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法門法師:太上感應篇(第五十三集)


 2010/10/7    熱度:1706    下載DOC文檔    

太上感應篇  (第五十三集)  1999/7/11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19-12-053

  諸位同學,大家好。孔老夫子說他一生講學是「述而不作」,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教化眾生也是說述而不作,也就是說他們所講的這些道理都是過去代代相傳下來,沒有自己的創見。今天一般世間人常講的創造,孔老夫子沒有創造,釋迦牟尼佛也沒有創造。孔老夫子所說的,他說是過去黃帝、夏商周、文、武、周公承傳下來,釋迦牟尼佛講是過去古佛代代相傳下來,決定不是自己創造的。我們要問,這些道理到底是誰創造的?沒有人創造,實在講是從自性裡面自自然然流露出來的。誰的自性?是我們自己的自性,決定不是創造的,大乘經上常講,「自性本具智慧德能」。

  由此可知,世出世間的大聖跟我們所說的全是自性自然的流露,佛家講「法爾如是」,一絲毫的創意都沒有,這才是真的。說是你創造的,那是假的,你創造是你的,不是自性的。自性本具,自性是虛空法界一切眾生共同的本體。所以說你的創造,自然不是一切眾生共有的理體,那就不是真的。現在人創造的念頭很濃,這是迷,這是分別、是妄想、是執著,從妄想分別執著裡面流出來的東西是違背自性的。所以我們有一個創造的念頭就迷了,就已經錯了。這個錯誤不但給自己帶來了災害,也給社會大眾、一切眾生帶來無窮的災害。這個道理與事實真相,我們要多想想,要冷靜的去觀察,這才能明白。

  儒、佛教給我們要遵循道本,道本是什麼?就是大道之根本,就是一念心性,一念心性之體就是孝,一念心性的作用就是忠。所以大道之體、之本,「忠孝」而已,我們起心動念要遵循根本。這是世出世間聖人自自然然流露出來的心行,教我們追源天命。什麼叫天命?天就是自然的。由此可知,原來天命兩個字就是隨順自然,自然的原則就是天命,春生、夏長、秋收、冬藏,這是天命。效法自然,隨順自然,這就是最健康的、最幸福的、最美滿的。人不分貧富,不分貴賤,懂得隨順自然生活,懂得隨順自然工作,隨順自然處世,這個人就是聖人。由此可知,凡夫完全違背了自然,我們今天講破壞自然環境。人身兩只腿是走路的,走路是自然,坐車就不自然了,就違背了自然。所以常常坐車,到老的時候兩條腿不能走動,麻痺了,這就生病了。為什麼鄉村裡面的老農那麼健康、那麼長壽?他隨順自然。住在都市裡面的人,樣樣享受科技文明,完全違背自然,什麼毛病都出生了。這個裡面道理太深了,事相太繁雜了,我們多多想想。我說的這些話,正是現在這個世界上災難的根源,是我們完全違背了自然的生活,破壞了自然的環境,這是人類自作,所以果報還是自受。

  怎麼樣自救?這些聖賢人教給我們「尚同天志」。我們想想,天神、上帝、佛菩薩之志是什麼?以中國話來說,全在忠孝友悌。大聖大賢他們的心是純孝之心,孝這個字在前面跟諸位講過,就是《般若經》上講的「諸法實相」,我們平常講「宇宙人生的真相」。這個字在中國文字裡面,文字是符號,這個符號的含義是虛空法界是一個整體,虛空法界一切眾生是一個生命共同體,孝是表這個意思。大乘經裡面講「我」,有真我,我們現在一般人講「我」,這個概念是錯誤的,所以佛說「無我」,「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這是佛跟我們講的。如果你明心見性了,有我,有常樂我淨,有真我。真我不是這一個身,真我是虛空法界一切眾生,那是真我。我們現在認為自己這個身是我,搞錯了,這個身只是虛空法界的一微塵而已,把一微塵認作我,把虛空法界給忘掉了。《楞嚴經》上佛有個比喻,比喻得很好,他比喻大海,大海是我,可是大海裡頭起個小水泡,你誤會把水泡認為是我,把大海忘掉了。所以凡夫不知道有法身,修行人不能證得法身,原因在此地。

  明心見性的人他覺悟了,他認得了,知道一切眾生是我,於是起心動念當然是為一切眾生,自私自利的念頭完全斷絕干淨了。這是佛菩薩跟我們凡夫基本的認識上就不相同,人家那是真的事實真相,我們完全墮落在妄想裡面,從妄想起分別、起執著。純正的認知那就是智慧,這個智慧是自性本具,不是從外面來的。以這個認知起作用,孝悌忠信,仁民愛物,這都是隨順自然,沒有一絲毫的造作。凡夫迷得太久了,無始劫來就迷失了自性,過的是什麼日子?隨順自己的煩惱,隨順自己的妄想,隨順自己的習氣,把原本一真法界轉變成十法界,轉變成六道輪回,轉變成三惡道。我們今天過的是什麼日子?如果我們看清楚、看明白了,我們今天過的是三惡道的日子,畜生、餓鬼、地獄,不要看到像個人的身體,像個人的樣子,他的思想、言行、生活全是餓鬼、畜生、地獄。

