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禮旭:知恩者才能報恩


 2010/12/22    熱度:3160    下載DOC文檔    

如何引導孩子盡孝道?在我們的教學當中,總會跟孩子們談到:母親從懷孕到生產,以及養育的辛苦歷程,讓孩子們體會到母親的恩德,所謂知恩者才能報恩。首先我們跟小朋友提及,佛陀有一次經過一個地方,見到地上有一堆枯骨,佛陀就向這一堆枯骨頂禮。學生就問:“佛陀,您為什麼給這堆枯骨頂禮?”佛陀就說:“這些枯骨可能是我們過去的父母或是前世祖先,所以我要恭敬禮拜。”拜完之後,佛陀就叫學生把這堆枯骨做分類,顏色較黑的分一堆,顏色較白的分一堆。學生就問:“這兩堆枯骨,為何一堆比較黑、一堆比較白?”佛陀告訴學生:“較黑的骨頭是母親的骨。因為在懷胎的過程中,胎兒的營養都來自於母親,因此母親的鈣質流失很多,而且養育的過程也十分辛勞,致使母親身體日漸憔悴,所以母親的骨頭顏色比較黑,重量也比較輕。”

母親十月懷胎,身懷幾十斤的重量,非常辛苦。我們曾做過一個活動,分給孩子們一人一顆雞蛋,讓他們在那一天當中保護好這顆雞蛋。結果如何?雞蛋幾乎是全軍覆沒。他們保護這顆雞蛋,差不多三分鐘就忘記了,漸漸就開始蹦蹦跳跳,雞蛋就破了。我們藉由這個體會對學生們講:“你看,一顆小小的雞蛋,你們一天都保護不了,而母親保護你這麼大的一個小孩,能保護十個月,所以非常辛苦。”母親懷孕到後期,怎麼躺都不舒服,連覺都睡不好。十個月之後還要生產,那更是辛苦,也很痛苦。

生產的劇痛比癌症還痛。在產房裡,產床上有兩根很粗的鋼柱。為什麼有兩根鋼柱?因為陣痛的時候可以拉住鋼柱撐一下,把疼痛轉移到拉力當中,相當辛苦。我們跟小朋友說:“那兩根鋼柱都已經彎曲了,是什麼樣的力量讓鋼柱彎掉了?是媽媽生產時痛的力量把鋼柱都拉彎了,所以這兩根鋼柱見證了媽媽生產的辛苦。”我們接著會跟小朋友討論,媽媽生完孩子之後,有沒有說痛死我了?還是當孩子長大之後,她會跟孩子說,我生你的時候痛死了,有沒有這樣講?都沒有。縱使她經歷了如此的痛苦,生產後第一個念頭總是想著孩子是否健康,孩子現在如何。所以,母親對孩子的關懷,使她連這樣的痛苦都能放下,這是母親生產的恩德。

懷孕期間,許多孕婦因為身體不適,時常會孕吐,但還是勉強自己把食物吞下去。為什麼?她想著要把營養吃下去,才能讓胎兒更健康。孩子出生之後,母親要哺乳,也是要攝取很多的營養供給孩子的需求。所以,孩子生下之後,養育的工作更加辛苦,讓母親非常勞累。有一位家長告訴我們:“懷孕時,總希望趕快把孩子生下來。生產之後,又覺得很想把孩子再裝回去,別生了。”為什麼?因為生下來之後更辛苦,甚至連睡覺都睡不好。

記得我的小外甥一歲以前常住在我們家,有時候晚上不睡覺在吵鬧,家裡的人就輪番上陣抱他,一個換一個,我也成了這個行列之一,但常常抱不到半小時,我的手就撐不住了,所以母親養育孩子的確十分辛苦。

我聽爺爺說,我母親生三個孩子,都有哺乳。母親早上要教書,所以第二節一下課,就得趕回家喂我們三個小孩吃奶,之後又馬上跑回學校上課。我母親說,她在養育我們的時候,常常因為太累了,下課的鈴聲剛剛響起,人就趴在講桌上睡著了。她說,不知道有多少節課,都是學生把她搖醒:“老師,上課了。”又要工作,又要當母親,又要把家裡的事都處理好,確實相當辛苦。

我們在引導孩子的過程,要讓孩子們理解到:他們的整個成長過程讓母親非常辛勞,讓他們感念母親對他們的恩德。許多孩子在聽的過程很感動,甚至掉下眼淚。於是我們就借機更進一步引導:現在既然知道媽媽的恩德,就應該懂得報恩,當一個孝子。如何當一個孝子?是不是長大之後,賺大錢給媽媽花?買大房子給媽媽住?這太遙遠了。我們引導孩子,要讓他能從當下就開始,落實在生活中,即使拿一次拖鞋,也是幫媽媽一個忙。甚至於幫媽媽拖地,幫媽媽分憂解勞,這都是盡自己的一分孝心。

教孩子如何落實孝道,最好的教材就是《弟子規》。我們告訴孩子,只要做到《弟子規·入則孝》的一條,就是盡了一分孝心。從哪裡開始盡孝?《弟子規》的第一句:“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從對父母講話的恭敬態度開始做起。

《弟子規》說:“冬則溫,夏則。”冬溫夏,以東漢讀書人黃香的孝行為最好的模范。黃香九歲時,母親就過世了,因此他全心全力奉事父親。他很體恤父親的生活起居,夏天暑熱,他先用扇子把父親的枕頭席子扇涼;冬天寒冷,他就先到父親的被窩裡睡暖,再請父親入睡。黃香點點滴滴都在觀察父親的需要,懂得去做這些工作。我們藉此引導孩子:“諸位小朋友,父母生活當中還有哪些需要,是我們應該盡心盡力去做到的?”在教孩子的過程中,要懂得提出一些問題讓孩子去感受,我們一引導,他們就會思考。有些孩子會說:“媽媽可能會餓、可能會渴。”這時我們要教導孩子:“媽媽會餓、會渴,所以我們要懂得倒杯水、拿東西給媽媽吃。甚至於爸爸、媽媽下班回來覺得很累,我們可以學習如何按摩,替他們消除疲勞。縱使你的技術不是很好,但你有這份孝心,相信爸爸、媽媽一定會覺得很舒服、很安慰。”

《弟子規》說:“出必告,反必面。”為人子女不能讓父母操心,無論去哪裡,一定要告訴父母。我們的所作所為能讓父母安心,就是在盡孝。又說:“事雖小,勿擅為。”我們常常問孩子:“哪些事不能擅自去做,做了之後會讓父母擔心?或者會讓父母蒙羞?”小孩的反應都很好,他們會說,不禮貌的事不能做,會讓自己有危險的事情不能做。透過我們的引導,孩子的孝行就會一點一滴落實在他的家庭當中,落實在他的生活之中,這才是把德行落到實處上。所以,教導孩子孝道,絕非一、二天的功夫,必須透過我們在生活中的引導與提醒。我們有很多老師教《弟子規》、教孝,都是堅持半年以上,讓孩子整個行為都上軌道,將這份孝心完全內化成他的存心。

台灣學佛網首頁居士文章大德居士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