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感應篇新證 第六章 諸惡 26


 2010/10/28    熱度:2390    下載DOC文檔    

正文:知過73不改,知善不為

譯文:有的人明知道自己有過錯,就是不肯悔改,即使有能力有機緣做好事,就是不肯勇敢地去做。

分析

知過能改,善莫大焉!古人有日三省其身,知過必改者。正人君子日日發憤改過,絕不文飾自己的過失。善惡相雜的人,犯了錯誤而不明白,需要善知識指點才能知道。如果自己知道自己的所作所為是錯誤的,是一種罪惡的行為,還千方百計辯解,找眾多的理由為他的過失做合理化的解釋,或者掩蔽隱藏,不讓別人看到,好象這樣自己就沒有做錯事一樣,如此下去,日積月累罪業就會越積越大了。

人造業通過三個途徑來實現的,哪三個途徑呢?即身口意,身口意即可造善業,也可以造惡業。總起來說,人的過失也可以歸納為十種,首先是身的過失:殺生、不與取、邪YIN。從殺生來講,自做或者教他做,殺害命根沒有斷絕的存活的有情,即是殺生。依佛語可知,殺業的後世果報是十分可怕的,以殺生業會在三惡趣中輾轉轉生,時間長達一個中劫,相當於人壽二百億年,脫離惡趣後,還要償還五百次生命,投生為人以後還將感受多病、短命的災難。從不與取來講,或自做,或教他做,未得物主許可令財物遠離彼處,都叫不與取。這裡包括以勢力劫奪和暗中盜竊,不論是平民百姓的東西,還是公家的東西都有果報,尤其是三寶之物,果報十分嚴重。從邪YIN來講,在不應行YIN的對境,不應行YIN的部位,不應行YIN的處所,不應行YIN的時間行YIN,是邪YIN,非配偶行YIN更是邪YIN。邪YIN的果報是十分嚴重的,會毀壞現世福報和智慧,後世將墮入三惡道之中,再投生為人也會眷屬不圓滿。

其次是口業。口業有四種:妄語、離間語、粗惡語、绮語。生活當中,人們為了謀取名聲、地位、財富人們會隱藏真實的一面,說虛假的語言,這樣心口不一都是妄語。離間語是對和順有情樂意他們乖離,或對不和有情樂意他們不和合的欲。粗惡語就是呵斥、漫罵他人,绮語是愛樂宣說無關系的迷亂話語。這些都是用語言來造的惡業,不要以為我們說幾句話沒有什麼,一不小心就會造下很大的惡業,為此,善人一定會慎言慎行。

第三是意業。意業有三種:貪欲、嗔恚、邪見。貪欲是對別人的東西的一種決定希求,願這個財物成為我的財物。嗔恚心的等起,或者由其它因素,或者自己損失財產,或者自己受到傷害,為此嗔恨對方,希望對方遭受殺害、傷害、系縛等。十不善業中的邪見是專指斷見,這種邪見將善和不善業觀為無,認為人只此一生,死亡後什麼都沒有了,沒有前生後世,持這種觀念的人常會有恃無恐地造惡業,沒有一點畏懼之心。

十黑業生起的根源,同是貪嗔癡三毒煩惱。人們如果認識到惡業對自己今生和後世的危害,就能從作惡轉到行善上來了,認識到自己做錯了事,就立即改過忏悔,絕不姑息自己的所作所為。如果知過不改,那是他不知道惡業的危害性,如果日日行惡,人身很快就會斷送了。

