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教育學生形成謙虛態度的理論基礎探索
關於教育學生形成謙虛態度的理論基礎探索 一.我們的面臨的教育問題: 在目前的學校教育中,廣大教師感覺到的共同一點是,學生越來越不容易管理。 我們教師在教育學生的時候,感覺越來越力不從心。 對於那些家教良好的學生,我們教師主要注重的是學科知識和解題技巧的訓練。而對於那些家教不好、行為習慣養成較差、意志、品質較為薄弱的學生來說,能夠讓他們的言行規范、不觸犯學校的班規校紀、作業基本能獨立完成,不抄別人的,就算是班主任或任課教師的很大功勞了。而一旦這樣的學生“不小心”犯了錯誤,他們就會編織出無數的理由推卸自己的責任。 如果一個教師,能把這樣的學生轉變過來,讓他們變得謙虛謹慎、好好做人、不怕吃苦,成為努力自強的青年,那一定是我們所有當老師的人都希望看到的。 哪個老師沒有過這樣的夢想呢? 二.目前教育問題的根源: 但現實是,我們手中的確缺乏必要的理論武器。缺乏一種能夠直指學生內心的理論武器。 我們的大量教育理論,是我國幾千年教書育人的傳統成果,他的確教會無數的學生獲得了成功的人生。 可是現在,2009年,學生們大都有現代化的通訊產品,有非常流行的mp4、各種游戲賬號,雖然他們也知道成功的人生必須要經過刻苦學習的階段,但隨著信息的豐富,他們也了解到了社會的“潛規則”、“反規則”,也看到、聽到了不少“千辛萬苦,不如有個好父母”的生動事例。 所以他們的腦子有點亂,不知道該信哪個,就索性各信一部分。看其他同學刻苦自強時,他們也會努力拼搏,也會暫時放棄自己鐘愛的熱門游戲,謙虛好學,並相信“書中自有黃金屋”;看到身邊的某些同學自暴自棄時,他們也就洩了氣,並認為“人的命,天注定,怎麼努力都沒用”,就會變本加厲地投入電腦游戲的懷抱,不可自拔。 所以,對這些為數不少的同學進行思想教育,我們就必須先有一個理論,讓學生們在這個無懈可擊的理論指引下,自發地為自己爭取最大的利益,從而用謙虛、刻苦等美德豐富自己的人生。 下面,我們嘗試著建立一個基礎的教育問題的理論。 三.從理論上探索新的理論: 我們可以借鑒物理學中的客觀規律,來闡釋“謙虛”的道理。 物理上有四個著名的能量自發流動的方向性問題。在客觀世界中,這些能量流動的現象都是自然而輕松的: 熱量一定自然地從高溫物體傳向低溫物體,或者叫從物體的高溫部分傳到低溫部分; 水自然從高處向低處流淌,所謂“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嘛; 電能的問題對文科生不太好解釋,因為現在新課程改革,只有高二理科班在教師的不斷啟發下,才能明白電流從高電勢流向低點勢的道理;(所謂電勢,是與地勢的情況類似的); 風更是這樣了,我們可以每天從新聞聯播後的天氣預報中,了解到這樣的氣流是從高氣壓地區吹向低氣壓地區的。 好,我們可以從以上的四個自然現象或客觀規律中,抽象出能量流動的一般性規律:即在自然狀態下,能量總是從較高的地方自動向較低的地方流動的。 大家注意,上面這句話,是我們的重要理論武器,其中所含的深意與教會學生謙虛的道理僅有一步之隔。 我們可以這樣演繹這句話在生活和學習中的指導意義 首先,我們可以這樣說,平時低調、努力自強、不與別人攀比、只圖戰勝自己、超越自我、甘居人後、心態謙虛、意氣謙下、常懷感恩、慈心於物、樂人之善、濟人之急、救人之危、見人之得如己之得、見人之失如己之失、不彰人短、不炫己長、遏惡揚善、推多取少、受辱不怨、受寵若驚、施恩不求報、與人不追悔的人就好像站在較低的能量狀態,接受著自然的從較高的地方流動來的能量,久而久之,自然積德累功而“神明自得”,精力充沛,做事專一,得道多助,百折不撓,必能成功。 同理,那些平時心高氣傲、趾高氣揚、自以為是、心懷嫉妒、牢騷滿腹、辱人求勝、受恩不感、念怨不休、以惡為能、忍作殘害、陰賊良善、暗侮君親、慢其先生、叛其所事、诳諸無識、虛誣詐偽、剛強不仁,狠戾自用、虐下取功、刑及無辜、傾人取位、貶正排賢、凌孤逼寡、棄法受賂、以直為曲、以曲為直、知過不改、知善不為、怨天尤人、呵風罵雨、自罪引他、認恩推過、讪謗聖賢、侵凌道德的人主動拔高自己的心態,因此就像處在較高的能量狀態,不斷地向較低的位置釋放著能量,久而久之,缺乏能量和精力,自然精神不濟、眼高手低、做事分心、百事難成。 四.