,被超度的人才能生忉利天。像我們現在要是超度一個人,給他念幾卷經,有口無心,那個沒有用處的。所以超度,許多人不曉得超度的道理在哪裡。

  光目女度她的母親,只把她母親度到人道。在她家裡有一個傭人,在台灣講下女,下女生了一個小孩,是她母親從地獄裡面生到人道。她念佛的功夫比這個婆羅門女就差一等,她只念到功夫成片,感應是在夢中得到的感應,不是定中。所以婆羅門女一天一夜是得一心不亂,光目女念佛是得功夫成片。由此可知,主持超度的人要不能修到功夫成片,那就很難講,真正修到功夫成片,被超度的人能夠離開地獄到人道來,到不了天道。所以隨著你自己修行證果果位的高低,被超度的人有等級,他的福德是這麼來的。

  往往人遭遇到很大的困苦,大的危難的時候,精進勇猛的心特別強,絕對不是一般平常人能夠跟他相比的。一天一夜她就能達到她的目的,這是孝心懇切。這是我們要曉得誦經、念佛、超度確實有效,這不是假的。亡人,七七四十九天給他做七,也是真的,也非常有效,當然最殊勝的是四十九天當中,天天給他誦經念佛。尤其像我們這個程度,心沒那麼懇切,不可能一天、兩天就得一心不亂、得功夫成片,那就老老實實的,念的時候不要打妄想,認真去念,恭恭敬敬去念,他也能得好處,最重要是心地清淨、真誠、恭敬才能夠達到效果。如果誦經有口無心,或者一面念經一面打妄想,這是有罪過,這個沒有效果。大家細讀《地藏經》對這些事情自然就明了。

  所以功德是可以回向的,知道回向,回向對自己來講是拓開心量,把我們自己無始劫以來執著分別的習氣掃干淨。我所修的功德,我統統不要,我所修的功德讓大家去享,他不要,他的功德更大,剛才說過,功德丟不掉的,不但功德丟不掉,福德也丟不掉。人的福報丟不掉,你今天有錢,你命裡有一百萬,你把一百萬統統布施光了,過幾天,一百萬又回來了,為什麼?你命裡有的。命裡面有的丟不掉,命裡頭沒有的保不住,你怎麼想方法保的時候還會喪失掉。所以你要懂得這個道理,道理真正明白了,我們就敢行菩薩道,所謂是心安理得,敢做。

  中國大陸供財神,現在我看很多地方做生意的人大概都供財神,保佑你發財,其實這觀念都是錯誤的,迷信。中國大陸上供財神供什麼人?供范蠡作財神。現在我看許多地方把關公當作財神,我們不曉得這是什麼意思。供范蠡作財神有道理,為什麼?他是一個會賺錢、會用錢的模范,我們要向他學習。范蠡這個人實在是了不起,有智慧又有福報。他生於春秋戰國時代,是越國人。越王勾踐被吳滅了之後,越王勾踐有兩個幫手,一個范蠡,一個文種,這兩個人幫助他,二十年之後,真正復興,再把吳國打敗,把吳國消滅,這是雪恥、中興,了不起的一位大人物。他對於國王勾踐認識得很清楚,這個國王可以共患難不能共富貴,國家多事的時候,有災難的時候,他需要用我們,他會對我們很好;國家太平沒事了,用不著了,恐怕要把我們這些人都收拾掉了,他看得很清楚,所以他就改名換姓跑掉了,而且還留一封信給文種,勸文種也跑,文種不相信,沒過幾天,果然越王勾踐賜他一把寶劍讓他自殺,所以這個人真有智慧。

  改名換姓之後,他叫陶朱公,陶朱公就是范蠡,去做生意,做小生意,做了沒多久發大財,發了很大的財,發財之後,他把這些財產全部布施救濟一些苦難的貧民,散掉之後,從頭再做起,做了沒幾年又發了,發了他又散,這中國歷史上很有名的「三聚三散」。他能夠賺錢,他能夠散財,所以中國以後供他作財神,告訴你做生意賺錢要學他。這個人是真正有大智慧、大福報。所以供關公作財神很沒有道理,講不通的,關公是重義氣。供范蠡作財神很有道理。