事例一

妙勝是一個修行的人,但是他的嗔恨心特別重,並且一直改不掉,每遇到境界就會發嗔心。有時他的嗔恨心會讓別人生病,他了知道對眾生不利,對自己不利。因為一嗔燒毀功德林,但就是改不過來,總是明知故犯,過後後悔。一次,他與一位出師父交往,買了出家師父的法物,出家師父為了考驗他,給他郵去一堆舊衣服,他立即發起嗔恨心,去找師父講理。當知道是考驗他之後,不禁自己生起真實的忏悔之心,他決心以後再不發嗔恨心。於是,他天天祈禱諸佛菩薩加持,讓自己改掉嗔恨的毛病,久久行之。開始,當他要發嗔恨心時,想到與師父之間發生的事就能控制,後來能自覺行事,面對侮辱也不起一念嗔恨。於是他又決心改掉盜竊的毛病,因為他在單位經常用單位的電話打私人電話,經常用單位的本寫自己個人的文章。用單位的電腦上網,寫博客。他認為這是上班族最容易發生的盜竊,但就是改不了,總有一種不用白不用,別人都這樣的心理。當他發起改過心之後,還是祈禱諸佛菩薩加持,別人笑他傻也不在乎,他認為自己一定能夠做一個真正的持戒的人。

再析

《了凡四訓》中說:從前伯玉二十歲的時候,已經能自覺前日所做的不是,而把它都改掉了,到了二十一歲,才知道自己以前所改的,還沒有完全改盡其所有。乃至二十二歲,回顧二十一歲,還象在夢中糊塗過日,錯誤不少。這樣,他年復一年,年年都改過,到了五十歲是時候,還認為四十九年來所做的不對。古人對改過作為一種學問,就是這樣認真去做的。當我們認識到自己有了過錯,馬上改過,則是君子所為。

人生在世,方便第一,助人為善,是人們樂行之事。如果見到善事,為自己的種種私心雜念所阻,而不去行。這人不但愚癡,而且是自甘墮落。什麼是善呢?善行共身身口意三類,十種。身業三種:一、不殺生,二、不偷盜,三、不邪YIN。口業有四種:一、不妄語,二、不說離間語,三、不說粗惡語,四、不說绮語。意業有三種:一、不貪,二、不嗔恚,三、不邪見。

十種殊勝的善業,不但遠離十種黑業,如果行持,還是對治黑業的善法。從理論上說,如果一個人能堅持行一善事,則必去一惡事。能持不殺生,就不造殺生惡業,而且愛護生命,買放生命。能持不偷盜戒,就會積極布施。能持不邪YIN戒,就能護持戒律,在考驗面前也不亂性。能持不妄語戒,就能說誠實語,不說離間語,並且會化解怨恨。能持不惡口戒,就能說愛語。能持不绮語戒,就不說無益語言,精進持咒誦經。能做到不貪,就能有捨心。能不嗔恚,就能修饒益心、慈悲心和菩提心。能斷除邪見,就能依止正見。《佛說十善業道經》中說:“去一惡,則息一刑,一刑息,萬刑息於國。”意思是說國家的刑法是制裁那些違法之人的,人人都守法,刑法也就息了,沒有用處了。

由於前世的業力,每個人的福祿都是有限的,假如你有一千萬元的存款,日日支出使用,終有用盡之時。如果你邊支出,邊往裡面存款,如果存入的錢大於支出的錢,這錢就會越積越多。人們積善也是這樣,貴在日積月累。所以,善人知道是善事,則會歡天喜地的馬上去做,並且力求盡善盡美。台灣的證嚴法師提倡日行一善,靠眾人的努力,建起了慈濟醫院,並且參與救災,救濟貧苦等事。石家莊的釋常輝法師倡導日行一善,建起了弘德家園,二百多孤兒受到救助。人生如夢,轉眼就是百年,一個人的福報盡了,就會離世而去。如果善業多,後世將進入善趣,如果惡業多,後世將進入惡趣。所以,知過不改,知善不為,那是自毀前程,實在是大錯特錯的行為啊!

