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心聚財,失去愈多


 2010/11/21    熱度:6249    下載DOC文檔    

     在這世間,知道賺錢的人很多,可是知道如何保持財富的卻很少。有些人拼命賺錢,自己做了金錢的奴隸還不察覺,每天奔波勞碌,到頭來還是一場空夢。賺得再多,也無法帶走分文,留下錢財變成子孫紛爭的導火線。有些人為了爭奪遺產而鬧得兄弟失和、六親不認,何苦來哉?
  從許多歷史的教訓中,我們知道:財富聚集得愈久,耗散的速度便可能愈快。呂新吾先生曾經作了一個「身家盛衰循環圖」說明了興衰聚散的原理。一個人因為窮困而悔悟,因悔悟而學習勤勞耐苦,因勤苦而知道節儉,由節儉而逐漸富足。富足以後,則產生驕傲滿足,過著豪華奢侈、恣欲YIN暴的生活,然後招來災禍病變,而又終歸窮困,這種循環乃是自然和一定的道理,奢侈和YIN暴只不過是加速窮困的腳步而已。
  除了施捨以外,沒有一個方法能永久保存財富。許多人想盡各種辦法保存財富,到頭來還是白費心機。因為財富不是我們所能獨占的,財富是盜賊、水災(天災)、火災(人禍)、官府、敗家子等五家所共有的。什麽時候會出現天災、人禍或盜賊,是我們難以把握的。有的人藏東西,藏到最後,連自己也忘了。有的人藏放貴重的物品,不敢給第二者知道,可是卻來不及料理那批財富,就突然逝世了。他死後還投生毒蛇,來保護自己的寶藏。連續做了好幾世的毒蛇,直到想開了,才能轉生較好的境界。所以,不管我們保藏任何東西,不管我們用什麽方式保藏(買土地、投資、股票、黃金或珠寶),那筆財富都不一定一直屬於我們。
  許多有錢人偏偏愛買一些古董珍玩來炫耀自己。他們沒有想到財物和珍藏愈多,心理負擔愈大。古玩不如經典書籍那麽實用和有深度。殊不知:日月雲霞,才是萬古常新的真正古董。大自然多采多姿,富於美感、變化和啟示,又不用費心收藏守護。天下的古董玩器,那有自然這麽美好的呢?
  如果我們把錢財拿來享受,吃、喝、玩、樂之後,除了疲倦,還是空空如也。再有趣的方式,一直玩下去,最後還是心生厭膩和空虛。比方說,把錢拿來買汽車和音響,剛開始覺得很氣派、很享受,但越用越不值錢,最後必然會變成一堆廢物。所以,財富一經享用,便永遠不再屬於自己了。
  我們並不是排斥生活情趣和享受,而是說:物質的享用要量力而為,適可而止,不要過度奢侈。與其玩物喪志,沈迷在物質短暫的快感,不如提升自己的心靈境界,擴展自己的精神領域,來得充實而且趣味盎然。
  諸君再想一想:大自然的資源及物質條件,本來就分配得不十分均衡。有些地方的人長年辛苦工作,尚難以養家活口。衣索比亞現在正在鬧饑荒,許多兒童餓得皮包骨,我們想幫助他們都會覺得力不從心,又怎麽忍心隨便浪費有限的資源,過著揮霍奢侈的生活呢?
  許多有錢的人家,住的是雕梁畫棟,穿的是绫羅綢緞,吃的是山珍海味。他們每天吃剩的菜肴,足夠窮苦人家吃上數天。他們吃一餐的費用便能給窮人用上一年。這麽富而不仁,難怪會遭受天譴而走上霉運!
  財富只有拿來施捨,才能真正屬於自己。因為施捨把有形而且會毀壞的財富,轉變成為無形而且別人無法奪走的福德,所以自己將來還能夠受用。所以說:保藏的財富不一定屬於自己,享用的財富永遠不再屬於自己,只有施捨的財富才真正屬於自己。
  老子在《道德經》的第四十四章說:「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意義深遠,頗值得我們深思回味。他的意思是--身外的榮名和自己的生命比起來,那一樣親切呢?身外的財貨與自己的生命比起來,那一樣貴重呢?得到名利與失去生命,那一樣不劃算呢?為了得到很喜愛的財物,就必然有很大的耗費;愛好財物的人一定會浪費不少心思和精力,花掉許多錢。儲藏心愛的東西愈多,將來損失也愈大。因為貪愛的人不會流通錢財與人共享,多藏的人不會施捨東西救助別人。需要和求取的人很多,嫉妒和奪取的人也不在少數,所以時常被財物所累,心生煩惱,不得人緣,而且終究要因財物的耗損敗壞,而產生無窮的懊惱。所以知足的人不會遭受恥辱,知止的人不會遭受危險,而且可以長久站得住。(參閱《老子道德經》第四十四章)

台灣學佛網首頁居士文章转载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