  這是說明人是有命運的,所謂「一飲一啄,莫非前定」,命裡有的決定是有,命裡沒有的也不要強求,為什麼?求不到的。命裡面有的丟也丟不掉,所以你布施,它會再來,而且來的時候總會來得多一點,好像還有點利息一樣,它不會來得少,會來得多一點,所以真正明白這個道理,知道這個事實,你才有膽量放心大膽去布施,布施掉的時候,你也不要害怕,真正明白這個道理。但是不能存僥幸的心,「這個生意好做,一本萬利,我就試試看」,一試就沒有了,一去不回頭了,那就錯了。不可以用僥幸心,要用真誠的心修布施供養,這是修福。僥幸的心,「希望我布施掉了,下一次會更多」,范蠡當年布施沒有存這個心,沒有存再發的心,哪裡曉得自然再發,證明命裡的財富丟都丟不掉。

  所以我們修積的功德回向給一切眾生,這個功德也是愈回向愈大,為什麼?心量大。心量大,功德也就轉變大了,這是一切法隨心轉。不回向,念念都為自己,這個心量很小,因此他的功德也就有限,局限在他心量的范圍之內。所以佛教給我們不管修大的功德、小的功德,乃至於毫發之善(毫是毫毛,很小,發是頭發,毫發之善是指很小的善事),都應當回向菩提、回向眾生、回向法界,這是拓展我們的心量,圓滿修行的功德。

  菩薩學佛,像前面普賢菩薩告訴我們的,菩薩是以佛為榜樣、為典型,因此我也勸勉同修們以佛為老師、為榜樣。我們所選的是阿彌陀佛,這是因為阿彌陀佛的經典在我們手中,這部經典是最完善的經典,無論在理論、在方法、在境界、在因果,沒有一樣不達到究竟圓滿。經文分量不多,所以我們能夠如說修行,決定就像阿彌陀佛,我們的心像阿彌陀佛,我們對於法界眾生,想法、看法、做法也同阿彌陀佛,樣樣都像阿彌陀佛,你就成阿彌陀佛了,成阿彌陀佛哪有不生極樂世界的道理!必定往生。

  何況我在講《大經》的時候勸勉同學們,我講的三輩九品跟古人講的不一樣,古人講的難懂,不好懂,我講的好懂。我說,你只要依照《無量壽經》的教訓去做,這一本經裡面所講的你統統都做到了,你就上品上生;統統做到了,跟佛沒有兩樣。如果不能統統做到,我做到九成,做到百分之九十,還有百分之十做不到,那你往生就上品中生。百分之九十我都做不到,可以做到百分之八十,也不錯,上品下生。九品一直往下下來,由此可知,下下品往生要做到兩成,如果兩成都做不到,我天天念不能往生,這是諸位要曉得。天天念也沒有用處,要做到,心淨則土淨,要做到,必須境界真正轉了才能成功,絕對不是念得多,念得多,境界轉不過來,那就是古人笑話的「喊破喉嚨也枉然」,這是真的,一定要做到。

  願令眾生。常得安樂。無諸病苦。】

  因此菩薩念念之中都希望一切眾生『常得安樂』,我們見到一切眾生平安快樂,歡喜。這一切眾生包括動物,我們要去殺害動物,我們要去吃這些動物,這些動物會平安快樂嗎?不可能的,所以《楞伽經》上才說真正發心的菩薩絕對不忍心吃眾生肉。佛家雖然沒有叫你吃長素,叫你不殺生,但是講到菩薩的大慈大悲,確實佛說過不忍吃一切眾生肉。梁武帝讀經讀到這個經文深受感動,他就發心吃長素,在佛門裡面提倡素食運動,素食運動是梁武帝提倡的。梁武帝雖然沒能往生,福報是修得很大,單單提倡素食運動這個福報就了不得。他為什麼沒有往生?他執著,執著自己功德很大。達摩祖師來,他向達摩祖師請教,我在佛門做多少多少多少事,都是執著,問他的功德大不大,達摩祖師說「並無功德」,一盆涼水澆頭,梁武帝不理他了,也不護他的法,搞得他沒有法子,跑到少林寺面壁。如果那個時候達摩祖師也能學一點「恆順眾生」,說幾句好話,梁武帝做他的護法,那可不得了,那是國師,很可惜的,達摩祖師不領人情,直來直往,這麼一個大護法也把他丟掉了。