事例二

張某是一位七十多歲的女人,她跟她女兒學佛,但她仍在求世間法,沒有放下。前幾年,她看到有人養螞蟻掙錢,本來學佛是修慈悲心,眾生平等,做為人類是不可以用其它生命來掙錢的,但是她還是投資養了十萬元的螞蟻。有人告訴她這是錯誤的行為,她仍然不聽,為了掙錢還在養。2008年蟻力神被查處,她養螞蟻的投入血本無歸。

事例三

忠武是學佛之人,他知道殺生是犯戒的。他自己開一個飯店,他的理由是:經營飯店時,各種生人命不是我自己殺的,是廚師殺的,他認為自己沒有罪業。有人告訴他說:“別人殺生你掙錢,這個殺生你也有份,是你與廚師、顧客的共業。”他根本就不相信。後來他身體多病,查出的腫瘤,有人告訴他這是殺生的惡業,讓他多放生,這樣才能更好地忏悔,並且延長壽命。忠武雖然掙很多錢,但是他心痛錢,實在捨不得把錢用在放生上。他說:“我才不象你們那樣花錢放生呢,你們放的魚還會讓別人打撈去,白便宜了別人,還不如不放。”他剛四十出頭,各種疾病已經齊全,不知道能活多久。

事例四

姚某是一個單位的司機,他的妻子張某在十多年前下崗回家,為了生存,張某開了一個飯店,這一經營就是十多年。開飯店利潤較大,他們家早已經脫貧致富了,平時生活很是奢侈。後來,姚某的兒子長大成人,沒有工作,接他母親繼續開那個飯店。2009年他們的兒媳懷孕了,他們鋪張地給兒子辦了婚事,不久就生了一個孫子,這一家人真是喜上加喜,共享快樂。誰知好景不長久,就在2010年,張某查出了胃癌,將不久於人世。其實殺生的惡業實在是太大了,張某的飯店在海邊,人們常吃鮮活的海中生命,什麼貝類、螃蟹、爬蝦等等,幾乎天天殺生,飯店就是一個屠宰場,人們的腸胃就是那些生命的墳墓。張某為了掙錢把自己的命送進去了,那些食客也會受到報應,只可惜他們至今也不知道為什麼會短命,不懂因果實在是太可怕了,真希望那些人能改掉殺生的惡習。

事例五

富昀十分貪財,她知道跟別人索要錢財是犯法的,但是她控制不住自己,當官後一直別人索要錢財。今生她有福當了一個單位的一把手,為了錢,她硬逼一個干部給她送禮,最後那個干部不為五斗米折腰,放棄工作不干了。為了錢,她施高壓設計害另一個干部,逼得那個干部只好調走,遠走他鄉到外地工作。為了錢,她賣了下屬單位的一個官位,買官者心眼小,見錢回不來,一時想不開,得腦出血死了。單位誰添了一個房子,她都要借口去找那人借錢,或者要錢。她的理論是有錢才添房,有買房錢,就應當給她送禮。2010年她要退二線了,到一個閒職的地方去任職,為此,她更不放過最後撈錢的機會。撈得鍋滿盆滿,心滿意足地離開某單位。有智慧的人看她行事心中一直擔心,因為果報來的時候,富昀的官位再高也沒有用,她撈的錢再多也沒有用,那時她後悔就晚了。做為一個有知識、有理性分析、懂法律的人,富昀難道不知道她的一些行為是大錯而特錯的嗎?我相信她是知道的,只是錢讓她不顧一切,甚至於不顧自己今生的壽命和後世的痛苦,她才一錯再錯地錯下去了。

再析

醉生夢死,是當今世人的寫照,當今世界有多少清醒人生的人?我看不太多。我們縱觀世人大概有富貴貧賤兩種,貧賤者朝忙暮忙以求衣食,富貴者亦朝忙暮忙著求享樂,受用不一樣,忙碌是一樣的。這些人一直忙至死,卻很少有人想起來修行。古人說:“我見他人死,我心熱如火,不是熱他人,看看輪到我。”所以,有智慧的人,能夠放下世間一切,精進修行佛法,求出六道輪回,這才是究竟的善法。老子說:“九層之台,始於累土,千裡之行,始於足下。”若想修行,則必須改過行善;若想吉祥如意,也必須改過行善。然而世上的人多有知過不肯改,知善不肯行者。由此可見,人們行惡容易,行善難。人們的後世,多進惡道,而進善道難。如果用小草比喻人的後世的話,進惡道的人如遍地的青草,而進善道的人,只如房頂上稀蔬的幾棵小草。如果想截斷今後痛苦的源流,我們就應當設法從輪回中解脫。我們現在如被捆綁一般,被業力之繩系在輪回之中不能出離,因為我們沒有想過輪回有什麼過患,所以才會貪著世間的榮華富貴,才會如夢如幻般地生活。

