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不念佛


 2010/10/16    熱度:4910    下載DOC文檔    

最近看了幾篇修禅者的去處方面的文章,看了以後很是感概,原來也看過這方面的故事,可是這次看到這幾篇文章後,使我深思。其中的一篇文章我已在上一篇博客中轉載。這篇文章講述的是一個修禅者臨別時的言語,這個人平時修得還算不錯,但是沒有明心見性,只是有一定的禅定功夫,能知過去未來之事,並預知時至,也知道自己的去向。在自己生命的最後時刻,他深深的修忏悔業障,並希望能夠將業障忏除。。。。。。我看到這裡情不自禁的想問,這位修行人有如此修為,為何不念佛?若此時放下他平生所修,趕緊發願求生淨土,時間還來的急,因為阿彌陀佛曾經發願,“若有眾生欲生我國,至心信要,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況修禅之人,一生所追求的開悟明心見性,以自己自身的力量很不容易實現,而若是肯念阿彌陀佛,那就會不一樣,“若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何樂而不為呢?歷史上永明延壽大師是阿彌陀佛再來,他為人們示現的是先從禅宗入手,然最後卻是一心念佛求生淨土。並留下有名的禅淨四料簡,以警示後人。“有禅有淨土,猶如帶角虎,現世為人師,來生做佛祖。無禅有淨土,萬修萬人去,若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有禅無淨土,十人九蹉路,陰境若現前,瞥而隨他去。無禅無淨土,鐵床並銅柱,萬劫與千生,沒個人依怙”他就是看到有一些修學禅的人不是那種根機,卻要修學,最後無果而終,重入輪回,甚是可惜,所以才大悲示現。有許多參禅沒有開悟的人,卻在淨土中成就。這其中的道理值得深思。回想這位修行人,或許是佛菩薩示現,以身說法。但若不是這樣,那就太可惜了。一生的道業付之東流。其實想往哪裡去,那是自己的事情,也許是他曾經發下的大願,淨土再好,有些人就是不願去,那也是很自然的事情,人各有志不能強求。但是拋去佛菩薩示現的不說,就說一般凡夫,修禅者需要上上根性的人方能成就,然當今時代,這種根性的人已經不多了,得禅定的有,可是明心見性的人卻幾乎沒有聽到過,若不能明心見性,始終不能超越生死輪回,該怎樣生死,還怎樣生死。不要說度人,連自度尚且不能。其靠自力了生脫死的希望是多麼渺茫,記得原來也看過一個故事,也是一個修禅者,一生喜歡說“佛之一字,我不喜聞。”到了命終之時,有人勸他念佛,他還是這句話,結果可想而知,他死得很慘。還有許多這樣的故事,最著名的就是蘇東坡的故事,想來大家都已聽到過,在此不在重述。相比之下,近來聽到許多念佛人成就之事,有許多人一生沒有聽到佛法,或造作很多惡業,臨終乃悔十念既得往生。這種殊勝的事情比比皆是,相比之下,孰優孰劣,不言自明。雖說“是法平等無有高下”,但選擇之時還需慎重,否則一旦選錯,後悔可就來不及了。。。。。。
附:印光大師開示:
禅宗
雖悟到極處,親見佛性,仍是凡夫,不是聖人。
禅宗功夫,雖到大徹大悟的地位,以煩惑未斷,猶不能了生死。
參禅一事,非小根行人所能做的到。
即使做到大徹大悟地位,而煩惱未能斷盡,則生死依舊莫出。
現在人且勿論,即如宋之五祖戒、草堂青、真如喆 ,其所悟處,名震海內。而五祖戒,後身為蘇東坡。東坡聰明蓋世,而不拘小節,妓館YIN坊,亦常出入。
可知五祖戒悟處雖高,尚未證得初果之道。
未證初果者,要常常覺照,方可不犯。
如耕地,凡所耕處,蟲離四寸,道力使然。
雖以要命之威力脅之,令行邪YIN,寧肯捨命,終不依從。
東坡即曾出入YIN坊,則知五祖戒尚未得初果之道力,說什麼了生死乎?
附(2):須知佛法,法門無量,若欲以通身業力之凡夫,現在即得了生脫死,離此信願念佛求生西方一法,佛也說不出第二個法門了。
附(3):來生做人,比臨終往生還難。
求生西方,比求來生做人尚容易。
不生西方,將來必墮惡道。
往生所得之利益,比得道更大。

台灣學佛網首頁居士文章原创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