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嚴法師:生活,簡單淡泊就是好
知足之法即是富樂安穩之處,佛典雲:“知足之人雖臥地上,猶為安樂;不知足者雖處天堂,亦不稱意。” 一切唯心造。有人出門還隨身攜帶被子、枕頭,只因為“不習慣”,這也是執著己有與他有。試想:一個人躺臥能占多少空間?休息只不過為了調養生息、恢復體力,不必有過多的希求與欲念。 曾有則新聞:一位獨居洞中數十年的人,媒體稱他為“野人”,但他也是普通人,只是住所完全沒有現代文明的設備,進出住所僅靠一條鐵鏈上下。洞中鼠蟲悠哉來去,他覺得這很自然,人鼠也共處得很好,生活樂在其中。這就是常說的“知足常樂”。 一般人常因虛榮心起,貪著執迷,物質再多也無法滿足,心靈實苦;回歸淡泊簡單的生活,知足者雖貧而富。 古時有個村落背山面海,村中男人都靠打獵捕魚維持家計,婦女們則卑順地照顧家庭、服侍丈夫。佛陀覺得他們這樣的生活,不但造作惡業不自知,而且毫無生趣,於是便到村落說法。 佛陀一走進村落,無論是卑順的婦女或自大狂妄的男人,都被佛陀莊嚴柔和的氣度所感化,靜靜地聆聽佛陀演講殺生的罪業與六道輪回。 佛陀教示眾生,不殺為仁,慎言守心,是處不死,所適無患。履仁行慈、博愛濟眾,福常隨身,臥安覺安。天護仁愛,在所得利。 意思是,培養內心仁德的第一步就是不殺生,平時說話要很謹慎,不要動辄粗言鄙語,心中要有愛,若能如此,生活就可以適心如意無煩惱。一切行動以仁德、慈悲、博愛為原則,愛護萬物,尊重生命,能博愛濟物,這份福永遠都在身邊,自然睡在何處、住在哪裡都一樣。上天總是保護具仁愛的人,無論如何,有仁愛的人終能得到利益。 村民都心開意解而歡喜地接受佛陀的教法,棄漁獵而遷居農耕,一樣生活安定,而且更加和睦。 現代生活很便利,究竟還要希求多好?有的人不僅圖享受,還追逐時尚流行、虛榮、奢侈,這種人生無不就是為了一個“貪”字。可知道,無明煩惱往往就在日常生活中累積,所以每個人應該自我調整好心態,守持簡單淡泊的生活,身心才能清淨,也是最健康。
:法师开示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