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稱謂
一、佛教常用的稱謂有那些?
佛教的稱謂是一種禮儀,常代表著當事者的身分或職務,也是一種修持程度的表征。稱謂的先後大小具有維系佛門綱常的功用,如法合宜的稱謂,是學佛行儀中不可忽視的重要一課。
就出家眾而言,信徒普遍通稱所有出家眾為‘師父’或‘法師’,‘師父’在叢林中是職務的通稱,如受戒師父、依止師父、剃度師父、知客師父、糾察師父、當家師父等。‘法師’則代表‘以法為師、以法師人’,研修律藏有成者稱‘律師’,專門修習禅坐者稱‘禅師’,研究論藏或造論闡揚佛法者稱‘論師’。
此外,‘大師’系指專家、傑出者之謂,大陸比丘尼也有稱大師者。大師有‘菩薩’之意,菩薩又稱‘大士’,如觀音大士、普賢大士等。開山建寺,為寺院第一代住持者,一般稱‘開山大師’。無論僧俗,對於師長或德學俱優者均可尊稱‘上人’,或稱大德、仁者、長者。中國歷代帝王往往加封德學兼備,可為一國師表的高僧為‘國師’。唯‘長老’則僅限於戒德俱尊的出家眾始得稱之。
‘和尚’,乃親教師之義,要在僧團中確實奉行六和敬,始得成就。一個寺院只有一位和尚,又稱住持、方丈。傳授三壇大戒時,須有得戒和尚、羯磨阿阇黎、教授阿阇黎三師及七尊證、開堂和尚、引禮法師等人共成佛事。
就在家居士而言,在佛門全心奉獻而未婚的在家女眾稱為‘師姑’;未行剃染而服種種淨業作務的在家男眾,稱為‘淨人’、‘道人’或‘教士’。出家眾彼此可互稱師兄、道兄、戒兄、學兄和法兄。在家信徒彼此可稱居士、師兄、師姐。對他人稱呼自己的師父為‘家師’,尊稱他人之師為‘令師’,自己謙稱學僧、學人、末學或弟子等。
此外,還有上座、中座、下座、僧伽、僧侶、僧俗、僧信、同參、善知識、比丘、比丘尼、沙彌、沙彌尼、式叉摩那、優婆塞、優婆夷、檀那、施主、功德主、檀講師、檀教師、弘講師、弘教師、藏主、莊主、庫頭、飯頭、水頭、菜頭、園頭、淨頭等佛門的常用稱謂。
二、何謂‘羅漢’?
羅漢是‘阿羅漢’的略稱,指斷盡三界見、思之惑,證得盡智,而堪受世間供養的聖者。
阿羅漢有殺賊、不生、應供三義。1.殺賊,能斷除三界見、思之惑,殺煩惱之賊。2.不生,即無生,不復受生於三界中。3.應供,應受人天的供養。
據《法住記》所載,有十六尊羅漢承佛敕命,永住世間守護正法。自此部經典漢譯以來,十六羅漢、十八羅漢成為禅宗寺院主要的造像,呈超凡出俗或奇異姿態,後世乃以羅漢譬喻不拘小節,尚余習氣的悟道聖者。
三、什麼人可稱為‘菩薩’?
菩薩是‘菩提薩埵’的略稱。菩提,覺、智、道之意;薩埵,眾生、有情之意;菩提薩埵意譯作覺有情、大道心眾生。即指以智慧上求無上菩提,以慈悲下化無量眾生,修六度萬行,期於未來成就佛果的修行者,皆可稱為菩薩。亦即發自利利他菩提心者,稱為菩薩。
諸經典常舉的菩薩名,有彌勒、文殊、普賢、地藏、觀世音、大勢至等。大乘僧侶或居士,亦有被尊為菩薩者,如印度大乘佛教學者龍樹、世親等即被尊為菩薩;於我國,竺法護被尊為敦煌菩薩,道安為印手菩薩;日本亦有高僧由朝廷賜封菩薩號者。
四、何謂‘三藏法師’?
三藏法師,指精通經、律、論三藏的法師。在佛教史上,通曉三藏,並從事翻譯經、律、論的高僧眾多,其中以玄奘大師最為著名,世人每以‘玄奘三藏’或‘唐三藏’尊稱之。其他如鸠摩羅什三藏、慈愍三藏、不空三藏、義淨三藏、真谛三藏、日照三藏、善無畏三藏、金剛智三藏等,也都贏得‘三藏’的稱號。
五、何謂‘國師’?