  誰知道?佛菩薩知道,明白人看得很清楚。三惡道是什麼樣子?貪瞋癡是三惡道。堅固的執著,貪名聞利養,貪五欲六塵,這是鬼,他的生活是鬼道的生活。小不如意,瞋恚心就生起來,嫉妒障礙別人,那是地獄的生活。是非不明,正邪不辨,不能親近善知識,天天跟邪知識,佛經裡面講的「邪師惡友」,跟這些人親近往來,這是愚癡,畜生的生活。我們想想多可怕!我們自己要時時刻刻反省,不要去看別人,反省自己過的是什麼生活?如果你過的是人生活,五戒十善圓滿了,起心動念、言語造作決定與五戒十善相應,決定與孝悌忠信相應。我們孝親尊師,父母親在,時時關懷照顧;父母親不在,要常常念父母的恩德,自己好好的修學。佛家講以此功德回向給父母,什麼功德?穿衣吃飯都是功德,起心動念都是功德,不敢起一個惡念,不敢打一個妄想;起個惡念,打個妄想,做一樁錯事,對不起父母。這是真的回向。不是說我每天念多少佛號,念多少卷經,把這個功德回向給父母,父母什麼都得不到。為什麼?那個佛號、念經是有口無心。真實的功德是你的生活與佛的教誨、與聖人的教誨相應,那叫功德,那個功德可以回向。

  所以真實的功德是在你起心動念,在你言語造作,以純善的心,純是愛人的心,純是幫助別人破迷開悟的心行,完全落實在自己生活裡面、工作裡面,這是真實功德,這個功德回向才有用處,這是真正孝順父母,念念不忘。父母往生了,這個功德可以幫助他高升品位;父母不幸在惡道,這種功德可以幫助他超生,這是真正的超度。不是請幾個和尚、道士念經就能超度得了,那是迷信。完全在自己實際上的心行。諸位也許念過倓虛法師的《影塵回憶錄》,倓老記載他那個朋友劉居士,「八載寒窗讀楞嚴」,你看他怎麼超度他的家親眷屬?他怎麼超度冤親債主?沒有任何形式,完全靠自己的德行。起心動念,生活行為,如佛所教,學佛所行,這叫孝養父母,尊敬師長,友愛兄弟。能夠尊重一切眾生,愛護一切眾生,無條件的、無私的盡心盡力幫助一切眾生,幫助眾生離苦得樂,只有這麼一個心,只有這麼一個念頭。

  這個念頭、這個心是天志,在佛法裡面講是佛的願。諸位想想,我們最近在這邊講《無量壽經》,正好講到四十八願,願願都是幫助眾生離苦得樂,「離苦得樂」是個總願。但是離苦得樂是果,果必有因,要令一切眾生離苦得樂,先要教他修因。因是什麼?破迷開悟。苦是迷了,從迷裡來的,樂是從悟裡面來的。破迷就離苦了,開悟就得樂了。所以世出世間的大聖人,他們一生都是從事於教學的工作,教學是直接幫助眾生破迷開悟,其他的這些行業都是屬於間接的,教學是直接的。不但教導,還要做出榜樣給人看,希望大家看到他自己這個形象,聽到他的言論教誨,覺悟、明白了,效法聖賢,向佛菩薩學習,這才能得到真實的果報。

  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尤其我們處在這個世紀末,災難頻繁,災難也相當嚴重,怎樣消災免難?怎樣自度度他?全在明了宇宙人生真相,徹底回頭,回頭是岸,這個問題就能夠解決了。東西方所有的預言,說了許許多多可能發生的災難,末後的結論都結得好。預言的目的,不是警告你災難要來臨,是讓你了解有這些可能事情發生,我們從心理上做一個轉變,趕緊回頭,斷惡修善。災難到底有沒有?決定在我們自己一念之間,不是決定在外界,決定在自己。我們在講席當中常說,貪心招來的是水災,《楞嚴經》上說的,瞋恚是火災,愚癡是風災,貢高我慢是地震。如果我們從內心裡面息滅貪瞋癡,對人對物我們學謙虛忍讓,這個災難就沒有了。四禅天人,為什麼沒有水火風大三災?他的貪瞋癡完全伏住了。所以很有福報的人,居住的地方是福地。我們聽佛說了,應當覺悟,應當明了,我們真正從內心裡面息滅貪瞋癡慢,以一片慈悲處事待人接物。

  昨天我講經,勸大家學佛菩薩,佛菩薩用什麼眼光看人?看一切眾生都是佛菩薩,那是真的。我們看一切眾生都是凡夫、都是惡人,是錯誤的,我們看錯了,佛菩薩看得正確。可是一般人聽到我這個話,持相反的意見,佛菩薩看錯了,我們看得正確,明明這個是好人,那個是壞人,怎麼佛菩薩好壞都不分?實際上,佛菩薩看得正確,我們看錯了。這個道理很深,要好好想想,改正我們錯誤的觀念,改正我們錯誤的行為。受人滴水之恩,永遠懷念,永遠不忘;人家跟我們有什麼過不去,絕不能記在心裡,把它忘記得干干淨淨,決定不落印象,你才有條件學佛,才有資格作佛。忘恩負義,常常記住這個人對不起我,那個人對不起我,這個人決定墮三途,天天誦經念佛,還是要墮三途。清朝初年,灌頂法師就是這個講法,他講的一點都不錯。希望我們記取,我們認真努力學習,趕快回頭,消災免難。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台灣學佛網首頁法师开示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