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禮旭:身教的榜樣
我們留在我們現在孩子,以至於後代子孫的心中,是什麼樣的榜樣?所以什麼時候我們在影響後代子孫?隨時隨地。我們家三個孩子,我兩個姊姊,出來工作以後,我母親就常說,你們三個孩子這麼省干什麼?怎麼比我們還省?結果我們姊弟就說,我們家節儉的掌門人是奶奶,跟奶奶學的。而我們自己在小的時候,看到奶奶那個衛生紙一張分二次、三次用,那個時候看了都覺得不舒服,那麼省干什麼?賺錢就是要花的!這個價值觀不對。但是後來遇到聖賢的教誨,馬上那個態度就提起來,所以奶奶以前是走到哪,電燈就關到哪,現在自己長大了,走到哪,很自然那個動作潛移默化,也關到哪裡,所以家裡的長輩給孩子的影響,那是無時無刻。甚至於說實在的,連在胎中都在影響,因為那個時候孩子跟母親是同體,母親的思想觀念,孩子都可以感覺得到。
有一個孩子他在胎中的時候,媽媽喜歡打麻將,懷孕的時候還打麻將,不過她還看了一些書,說要胎教,所以把好的音樂,綁著一個錄音帶,然後給孩子聽,說孩子,好好做胎教,聽這個古典音樂,然後她打她的麻將。所以人不找到根本,很多努力沒什麼價值。根本在心,德行是心地功夫,根本在身教。結果這個孩子出生以後,半夜不睡覺,除非聽到麻將的聲音,他才入睡,養成習慣。學《弟子規》的孩子,有的在胎中就聽,就聽佛經,然後一放經典讀誦,三分鐘、五分鐘就安詳的睡著了。所以現代人都說不要輸在起跑點上,胎教就是起跑點,他從小的德行根基是最重要的起跑點。甚至於最早的起跑點是父母、祖宗積的德,積好的德就感應來好子孫,孔子有德,二千五百多年的後代,一個敗家子都沒有,這都是聖德所感。
我們現在一不小心,可能孩子就不聽話、就忤逆了,那跟我們的德有關。所以以前的人懂,以前的人找對象的時候,要先調查他祖宗八代,最少也要調查這個女子的母親修養好不好。所以閩南話告訴我們,“選田要選好田底,娶妻要看好娘酹”。所以娶太太要先看看她家裡的德行、媽媽的德行怎麼樣;在大陸也有說,“娶妻要看丈母娘,買牛要買尾巴長”,這個都是寶貴的經驗。我們現在娶妻要看有沒有錢,娶妻要看漂不漂亮,你看本跟末,本末倒置的現象,現在呈現在很多人的思想觀念跟社會現象當中。所以為什麼老祖宗強調智慧?就是要把本一定要找到才行。所以孔子的外公要嫁女兒的時候,先調查孔家歷代祖先都是聖賢人,他的後代一定會出聖人,就把女兒嫁給了孔子的父親。所以大家除了感謝孔子的教誨以外,更要感謝他外公的智慧,沒有外公,可能也沒有孔子,所以大家要以掌聲感謝孔子的外公。我們佛家常講“眾緣和合”,沒有這些因素,沒有孔子外公的智慧,那也出不了孔子。所以我們了解到,就像印光大師講“求子三要”,要有一個聖賢的子孫,三個條件,第一個就是要積德,就能感來好子孫;第二個是胎教;還有第三,就是父母長輩,從他小時候給他所有的風范、教育。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