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禮旭:《弟子規》是否適用於“放牛班”?


 2010/9/26    熱度:2448    下載DOC文檔    

現今有那麼多問題家庭,出自於父母身上,怎樣才能讓這些同學對《弟子規》的教誨感動?有一位同學曾斬釘截鐵地說:自己的媽媽只關心自身的感情生活,對女兒的情況一概不關心。而且一般上這類家長都不太與老師合作,所以《弟子規》是否適用於“放牛班”?
   

有時候回答問題都會感覺說:都是問題。然後本來聽五天的課,信心滿滿,結果這些問題一下來了,哎呀,對喲!對喲!哎唷,好難哦!所以接下來要回答問題,大家要培養一個金剛不壞之身。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因為有時候,問題都是想出來的,不是做出來的。這幾天幾位老師也跟大家溝通到一個心境,就是只要有恆心、有毅力、有愛心,方法往往都在這個心境出來了。所以有一句話叫:“士有百折不撓之真心,方有萬變不窮之妙用。”
   

士,是指讀書人,“士有百折不撓”,這個“百折不撓”就是不管遇到任何困難,他都不會退這個願心,“縱使身止諸苦中,如是願心永不退”。“士有百折不撓之真心,方有萬變不窮之妙用”。
   

我自己曾經帶一個比較皮的班,其實每一天我都很害怕他們又要出什麼招給我,但是我還是面帶微笑,然後把恐懼藏在心裡。結果過了一兩個月以後,有一天有一個小男孩走過來跟我談話。他說:“老師,這一兩個月我們班的規矩好多了,我們班那些男同學都很害怕說,今天老師不知道要出哪一招。”其實我每一天在怕他們要出什麼招,他們也在怕我出什麼招。
   

但是說實在的一個學年走過來,我根本也忘了我出了什麼招了。但是很重要的一點,第一個,我們的心絕對都是保持不退的。這一生我就是從事這個工作,任何困難來我都不會改變。再來,就是我們的心態要時時提醒自己不要動氣,動氣就控制不住理智了。再來就是保持一個狀態是,怎麼做才能真正讓這個孩子受益。常常保持這樣的心境,方法往往就會出來了。因為很多情境那是不一樣的。
   

剛剛這個問題裡面提到,很多問題都來自父母。可是問題來了,剛剛我們一位陳女士提到“先人不善”,“先人”就是指父母、長輩,他不懂啊。“無有語者,殊無怪也”,你不要怪他們。我們從事於傳統文化工作的人,面對父母不懂的,你也不要跟他對立。有這個對立情緒了,人很敏感的,他可以感覺到的。但是你對她是一種包容體恤,可能他就比較能跟你溝通。所以我們在心境上也要包容這些孩子的父母。
   

然後,這裡有提到,媽媽只關心自己感情生活,對女兒的情況一概不關心。
   

其實有沒有可能一概不關心?不可能啊。大家相信嗎?有沒有人生了孩子一概不關心的?幾乎沒有這種人。還是有,一般絕大部分的人她不會狠心到連對女兒一概都不關心。所以這個時候就要把她有關心的部分去肯定她,她那個善就慢慢湧出來了。我們都看到她不關心的部分,關心的都放一邊,然後不關心的就一直批評,批評到最後她就往後退了。在成人的世界裡你要不斷底把她的善給她引導出來。而真正遇到一點都不關心的人,其實她也很可憐。她的欲望已經沖刺了她整個心靈,連最親的女兒她都提不起關心了,你還氣她氣得起來?她可憐到得了一個人身卻做不出人的行為出來。那面對這樣的人,我們更應該要去協助她,更應該把她帶領到這個聖賢的智慧裡面來。
   

所以不只不跟孩子對立,我們要跟一切的人都不要對立。而且人都需要愛護,需要被信任。我們真有這個心境的時候,這些人群接觸我們就覺得你跟別人不一樣,我想跟你多聊聊。沒有人喜歡墮落的。
    

所以《弟子規》適不適用於“放牛班”?適用於一切的人。因為“人之初,性本善”。但是放牛班的孩子,確實他的難度比較高,因為他從小沒學,他父母也不懂,挑戰性是比較高的。而人生事實上拿得起要放得下。每一個人的人生的緣分不一樣,他身邊的親朋好友都是他的緣,我們協助一個人,我們只能盡力。你沒有辦法說,我一定能把他怎麼樣。因為影響他的不只是我們自己一個人而已。
   

所以我記得我第一次到新加坡的時候,坐上車子第一次離開台灣,那個車上就寫了一句話,我印象很深刻:“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我心”。無愧我心,是拿起,拿起這一份責任。提得起要放得下,要放下掛礙。我們每天在那裡:“哎呀,這孩子怎麼辦吶”。我們在擔憂的時候,對誰有幫助?沒有幫助。不如做一些更積極的。我們今天跟他有緣就盡心盡力教他,不要再擔心以後了。在盡心盡力教他的過程當中,可能他好的表現也能夠讓他的父母的善良被喚醒,這都是有可能的,這個叫造緣。從我們的善心到孩子的改變,可能慢慢地也會協助他整個因緣的轉變。“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我們就盡力去做吧,也不要擔憂太多了。有一句話叫“兒孫自有兒孫福”。把他的善心孝心喚醒了,他以後就有福氣了。

 
恭摘自《承傳先志,繼往開來講座答疑》蔡禮旭老師主講  2010-3-18 馬來西亞中華文化教育中心

台灣學佛網首頁佛教问答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