新理論的實踐及效果: 上面的說教雖然有流於空洞之嫌,但下面的實驗才是支撐我們理論的客觀事實。 這個實驗我已經做過多次,每個教師都很容易學會。實驗的基本原理就是能量從高向低自然流動,謙虛的人自然獲得能量。 首先,讓班裡最不相信謙虛能使人進步的同學充當志願者(一般這樣的學生都很自告奮勇)。實驗開始時,讓志願者站在講台上,全體同學包括老師依次給這個學生志願者鞠躬。然後讓這個同學談自己前後的身體感覺變化就可以了。 如果學生的數量較多,比如將近五十人的班級,這個實驗做過後,這個志願者學生當場就會有感覺。如果這個學生身體狀況一般,感覺會來得更快;如果這個學生身體特別好,那麼他前後身體感覺的變化就會小一些。 我第一次帶學生做這個實驗是在三年前,在當時的高二三班做時,志願者是個瘦小的男生,平時不愛學習,老師和家長的話基本不聽。在實驗進行當中,當全班一半同學給他鞠躬完成時,他的腿一軟,身體就“咣”的一聲靠在了黑板上,並且扭過頭來對站在講台下面的我說:“老師,是不一樣”。 在當時的五班做這個實驗時,志願者是個非常健康的男生,雖然平時表現很活潑,但他的成績很不穩定,而且常有一些比較放肆的言行。實驗後,他說沒什麼身體感覺上的變化。第二天,我繼續問他有什麼感覺上的不同,他仍說一切正常。但後來他的好朋友,這個班的班長告訴我,當天放學打籃球時,這個同學的狀態非常不好,而且他當天晚上不象平時那樣沾枕頭就睡著,而是沒翻來覆去沒睡好。我明白了,原來是這個同學好面子,所有不好意思在老師面前講出實情。 這個月,也就是2009年9月,在教師節前後,我在高二四班和五班又分別復制了這個實驗。 結果是,五班的“親歷者”當場感覺到腿軟,體會到了能量流動出去的感覺。後來聽這個學生說,當天晚上他比平時早睡了一個小時,感覺困、無力,而且乏力的感覺持續了三天,才逐漸恢復正常。後來聽他們班的學生說,本來這個同學上課時總愛說話,這個實驗後,他上課基本不隨便說話了。 最富有傳奇色彩的是在高二四班的實驗。開始積極想參與實驗的一個學生在實驗即將開始前,似乎領悟到了什麼,毫不猶豫地退出了。這時,他們班最後一排學生中,一個人高馬大的同學主動請纓,願意成為站在講台上的志願者。 由於這個學生是全年級最健壯的學生,所以我把實驗內容稍做調整,目的是能夠讓他更充分地體會能量缺失之感。即,每一個同學站在講台下面時,呈現半鞠躬狀態,然後志願者將右手放在下面學生的頭上,至少停留2秒。 實驗過後,這個同學發表感想說:“感覺手發軟,心跳比剛才快。” 聽到他的發言,我立刻響起三年前我的另一個實驗。當時班裡的一個同學感覺身體不舒服,感覺無力,這時我就把班裡比較健康的兩個學生叫過來,讓他們伸出手掌心,讓這個身體不適的同學的手掌與他們靠近但不挨上,過了大約三分鐘。這個學生攥了攥手說,感覺比剛才有勁兒了,而另外兩個同學卻都說手有點累,而且沒勁,問我怎麼回事。我告訴他們,這是能量自然流動的結果,從高能量的地方,流向低能量的地方。 至於這個志願者心跳加快,只能理解為依靠心髒多做些功,才能彌補由於給別人摸頂而造成的能量虧損。 事後我又給他們講了一個二十年前的真實事情:1989年,長期住在北京的十世班禅大師回到西藏,給無數虔誠(對宗教領袖謙虛)的信徒摸頂,一天一夜摸了上萬人,第二天,班禅大師圓寂。 無論如何,現在高二的這兩個班的學生,對於“謙虛使人進步,謙虛、低調使人獲得能量,做人到低調,做人要謙虛,謙虛的說法是有客觀規律作為基礎” 的說法,已經不表示絲毫的懷疑了。因為他們親眼看見、或親身感受到了能量流動的結果,剩下要做的事情就是如何在後面的生活和學習中不斷提醒自己,不要走知易行難的老路就可以了。 五.一點思考: 總之,對於當代學生的教育,我們需要有一個這樣的理論。 需要一個類似上面所說的“謙虛使人獲得能量,謙虛使人進步”的看得見、摸得著、能使學生切身體會得到的理論; 需要這樣一個理直氣壯的理論; 需要這樣一個隨時隨地都能說得出口的理論。 當然,首先要讓全體教師掌握這樣的理論,大家口徑一致的面對學生。 因此當務之急,是統一廣大教師的思想,用類似這樣的理論統一全體教育工作者的思想。 只要有了堅不可摧的思想、理論、信仰、目標,我們的教育事業就一定會蒸蒸日上,逐漸走上良性循環的軌道。 13671041585 物理教師劉剛 我的qq號,16429238,lg1970@yahoo.cn
:居士文章 :原创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