  這是說真正存心喜歡看到一切眾生平安快樂,你就決定不會忍心去傷害它,更不會忍心去吃它,希望一切眾生沒有病苦。這所有病苦從哪裡來的?這個我們要知道,你知道了就會養生,所有一切的病苦統統從妄想上來的。人在沒有妄想的時候,心地清淨的時候,整個生理的組織,我們今天講細胞所排列的方程式,跟大自然一樣,這就是最健康的;一有分別執著打妄想了,它排列的方式就改變了,換句話說,某一部分與大自然相違背了,不順了,病痛就來了,這是萬病的根源。打妄想,一天到晚胡思亂想、分別執著,這是病根。所以人到身心清淨的時候就沒有病。我們要想一生不生病能做得到,不是不能做到,你如理如法的修學就得到了。曉得這個理論,根源原來是妄想,把妄想執著丟掉,讓我身心清淨,恢復到自然,這就是今天所講的體質改變,體質恢復到自然,什麼病都沒有了,現在醫學還沒有發現這個道理,這個才叫治根,治病從根本治。現在醫學是治標不治本,所以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這不行。佛法是從根本上治療,教你不要打妄想。由此可知,必須把佛法介紹給一切眾生,普及到社會每一個階層,才能幫助這些眾生真正離開一切病痛,這是菩薩要做的。

  欲行惡法皆悉不成。】

  真正得到三寶、護法神的加持,他有個惡念想做壞事情,他做壞事情,佛菩薩、護法神把他攔住,他想做,他做不成功,佛菩薩保佑他,壞事他做不成功。

  所修善業皆速成就。】

  動一念善心,善心是利益一切眾生的心。壞事是利益自己的。自己享受名聞利養、五欲六塵,動這個念頭,佛菩薩不會保佑他的,不會幫助他增長貪心、增長貪瞋癡,佛菩薩不會做這個事情,佛菩薩不會保佑的,你每天在那裡燒香磕頭禱告求自己的,都求不到,佛菩薩不會保佑,這個要知道,你是白求了。你要是求為一切眾生,為大家的,佛菩薩保佑你,會得到,為什麼?與佛心相應,他起感應道交;你完全為自己,為你一家,與佛心不相應,佛心是廣大沒有邊際,沒有界限的,你這個圈圈畫得很小,不能起感應,所以我們與佛菩薩感應道交是基於這個道理,確實有理論的依據,不是隨便說的。

  關閉一切諸惡趣門。】

  這部經上所講的『惡趣』,范圍很廣。三惡道是「惡趣」,三善道也是惡趣,為什麼?六道輪回。不但六道是惡趣,聲聞、阿羅漢、辟支佛也是惡趣,為什麼是惡趣?他雖然有甚深的禅定,他沒有見性。再往上去,菩薩也是惡趣,為什麼菩薩是惡趣?雖見性,沒有圓滿。因為這部經是對等覺菩薩所說的,換句話說,十地以下都可以稱為惡趣。我們現在不能把標准提得這麼高,這不是我們的境界,我們今天只要說三途六道,我們知道它真的是惡趣,一心一意要在這一生當中超越,這樣就好。而超越唯一的途徑,連等覺菩薩在這部經的後面,普賢菩薩還是「十大願王,導歸極樂」,何況我們帶業的凡夫!如果不從這個道路入手入門,確實千經萬論無量法門,在理論上講沒有問題,「法門平等,無有高下」,在我們個人根性上來說是大有問題,除帶業往生一門之外,第二個門要想真正有成就那很難,這是我們自己一定要曉得的。

