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念祖居士:未能一心,先求專念,未能不亂,先學成片
節錄《蓮宗妙谛—淨語三則》黃念祖居士開示:未能一心,先求專念,未能不亂,先學成片。
‘未能一心,先求專念,未能不亂,先學成片’。這是末後一首,指出了當前修淨業行人中存在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人們看到秦譯(羅什大師譯)中,一心不亂,於是個人體會,就認為:不念到一心不亂,就沒有資格往生。但能念到一心不亂的人極少,念了幾乎一生還沒念到一心的人,就悲觀失望,消極苦悶。實際上這並不是釋尊教法的原意。這一點《無量壽經》的功德最大了。《無量壽經》三輩往生所要求的根本條件只是一向專念。老念,專念這一句阿彌陀佛,沒有要求你一心不亂。而且‘一心不亂’是只見於秦譯。玄奘大師所譯是:‘系念不亂’。這句是你念的時候很專心,沒有胡思亂想,這就是系念不亂,比較容易做到。若指出一心呢,就有事一心、理一心。念到事一心,你的見惑思惑自然全消失了。念到理一心,那至少要破一分無明(無明共四十二分)。先不談無明,只說見思二惑,見惑有十樣,是身見、邊見、見取、戒取、邪見、貪、嗔、癡、慢、疑。思惑是更細的貪、嗔、癡、慢、疑。誰能把這些都去掉?事一心,還有貪、嗔、癡、慢心、疑,你就沒到事一心。
例如:貪心,總想得點好東西,不但貪物質,貪人家恭敬,貪名呀,貪威信。我要有地位,要有什麼呀,都是貪啊,你都能去掉嗎?再者嗔心,人家批評你,說你不好,你能不能不生氣呀。孩子很不聽話,做壞事,你不生氣呀。婆媳之間好多矛盾,嗔恨呀。舉個三十年代突出的實例,一位元做過將軍(相當於現在的軍區司令員)夫人的老修行,後來與兒媳失和,她在念佛,但也壓不住心中的嗔恨,決心殺死兒媳,她就下座找刀,但當她看到自己手中念佛珠時,才壓住這顆殺人的心。癡,更厲害了,眾生整個在癡裡頭,愚癡呀。還有慢,我慢貢高,妒嫉障礙,己是人非,老子天下第一,也是根深蒂固。貪嗔癡慢都破完了,這才是事一心,這很難呀。阿羅漢斷見思惑得漏盡通,斷人我出生死,稱為豎出三界,稱為難行道。如果念佛法門同樣也要斷見思惑,那不與豎出三界是同等的難度,為什麼還稱之為易行道,是捷徑中的捷徑呢?既稱為易行,當然不須達到斷見思惑,證阿羅漢的水平。也就是說,往生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不須達到事一心的水平。能達到當然更好,就可往生方便有余土。若證理一心,破一分無明,就證一分法身,生實報莊嚴土(菩薩所居的國土),部分證到常寂光土。
我們根據玄奘大師所譯‘系念不亂’,與《無量壽經》的‘一向專念’,可以肯定一向專念是往生的必備條件,‘專’字有專一不變與專心持念兩方面的意義。既是專心在念,即是唐譯的‘系念不亂’。
當然,達到一心不亂往生西方上三品是更好,但是未達到一心,先須要專念。專一不變是針對見異思遷的人說的。一山望見一山高,總是不能安於自修的法門,今天想參禅,明天又想學密,念了兩天佛,又羨慕外道的氣功,這樣的人學什麼都是白費事。我們是佛子,當依本師釋尊的慈悲教導,末法修行,唯有念佛法門可以解脫,應該一向專念阿彌陀佛。
‘未能不亂,先學成片’。達到一點都不散亂做不到,先叫他成片。我不能整個不散亂,但我有幾十句能成一片,在這幾十句中沒有雜念了。這都是真實用功人的情況。那天我碰到一個人,他說他自己要能找兩句念得清淨的都沒有。我說你這是實話。可見不容易,所以應該咬定牙根,腳踏實地,先學成片。‘真勤真專’,要真正的勤。‘若非一番寒徹骨,焉得梅花撲鼻香’,不到極冷的時候,梅花怎麼會開撲鼻的香?由於‘寒徹骨’呀。這不是件小事,我們多少劫來在生死中流浪,釋迦牟尼佛說:光說變白狗,我的骨頭都有須彌山那麼高。六道中輪轉,無量的生死,現在要在這一生中,把他扭轉,不再輪回了,這是我們不能不解決的一件大事。真正是自己本身的一件大事,別的都是兒戲,都是肥皂泡,如夢幻泡影。再好再好也是肥皂泡,非常好看,但它必定馬上就要破。我就快八十了,轉眼就要破了,一切苦空無常。所以要真勤真專呀!專一呀!最不好是十八般武器樣樣會弄,件件稀松,刀槍劍戟樣樣能耍,可是要殺敵制勝,哪件都不管事。有人是什麼都修著一點,既在打坐又想參禅,既修淨土又學密宗。又要念阿彌陀佛,又要念地藏王菩薩,還要念點觀音菩薩,再加一點黃財神法,這不是真實修行,是在開玩笑。‘真勤真專’,必有功效自然可見,故雲:‘功效自見。’‘無須問人,還請自驗。’如人飲水,冷暖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