其實輪回是十分痛苦而又無意義的事情,他有六種過患。一、無定過患。我們雖然偶爾能受生在善趣,但在輪回中受生後所領受的無非是苦,因為父母與子女等角色經常可以在同一生中互換。從前有戶人家,父親經常以屋後池中的魚為食,死後受生為魚。母親因為戀家,死後投生為狗。與他妻子通奸的仇人被殺後,因為戀他的妻子,投生為他的小孩子。一天,他捕殺他父親投生的魚,吃魚肉的時候,母親轉生的狗來吃骨頭,遭他的鞭打,他又常把仇人投生的孩子抱在懷中,可見輪回十分可笑。二無飽足過患。輪回的快樂就象喝鹽水一樣,飲用再多,也不會滿足,反而越喝越渴。如一個人有一萬元錢,他就會想:如果我有十萬元就好了;等到他有十萬元,又想得到百萬元就更好了;如是總也不會滿足自己所得。三數數捨身的過患。不管受生為什麼樣的身體,都不會長久,我們曾受生在天界,與眾天子天女共同娛樂,死後卻墮落進入地獄。我們曾做過轉輪聖王,也做乞丐,一無所有。四數數結身的過患。我們在輪回中不斷受生,我們無數次地在六道中流轉,僅投生為人死後的遺骨都可以堆滿三千大千世界,如果不斬斷輪回之流,未來受生為人的身體還會更多。五數數高下的過患。有聚就有散,再多的財物,再高的權勢,總有一天會失去,正如生命的盡頭是死亡一樣,輪回中任何盛事最終都逃不了衰敗的命運。六無伴過患。我們從母胎中出生是一個人來,死亡也是一個人去,除自己的之外,沒有友伴同行。如此看來,一切的痛苦都是六道中輪回造成的,而輪回的因緣就是我們的我執太重,因為我執重,才會知錯不改,知善不為。為此,奉勸有識之士,從現在開始,棄惡揚善,精進修行,早日成就聖果,永不受輪回之苦。

事例六

老池是機關干部,近年來也開始學佛。老池患糖尿病,有人勸他放生,他也時常念叨著要參加放生。一天,一位師兄放生回來遇見他,他問:“你干什麼這麼忙?”那位師兄說:“我去放生才回來。”老池說:“哎,這種事咋不告訴我,我也參加你們放生。”話既然說到這兒,那位師兄就上心了,下一次放生的時候,特意去見老池,告訴他說:“周日放生,如果想參加早八點到魚市集合。”老池站在那裡想了想,說:“哎,放生不得拿錢嗎?不行,周日我有事,我要上省城開會,去不了。”實際上老池是捨不得錢。那位師兄周日放生回來見老池在逛百貨,他什麼也沒說。老池也看到那位師兄,裝作沒看見,趕緊走了。以後老池再不敢提參加放生了,平時單位的沙發、桌椅什麼的,只要有機會就往家拿,他不認為自己錯,讓他拿出幾元錢做點善事說什麼都不肯,還要標榜自己是一個大大的善人,這樣的人實在是太可悲了。

結語

大量的事實說明,財產受用不可能恆常擁有,它猶如夏天的露珠,太陽一出來就失散了。如秋天的白雲,風一刮就飄浮著飛走了。所以,已經獲得難得的人身的人們,一定要慷慨地布施。然而,不懂得無常,沒有真正學過佛法的人,為了財產受用,首先不擇手段地去追求,得到之後,又絞盡腦汁去保護,可是不管怎麼努力,這些終究還是會離開自己,因為,我們擁有了財富,要不貪執,一旦失去了過去所擁有的一切,也沒有必要特別傷心。世間的一切都是無常的,只有因果業力常跟隨著自己。為此,知過要改,一定要改得徹底。知善要為,哪怕是微小的善事,也不要放過,這才是真正清醒的人生。

 

台灣學佛網首頁居士文章原创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