  對於這些惡趣門徑,我們要把它關閉,怎樣關閉?遠離它。這就是平常祖師大德常常提醒我們的「專修淨業」,你只一味專修,不要去雜修。《西方確指》裡面,覺明妙行菩薩告訴我們念佛的秘訣,最怕的是夾雜。什麼叫夾雜?他還沒有說世間的名利,夾雜世間名聞利養、五欲六塵是決定不能成就的,他夾雜什麼?夾雜其他的法門,譬如念佛人又要念經,又要念咒,經要念很多經。所以有人早晚課忙得不得了,兩個鐘點都念不完,在那裡趕,還要趕著去上班。我說:你為什麼那麼忙?他說:我早晨要念《金剛經》,要念楞嚴咒,要念大悲咒,要念十小咒,還要念《普門品》,還要念《彌陀經》,還要念《藥師經》,統統都要念到,唯恐一尊菩薩沒有念到。《藥師經》不念,生病的時候沒有人幫忙;觀音菩薩不念,有災難的時候沒人救,好像他是把每一位佛菩薩都安排了一個職務,所以他天天要照顧得很周到,將來自己有什麼事情,幫助的人很多,這胡思亂想,錯了。所以功課忙得不得了,不知道那樣修法叫夾雜,雖然好像很進步,那叫亂進,叫雜進,不是精進,最重要的是一門精進。

  你看印光大師教給我們,專修念佛的人只要念一部《彌陀經》,三遍往生咒,後面就是念佛號,其實功夫都在佛號上。為什麼前面念一部經、念三遍往生咒?這是定心的。我們的心胡思亂想,胡思亂想念佛號沒有感應,不相應。這一部經念了之後,心定下來了,所以念那一部經加上三遍往生咒是把心定下來,目的在此地,然後用清淨心來執持名號,這就有感應了。假如你的心很清淨,沒有雜念,沒有亂想,經、咒都不需要念,所以古來許多祖師大德一天十萬聲佛號,他不要念經也不要念咒,他就是十萬聲佛號,這是我們一定要知道的。

  這一句佛號,你看看《淨土聖賢錄》、《往生傳》,多少念佛往生的人就只一句阿彌陀佛,他臨終往生的時候不生病,曉得什麼時候走,站著走的,坐著走的,很多,台灣這四十年來,站著、坐著往生的就有幾十個人。你問這些人,這些人說實在話多半都是老太婆,不認識字的,因為不認識字,所以她經咒都不念,她心定。認識字的,很討厭,看到經,這個想看看,不看心裡就難過,所以成就跟老太婆一比,差太遠了,這叫「所知障」。書念多了沒好處,於世間做事情也許有一點幫忙,在修道,特別是修淨土求往生,真的一點用處都沒有,這是我們要知道的。我們如果真的發願這一生當中求生淨土,將來走的時候站著走,你就要曉得,從今天起,不但報紙雜志不要看,連其他的經書都不看,決定成功。

  你看倓虛老法師在哈爾濱極樂寺,這在民國十八年,他道場蓋成功之後傳戒,請他的老師谛閒老和尚做得戒和尚,他那個時候是極樂寺的住持,當家師定西法師。極樂寺傳戒期間當中有一位修無師,出家人,這位出家人就到他寺廟裡討一份工作,就是在傳戒期間當中來幫忙。人家看他人笨笨的,人確實是笨笨的,他在沒出家之前做泥水匠,做粗工,沒念過書,不認識字,他什麼都不會,就念阿彌陀佛。所以人家問他:「你能做什麼?」他說:「我願意照顧病人」。傳戒期間得傷風感冒的,他來照顧伺候病人。老和尚說:「很好」。這個工作就派給他。過了幾天,他向老和尚告假,他說:「老和尚,我要走了」。老和尚有涵養,倓虛法師有涵養,沒有責怪他,定西法師脾氣就很躁,當家師,聽了就很不客氣,他說:「你這個人太沒有耐心了,我們傳戒五十三天,戒期幫忙要到圓滿,還沒有圓滿的時候,你怎麼可以中途就走掉了?」結果他就說:「我不是到別的地方去,我到西方極樂世界去」。這兩位老法師一聽就呆住了,他說:「哪一天走?」「大概不出十天,請常住給我預備兩百斤干柴准備火化。」這兩位老和尚很佩服,你看看他土頭土腦的什麼也不知道,他身體這麼好,也不生病,他曉得哪一天走。這就告了假。

