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施路上多荊棘


 2007/12/17    熱度:5188    下載DOC文檔    


  布施是佛教的修行方法──六度法門的第一條;布施是表示‘愛’的方式,布施是一種‘付出’,有表示縮小自己、擴大心胸而關懷天下之人。布施兩字聽起來很簡單,但對某些人而言,做起來卻不甚容易。普天之下,無論那個國家或那個角落,都無法缺少布施的運作,如果缺少布施互助的運作,那個社會就不是‘人類’生活的社會。
  學佛者,追求清淨的愛,講究付出的藝術,這便是‘布施’。經文中佛陀說:‘貧窮布施難’,確實是貧窮布施難。因為貧窮的人,自己資生之物已很匮乏,怎麼會有余物布施?僅管很有愛心,也很願意付出,卻苦於缺少生活的物質,像這樣雖有布施之心,又有何用呢?所以-貧窮布施難!
  慈院曾住進來一位年輕的病人,因嚴重的車禍,傷到脊椎骨,全身無法動彈。醫師診察後宣布說,已無法讓他恢復原來手腳靈活的功能。雖然如此,醫師還是很用心地診治,護士和義工也都很細心地照顧他、鼓勵他;我也常常去看他,給予他經神上的鼓舞。他有位很好的嫂子,像媽媽一樣的看護這位年輕的小叔;在周圍這麼多人的關懷之下,這為年輕人終於
勇敢地接受事實;大家愛的布施和細心的醫療,使他恢復了信心和毅力。
  他心情熱關開朗後,奇跡出現了,兩只畸形的手可以動了,因此發願道:‘如果我可以坐上輪椅,我也要做一個幫助別人的人,我也要當個快樂的義工!’歷經無數掙扎和努力,終於能坐上輪椅,他計劃要組織一個‘脊髓損傷連誼會’。因為,他深深體會到脊髓受傷的人,由其是年輕人,那份心靈的打擊是多麼痛苦;他希望組織這樣的團體,由殘障者鼓歷殘障者,讓殘障的人也能勇敢地面對社會人群,使每位傷殘的人,仍然能和平常人一樣,過著快樂的生活。這‘連誼會’於慈濟社工同仁愛心協助下,已經成立了,現在的成員有一百多位。他很用心地設計一張‘會訊’,每個月都各寄一份給會友。
  雖然,他的手已變成畸形不靈活了,也不能寫字,卻不因此而放棄自己想做的事,他拜托復健科的醫護人員,幫他想辦法,經復健科同仁用愛心與耐心教他用指套。他於是帶上指套,頻毅力用心學習打電腦,代替寫字的功能,很困難的一字字輸入電腦,極為‘艱钜’地完成那張會訊。我看到他這份‘會訊’,心裡非常感動,很多健康的人,根本就沒有心要學電腦,而他確有這份耐力和毅力!由於他熱心付出,現在已有更多的會友加入‘脊髓損傷連誼會’。
  他看到一些會友只能整天躺著,無法翻身又無親屬照應,不禁慨歎‘久病無孝子’,可是病人躺久了,會得褥瘡;因此,他發願要買能自動翻身的病床,送給須要的會友。於是在年底時,他去賣春聯,想賺一些錢,但一張自動病床需幾十萬元,他想或許可多賣些春聯,來完成這個心願,結果他賺了一萬多元,離目標還太遠,又挨家挨戶到人加店裡募捐,可是反應很冷淡!諸位,像他這麼有心想幫助病友,但畢竟不容易!這也是‘貧窮布施難’。
  身心健康者,有力行善者,想做什麼都可以,手腳很靈活;日常生活中,只要少吃些、少用一些,將大家的力量匯集起來,就可幫忙須救助的人;而一位脊髓損傷者,做來就沒那麼簡單。所以我們要懂得珍惜,世間有如此多的‘難’,而我們能去做,是多的難能可貴!要及時把握、趕快去做。社會人間有諸多困難阻礙,而我們竟然在這麼多困難的機率中,能毫無阻礙,更應好好把握今日,及時行善布施。莫待時遷、福盡時想要再施才真是難啊!
  修行是為了突破諸多困難,修行的過程不可能都是順境;遇到困境時應拿出毅力、信心去克服。佛陀的修行過程,也經歷十幾年的磨練,在其心靈上同樣要經過一番徹底的掙扎,最後降伏魔軍而成道。
  ‘魔’就是障礙,學佛難免會遇到障礙;不是外來的障礙,便是自我內心的迷障。
  佛說人有二十難,第一是:‘貧窮布施難’。順者易、逆者難;於順境中想做什麼,都可以依照自己的心意,做起事來就容易得多。比如:有錢的人發心布施,就可馬上做;有力的人想辦任何事,只要付諸行動,也是很容易達成,但情況若相反,則困難重重。

台灣學佛網首頁居士文章转载      回上壹頁