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達吉堪布:修行中觀清淨心轉變意樂很重要
所謂的觀清淨心,並不是將本來不清淨的東西觀為清淨。麥彭仁波切在《定解寶燈論》中也說,假如認為輪回本不清淨,卻非要把它觀為清淨,這就如同把裝有嘔吐物的瓶子,使勁觀為清淨一樣,是非常可笑的事情[①]。 實際上一切萬法本來清淨,這在密宗中講得非常清楚,即使有人不承認密宗,顯宗了義經典中也提到了這方面的道理。例如,顯宗《維摩诘經》就有一個具髻梵天的公案[②],在《大幻化網》中曾引用過,其內容是這樣的: 一次,佛陀給大眾開示“隨其心淨,則佛土淨”的道理。當時捨利子聽後,心生懷疑:“如果說心淨則佛土淨,那世尊因地時心豈非不清淨,要不然他的娑婆世界怎會如是雜亂穢惡?”佛陀知道他的心念,問:“盲人看不見天上的日月,是日月的過咎嗎?”捨利子回答:“不!是盲人自己的問題,非日月之過。”佛陀說:“同樣,我的佛土非常清淨,只是眾生見不到而已,並非如來的過咎。” 此時,螺髻梵王(具髻梵天)對捨利子說[③]:“你不要認為娑婆世界不清淨,在我的眼中,釋迦牟尼佛的剎土清淨無垢,宛如自在天宮。”捨利子不相信,說自己所見的全是泥石瓦礫、丘陵坑坎,冬天路上都是冰,走路不方便,城市裡都是密密麻麻的車——他這個倒沒有說,我發揮得太過分了! 於是佛陀以腳趾壓地,頓時三千大千世界莊嚴無比、極其清淨,呈現出無量的功德。捨利子見後歎為稀有。佛陀說:“我此佛土恆常清淨,只不過你沒有見到罷了。譬如天人享用同一食物,由於各自福德不同,所感受的味道千差萬別,同樣,眾生因為業力有異,有些人見不到此土功德莊嚴。心清淨的人,才能見到諸法清淨。”佛在《華嚴經》中也說:“眾生心淨故,得見清淨剎。” 因此,《華嚴經》、《維摩诘經》、《入楞伽經》等顯宗經典的觀點,跟密宗所提倡的觀清淨心完全一致。你們不要認為,觀清淨心只是密宗的說法,實際上,若把漢傳佛教這幾部經典研究一下,裡面有許許多多觀清淨心的教言。如果你從來沒接觸過密宗,單純以顯宗竅訣講《華嚴經》、《維摩诘經》,許多道理不一定解釋得來。所以,顯密各派應當互相圓融,才能得到釋迦牟尼佛的究竟密意。 在修行過程中,觀清淨心轉變意樂很重要。《文殊根本續》也說:“諸法即緣故,住於意樂上。[④]”萬法依靠因緣而生,因緣又住於意樂(心)之上,心清淨則一切皆清淨,心不淨則一切皆不淨。你的心怎麼樣安立,萬法就會怎麼樣顯現。續部中也有很多教證說:心清淨的話,縱然是地獄,也能看成清淨剎土;心不清淨的話,即使是極樂世界,也會視為不清淨的地方。比如心清淨的人到了五台山,就會覺得那裡跟人間天堂沒有任何差別,出家人個個威儀莊重,山山水水均是般若法身;而身心有污染的人,只覺得山是普通的山、人是煩惱深重的人,從那裡回來一無所得。 所以,心清淨與心不清淨有極大差別。有了清淨心,一切均會隨之清淨。《圓覺經》雲:“眾生國土,同一法性;地獄天宮,皆為淨土。”智者大師在《摩诃止觀》中也說:“魔界即佛界。”對分別念較重的人來講,魔王波旬的世界不可能與佛陀的世界同日而語,然而在究竟義中,萬法在勝義中遠離戲論,世俗中是清淨平等的。 顯宗的最高見解,只抉擇了遠離戲論的大空性,而觀清淨心方面的教言,在《華嚴經》、《維摩诘經》等中提是提了,但只是以比較隱藏的方式提出,並沒有作詳細闡述。其實,佛教的真正觀點是一切法皆清淨、煩惱皆為菩提,所以,密宗才能圓滿解釋《六祖壇經》。如果不懂密宗,光是說“煩惱即菩提”,很多人不一定理解——“貪嗔癡煩惱是要捨棄的,每個佛教徒不願接受,怎麼會是佛陀的智慧呢?”“若如此,佛陀和眾生豈不是變成一體了?”……很多矛盾會在腦海中不斷地浮現。但若有了密宗見解,你就不會這麼想了。 因此,我們首先要懂得轉變意樂,明白現在的所見所聞,全是清淨剎土的游舞或顯?鄭皇親約閡暈廾鞣襯詹荒苷占拖竦ú』頰甙尋咨暮B菘闖墒腔粕囊謊H绻攬可浦兜慕萄裕谝磺型侵洩矍寰恍模敲茏诘募庾勻歡換嵘鹄礎? 密宗的見解,並非與顯宗完全絕緣。有些人認為學顯宗就發菩提心,學密宗就觀清淨心,這種分界是大錯誤。發心要視你的根基而定,如果你只能發菩提心,聽課時可為了利益眾生而發心;如果在此基礎上,明白一切本來清淨,這並不是把壞人強迫地觀成好人、煩惱特別重的人非要觀成智慧多的人、黑色的炭硬是觀成白色的,而是它的本體原本如此,那就可以觀清淨心。 萬法本來是清淨的,我們之所以看不見,是因為自己的心有問題。以前國外有個牧師,他對玫瑰花過敏,有一次他在教堂給別人講課,突然發現旁邊放了兩盆玫瑰,立即眼淚鼻涕直流,噴嚏更是接連不斷,一堂課講得很不成功。事後他罵管理人員:“你明知我對玫瑰花過敏,為什麼還給我擺這個花?”管理人員說:“我放的是兩盆塑料玫瑰,沒想到你對假花也過敏。”可見外境中不存在實有的不清淨,一切都是自己的心在作怪,心可以把真的當作假的,也可以把假的反認為是真的。 其實萬法沒有一個是不清淨的,包括我們的貪心、嗔心,一旦反觀它的本體,也完全是智慧的妙用。《大幻化網》等密續中有許多這方面的推理。
:法师开示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