  到了第二天,他又去找兩位老法師,他說:「法師,我今天要走」。「今天走!什麼時候?」他就告訴他了。趕緊替他准備。寺廟裡面還有一些常住大眾,他說:「請幾個人幫我助念,送我一程」,老和尚答應他了。在寺廟後面的柴房(堆柴火的房間)臨時搭一個鋪,他老人家盤腿坐在這個床上,叫送他的幾個人念佛,念佛送他。送他的幾個人就跟他講:「修無師,你今天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從前往生的人都會作幾首詩、幾個偈子,給我們留著作紀念,你也應該留幾首詩偈給我們作紀念」。修無師說:「我沒有念過書,我是個老粗,什麼也不懂,我也不會作詩,也不會作偈,不過我有個老實話可以奉告諸位,『能說不能行,不是真智慧』」,說完這句話就不講話了,就念佛,念到十五分鐘,他就走了,你說多自在!多潇灑!一生就一句佛號,什麼都不知道,真的念到一心不亂,不是這些法師能夠跟他相比的,他沒有生病,所以以後谛閒法師到戒壇來的時候對他非常贊歎。修無師在哈爾濱極樂寺傳戒期間當中坐化的,他雖然一生不會說法,不認識字,他這一表演就等於說法,不曉得度多少眾生。他是現身說法,不是像別人用口說,口說,舌頭說爛了,口水都干了,人家還未必相信,他這一表演,大家一看,沒有一個不相信,這是做給我們看,做一個榜樣給我們看。

  這是講你修善法,諸佛菩薩一定幫助你,一定會圓滿成就的。一切惡法我們要遠離。要為一切眾生開導念佛往生不退成佛的這一條大道。要知道眾生迷惑造業感來的苦報,六道輪回就是這麼來的,惑業苦,迷惑造業受苦,苦就是受果報。受苦,他不覺悟;受苦,他還是迷惑,更迷惑,更迷惑那個業造得就愈重,來生就愈苦,就像漩渦一樣,愈漩愈下,它不會漩上來的,這個我們要知道。如果這一生不能真正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我們的前途真的是堪慮,為什麼?一世不如一世,來生一定不如這一生,怎麼知道不如這一生?我們自己冷靜想想就曉得了,我們從早到晚,從年初一到臘月三十,我們起心動念、所作所為,我們做的是善多還是惡多?假如自己想想,我做的惡念多、善念少,惡事多、善事少,那就下去了;想一想,我善事多、惡事少,善念多、惡念少,這才能上升。所以不要問別人,不要去問什麼神通,那都騙人的,也不必去算命看相,自己老實冷靜想想就曉得自己前途是什麼樣子,這是真的不是假的。你要是冷靜想想才知道這個事情可怕,才曉得念佛重要,非念不可,一定要有成就,人家有成就,我們為什麼沒有成就!

  谛閒老法師有一個徒弟,念佛往生的,也是什麼都不會的,那個故事我也曾經給你們講過,人家是站著往生的,就一句佛號念了三年,修無師還不止三年,他只念三年,預知時至,站著走的,走了以後等他師父來辦後事,還站了三天三夜。人死了還站了三天三夜,等谛閒老法師替他辦後事。這都距離我們不遠,民國初年、民國十幾年的事情,一點都不假,都是那些沒念過書的大老粗,他們做到了。所以我們認識字害了,被這個知識害了,搞得臨命終時迷惑顛倒,沒有那些人那麼潇灑。所以知識不是好東西,要論佛法來說,也不是好東西,佛法教我們修行要在轉識成智,我們顛倒了,智變成識,這怎麼是好東西!哪一天能轉識成智就成功了。

  所以要曉得眾生苦從哪裡來的,要把這個根源找出來,然後我們要發心代眾生苦,怎麼個代法?這就是倒駕慈航,普度眾生,眾生應以什麼身得度,菩薩就示現什麼身分,你在人道,他也到人道;你墮到畜生道,他變畜生。菩薩要度只豬也要投胎去做豬,天天跟豬在一起,他們在講經說法,我們聽不懂,度它了。菩薩度餓鬼,他也到餓鬼道變餓鬼身,你不變同類身就度不了他。所以《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裡面講的三十二應身,那是應當用什麼身,他就現什麼身,這叫代眾生苦,目標是幫助眾生,叫他開悟,叫他覺悟,總而言之一句話,還是勸他念佛,勸他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餓鬼、畜生能嗎?能。我們佛門有個小冊子叫《物猶如此》,你去看看,全是講的動物,各式各樣的動物都有念佛往生的。