國師,為帝王對學德兼備而可為一國師表的高僧所御敕的封號,含有一國民眾之師、帝王之師等意。此號夙行於印度、西域。如诃梨跋摩於印度摩揭陀國折服外道論師,而受王封為國師。佛教東傳以後,西域亦有國師封號,如鸠摩羅什之父鸠摩炎捨相位出家,東渡蔥嶺,龜茲王聞名敬慕,請為國師。
我國封高僧為國師,系於北齊文宣帝天保元年(五五○),敕高僧法常入宮宣講《涅槃經》,尊為國師,是為嚆矢。其後,唐代有法藏為康藏國師,澄觀為清涼國師,慧忠為南陽國師,知玄為悟達國師等。元、明、清各代對佛教領袖人物亦有此封號,如玉琳國師。清代康熙四十五年(一七○六)封章嘉活佛為國師,掌管內蒙古喇嘛教事務。
六、出家人都可稱為‘和尚’嗎?
和尚,指德高望重的出家人。和尚梵語音譯為‘邬波馱耶’,意譯為親教師、大眾之師。原為受戒者的師表,如戒壇中,正授戒律者,稱‘得戒和尚’;主持白四羯磨授戒儀式者,稱‘羯磨和尚’;教授威儀作法,為眾人引導開解者,稱‘教授和尚’。後世沿用為敬稱語,如方丈和尚、開堂和尚、主法和尚、主七和尚等。
七、何謂‘方丈’、‘住持’?
‘方丈’、‘住持’皆指掌管寺院一切大小事務,監督大眾,並為大眾說法的主僧。
古時,印度的僧房多以一丈四方之室為制,故稱方丈室;後來轉指住持的居室,今為禅林住持或對師父的尊稱。
住持,原為久住護持佛法的意思,後指掌管一寺的主僧。佛教傳入我國之初,習禅者唯以道相授受,或巖居穴處,或寄居律寺,未有住持之名,直至唐代,禅風漸興,徒眾日增,百丈懷海禅師始設住持之制,嚴傳師法,奉其師為住持,尊稱長老,後亦稱方丈。宋代以後的禅林則廣用住持的職名。
八、何謂‘仁波切’、‘活佛’、‘格西’?
仁波切,指堪任密乘軌范師(阿阇黎)的上師,須具備下列條件:1.須有正統傳承的根本金剛上師的密法灌頂。2.從金剛佛至自己的根本上師,其間所有密法的傳承灌頂皆須圓滿無缺,不可間斷。3.須受本尊大灌頂(阿阇黎灌頂),精通顯密佛法及菩提心學,並具備火供、壇城等修法材料,熟習諸經軌所說的修法。4.自己有能力傳授密法時,須經根本金剛上師許可,方能擔任上師阿阇黎,為人傳法灌頂。圓具上述條件後,依照西藏的習慣,即可稱為‘仁波切’,意指轉世佛爺。
活佛,指西藏高僧證道圓寂後,為接替前生遺職的轉生。為維護教團的發展,高僧在往生之際,便預告下一代轉生的方向,其弟子即就所言地點尋出一年之內所生出的神童,經正式試驗之後,證實無誤,即推舉為繼承者。
西藏的達賴喇嘛、班禅喇嘛,外蒙古的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以及漠南蒙古的章嘉,均為歷史上著名的活佛。
格西,藏語‘格威喜聯’的簡稱。意譯作善知識。相當於博士或教授。西藏佛教格魯派的學制,僧眾循序修學五部要論(《現觀莊嚴論》、《入中論》、《戒律》、《俱捨》,並於學程期間,每年冬季兼學一月《因明論》),學至《俱捨論》時,由各中部學院的‘堪布’(住持、主持者)量其學力,而授予‘格西’之銜。
九、何謂‘上人’?
上人,系對師長或智德兼備者的尊稱。《釋氏要覽》卷上謂,內有智德,外有勝行,在眾人之上者為上人。《大品般若經》卷十七〈堅固品〉則載,若菩薩摩诃薩能一心行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護持心不散亂,稱為上人。《維摩經》中文殊菩薩稱維摩居士‘彼上人者’,即人上人、大人物的意思。在日本,上人一語特用於淨土宗與日蓮宗。
十、何謂‘同修’?
同修,指同修淨行的人,共同修行同一法門。有謂戒和同修、同修梵行、同修淨業、同修禅法、同修止觀、僧俗同修等。
:佛教知识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