  谛閒老法師早年的時候,這是民國初年,那個時候老法師還沒有出名,在浙江寧波這個地方鄉下有個小廟當住持,頭陀寺(大概這個廟現在還在,因為是谛閒老法師住過的,以後他出名之後,這小廟也就跟他出名了)。他在頭陀寺當住持的時候,廟裡養了一只公雞,他說那個時候寺廟生活很苦,沒有時鐘,每天什麼時辰,看太陽,沒有鐘的,表當然更沒有了。早晨起來做早課,雞叫,雞叫的時候,大家就起床做早課,雞報曉。這只公雞就養在寺廟裡面,每天做早晚課,公雞也來參加,大家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它在那裡「咯咯咯咯」跟著念。中午過堂吃飯的時候,公雞也來了,凡是不小心掉在地上的菜飯,它都吃得干干淨淨。有一天,晚課做完之後,那只公雞不走,人都走了,那只公雞還在裡面繞佛。香燈師是最後走的,因為他要關門,香燈師看到這只公雞就趕它走,「課做完了,你怎麼不走?」每天做完,它就走了,今天怎麼不走?結果它也不理他,它走到佛堂正當中,在那裡拜三拜,頭點三下,站在那裡就往生了。公雞往生,我們要不好好的學,連雞都不如。谛老法師就把這只公雞以出家人的禮節埋葬在後山。動物會念佛,像這樣的動物多半前世都是出家人,大概臨終一念,一個錯念頭,墮在畜生身,墮了畜生,它還記得我從前天天念佛,所以它還跟著大家一塊來做早晚課,早晨天一亮就叫大家起床,很難得。

  像這些我們就知道,確實佛在六道裡頭示現種種身度化種種的眾生,幫助一切眾生念佛往生成佛,這才是究竟圓滿。修其他的法門,一生不見得能證果,不見得能超越六道輪回,這是真的。就像倓老所講,倓老在《念佛論》上都寫著說,他一生當中見到修禅的人,得禅定的他見過,開悟的他一個也沒見過。諸位要知道,學禅要不開悟,不能了生死,不能出三界,得禅定只能生到四禅天,初禅、二禅、三禅,看他定功的淺深,出不了三界。這是老和尚在香港的時候跟大家講開示常說的。他往生的時候九十多歲。這是我們要特別提高警覺的。

  唯獨念佛法門才是真正穩當快速,人人能修,人人能成就的。連普賢菩薩在華嚴會上,最後還特別為我們提倡這個法門。十願的總結還跟前面一樣,也是跟我們講:

  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此回向無有窮盡。】

  發心一定要長遠、要真誠。修行要:

  念念相續無有間斷。】

  就是決定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這就是大勢至菩薩教給我們的「淨念相繼」,這四個字就是念佛的秘訣。「淨」就是不夾雜,夾雜,心就不清淨。最單純的,最精純的,就是一句佛號,我們今天加上這一卷經是因為心不清淨,是這個緣故。心要真正清淨,絕對不夾雜,連一部《阿彌陀經》也不要了,純到這個地步。這個心裡面,一天到晚,二六時中,除了一句佛號之外,什麼念頭都沒有,這個人就到功夫成片,到一心,沒有一切的念頭,這是真正做功夫。所以我們看到有人站著走的,坐著走的,預知時至的,沒有別的,就是功夫到這個境界,我們比不上他就是我們有雜念,我們佛號念念就沒有了,會斷掉,這叫失念,佛號念頭失掉了,什麼時候再想起來,這當中是斷掉很長的一段時期。如何做到不失念?佛號一句一句接著,口裡不念,心裡頭念是一樣的。所以當有工作的時候,你就把佛號放下,認真努力去工作,工作做得很圓滿;工作做完了,把工作放下,佛號馬上提起來,沒有一個雜念,這樣佛號也念好了,工作也做好了。不可以念佛號的時候想著好多事情還沒有做,做事情的時候又在念佛號,這樣佛也沒念好,工作也沒做好,兩邊都失掉了,這是錯誤的。這是念佛的方法,這十願,願願末後都提醒我們要『念念相續無有間斷』。這十願介紹到此地。

  後面普賢菩薩有許多重要的開示,也是十願裡面一些要緊的地方,特別提示給我們。一開端,經文上講:

  善男子。是為菩薩摩诃薩十種大願具足圓滿。若諸菩薩於此大願隨順趣入。則能成熟一切眾生。則能隨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則能成滿普賢菩薩諸行願海。是故善男子。汝於此義。應如是知。】

  這幾句話很重要。首先我在此地特別提醒諸位,這部經是大乘經,大乘經裡面跟我們講的「善男子、善女人」,這個標准最高了。在第一天我跟大家報告《觀經》的「三福」,三條十一句統統做到才是《華嚴經》上所稱的善男子、善女人,由此可知,他的標准很高,不要以為這裡講的善男子、善女人大概我有分。我們希望我有分,希望他叫的是我,你要是把三福十一句統統做到,你就符合他的標准,這些地方千萬不能疏忽,往往疏忽了,我們講佛菩薩不靈,不是不靈,是我們錯會意思,人家那麼高的水准,我們把它拉下來,那怎麼可以!這個不可以。

  那麼這大意說,前面所講的是大菩薩『十種大願』,也就是菩薩行總歸納為十大願,不出這十條,「十」是代表圓滿的意思。菩薩要真正認真來修學這個十願,就能夠『成熟一切眾生』。「成熟一切眾生」,說得白一點就是能夠普度一切眾生。「普度」還沒有「成熟」這個意思圓滿,「普度」不見得是圓滿的度脫,「成熟」可以說是相當接近圓滿的度脫。實在說,他結歸到西方極樂世界,顯示出「成熟」兩個字的意思是真實圓滿的,假如不用這個法門,成熟很難。「成熟」是你這一生當中成佛,你這一生當中成不了佛不叫成熟。

  憑我們這樣子能成佛嗎?念佛就能成佛,念佛是因,成佛是果,問題是我們肯不肯像剛才舉的這兩個例子,修無師跟谛閒法師早年這個徒弟,人家為什麼把一句阿彌陀佛死心塌地念到底?他們在沒有出家之前,受的苦難太多了,遭遇的挫折太多了,所以他真正知道人苦,因為知道人太苦,所以希求西方極樂世界的心特別懇切。我們沒吃過苦頭,覺得日子很好過、很快樂,「西方極樂世界還沒看到,我這裡已經很快樂了」,忘掉了。叫你念佛,念得也不懇切,如果叫你往生,嚇死了,這還得了!這不得了,嚇壞了,可見得天天念著想往生,真的叫往生就不敢去了,這豈不是有口無心!馬上就證實了。所以求往生的心不是真誠的,若有若無,你說他沒有,他有;你說他有,不是真的,所以念佛念多久也沒有感應。合這個行門,普賢菩薩這句話的真實性就增加了。

  同時,能隨順無上菩提,這就是講一生成佛。我們念佛人確實是這一生成就。諸位要知道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活著往生的,不是死了往生的,死了往生就很難,這個要知道。怎麼說是活著往生的?人還沒有斷氣,看到佛來接引,告訴你「佛來了,我跟他走了」,給大家byebye,這樣走的,你想想看,這不是死。他跟佛走了,身體就跟破衣服一樣,丟掉不要了,走了,這麼往生的,那個預知時至,站著走的,坐著走的,是這麼往生的,有一點病苦往生也是這麼走的。

  有病的人,我們替他助念,助念效果很大,助念是提醒他,幫助他,怕他忘掉,這是一個關鍵的時候,因為《無量壽經》四十八願第十八願說,臨命終時十念、一念都能往生,所以關鍵在臨終的一念,假如他臨終這一念是阿彌陀佛,他決定往生。他的病重,這是他有業障,他見到佛來了,他想告訴你們大家「佛來接引了,我跟他去了」,我們看他嘴動,沒有聲音,實際上他最後不是念佛,他是要告訴我們他看到佛來接引他,是這個意思,這都是真正往生。如果在臨終他的身體還好,就是他業障還不太大的話,他能說得出來,「佛來了,來接引我,我已經看到了」,這都是決定往生,一點懷疑都沒有。所以這是非常重要,這個沒死,這真的這一生當中有生無滅,這麼走的,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一生成佛。我們這一連起來,這一生成就了,所以這個法門叫當生成就的佛法,不要等第二生,一生成佛。

  普賢菩薩在此地講得沒錯,到了西方極樂世界,普賢十願才能真正修得圓滿,為什麼?得到彌陀本願功德的加持,普賢菩薩威神力的加持,你到西方極樂世界修十大願王才學得自在,才學得圓滿。菩薩在此地又告訴我們一個事實,他說假如有人,這就講我們一般普通人:

  聞此願王。】

  有講經說法的時候,他很幸運,他聽到十大願王。

  一經於耳。】

  他聽得很清楚、很明白,也懂得這個意思,印在他八識田中,這個功德很大,菩薩要說出來不是我們一般人會相信,這個功德是真實功德。而我們學佛的同修聽了這個話能相信,為什麼?「一歷耳根,永為道種」,何況這是佛所說的第一法門、第一經!這個種子種在阿賴耶識裡面,將來遇到緣,一定成熟,一定成就,所以他的功德不可思議。另外又有一個例子說:

  假如有人。以深信心。於此大願。受持讀誦。乃至書寫一四句偈。速能除滅五無間業。所有世間身心等病種種苦惱。一切惡業。皆得銷除。一切魔軍。夜叉羅剎。諸惡鬼神。悉皆遠離。】

  這幾句話我們聽了很中聽,為什麼?眼前我們這些苦難太多,想不出方法解決。第一個是我們造的惡業太多,我們身心都有病,煩惱重,苦惱多,這怎麼消除?菩薩在此地講,那個關鍵的一句就是以『深信心』,就是這三個字,否則的話,這十大願王(就是這一卷經)我們每天『受持、讀誦、書寫』(「書寫」就是流通),我們天天做,能不能將我們業障消除?能不能叫我們的病苦都復原?能,但是我們做起來不能,原因在哪裡?我們不是「深信心」,我們的信心叫露水的信心,若有若無,不是深信心。深信心就起感應,深信不疑。《金剛經》上說得好,可以拿它來作證明,《金剛經》上說「信心清淨,則生實相」,跟此地的句子是一樣的。假如「深信心」,都生實相了,你的罪怎麼滅不掉!「生實相」是明心見性,是我們念佛人的理一心不亂,換句話說,你已經成了大菩薩,你的罪業怎麼會消不掉!由此可知,「深信心」非常重要,「深信心」是一點疑惑都沒有。

  你把這一部的經文,字字是如來的金言,是如來的真誠教誡,一句廢話沒有,一句假話沒有,我真正相信,依教奉行,以這樣堅定的信心、清淨的信心,你依照經典的方法去做就能得到效果。第一個效果是消業障,第二個是所有一切病苦都能夠痊愈,第三個是所有一切魔障,妖魔鬼怪不敢接近你。由此可知,遇到魔的人,遭到魔怪,都是心不清淨,有貪瞋癡慢,心不清淨跟魔感應。心清淨了,魔自然就走了,為什麼?他到你那裡沒有意思,志不同,道不合,就走了,比念佛菩薩的名號、念經典,或者是拜忏修什麼法門,都有效。實在講所有一切經法,驅魔的方法都是教你、幫助你恢復清淨心。所以清淨心不能恢復,魔就驅不掉,這個道理在此地。用《金剛經》來作證的時候,大家就更清楚、更明白,它為什麼有這麼大的威力,為什麼有這樣好的效果,這都是真的,絕對不是假的。所以我們能相信,能信的人是真正有福,不信的人,他不肯照做,這些殊勝的功德利益當面錯過,這非常可惜。好,我們今天就講到此地。

台灣學佛網首頁法师开示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